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临床效果。方法45例初诊的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吡格列酮组给予盐酸吡格列酮片30mg,每日1次;对照组给予除噻唑烷二酮类及双胍类以外的降糖药物治疗,疗程6个月。观察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基化血红蛋白、空腹血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血脂、肝功能及脂肪肝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均可显著降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基化血红蛋白,两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吡格列酮组在降低空腹血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及改善肝功能、血脂、脂肪肝程度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格列酮具有减少胰岛素抵抗、改善脂肪肝的作用,是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PGT)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LF)的疗效。方法:116例经确诊的NAFL同时合并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三组:PGT组予吡格列酮15mg,日一次;二甲双胍(Met)组予二甲双胍0.5g,日三次;对照(Con)组予以除二甲双胍及噻唑烷二酮类以外的其他降糖药物治疗,共6个月。结果:治疗后PGT组肝脾CT比值、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和脂肪肝消失率最高,MeT组次之,Con组最低。PGT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最低,Met组次之,Con组最高。PGT组和Met组的空腹胰岛素(Pins)明显低于Con组。结论PGT能够治疗NAFL,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疗效优于二甲双胍,对肝功能无明显损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与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T2DM)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50例T2DM并NAFLD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和B组,每组患者各25例,A组患者接受二甲双胍联合利拉鲁肽治疗,B组患者接受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对两组患者疗效、血脂、血糖、肝功能和胰岛素抵抗等指标进行观察。结果 A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6%(24/25),明显高于B组患者的76%(19/25)(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脂、血糖、肝功能和胰岛素抵抗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糖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指标均有改善,两组患者治疗后与同组患者治疗前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患者血脂、肝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等指标均明显优于B组患者(P0.05)。结论利拉鲁肽与吡格列酮治疗T2DM并NAFLD均有一定作用,但是利拉鲁肽降血脂、改善肝功能及胰岛素抵抗效果更强,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吡格列酮对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5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按随机化原则分为A、B组,每组25例.两组均采用常规降糖治疗,A组25例在常规降糖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吡格列酮.检测治疗前后所有患者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AI)、血脂、24h尿蛋白定量、尿素氮、肌酐等指标.结果 (1)两组治疗后FPG、HbA1c和血脂三项均有所下降(P<0.05),但A组效果优于B组(P<0.05).(2)A组治疗后IAI较治疗前明显增高,收缩压、舒张压、24h尿蛋白量、肌酐、尿素氮等各项指标均低于治疗前(P<0.05),而B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吡格列酮能显著降低血糖,并明显减少糖尿病肾病的24h尿蛋白,降低肌酐、尿素氮,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对血压和血脂的改善也有一定的益处. 相似文献
5.
盐酸吡格列酮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盐酸吡格列酮(pioglitazone,PIG)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on 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疗效。方法168例经B超及CT诊断为NAFL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PIG)与对照组(CON)各84例,PIG组予以PIG15 mg/d,早餐前30 min口服,疗程6个月;CON予以维生素E片100 mg/d,疗程6个月。3个月和6个月后比较两组疗效并观察各组血脂、血糖、肝功、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肝/脾CT值等指标的变化,及NAFLD超声形态学的改善情况。结果相比于CON组,PIG组3个月末体质量指数(bodymass index,BMI)、ALT、GGT下降,肝/脾CT值升高(P〈0.05),FINS、HOMA-IR下降(P〈0.001);PIG组6个月末TG、TC、LDL下降(P〈0.05),BMI、ALT、GGT、FINS、HOMA-IR、CPR下降,肝/脾CT值升高(P〈0.001)。PIG组的总有效率3个月末为46.4%(P〈0.05)、6个月末为95.2%(P〈0.001)。两组在安全性上无差异。结论PIG可有效降低NAFLD患者的血糖、血脂,改善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PIG治疗NAFLD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磺脲类药物,治疗组在磺脲类药物的基础上加用吡格列酮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空腹血清胰岛素、空腹C肽、胰岛素抵抗指数、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等的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空腹C肽、胰岛素抵抗指数、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均较治疗前下降,且应用吡格列酮的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而空腹血清胰岛素水平升高(P〈0.05)。结论:吡格列酮可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且在降血脂、减轻体重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盐酸吡格列酮在治疗2型糖尿病中的疗效。方法:30例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盐酸吡格列酮(瑞彤)15mg/d,共12周,观察治疗前后血脂、血糖等各项指标的变化,并将各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治疗12周后,空腹和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降低,三酰甘油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升高。结论:盐酸吡格列酮在降低血糖的同时能改善血脂代谢。对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有着良好的防治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吡格列酮治疗 2型糖尿病 (DM)的效果。方法 :将 4 0例经控制饮食、适当运动和 (或 )口服磺脲类和双胍类降血糖药治疗后血糖仍高 ,空腹血糖 (FPG) >7m mol/ L ,和 (或 )餐后 2 h血糖 (P2 h PG) >11m mol/ L的 2型 DM患者按腰围 /臀围比值 (WHR)分为 2组 ,I组 (肥胖组 ) :WHR男性≥ 0 .95 ,女性≥ 0 .85 ,共 2 8例 ; 组 (非肥胖组 ) :WHR男性 <0 .95 ,女性 <0 .85 ,共 12例。在原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吡格列酮治疗 8周 ,对治疗前后血糖、胰岛素、血脂、肝、肾功能等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加用吡格列酮治疗后 ,两组血糖、空腹胰岛素 (FINS)、稳态模型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 IR)均明显下降 (P <0 .0 5或 P <0 .0 1) ,I组 HOMA模型β细胞功能指数 (HOMA -β)升高 (P <0 .0 1) ,两组总胆固醇 (TC)降低 (P <0 .0 5 ) ,I组甘油三酯 (TG)、载脂蛋白 B(Apo B)、低密度脂蛋白 (L DL )降低 (P <0 .0 5或 P <0 .0 1) ,两组高密度脂蛋白 (HDL )均升高 (P <0 .0 1) ,以 I组明显。结论 :吡格列酮能改善 DM患者的胰岛素抵抗 ,改善胰岛素分泌 ,调节脂代谢紊乱 ,降低血糖 ,使用时注意选择肥胖尤其是中心性肥胖的病例 相似文献
9.
盐酸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盐酸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纳入首次诊断为2型糖尿病且经饮食运动治疗三月以上或接受除噻唑烷二酮以外其它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剂量稳定三个月以上而血糖控制不满意的2型糖尿病患者84例,予盐酸吡格列酮30mg每日一次口服,疗程12周。已口服符合入选要求降糖药患者,联合并维持原有剂量的口服降糖药物治疗至随访结束。在试验开始和结束日,测量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红蛋白(Hb)、糖化血红蛋白(HbA1c),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对治疗前后上述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81例患者完成完成全疗程治疗,平均病程(3.24±3.95)年;12周时FPG、HbA1c、FINS、HOMA-IR、SBP、DBP、TG、Hb均较治疗前基线时分别下降,HDL较治疗前基线时上升(1.11±0.29mmol/L比1.27±0.32 mmol/L,P〈0.05);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少,大多未做特殊处理而自行好转。结论盐酸吡格列酮能改善胰岛素抵抗,有效降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调节血脂,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降糖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吡格列酮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借此筛选出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较为合适的药物。方法根据Cochrane协作网推荐方法、遵循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原则,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数据库,纳入采用吡格列酮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纳入的相关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使用Rev 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研究。其中4篇为吡格列酮与安慰剂对照,4篇为吡格列酮与维生素E(1篇为吡格列酮、维生素E、安慰剂三组对照)。Meta分析结果显示:(1)吡格列酮与安慰剂对比,在对改善肝脏纤维化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40,95%CI(1.01,1.95));(2)吡格列酮与安慰剂对比,在对改善肝细胞气球样变性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80,95%CI(1.26,2.58));(3)吡格列酮与安慰剂对比,在减少肝脏脂肪变性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86,95%CI(1.39.2.49));(4)吡格列酮与安慰剂对比,在降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SMD=-0.82,95%CI(-1.17,-0.47));(5)吡格列酮与维生素E对比,在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影响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SMD=-3.39,95%CI(-5.23,-1.55)),吡格列酮联用维生素E与维生素E对比,在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影响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0.39,95%CI(-0.49,1.28))。安全性指标:试验组共67例退出试验,对照组48例退出试验。共有6篇研究报道了吡格列酮的药物38例不良反应/事件,吡格列酮组发生2例,对照组共发生17例严重不良反应/事件,但未做详细描述。报道最常见为皮肤组织、体质量增加的不良反应/事件。结论吡格列酮在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使用中,吡格列酮与安慰剂、维生素E比较,在改善肝功能、肝组织学、降低血糖等方面有较为明显优势。基于目前现有证据,在非酒精性脂肪肝中,在肝纤维化、肝细胞气球样变、肝细胞脂肪样变治疗时可考虑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盐酸吡格列酮在治疗2型糖尿病中的疗效和影响。方法采用平行对照法,在原治疗方案基础上联合应用盐酸吡格列酮后分别测定空腹和餐后血糖、C肽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的指标。结果在原治疗方案基础上联合应用盐酸吡格列酮,结果血糖、C-肽水平、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都出现明显下降,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都有下降,而高密度脂蛋白有所上升。结论联合应用盐酸吡格列酮,能有效地控制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并能改善糖代谢、脂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血脂的作用。方法:将血糖控制不佳的64例T2DM患者按照年龄分为老年组(32例)和非老年组(32例),每组又按照随机区组设计分为安慰剂组、吡格列酮单药组、吡格列酮+磺脲类组、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组,每组8例,早餐前30 min口服实验药物,疗程为3月,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肝功能、血常规。结果:治疗3月后,吡格列酮单药组和2个联合治疗组FBG、HbA1C、TG均显著降低,HDL-C升高,且2个年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2个联合治疗组分别有4例和3例减少了原磺脲类和二甲双胍的用量。无1例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吡格列酮显著改善老年T2DM患者的血糖、血脂参数,是老年T2DM患者较理想的降糖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国产盐酸匹格列酮片单用及与磺脲类药物合用治疗 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17例 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单用匹格列酮组 (PIO- mono)和匹格列酮加磺脲类药物组 (PIO- SU) ,进行为期 12周的自身前后对照临床研究。观察治疗前后临床指标及血糖、糖化白红蛋白 (Hb A1 c)、血清胰岛素及 C肽、血脂、游离脂肪酸 (FFA)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 PIO- m ono组 Hb A1 c、空腹及餐后血糖水平较治疗前分别下降了1.6 4 %、 2 .1mmol/ L、 5 .2 mm ol/ L (P<0 .0 1) ,PIO- SU组分别下降了 1.0 6 %、 2 .3mmol/ L、 5 .4 m mol/ L (P<0 .0 1) ,上述指标两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在血糖水平下降的同时 ,两组空腹及餐后血清胰岛素及 C肽水平均有轻度下降 ,血甘油三酯及游离脂肪酸水平降低 ,HDL - C升高。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 ,未观察到肝肾毒性反应。结论 国产匹格列酮片每日 30 mg单用及与磺脲类药物合用治疗 2型糖尿病患者均可有效降低 Hb A1 c和空腹及餐后血糖水平 ,并能减轻胰岛β细胞负荷和改善脂代谢紊乱 ,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Ⅱ型糖尿病 (T2DM)、胰岛素抵抗 (IR)、肥胖与脂肪肝 (FL)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 173例T2DM患者分为FL组和无FL组 ,对体重指数 (BMI) ,甘油三脂 (TG) ,总胆固醇 (TC)、低密度脂蛋白 (HDL)、高密度脂蛋白 (LDL)、空腹血糖 (FBG)、餐后 2小时血糖 ( 2hBG)、空腹胰岛素 (FINS)、餐后 2小时胰岛素 ( 2hINS)、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及胰岛素敏感指数 (ISI)进行对照并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T2DM并FL组与无FL组相比较 ,TG、LDL、FINS、2hINS、ISI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而FL组及无FL组分别与正常组对照除HDL外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T2DM并FL患者在明显脂代谢紊乱及IR ,提示IR在T2DM、肥胖及FL之间的发生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4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n=20):吡格列酮30mg/d联合胰岛素;对照组(n=20):只应用胰岛素,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胰岛素用量。结果两组患者的FBG,2hPBG和HbA1C均得到良好控制;治疗组胰岛素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吡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能减少胰岛素用量。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糖尿病亦被视为血管性疾患,因而防治心血管疾病成为糖尿病治疗的主要靶标。吡格列酮是一种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作用机制是通过活化靶组织中的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发挥作用。吡格列酮除了改善胰岛素抵抗和降低血糖外,还具有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保护血管内皮细胞、降压、抑制炎性细胞产生、降低血脂、抗氧化、抑制动脉血管硬化等多种保护作用。现就吡格列酮在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系统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合并NAS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治疗组患者口服二甲双胍,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两组患者FBG、2hPG、空腹胰岛素(FIns)、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肌酐、血乳酸、体质量指数(BM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观察其疗效差异。结果治疗组FIns、BMI、HOMA-IR、ALT、AST、TG、T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FBG、2hPG、HBA1c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是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NASH的一种有效药物,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国产盐酸吡格列酮片单药治疗老年初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的方法,试验组给予盐酸吡格列酮30mg,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每日1次,观察时间为12周。结果试验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比基础值分别下降27.1%和55.7%,对照组分别下降10.6%和19.8%,安慰剂和吡格列酮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盐酸吡格列酮单药是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一种理想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