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感觉神经肽与支气管哮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气道的神经源性炎症与哮喘的发病机制日益受到重视,现认感觉神经肽是气道非胆碱能兴奋性神经的重要递质,当气道上皮损伤后,由气道无髓鞘感觉神经通过轴突反射机制释放,目前研究较多且与哮喘关系密切的感觉神经肽有了P物质,神经激肽A,神经激肽B,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等,感觉神经肽主要通过收缩气道平滑肌,增加气道黏膜血浆外渗,促进粘液高分泌,促进炎症介质释放,加重气道高反应性等作用参与哮喘的病理生理过程,影响感觉神经肽释放的因素很多,不少感觉神经肽受体拮抗剂已相继问世,对其研究和开发将为哮喘的治疗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哮喘是小儿常见的慢性肺部疾患,发病机制极为复杂,迄今尚不十分清楚。现认为气道高反应性是哮喘发病的重要特征,它与气道壁的炎症反应密切相关。近年来,由肺内感觉神经肽介导的神经源性炎症与哮喘的关系受到高度重视,本文从以下四方面对此系统综述如下。一、气道的非肾上腺素能、非胆碱能神经气道的神经性控制比先前的认识复杂得多,除了已知的胆碱能和肾上腺素能神经通道外,还有一种称为非肾上腺素能、非胆碱能(NANC)神经通道r’],现研究认为后者在控制人类气道功能上可能起着重要作用。NANC神经系统最初见于胃肠道,因为肺…  相似文献   

3.
嗜碱粒细胞是支气管哮喘(哮喘)炎症发生过程中重要的效应细胞之一,它通过IgE介导引起组胺、缓激肽等血管活性介质释放,导致支气管黏膜水肿、黏液分泌增加、平滑肌收缩、气道痉挛,引起哮喘急性发作,并可诱导气道嗜酸性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并引起气道高反应性,还可以通过促进辅助T细胞2类细胞因子的表达促进哮喘的发展,并引起主要的气道炎症,最终导致气道重建.因此,进一步的研究可为哮喘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提供新的视角和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感觉神经肽P物质及其受体拮抗剂对气道平滑肌细胞(airway smooth muscle cell,ASMC)钠钙离子交换体(sodium-calcium exchange,NCX)离子电流的影响.方法 原代培养气道平滑肌细胞;荧光免疫细胞组化识别ASMC;膜片钳技术检测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感觉神经肽P物质、感觉神经肽P物质受体拮抗剂GR203040(神经激肽1受体,neurokinin-1 receptor,NK-1R)、钙离子拮抗剂(尼莫地平)干预前后ASMC细胞NCX离子电流变化.根据电压、电流变化绘制电压-电流曲线.PA代表电流幅度,PF代表细胞面积,PA/PF代表电流密度.结果 随着电压增加电流增加,在电压增加至-40 mV时出现反向电流.当电压增加至60 mV时,乙酰胆碱干预组电流密度最大,尼莫地平干预组电流密度最小.P物质干预组电流密度较正常组增加,但弱于乙酰胆碱干预组(P<0.05);P物质拮抗剂干预组电流密度较尼莫地平干预组强,但较其他组均弱(P<0.05).结论 在哮喘气道因钙离子负载会引起反向模式电流出现.感觉神经肽P物质会增强NCX离子电流,NK-1R拮抗剂会减轻NCX离子电流,可能会有助于减轻哮喘气道炎症及气道高反应性.  相似文献   

5.
毛细支气管炎(简称毛支炎)是婴幼儿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由于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目前治疗上只能以对症处理为主。临床研究发现,有20%~50%毛支炎患儿以后发展为小儿哮喘。近年来研究证实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作为非肾上腺素能非胆碱能(nonadrenergic noncholinergic,NANC)神经释放的神经递质,在哮喘的气道慢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1],而毛支炎与支气管哮喘的发病关系密切,因此推测它们在毛支炎的发病机制中也可能起…  相似文献   

6.
毛细支气管炎(简称毛支炎)是婴幼儿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由于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目前治疗上只能以对症处理为主。临床研究发现,有20%~50%毛支炎患儿以后发展为小儿哮喘。近年来研究证实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作为非肾上腺素能非胆碱能(nonadrenergic noncholinergic,NANC)神经释放的神经递质,在哮喘的气道慢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而毛支炎与支气管哮喘的发病关系密切,因此推测它们在毛支炎的发病机制中也可能起作用。  相似文献   

7.
支原体感染与支气管哮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支原体尤其是肺炎支原体与支气管哮喘之间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根据大量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发现 ,反复的肺炎支原体感染可以直接损伤气道上皮 ,增加气道反应性 ,促进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聚集、释放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引起气道的慢性炎症 ,同时肺炎支原体还参与神经介质及其相关受体和酶的改变 ,引起气道狭窄及炎症。其他支原体与支气管哮喘的关系及支原体与嗜酸性粒细胞的关系仍需进一步探讨。应用红霉素治疗 ,在杀灭支原体、改善气道高反应性和慢性炎症方面已取得良好的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效果。  相似文献   

8.
支原体感染与支气管哮喘   总被引:51,自引:0,他引:51  
支原体尤其是肺炎支原体与支气管哮喘之间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根据大量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发现,反复的肺炎支原体感染可以直接损伤气道上皮。增加气道反应性,促进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聚集、释放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引起气道的慢性炎症。同时肺炎支原体还参与神经介质及其相关受体和酶的改变,引起气道狭窄及炎症。其他支原体与支气管哮喘的关系及支原体与嗜酸性粒细胞的关系仍需进一步探讨。应用红霉素治疗,在杀灭支原体、改善气道高反应性和慢性炎症方面已取得良好的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神经激肽1受体拮抗剂WIN 62,577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及气道高反应性的影响。方法SPF级BALB/c小鼠32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哮喘组、WIN 62,577干预组、地塞米松组。哮喘组、WIN 62,577干预组、地塞米松组,分别在第0、7、14天给予OVA致敏液0.2 ml腹腔注射;在21 d^28 d每天给予OVA激发液雾化吸入30 min/次,连续7 d;WIN 62,577干预组每次激发前1 h,给予WIN 62,577300μg,腹腔注射;地塞米松组,每次激发前1 h,给予地塞米松2 mg/kg,腹腔注射。无创肺功能仪检测各组小鼠的气道反应性,肺泡灌洗液炎性细胞计数,肺组织HE染色观察小鼠气道炎症情况。结果与哮喘组比较,WIN 62,577干预组小鼠烦躁不安、直立、弓背蜷缩、抓耳挠腮、呼吸急促、口唇发绀等表现减轻。在吸入不同浓度的乙酰胆碱激发后,与哮喘组比较,WIN 62,577干预组和地塞米松组小鼠Penh值明显降低(P<0.05)。与哮喘组比较,WIN 62,577干预组和地塞米松组小鼠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计数及嗜酸性粒细胞数显著减少(P<0.01)。HE染色显示WIN 62,577干预组小鼠肺组织病理改变明显减轻,支气管上皮无明显脱落,黏膜水肿不明显,平滑肌增生减轻,炎性细胞浸润减轻,与地塞米松组小鼠气道变化相似。结论神经激肽1受体拮抗剂WIN 62,577可减轻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及气道高反应性。  相似文献   

10.
支气管哮喘是呼吸道慢性疾病,发病机制复杂,是由多种炎症细胞及细胞因子参与的气道变态反应性疾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作为重要的炎性介质,参与哮喘的发病过程.哮喘时呼吸道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释放TNF-α,TNF-α可导致气道高反应和局部炎症,且与气道重建密切相关.研究表明抗TNF药物对哮喘患者气道重塑和重症哮喘有一定治疗作用,能下调血液及呼吸道中TNF-α水平,减低气道炎症反应,为治疗哮喘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尽管呼吸道病毒感染导致气道炎症反应的机制尚不明确,但婴儿期严重的下呼吸道病毒感染可导致喘息反复发作,提示呼吸道病毒感染可能参与了哮喘的发病。流行病学资料显示,病毒感染是儿童及成年人哮喘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病毒感染可激活多种炎症细胞,改变气道平滑肌受体表达,通过调节神经免疫等机制导致哮喘恶化。抗病毒治疗或者针对气道炎症的治疗可减轻哮喘恶化的严重度及减少哮喘恶化的频率。  相似文献   

12.
支气管上皮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传统认为支气管上皮仅仅是构成气道内外环境的生理屏障,通过其粘液纤毛系统和机械屏障作用在气道防御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对哮喘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对上皮在气道疾病尤其是哮喘中的作用已经形成新的认识,即支气管上皮通过分泌炎症介质、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等主动参与哮喘的气道炎症和重塑过程,并与哮喘的病理生理表现如气道阻塞和气道高反应密切相关,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3.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儿童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哮喘的发生、发展与人体微生物群的失衡密切相关。研究表明呼吸道菌群的变化可对宿主黏膜免疫系统产生显著影响。呼吸道菌群可通过特定的作用机制参与哮喘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和气道重塑等病理生理过程。该文就呼吸道菌群与黏膜免疫在哮喘发病机制中发挥...  相似文献   

14.
Zhang WX  Li CC 《中华儿科杂志》2006,44(8):632-635
气道炎症和气道重塑(airway remodelling)是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的两个主要病理学特征。哮喘是一种非特异性气道炎症性疾病这一点已经形成共识,嗜酸粒细胞(EOS)、T淋巴细胞、肥大细胞、上皮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哮喘的气道炎症。尽管当前国际上把哮喘气道重塑的研究提到了重要议事日程,但是目前国内外通用的哮喘诊治方案均强调对气道炎症的控制,较少关注气道重塑的诊断和治疗的研究。现就气道重塑的特点,儿童哮喘与气道重塑的关系。激素在气道重塑的作用以及参与气道重塑的神经信号通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支气管哮喘(哮喘)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慢性病。临床诊疗中发现, 部分哮喘患儿常合并不同程度的神经精神疾病, 如孤独症谱系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恐慌症及焦虑等, 这给哮喘预后及治疗带来很大困难。部分报道提示, 支气管哮喘"肺-脑轴"的关联在于炎症相关机制的暴发, 通过抑制炎症因子释放, 阻止肺-脑间炎症的沟通可能成为改善哮喘并发神经精神疾病的新思路。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作为研究较多的炎症小体家族成员之一, 广泛参与在神经炎症与哮喘发作的机制中, 现对NLRP3在哮喘"肺-脑轴"免疫炎症机制中的作用相关报道进行综述, 为哮喘与神经精神共患病的攻克提供新的诊疗及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6.
支气管哮喘的现代概念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国内外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的研究取得较大的进展,现作一概述。在哮喘发病机制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通过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提出了哮喘的新概念,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哮喘是一种由多种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和嗜酸性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又称气道变应性炎症(Airwayallergicinflammation,AAI),一是哮喘发病的根本原因是气道高反应性(Airwayhrperresponsiveness,AHR)。炎症是气道高反应性的基础,气道高反应性产生可逆性气道阻塞症状而发病。哮喘除急性发作期(速发性哮喘反应,IAR)外,呈现一种非描异性…  相似文献   

17.
哮喘儿童的超声雾化蒸馏水激发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声雾化蒸馏水激发试验应用于支气管哮喘(哮喘)的气道高反应性评价始于七十年代末期,其致气道狭窄的机制可能与气道内渗透压改变引起炎性细胞释放介质、神经-受体的相互作用等因素有关。反应出现的阳性率为39%~100%之间,反应形式主要表现为速发反应、少数患者表现为迟发反应和不应期现象。多数学者采用平静潮气吸入法。该试验有助于某些非典型可疑哮喘病例的诊断、病情和预后判断,并为哮喘发病机制的探讨提供了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前公认哮喘是气道慢性炎症,与许多炎性蛋白的高表达有关。核因子(NF)_(-k)B和激活蛋白(activator protein,AP)-1作为转录因子,通过调控多种炎性蛋白的合成,参与哮喘的炎症反应。了解NF_(-k)B和AP-1的作用,有助于深入认识哮喘气道慢性炎症发生的分子机制和糖皮质激素的作用机制,促进对哮喘新治疗途径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哮喘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0,自引:10,他引:20  
在 2 0 0 2年哮喘全球防治创议 (GINA)中 ,除仍强调哮喘病理学概念为气道慢性炎症伴反复恶化 (代表急性炎症反应 )外 ,并提出与慢性气道炎症平行的是气道重塑。炎症、重塑和气道神经控制的变化引起哮喘反复恶化及更持久的气流阻塞[1] 。尽管哮喘时这些病理改变在起源、调节、预后方面极其复杂 ,但随研究的深入和拓展 ,对有关启动机制的了解取得较大进展 ,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未来哮喘的治疗 ,本文就目前关注的方面介绍如下一、支气管上皮细胞的作用哮喘是一种主要累及传导系统的疾病 ,可能与气道上皮细胞的特征有关[1] 。随着对哮喘患者…  相似文献   

20.
中性粒细胞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性粒细胞是参与气道慢性炎症非常重要的细胞成分,与支气管哮喘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特别是在突发性致命性哮喘、哮喘持续状态以及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的哮喘中,中性粒细胞引起的气道炎症起决定性作用。活化的中性粒细胞可通过释放氧自由基、胰肽酶、白细胞介素-8、白三烯、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等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参与哮喘反应。本文就中性粒细胞的生物学效应和在支气管哮喘中的作用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