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前列腺穿刺活检标本组织中联合应用а-甲酰基辅酶A消旋酶(P504S)、高分子量角蛋白(34βE/12)、P63和前列腺特异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对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收集前列腺穿刺活检标本58例,其中前列腺癌21例、前列腺上皮内瘤变9例(高级别3例,低级别6例),前列腺不典型性腺瘤性增生3例,前列腺基底细胞增生3例,结节性增生22例,对以上58例标本进行P504S、PSA、34βE/12、P63的免疫组化染色(S-P法)。结果P504S在前列腺癌及前列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腺上皮中阳性表达,在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和前列腺不典型性腺瘤性增生中弱阳性或阴性表达,在前列腺基底细胞增生及结节性增生中阴性表达;34βE/12、P63都标记前列腺基底细胞,34βE/12表达在基底细胞质中,P63表达在基底细胞的核上。染色显示前列腺癌中基底细胞缺如,上皮内瘤变、前列腺不典型性腺瘤性增生、前列腺基底细胞增生及结节性增生均有连续或间断的基底细胞存在。PSA表达于所有前列腺病变的腺上皮中。结论在前列腺穿刺活检标本组织中联合应用P504S、34βE12、P63、PSA等4种抗体对前列腺的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504s、34βE12联合P63在前列腺癌、上皮内瘤变及良性增生中的作用。方法收集前列腺病理标本150例,其中前列腺癌50例,上皮内瘤变40例,良性增生60例,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观察P504s、34βE12、P63在前列腺癌、高度上皮内瘤变、低度上皮内瘤变及良性增生中的表达。结果 P504s在前列腺癌中均阳性表达,在10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中阳性或弱阳性表达,在30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中7例弱阳性表达,23例阳性表达,在前列腺良性增生中1例弱阳性表达;34βE12在前列腺癌中均阴性表达,在8例上皮内瘤变中不连续阳性表达,在良性增生中均阳性表达;P63在前列腺癌中均阴性表达,在5例上皮内瘤变中不连续阳性表达,在良性增生中均阳性表达。结论 P504s、34βE12、P63联合检测,有助于前列腺癌、上皮内瘤变及良性增生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诊断前列腺癌(PCa)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222例临床资料。结果:经病理分析,222例穿刺病例中,前列腺癌107例,良性前列腺增生110例,结核2例,前列腺肉瘤2例,上皮内瘤1例。结论: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检查诊断方法,有助于提高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P504S与p63在前列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5例前列腺穿刺及经尿道电切活检标本,其中40例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标本。结果:20例前列腺癌中P504S均呈阳性表达,15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中有12例呈阳性表达,20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及50例前列腺良性增生组织中均未见其表达。20例前列腺癌中均未见p63表达,15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中有4例呈阳性表达,20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均呈阳性表达,50例前列腺良性增生组织中有44例呈阳性表达。结论:联合检测前列腺病变组织中P504S与p63的表达,对鉴别前列腺良恶性病变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引导下10点前列腺穿刺活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178例超声引导下经直肠10点前列腺穿刺活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78例中穿刺成功率100%,前列腺癌65例(36.5%),良性前列腺增生104例(58.5%),不典型增生4例(2.2%),炎症3例(1.7%),上皮内瘤2例(1.1%)。肛门滴血10例(5.6%),血尿7例(3.9%)。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直肠10点前列腺穿刺活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方法,有助于提高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及前列腺疾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改良前列腺穿刺活组织检查(活检)技术对前列腺癌的检出率。方法对615例经直肠超声检查发现前列腺有可疑病灶的患者采用改良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平均活检点数为8点。观察穿刺活检结果。结果患者均能耐受活检过程。615例患者中检出前列腺腺癌231例(37·6%),前列腺结节状增生358例(58·2%),前列腺炎症9例(1·5%)。结论经直肠超声引导经会阴前列腺外周带系统穿刺联合病灶直接活检技术可提高前列腺癌的检出率,且能被患者耐受。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的临床价值。方法对临床高度怀疑前列腺癌86例患者进行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结果经病理证实前列腺癌34例,前列腺增生41例,不典型增生2例,前列腺内皮瘤3例,前列腺慢性炎症4例,鳞状上皮化生1例,结核1例。3例患者声像图未显示前列腺占位病变但穿刺活检为前列腺癌,而2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异常增高的患者穿刺活检为前列腺增生。结论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术操作简单、准确性高、安全、并发症极少,在临床早期诊断前列腺癌很有价值,为选择治疗方案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引导前列腺穿刺的最佳方案。方法对36例临床肛门指检、前列腺特异抗原及经直肠超声三项检查之一异常者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穿刺方法为改良8+X法。结果19例前列腺癌,1例低分化平滑肌肉瘤,12例前列腺增生,4例前列腺增生伴上皮内瘤变。结论8+X改良法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可提高前列腺癌的检出率,是前列腺癌诊断的优异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8年6月-2010年5月期间对70例怀疑患有前列腺癌的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经直肠前列腺多点穿刺活检术。结果本组70例穿刺均成功获得病理标本,其中确诊前列腺癌36例,良性前列腺增生26例,前列腺炎8例。穿刺术后发生血尿12例、发热23例,及时对症治疗症状消失,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直肠前列腺多点穿刺活检术操作简单、安全,有助于提高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结合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PSAD)在指导经直肠超声引导前列腺穿刺活检诊断前列腺癌中的价值及穿刺方案的选择。方法对124例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升高,有阳性直肠指诊或经直肠超声检查发现前列腺有可疑病灶者进行经直肠超声引导前列腺穿刺活检,常规左、右前列腺尖、体、底6针穿刺活检。另对可疑病灶区加穿1针至2针,并将穿刺病理结果与患者血清PSAD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1次穿刺成功,前列腺肿瘤阳性率为53.2%(66/124),其中前列腺癌(PCA)57例,前列腺增生(BPH)56例,前列腺上皮内瘤(PIN)8例,平滑肌肉瘤1例,前列腺炎(PI)10例。当血清PSA为4~20ng/mL,前列腺癌组与非前列腺癌组PSA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ROC曲线分析,PSAD取值0.2时,敏感性93.1%,特异性75.0%,准确性84%,为诊断前列腺癌最佳界值点。结论经直肠超声引导前列腺穿刺活检为诊断前列腺癌重要方法,结合血清PSAD检查可提高诊断前列腺癌敏感性和特异性,有助于选择合适的穿刺方案。  相似文献   

11.
前列腺癌穿刺活检组织中端粒酶活性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前列腺穿刺活检标本中端粒酶(TE)活性检测在前列腺癌(PCA)诊断、鉴别诊断及评估PCA生物学行为中的意义。方法:应用端粒重复片段扩增法(TRAP法)检测疑为前列腺癌患者的前列腺穿刺活检标本的TE活性,并比较TE活性水平与PCA病理分化程度及转移情况的关系。结果:PCA组织中TE活性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BPH)组织。PCA组织中TE活性水平与其病理分化程度及转移情况相关。结论:PCA患者的前列有朱穿刺活检组织中的TE活性显著高于BPH者,且与其病理分化程度及转移情况相关。提示TE可能成为PCA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一项新的分子瘤标,并可能与PCA的生物学行为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α甲酰基辅酶A消旋酶(P504S)、P63基因、高分子量角蛋白(CK5/6、34βE12)联合标记在不同性质的前列腺穿刺活检标本中的表达特点,探讨它们在前列腺良、恶性疾病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2008年1月-2012年12月前列腺穿刺活检标本50例,其中前列腺癌30例,前列腺增生性病变2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标本的P504S、P63、CK5/6、34βE12表达.结果 P504S在前列腺癌中呈阳性,前列腺增生性病变中呈阴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63、CK5/6、34βE12在前列腺癌中基底细胞表达缺失,在前列腺增生性病变中基底细胞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504S、P63、CK5/6、34βE12的联合应用对前列腺穿刺标本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穿刺活组织检查及病理诊断的经验,减少误诊和漏诊,以利于临床诊断与治疗前列腺癌。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穿刺活检标本作HE切片观察和部分免疫组化分析。结果60例标本中可见腺体结构紊乱、细胞学异常、癌细胞浸润等病理形态改变,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中P504S表达阳性,CK14、P63、34βE12表达阴性。结论前列腺穿刺活检,是诊断前列腺癌的有效方法。应根据临床特征、病理形态学特征等进行综合判断,结合免疫组化检查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讨论膀胱移行细胞癌伴前列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389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中伴有前列腺癌的7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7例患者均经活组织检查和膀胱镜检查诊断为膀胱移行细胞癌,经前列腺穿刺活检,被诊断为前列腺腺癌。3例患者经尿道采用电切术将膀胱肿瘤及双侧睾丸切除,术后用丝裂霉素或者BCG对患者膀胱实施药物灌注,同时口服氟他胺治疗前列腺癌。1例患者的部分膀胱及双侧膀胱被实施切除,并在术后对患者的前列腺癌实施体外辅助放射治疗。3例实施膀胱前列腺全切术加回肠膀胱术。7例患者中,失访2例,随访5例,其中2例发生多发转移导致术后生存时间不到1年,另外3例在术后随访1.5~4.0年,恢复良好,未发现肿瘤复发或者转移。结论前列腺穿刺活检、TRUS、DRE、血清PSA测定、活组织检查和膀胱镜检综合检查是目前诊断前列腺癌伴膀胱移行细胞癌的主要方法。膀胱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是取得较好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引导前列腺穿刺组织学检查在高危前列腺癌患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84例临床高危前列腺癌患者行经直肠超声引导前列腺穿刺组织学检查,穿刺采用传统的6点法,以及对前列腺可疑结节或可疑区域增加穿刺组织学检查1—2针。结果84例符合条件的病例中,单纯前列腺增生24例(28.57%),前列腺上皮内瘤1例(1.19%),前列腺增生伴局灶不典型增生3例(3.57%),前列腺增生伴小灶PIN级1例(1.19%),前列腺增生伴炎症2例(2.38%),前列腺癌50例(59.52%),前列腺转移癌1例(1.19%),前列腺癌假阴性2例(2.38%)。结论经直肠超声引导前列腺穿刺组织学检查对前列腺癌高危患者的临床诊断准确率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活检术在诊断前列腺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40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4ng/ml的患者行经直肠超声引导传统6点系统穿刺活检加异常区域处1-2针活检。结果 240例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活检,病理结果检出前列腺癌61例,占25.4%,前列腺良性增生179例,占74.6%,无严重的并发症。结论经直肠超声引导前列腺活检术有助于前列腺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为临床进一步诊治提供了依据,其方法简便,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