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阿托伐他汀治疗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胺碘酮加阿托伐他汀组(对照组)65例;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组(治疗组)65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及治疗前、治疗后6、12、18个月后左心房内径(LA)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窦性心律维持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治疗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左心房内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18个月后治疗组的左心房内径较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阿托伐他汀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其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优于胺碘酮联合阿托伐他汀,并能延缓左心房的扩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非心脏瓣膜病阵发性心房颤动窦性心律维持中的作用.方法:11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A组54例,B组56例.A组仅给予厄贝沙坦+胺碘酮治疗;B组在给予厄贝沙坦+胺碘酮治疗的同时联合服用阿托伐他汀治疗,随访12个月,观察终点为房颤动转复后至3、6、12个月时的窦性心律维持情况及血浆C反应蛋白浓度.结果:B组阵发性心房颤动转复为窦性心律后的维持比率在3月时与A组相比无明显差异(86.54% VS 82.35%,P>0.05),血浆C反应蛋白浓度与A组相比也无明显差异(P>0.05);但至6、12个月时仍维持窦性心律的比率高于A组(82.69% VS 62.75%;78.85% VS 60.78%,均P<0.05),同时血浆C反应蛋白浓度也低于A组(P<0.05).结论:在胺碘酮、沙坦类药物治疗非心脏瓣膜病所致的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同时联合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其维持窦性心律的作用口可能优于仅使用胺碘酮及沙坦类药物,机制可能与阿托伐他汀的抗炎作用等有关.  相似文献   

3.
梁海雁  骈晶  姚传臣 《河北医药》2012,34(19):2907-2908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阵发性房颤患者C-反应蛋白(CRP)、左房内径及房颤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10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成他汀组(瑞舒伐他汀+胺碘酮)和对照组(可达龙),每组50例,随访10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CRP、左心房内径和窦性心律维持率的变化。结果 2组CRP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房内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0个月,他汀组窦性心律的维持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阵发性房颤的复发与维持与CRP及心房结构重构关系密切,瑞舒伐他汀通过降低炎性因子CRP水平,有效的抑制心房重构,降低房颤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胺碘酮联合小剂量氟伐他汀治疗阵发性房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胺碘酮联合小剂量氟伐他汀治疗阵发性房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8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组(n=35)和胺碘酮 氟伐他汀组(n=43),治疗随访时间为6个月,研究的一级终点是房颤复发。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窦性心律维持率。结果治疗6个月后胺碘酮组有效率为71.4%,胺碘酮 氟伐他汀组有效率为78.4%(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胺碘酮联合小剂量氟伐他汀治疗阵发性房颤安全有效,还可能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缬沙坦与阿托伐他汀合并治疗高血压合并持续性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80例经确诊患有高血压合并持续性房颤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基础降压药物进行降压治疗并给予胺碘酮调节心率。观察组在给予基础降压药和胺碘酮的基础上加用缬沙坦以及阿托伐他汀。监测两年的时间,监测记录两组患者血压、窦性心律、左房内径和左心室的重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血压和血脂降低效果比对照组更好,左心房的内径和对照组比较明显缩小,且左心室的重构情况明显要比对照组情况更加地好,各个指标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与阿托伐他汀联合用药对治疗高血压合并持续性的房颤有确切的疗效,并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缬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的疗效。方法 62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在阵发性房颤发作终止后联用胺碘酮和缬沙坦,对照组单用胺碘酮,观察两组患者维持窦性心律的情况及左心房内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窦性心律维持率高于对照组,左心房内径较对照组明显缩小。结论胺碘酮联合缬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能改善心房重构,有利于维持窦性心律,安全有效。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缬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的疗效。方法 62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在阵发性房颤发作终止后联用胺碘酮和缬沙坦,对照组单用胺碘酮,观察两组患者维持窦性心律的情况及左心房内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窦性心律维持率高于对照组,左心房内径较对照组明显缩小。结论胺碘酮联合缬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能改善心房重构,有利于维持窦性心律,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胺碘酮联合贝那普利对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律及复律后窦性心律维持的影响。方法将78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成二组,分别给予胺碘酮、胺碘酮加贝那普利治疗,疗效观察12个月。结果治疗6个月后窦性心律维持及左房内径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两组窦性心律维持及左心房内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与贝那普利联合治疗阵发性房颤,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优于单用胺碘酮,并能延缓左心房扩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依那普利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7年12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96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8例应用依那普利和胺碘酮联合治疗,对照组48例单独使用胺碘酮进行治疗,疗效观察12个月。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6个月内左心房内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l2个月后治疗组的左心房内径明显小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后3个月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12个月治疗组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那普利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的疗效显著,能有效预防房颤的发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福辛普利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的疗效。方法:选取阵发性房颤复律后患者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48)和对照组(n=48)。对照组常规口服胺碘酮,治疗组口服胺碘酮加福辛普利,观察两组治疗12个月后的左心房内径及窦性心律维持率。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左心房内径亦较对照组明显缩小(P<0.05)。结论:福辛普利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优于单用胺碘酮,并能有效延缓左心房的扩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缬沙坦与小剂量胺碘酮联合治疗心功能正常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维持窦性心律的长期疗效。方法将85例阵发性房颤随机分为胺碘酮组(对照组,n=42)、胺碘酮+缬沙坦组(观察组,n=43),治疗随访时间为1年,比效2组治疗后的窦性心律维持率。结果治疗后第8个月,对照组窦性心律维持率低于观察组(P〈0.05);试验终点时,对照组窦性心律维持率为52.25%明显低于观察组的8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不良反应例数相近,2组均未出现尖端扭转性室速、肺纤维化及甲状腺功能异常。结论胺碘酮和缬沙坦联合治疗阵发性房颤,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优于单用胺碘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和培哚普利治疗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心内科治疗的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11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8例.对照组使用胺碘酮联合培哚普利治疗,观察组有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和不良反应等.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90.57%,对照组有效67.27%,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心率、房颤次数、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房内径(LAd)、左心房最大容积(LAVmax)、P波最大时限(Pmax)、P波离散度(Pd)、A峰峰值流速(VA),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除左心房内径(LAd)之外与治疗之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5%,对照组不良反应1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和培哚普利治疗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效果较为明确并且优于一般的临床治疗效果,安全性高,值得进一步研究分析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贝那普利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192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6例;观察组用贝那普利联合胺碘酮治疗,对照组仅用胺碘酮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转复窦性心律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窦性心律转复率分别为57.29%和67.71%;对照组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窦性心律转复率分别为32.29%和39.58%;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那普利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可使窦性心律转复率升高,不良反应少,预防复发效果优于单用胺碘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缬沙坦和阿托托他汀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完全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52例),全部患者经过口服或静脉注射胺碘酮或电复律恢复窦性心律后,对照组给予胺碘酮口服,第1周600 mg/d,第2周减至400 mg/d,第3周减至200mg/d,并以200 mg/d剂量用药至满1年.治疗组加用缬沙坦80 mg/d,阿托伐他汀钙胶囊10mg/晚.观察2组患者治疗第3、6、9、12个月的窦性心律维持率.结果 治疗3个月,治疗组、对照组窦性心律维持率分别为91.2% (62/68)、86.5% (45/52),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9和12个月,治疗组和对照组窭性心律维持率分别为86.8%( 59/68)、85.3% (58/68)、82.4%(56/68)和71.2%( 37/52)、65.4%( 34/52)、59.6%(31/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缬沙坦和阿托伐他汀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疗效优于单用胺碘酮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厄贝沙坦联用胺碘酮治疗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心肌酶、NT-proBNP水平的影响。方法研究阶段为2017年1月~2019年1月,共纳入研究对象126例,均为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电脑随机分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联合胺碘酮,观察组采用厄贝沙坦联用胺碘酮,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hs-CRP、IL-6、TNF-α、CK-MB、NT-proBNP、cTnI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治疗,观察组hs-CRP、IL-6、TNF-α、CK-MB、NT-proBNP、cTnI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可改善炎症因子、心肌酶谱、NT-proBNP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效果。方法 108例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3例)和观察组(55例)。对照患者应用胺碘酮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厄贝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及6个月后的转复维持效果、血压、心率、左心房舒张末期容积(LAEDV)、左心房内径(LAD)、左心房射血分数(LAEF)。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转复维持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转复维持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6个月后,观察组舒张压、收缩压及心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LAEDV、LAD、LA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LAEDV(142.3±69.4)ml、LAD(32.4±1.8)mm小于对照组的(178.6±63.2)ml、(37.5±2.6)mm, LAEF(0.35±0.40)%大于对照组的(0.25±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效果显著,可降低心脏负荷,延缓心肌重构,对阵发性房颤患者窦性心律维持效果优于单独应用胺碘酮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盐酸胺碘酮联合盐酸贝那普利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发作频繁的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3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在规范治疗原发病及有效抗凝治疗基础上单用盐酸胺碘酮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贝那普利治疗。2组均治疗随访12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左心房内径。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9%,高于对照组的76.6%,且治疗后左心房内径小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胺碘酮联合盐酸贝那普利治疗阵发性房颤,对预防房颤的复发和持续性房颤的发生疗效显著,并能缩短左心房内径,延缓左心房扩大,临床疗效优于单用盐酸胺碘酮。  相似文献   

17.
陈水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4):57-58
目的:观察尼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将6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平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在各种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加用尼贝沙坦治疗,治疗组加用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都无死亡患者,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O.05)。而对照组的脑栓塞和脑出血发生率都明显高于治疗组(P〈0.05)。结论:尼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好,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用  邢玉龙 《安徽医药》2013,17(3):492-493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对阵发性房颤的疗效。方法将该科52例诊断为阵发性房颤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给予胺碘酮治疗,治疗组在胺碘酮的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1年内房颤复发、转为持续性房颤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能够很好的维持窦性心律,1年内房颤复发及转为持续性房颤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对阵发性房颤具有显著效果,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胺碘酮与坎地沙坦对预防非瓣膜病心房颤动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口服胺碘酮加坎地沙坦,对照组口服胺碘酮治疗,观察窦性心律的维持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阵发性房颤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胺碘酮与坎地沙坦合用对预防非瓣膜病心房颤动的复发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乔雁翔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9):2639-2640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贝那普利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8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胺碘酮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对照组仅用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24h…136、12个月转复窦性心律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24h窦性心律转复率为20.0%(8/40),对照组为15.O%(6/4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46,P=0.556);观察组治疗后1、3、6、12个月窦性心律转复率分别为57.5%(23/40)、67.5%(27/40)、62.5%(25/40)、57.5%(23/40),对照组分别为32.5%(13/40)、40.0%(16/40)、27.5%(11/40)、30.0%(12/40),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5.051、6.084、9.899、6.146,P=0.025、0.014、0.002、0.013)。观察组发生胃肠不适1例,对照组发生恶心呕吐3例,心动过缓4例,QT问期延长2例,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x2=5.600,P=0.018)。结论胺碘酮联合贝那普利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效果优于单用胺碘酮,且能有效减少不良反应,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