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与处理方法。方法 利用该站2001年2062例献血者中6例发生程度不一的献血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 在献血前、中、后的整个过程中发生轻度献血反应4例,重度献血反应2例。结论 献血反应的发生与献血前休息状况,是否空脂献血,献血过程中是否过度紧张等诸多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
黄筱曼  潘越飞 《广西医学》2009,31(5):723-724
目的研究在校大学生无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与心理、年龄、体重、献血量之间的关系。方法对543例参加无偿献血者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543例中出现献血不良反应19例,发生率3.5%;献血反应中因心理因素15例,占78.9%;其它因素4例,占21.1%。结论在校大学生献血不良反应主要原因是心理因素,与献血量、年龄、体重无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和分析枣庄市无偿献血者的献血反应,以期为探求更为全面的预防措施提供重要依据.方法 选择2011年3月至2011年9月期间枣庄市中心血站无偿献血者1680例为调查对象,并依据献血地点、献血次数、献血方式、献血量等变化的特点,对诱发献血反应的原因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 与在流动献血车上献血者相比,在血站内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比率显著降低(1.23%%2.02%,P<0.05).与首次献血者相比,2次及以上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比率显著降低(0.61%vs2.11%,P<0.05).与集体献血者相比,个体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比率显著降低(1.50%vs 1.94%.P<0.05).与献血量为400ml献血者相比,献血量为200 ml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比率显著降低(1.05%vs1.94%,P<0.05).同时,精神紧张以及饥饿和疲劳等因素是导致献血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结论 应进一步加强对无偿献血知识的宣传和讲解,积极改善献血者焦虑和紧张的负性心理,在对献血者进行献血征询和信息采集时,应重点筛查相关信息,以便在献血过程中积极采取相应干预措施,最大限度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站采血过程中献血者发生晕厥反应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探求预防对策。方法对该市血站2012年6568例无偿献血者献血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568例献血者中发生献血晕厥反应68例,分析晕厥原因是由体位性低血压、精神紧张、空腹献血等诸多因素引起的。通过及时救治,所有晕厥者意识逐渐恢复,均在半小时内晕厥症状得到缓解,且未引起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做好无偿献血的宣传教育工作,消除献血者的焦虑紧张情绪,提高采血人员的操作水平,严格执行体检标准和详细的献血前健康征询,创造良好的献血环境,可有效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柳州市106例无偿献血者献血反应心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覃益康 《广西医学》2010,32(2):239-240
目的了解无偿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心理情况。方法对106例发生献血反应的献血者进行心理反应分析。结果献血前出现紧张、恐惧等严重反应者,则出现较严重的献血心理反应(P=0.000);第一次献血者发生紧张、恐惧等严重心理反应的比率明显高于第二、第三次献血者(P=0.000)。结论献血前有心理紧张、恐惧者,容易发生献血反应,对这类献血者应做好安抚工作,以防止献血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傅奇  秦瑶  夏代全 《重庆医学》2016,(2):243-245
目的:探讨单采血小板时献血反应的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和措施。方法重庆市血液中心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采用3种类型的仪器单采血小板7952例,共发生献血反应202例,收集发生献血反应者的健康信息等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献血者的身体及精神因素与献血反应的发生存在明显相关性(P <0.05);献血反应与采集机器及献血者年龄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枸橼酸盐中毒反应是主要的献血反应(P<0.05)。结论在采集过程中多与献血者交流沟通,并作好护理,可降低献血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献血反应发生的原因及采取有效的预防及护理措施在无偿献血中的作用。方法:通过观察,根据献血反应发生的程度进行对症处理及护理。结果:在所观察的7121例无偿献血者中,发生献血反应的有32例,15例完成了献血。结论:针对性的护理及有效处置献血反应,对保证献血者的身体健康和采血工作的顺利进行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赵金光 《甘肃医药》2010,29(2):218-219
目的:了解不同献血人群与献血反应发生的关系。方法:从献血反应的发生情况,观察分析不同献血人群与发生献血反应的关系,分析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结果:献血反应的发生及反应的程度与献血人群有关。结论:保障献血者安全献血,在加大无偿献血宣传力度基础上,要注重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单采血小板时献血反应的发生原因并根据发生原因采取处理方法和措施。方法:统计我站2010年3月至2015年12月期间的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总人数,以及献血者的献血反应并分析献血反应的发生原因。结果:在采访的献血者中一共有300例,其中发生献血反应的有60例,总的反应率为20%,轻度的献血反应为48例,反应率为80%;中度的献血反应为9例,反应率为15%;重度的献血反应为3例,反应率为5%。诱发献血反应的最主要原因是枸檬酸盐中毒、心理因素、精神因素等。结论:枸檬酸盐中毒、心理因素、精神因素是影响献血反应的主要因素。由于献血反应的诱发因素很复杂,所以医务人员应该具有识别能力以及应对处理能力,采血站同时要加强工作人员的献血知识宣传,进而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保证献血者和用血者的安全。方法:对山西省太原市红十字血液中心2005年第4季度11552名献血人群中发生献血反应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将11552名献血者分成三组比较发现,多次献血者、医务工作者、餐后献血者的献血反应发生率低。结论:做好献血者的心理护理,消除紧张情绪,严格执行健康体检标准,可以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方法对2011年2~9月进行无偿献血的1000例自愿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进行总结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1000例无偿献血者中有38例发生了献血反应,其中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精神因素,其次为空腹饥饿引起,此外,献血者献血前睡眠不足、献血环境及采血人员的技术熟练程度等都是发生献血反应的主要原因,应该针对上述原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结论对无偿献血者在献血前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可以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临床采血中,发生晕厥是最常见的献血反应之一,晕厥对采血的顺利进行影响较大,有时还会产生较严重的意外情况,它的发生直接损害了献血者的身体健康.了解其发生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对保证献血者的身心健康和采血工作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采血时如能根据晕厥的发生原因、病理及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完全可以避免或减少晕厥反应的发生.我站近3年采血中共发生晕厥1 271例,占献血总人数的1.94%,绝大多数为首次献血.我们对其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晕厥是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或献血后突然发生短暂的意识丧失,也是常见的一种献血反应。若观察处理不及时可发生严重后果而增加献血者的痛苦,给采血工作带来不必要的困难。笔者统计2004年我站无偿献血者48150人次,其中317例发生献血晕厥反应,现将晕厥发生的诱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引起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反应的主要原因,并预防其发生;方法对456名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中发生献血反应的72例献血资料进行详细分析;结果456例机采血小板者中共发生献血反应72例,占15.7%;其中发生轻型献血反应者67例,占14.6%,中型献血反应者5例,占1.09%,未发生重型献血反应。结论只要严格掌握献血前的相关标准要求,做好献血前、中、后的护理工作,可以降低机采献血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机采血小板发生献血反应产生的原因,为减少献血反应,保障献血者身心健康提供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对3 646例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中出现不同程度献血反应的7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 646例献血者中,以轻度献血反应为主,共出现献血不良反应79例,总发生率为2.17%.其中轻度不良反应71例,占总不良反应的89.9%;中度不良反应8例,占总不良反应的10.1%;无重度不良反应。结论:造成机采血小板献血反应主要原是枸橼酸钠中毒,其次是捐献者的心理因素、个体差异及不良刺激等,采血医务人员应加强业务培训,熟练撑握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和防治知识,确保血液捐献者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6.
无偿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分析与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金玉  李莉  刘美骅 《中外医疗》2009,28(1):143-143
心理因素是发生献血反应的重要原因,多见于初次献血者。初次献血者心理问题的产生是因为对献血知识及献血过程的不够了解,同时也与献血者本人的性格类型、文化程度等密切相关。笔者通过分析苏州地区近半年的义务献血人群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总结数10年的采血工作经验,强烈感到必须做好无偿献血者的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文章重在探讨机采血小板发生献血反应原因和预防对策.方法:择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达到机采血小板标准的献血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当中出现献血反应的因素和处理手段实施相应分析,归纳出防范机采血小板出现献血反应的措施.结果:出现献血反应的献血者有40例,占总数的22.21%,献血反应的出现和献血者的年龄、血型没有关系,和献血者的体重、性别、献血次数和献血量以及采血环境的温湿度有关.结论:应对献血者的指标进行严格管控,挑选的机采血小板献血者需具备:体重合格、身体素质强、具备相应献血经历等条件,在开始献血前应做好相应的健康教育,将相应的护理工作落实到位,可降低献血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周英  段莉  刘洪元 《医学动物防制》2005,21(12):933-934
<正>在日常采血工作中,约有1.05%-3.9%的人 会发生献血不良反应,有的献血者在静脉穿刺 刚刚开始时即发生献血反应,但大部分献血者在献 血进程中,或在献血后出现反应,亦有的献血者在献 血较长时间后发生献血反应,即迟发性献血反 应,个别献血员发生献血反应,会使其他潜在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献血反应预防和护理的有效措施.方法对无偿献血时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预防和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 286人无偿献血者中,628人次发生献血反应,占4.1%.经过对症处理和护理,379例完成了采血,249例终止采血.所有患者的症状均及时缓解.结论有针对性的护理和对症处理,可减少献血反应或有效处置献血反应,保护献血者,使他们树立信心,完成献血或再次参加无偿献血.  相似文献   

20.
陈玉娟 《吉林医学》2011,(8):1615-1616
目的:了解和认识不同献血环境及两种献血量与献血不良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09年10 712名无偿献血者进行对比分析,采血量选择200 ml和400 ml两种规格。结果:在不同环境下献血200 ml和献血400 ml发生献血反应的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献血200 ml者的献血反应率明显高于献血400 ml者的献血反应率;献血车上的献血反应率明显高于站内。分析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由于献血者精神紧张、献血环境不理想、空腹等情况引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