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采用高频彩色超声检查肠系膜淋巴结,探讨其在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12岁62例临床诊断为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小儿进行腹部超声检查,观察肠系膜淋巴结。结果所有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形态规则,边界清晰,皮髓质界限清楚,淋巴门结构未见破坏。彩色多普勒血流量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显示肿大淋巴结内血流信号增多,可探及低速低阻力型动脉频谱。结论高频彩色超声检查能便捷、准确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在临床有重要应用价值,可作为首选影像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
高频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高频超声检查肠系膜淋巴结,探讨其在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10岁100例腹痛小儿行中上腹部、脐周、侧腹部及下腹部超声检查。结果肠系膜淋巴结均有不同程度的肿大,肿大的淋巴结形态规则,内部结构显示清晰,彩色多普勒血流量显像(Colordoppler folow imaging,CDFI),显示血流信号增多。结论高频超声检查能清晰、快速、准确的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可作为首选影像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诊断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50例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应用高频超声检查的声像图特征。结果 50例患儿的超声声像图主要表现为肿大淋巴结多位于脐周及右下腹,呈长椭圆形,散在、串珠状、堆状分布,均匀低回声,皮髓质分界较清晰,未见液化及钙化,直径10~30mm不等,长径/短径≥2。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显示:肿大淋巴结低回声区可见丰富的血流信号,血流分布呈淋巴门型。且经过抗炎等对症治疗后患儿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缓解,淋巴结数量明显减少,且淋巴结的长径/短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超声诊断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具有检查方便、无创、诊断率高、定位准确,并具有可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诊断的特点,可作为诊断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首选及常规手段之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的大小、数目、形态、纵横比(L/S),并对肿大的淋巴结用彩色多普勒(CDFI)观察淋巴结内血流分布情况,测量血流速度(Vmax)和阻力指数(RI)。结果超声检查发现患儿腹腔内右下腹及脐周可探及肿大的淋巴结,肿大的淋巴结呈卵圆形,边缘光滑、完整,纵横径比>2,彩色多谱勒显示肿大淋巴结的内部血流信号明显比正常淋巴结丰富,可测及淋巴结门部低速高阻型的动脉频谱。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无创、可重复地观察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的形态及血流信号,为临床诊断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高频超声在诊断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诊断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的临床和影像资料,观察其高频超声表现特点。结果高频超声筛查出肿大肠系膜淋巴结68例,单纯回盲部34例,单纯脐周11例,混合出现者6例,其他部位17例;肿大淋巴结长径1.0~2.5cm,长径与宽径之比≥2。彩色多普勒于淋巴结内探及点、条状的稀疏或较丰富的树枝状分布血流信号,动脉血流阻力指数〉0.6;所有患者抗感染治疗有效,复查肿大淋巴结减小或消失。结论高频超声诊断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由于超声迅速发展,彩色多普勒超声广泛应用,可直观小儿腹腔内结构,可使肠系膜淋巴结清晰显示,对肿大淋巴结进行准确定位。探讨超声诊断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彩色多普勒声像图特点。方法对80例腹痛小儿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记录淋巴结肿大的部位、大小、回声、形态、L/S(纵横比)比值、血流动力学指数,结果 56例小儿有肿大淋巴结,并以右下腹、脐周为多见。结论目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首选检查,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由于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明确诊断比较困难。高频彩色超声可清晰显示肿大的肠系膜淋巴结及其内部血流情况及淋巴结与周边脏器的关系,在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有很高的应用价值。现对我院218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彩色超声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14岁98例腹痛小儿肠系膜行超声检查。结果肠系膜淋巴结均有不同程度的肿大,肿大的淋巴结髓质明显增宽、回声增强,皮质回声减弱,CDFI显示血流信号增多。结论高频彩超诊断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价值,可作为首选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9.
张翠红 《淮海医药》2013,(6):511-512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检查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54例年龄2~11岁临床诊断为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患儿进行腹部超声检查,观察肠系膜淋巴结大小及分布情况.结果 54例患儿的肠系膜淋巴结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肿大,肿大的淋巴结多为低回声,形态规则,边界清,皮髓质分界清.CDFI:血流信号略增多.结论 高频彩色多普勒检查便捷、无创伤,可作为临床拟诊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病例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在临床上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89例经临床确诊为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的超声检查,观察肠系膜淋巴结的部位、大小、形态、数量及血流分布情况。结果患儿均有不同程度淋巴结肿大,超声显示淋巴结内见稀疏或较丰富的彩色血流信号,通过对患儿给于抗炎治疗后高频彩超复查发现肠系膜淋巴结的大小、形态、数量及血流信号都有明显减少。结论高频彩超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腹痛临床考虑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进行高频彩超检查,就二维图像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声像图进行分析。结果:200例诊断为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中,均有腹腔肿大淋巴结,主要位于脐周及右下腹。结论:高频彩超检查具有无创伤、可重复检查,患儿家长易于接受,并具有典型声像图表现,是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首选的检查方法,对临床的诊断治疗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治疗前、后及随访过程中监测颈部淋巴结变化情况,探讨颈部淋巴结高频多普勒超声鼻咽癌治疗及随访过程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别对34例鼻咽癌患者于治疗前后及随访过程中进行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部淋巴结进行定位监测。结果 34例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放疗前转移淋巴结血流强度多以Ⅱ为主,放疗后、放疗后3个月测及颈部淋巴结血流强度以ⅠⅢ为主,放疗后、放疗后3个月测及颈部淋巴结血流强度以Ⅰ为主,放疗后6个月其颈部淋巴结无Ⅱ级以上血流,结内多无血流信号,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放疗前结内血流阻力指数(RI)较高,放疗后、放疗后3个月、放疗后6个月血流阻力维持低阻,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鼻咽癌患者的颈部转移性淋巴结治疗前后监测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用高频超声检查肠系膜淋巴结,评价其在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5例伴急性腹痛的患儿进行常规检查,记录肿大淋巴结的部位、大小、回声、形态及长短轴比值(L/S值)。结果统计发现有90%显示了肿大淋巴结,以右下腹多见,占71%,皆为多发。结论高频超声能清晰显示肿大淋巴结,可作为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的首选影像诊断方法 。  相似文献   

14.
高频超声在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中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技术在诊断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高频彩超检查64例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经抗炎治疗10d后复查超声,观察治疗前后肠系膜淋巴结的变化情况.结果 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典型声像图特征:右中、下腹部见数枚大小不等椭圆形低回声结节,治疗10d后复查,肿大淋巴结明显缩小,由治疗前12.2±0.61/5.9±0.41mm缩小到64±0.60/3.3±0.34mm(纵横径,P<0.01).结论 高频超声在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中可作为首选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皮下血管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30例皮下血管瘤声像图表现与手术和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30例患者在皮下软组织内可见以混合回声、低回声、高回声为主的不均质回声和类似于管状、蜂窝状无回声,CDFI示可见丰富的血流信号,PW示可见静脉、动脉及动静脉血流频谱。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皮下血管瘤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彩色多谱勒超声在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甲状腺癌患者的颈部淋巴结术前超声资料,记录肿大淋巴结分区、大小、二维声像图特征及内部血流状态等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转移性淋巴结超声检查与病理结果对照符合率为77.9%。淋巴结的长径/短径比值(L/S)〈2、高回声淋巴门结构消失、内部见微钙化、囊性变及丰富血流预示淋巴结转移。转移性淋巴结组与良性增生性淋巴结组上述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性淋巴结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和阻力指数(RI)均明显高于良性增生性淋巴结组(P〈0.05)。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诊断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简便、有效的方法,诊断准确性较高,对临床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68例诊断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门诊及住院患儿进行高频彩超检查,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8例腹痛症状减轻或消失。复查腹部彩色超声显示结节影缩小,长短径比值(L/S)〈2。结论:本病有自限性,对病程长,腹痛反复发作的肠系膜淋巴结炎应以调整肠道微生态环境及缓解症状为主要治疗,而不应强调以淋巴结的缩小为主要治疗目标。有极少部分发展为溃疡性结肠炎,应长期规律随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超声诊断标准.方法:对498例不明原因腹痛患儿肠系膜淋巴结超声表现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显示的肠系膜淋巴结均为多发,其中以有下腹和脐周最多见,占95.98%;其纵径、横径、纵横比值的95%单侧下界值:纵径为6.99 mm,横径为2.69 mm,纵横比值为1.49;腹痛组肿大肠系膜淋巴结纵径、横径均较正常组增大(P<0.01).结论:高频超声能清晰显示肿大肠系膜淋巴结,正确判断肿大的肠系膜淋巴结对临床诊断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高频超声联合低频超声在诊断急性阑尾炎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月某院收治且经病理诊断为急性阑尾炎的200例患者的数据资料,先使用高频超声进行检查,然后再进行低频超声进行检查,对比高频超声与高频超声联合低频超声检查结果。结果:高频联合低频检查检出单纯性阑尾炎、化脓性和坏疽性阑尾炎准确率高于高频超声检查检出准确率,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式检出阑尾周围脓肿准确率比较并无差异(P>0.05)。结论:高频超声联合低频超声在诊断急性阑尾炎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极大的提高了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与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显像对小儿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术前应用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诊断小儿急性阑尾炎90例,分析其声像图及彩色血流信号特征并进行分类,并将观察结果与手术及病理结果对照。结果该组90例病例全部在24小时内手术,并经手术病理证实,诊断符合率为90%(81/90),误诊3例,漏诊6例。81例中,单纯性阑尾炎23例,化脓性阑尾炎29例,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14例,阑尾周围脓肿15例。CDFI显示阑尾及周围组织血流信号不同程度增多。结论高频彩超检查对小儿急性阑尾炎的诊断有重要意义,方便快捷,可作为首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