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ICU患者腹内压和腹腔灌注压的变化,分析二者的影响因素。方法用膀胱测压法监测40例ICU患者的腹内压和腹腔灌注压,分析体位、肌松、腹水、体质指数、病情严重程度、镇静、PEEP水平、液体潴留等因素对患者腹内压和腹腔灌注压的影响。结果患者平卧位时的平均腹内压为(12±5)mmHg,明显低于30°半卧位时的平均腹内压(15±6)mmHg和俯卧位时的平均腹内压(16±4)mmHg(均P〈0.01);有腹水患者的平均腹内压明显高于无腹水患者(P〈0.05);使用肌松剂患者的平均腹内压明显低于未使用肌松剂患者(P〈0.01);ODIN评分、Ramsay评分、PEEP水平、液体出入量差值与患者的腹内压变化无关,体质指数与患者的腹内压变化有关(r^2=0.13,P〈0.01),ODIN评分与患者的腹腔灌注压变化存在负相关(r^2=0.08,P〈0.01)。结论ICU患者的腹内压存在明显个体差异;体位、肌松、腹水、体质指数等因素会影响患者的腹内压,监测腹腔灌注压能更好地判断腹腔间隔室综合征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预注不同肌松药对罗库溴铵起效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全麻择期手术患者48例,随机分4组各12例。Ⅰ组单次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60 mg•kg 1,Ⅱ~Ⅳ组分别预注罗库溴铵0.06 mg•kg 1、维库溴铵0.01 mg•kg 1、阿曲库铵0.05 mg•kg 1,间隔4 min后,静脉注射插管剂量罗库溴铵0.54 mg•kg 1。观察各组肌松药起效时间、气管插管条件及心血管反应。结果Ⅰ~Ⅳ组肌松起效时间分别为(116.3±16.5),(104.7±19.9),(71.2±13.4),(95.6±17.7) s。与Ⅰ组比较,仅Ⅲ组起效时间明显缩短(P<0.05)。气管插管条件及心血管反应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预注0.2 ED95罗库溴铵、维库溴铵或阿曲库铵时仅维库溴铵能显著缩短罗库溴铵的起效时间。  相似文献   

3.
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诱导用于小儿气管插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血浆浓度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诱导,对小儿不使用肌松药所提供的气管插管条件和心血管反应。方法60例择期气管插管全麻患儿,按不同血浆浓度瑞芬太尼随机分为3组,Ⅰ组2ng/ml,Ⅱ组3ng/ml,Ⅲ组4ng/ml。诱导使用8%七氟醚半紧闭吸入,待患儿入睡后开放静脉,维持2.5%七氟醚吸入5min后开始分别静脉靶控输注3个不同血浆浓度的瑞芬太尼,10min后气管插管。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前即刻(T1)、插管后1min(T2)、3min(T3)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并对插管条件进行评估。结果Ⅰ组气管插管条件满意率低于Ⅱ、Ⅲ组(P〈0.05),但Ⅱ、Ⅲ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时比较,各组患儿在T1时HR、MAP均明显下降(P〈0.05),Ⅲ组下降幅度最大(P〈0.01);Ⅰ组在T2、T3时HR、MAP较T1明显升高(P〈0.05),且与Ⅱ、Ⅲ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Ⅱ、Ⅲ组在T2、T3时HR、MAP与T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3ng/ml复合2.5%七氟醚用于小儿无肌松药气管插管时,可提供满意的气管插管条件和稳定的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4.
黄建飞  高立群 《江苏医药》2001,27(10):794-794
在颅脑手术麻醉过程中 ,须特别重视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以避免颅内压的升高。 2 0 0 0年 1月~ 12月作者在 4 0例颅脑手术麻醉拔管时应用柳胺苄心定预防心血管反应 ,现报告如下。对象和方法一、对象 :本组 4 0例 ,其中脑肿瘤 8例 ,颅内血肿 32例。ASAⅠ~Ⅱ级 ,均无高血压病史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2 0例。二、麻醉方法 :术前肌注东莨菪碱 0 3mg或阿托品 0 5mg ,苯巴比妥 10 0mg。两组病例全部采用安定 2 0mg、2 %硫贲妥钠 15± 5ml、芬太尼 0 1~0 2mg、琥珀胆碱 10 0mg静脉诱导插管控制呼吸 ,1%普鲁卡因和 …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乌拉地尔(URA)预防高血压病人全麻气管插管期间心血管反应的效果。方法 40例确诊高血压病择期全麻手术病人,术前血压控制在21.3/13.3kPa以下。随机分成A组(URA组,n=20)和B组(对照组,n=20.A组于麻醉诱导前5分钟静注URA0.5mg/kg,B组静注生理盐水。两组均以芬太尼、安定、维库溴铵和丙泊酚静脉诱导后气管插管。记录诱导前、静注URA后5分钟、诱导后及插管后1分钟、3分钟、5分钟SBp、DBp、MAPey HR,并计算RRP。结果A组静注URA后5分钟SBp、DBp、及MAP显著下降(P<0.01),诱导插管期间SBp、DBp、MAP及RPP无明显变化,插管后1分钟HR显著加快(P<0.05)。B组诱导后SBp、DBp及MAP显著下降(P<0.01);插管后1分钟、3分钟SBp、DBp、MAP及HR显著高于诱导前(P<0.05,P<0.01),插管后1分钟、3分钟及5分钟RPP均显著升高(P<0.01),与A组同期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结论 应用URA能有效预防高血压病人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急性高容血液稀释(AHH)对不同剂量罗库溴铵肌松效应的影响。方法: 择期骨科手术患者80例,ASAⅠ~Ⅱ级,35~60岁。随机分为2组(n=40):A组行急性高容血液稀释(AHH);B组为对照组,常规输血输液。每组患者再随机分为2个亚组(n=20),罗库溴铵剂量分别为 0.6、0.9 mg/kg,咪达唑仑 丙泊酚 瑞芬太尼诱导后,静注相应剂量罗库溴铵后气管插管。观察各组患者的肌松起效时间、肌松维持时间、肌松恢复指数、体内作用时间及肌松残留相关时间。结果: 同一剂量与对照组相比较,起效时间延长,四个成串刺激(TOF)无反应期,肌松阻滞维持时间、体内作用时间明显缩短 (P〈0.05),且高剂量组缩短更为明显(P〈0.01);恢复指数和肌松残留相关时间未见明显改变(P〉0.05)。结论:两种剂量的罗库溴铵在肌松监测指导下均能顺利插管,插管评级无统计学差异,其剂量与插管时间成反比;AHH使罗库溴铵药效减弱。  相似文献   

7.
孙钒  王列 《中国基层医药》2014,(21):3307-3308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颅内压监测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将11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监护组60例和对照组58例;前者在颅内压监护下分析病情或使用脱水剂和CT检查,后者按临床经验或常规观察方法分析病情或应用脱水剂和CT检查;详细记录两组病例的治疗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监护组病例ICP持续≥3.5 kPa,经颅脑CT检查,发现颅内血肿或颅内血肿增大、脑肿胀和脑水肿,中线结构移位10 mm患者26例(其中ICP>5.5 kPa 18例);监护组治愈/轻残率为7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8.28%(χ2=10.165,P<0.01);监护组重残率/植物生存率为18.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48%(χ2=3.971,P<0.05);监护组病死率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24%(χ2=4.508,P<0.05)。结论颅内压监测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分析、预后判断和指导治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陈慈敩  王谊生 《上海医药》2001,22(9):413-415
目的比较异丙酚与异丙酚复合咪唑安定用于全麻诱导的效果.方法60例ASA Ⅰ~Ⅱ级颅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异丙酚组(A组)和异丙酚复合咪唑安定组(B组).麻醉诱导开始,静滴芬太尼2μg/kg后1分钟,A组静注异丙酚1.6mg/kg,B组静注咪唑安定0.1mg/kg和静注异丙酚1mg/kg;两组均静注万可松0.16mg/kg;2分钟后行气管插管.记录麻醉诱导前、静滴芬太尼后、气管插管前和气管插管后两组患者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血氧饱和度及双频指数变化.结果麻醉诱导药静注后,气管插管前A组收缩压(12.39±0.57kPa)与B组收缩压(13.70±1.12kPa)相比有所下降;低血压发生率A组为40%而B组为6%(P<0.01).气管插管前B组双频指数(55.3±2.8)低于A组双频指数(59.3±3.2).结论B组麻醉诱导是比A组更能保持足够麻醉深度和心血管稳定并能产生遗忘作用的联合麻醉诱导方法.  相似文献   

9.
异丙酚静脉诱导气管内插管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异丙酚与硫喷妥钠静脉诱导对血液动力学及琥珀胆碱所致的肌颤、肌痛及插管条件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n=30)分别用异丙酚和硫喷妥钠静脉诱导,待病人入睡后静脉注射琥珀胆碱行气管内插管;观察两组病人的血液动力学变化,病人股颤情况、插管条件和术后肌痛例数及程度。结果两组在诱导后血压、心率均较基础值降低(P<0.05);异丙酚组;插管后血压、心率虽较基础值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硫喷妥钠组;血压、心率在插管后较基础值明显升高(P<0.01),与异丙酚相比差异显著。两组病人肌颤及肌痛例数、程度均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异丙酚能有效地减弱气管内管所致的心血管反应,并能明显减少,减轻琥珀胆碱所致的肌颤和术后肌痛例数及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婴儿肺炎时呼吸系统静态顺应性(CRS)及阻力(RRS)的变化。方法105例婴儿肺炎分为1~6个月和7~12个月2个年龄组,其中重症肺炎36例(1~6个月17例、7~12个月19例),普通肺炎69例(1~6个月37例、7~12个月32例)及49例健康婴儿(1~6个月24例、7~12个月25例);采用美国森迪公司2600型肺功能仪,用被动流速容量技术(PFV)进行CRS及RRS的测定。结果1~6个月健康对照组、普通肺炎组和重症肺炎组的CRS分别为(0.017±0.005)L/kPa、(0.004±0.001)L/kPa、(0.003±0,001)L/kPa,RRS分别为(3.61±0.76)kPa·s/L、(9.11±2.33)kPa·s/L、(10.17±1.03)kPa·s/L。7~12个月健康对照组、普通肺炎组和重症肺炎组的CRS分别为(0.020±0.005)L/kPa、(0.011±0.002)L/kPa、(0.006±0.002)L/kPa.RRS分别为(1.11±0.23)kPa ·s/L、(1.62±0.38)kPa·s/L、(2.07±0.56)kPa·s/L;三组间CRS及RR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儿肺炎时CRS降低,RRS增高,且病情愈严重改变愈明显。  相似文献   

11.
白大衣性高血压及蒙面高血压患者的靶器官损害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白大衣性高血压及蒙面高血压患者的靶器官损害状况。方法100例研究对象分为健康对照组(A组)、白大衣性高血压组(B组)、蒙面高血压组(C组)及原发性高血压组(D组),检查各组的左室重量指数、颈动脉内膜厚度及检测尿β2微球蛋白、微量白蛋白水平并作比较。结果D组患者颈动脉内膜厚度及尿β2微球蛋白、微量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A组、B组、C组[颈动脉内膜厚度(mm):(0.7±0.1)vs(0.5±0.1),(0.6±0.1),(0.6±0.1);82微球蛋白(mg/L):(1.9±0.6)vs(0.8±0.1),(0.9±0.1),(1.3±0.1);微量白蛋白(mg/L):(43.4±7.2)vs(4.5±0.6),(4.7±0.6),(31.7±8.8);P〈0.01];C组患者颈动脉内膜厚度及尿β2微球蛋白、微量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A组及B组[颈动脉内膜厚度(mm):(0.6±0.1)vs(0.5±0.1),(0.6±0.1);β2微球蛋白(mg/L):(1.3±0.1)vs(0.8±0.1),(0.9±0.1);微量白蛋白(mg/L):(31、7±8.8)vs(4.5±0.6),(4.7±0.6);均P〈0.05];B组患者颈动脉内膜厚度(mm)显著高于A组[(0.6±0.1)vs(0.5±0.1);P〈0.01],但是两组间尿β2微球蛋白、微量白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9±0.1)mm vs(0.8±0.1)mm;(4.7±0.6)mg/Lvs(4.5±0.6)mg/L;P〉0.05];B组、C组、D组左室重量指数均显著高于A组[(84.3±16.8)g/m^2,(91.0±18.7)g/m^2,(91.4±24.7)g/m^2 vs(71.6±18.4)g/m^2;均P〈0.05],但是他们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蒙面高血压患者白昼收缩压(SBP)水平与左室重量指数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直线相关;白昼舒张压(DBP)水平与左室重量指数及尿β2微球蛋白、微量白蛋白水平直线相关。结论白大衣性高血压及蒙面高血压均可导致一定程度的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12.
替米沙坦对冠心病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作用,以探讨ARB治疗减少临床心血管事件发生的机制。方法随机将入选冠心病人分为替米沙坦治疗组(替米沙坦,美卡素80mg/d,连服3个月)及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应用高分辨率超声.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肱动脉内皮依赖性及非内皮依赖性血管内径与血流变化。结果与正常人比较,冠心病人一氧化氮(NO)水平降低(91.8±45vs46.9±28.6,P〈0.05),内皮素水平(51.5±35.6 vs 90.1±45.1,P〈0.05)升高,内皮依赖性血管扩张(FMD)及硝酸甘油介导的血管扩张(NTG—MD)明显降低(8.24±3.2vs4.41±2.32,P〈0.01;23.1±9.41vs17.5±7.05,P〈0.01)。替米沙坦治疗后,NO水平提高(46.9±28.6vs75.7±35.1,P〈0.05),ET-1水平降低(90.1±45.1vs60.5~42.8,P〈0.05),内皮依赖性血管扩张功能提高(4.41±2.32vs6.85±3.02,P〈0.01).但非内皮依赖性血管扩张功能未见改善(17.5—7.05vs17.2±7.15.NS)。结论替米沙坦治疗能够改善冠心病人的内皮依赖性血管扩张功能;ARB治疗改善内皮功能可能是减少临床心脑血管事件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应用“简化”冠状动脉造影术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术检查患者临床资料的对比观察,评价“简化”冠状动脉造影术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实用性及安全性。方法2003年1月~2006年6月在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患者980例,随机分为常规冠状动脉造影组494例(用三联三通,简称常规组,常规投照体位为7~9个)。“简化”冠状动脉造影组486例(未用三联三通,投照体位为4~6个,简称“简化”组),比较两组X线照射时间、手术操作时间、手术成功率、冠状动脉并发症(冠状动脉痉挛、导管嵌顿阻塞冠脉开121、室颤1、材料费用、造影剂剂量、肾功能。结果两组患者X线照射时间分别为(7.38±3.08)min和(4.32±2.95)min(P〈0.05);手术操作时间分别为(19.49±9.19)min和(12.13±8.25)min(P〈0.01);手术成功率均为100%(P〉0.05);冠状动脉并发症分别为4例和3例(P〉0.05);材料费用分别为(1465.30±188.78)元和(1188.52±163.66)元(P〈0.01);造影剂剂量为(42.5±6.3)ml和(32.9±6.1)ml(P〈0.01),无一例造影剂肾病发生。结论“简化”冠状动脉造影术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术一样安全、有效,且更简单实用,比常规组节省费用、减少X线照射时间、造影剂量和手术操作时间,值得在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罗库溴铵在重症肌无力(MG)患者胸腺切除术中的肌松效应。方法:选择本院择期拟行胸腺切除术Ⅰ~Ⅱa型MG患者23例为试验组,20例正常非MG患者为对照组,均采用气管插管全凭静脉麻醉,给予罗库溴铵0.6mg/kg诱导,术中使用肌松监测仪记录罗库溴铵神经肌肉阻滞效应,及应用多功能监测仪进行心率变异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麻醉平稳,手术顺利,未见不良反应发生。两组患者各时点平均动脉压(MAP)、HR、心率变异性(HRV)、低频/高频比(LF/H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肌松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肌松T1 25%恢复时间、T1 50%恢复时间、恢复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Ⅰ~Ⅱa型MG患者使用0.6mg/kg罗库溴铵进行快速诱导行气管插管,肌松起效时间短,维持时间影响小,且不良反应少,可为气管插管提供良好的肌松条件,安全有效地用于MG患者。  相似文献   

15.
纳络酮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纳络酮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98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分成纳络酮治疗组(52例)与常温治疗组(46例),观察病人神志、颅内压与治疗效果,并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纳络酮组病人伤后颅内压升高的幅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纳络酮组伤后1周意识转清醒(23/52)显著高于对照组(13/46)(P<0.05)。纳络酮组与对照组死亡分别为10/52和14/46。恢复良好分别为27/52和15/46,纳络酮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纳络酮可以降低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颅内压的升高幅度,缩短昏迷时间,提高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舒更葡糖钠对小儿扁桃体术后拮抗罗库溴铵残余肌松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年龄3~6岁,体重12~23 kg,ASA分级I~II级拟行择期小儿扁桃体手术的6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2组:舒更葡糖钠组(S组)和新斯的明组(X组),每组30例。肌松监测采用4个成串刺激(TOF)模式,术毕待T2出现时,S组患儿静脉注射舒更葡糖钠2 mg·kg-1,X组患儿注射新斯的明40 μg·kg-1和阿托品20 μg·kg-1拮抗肌松残余。记录患儿TOF值,从给药到恢复至90%的时间以及术毕到拔除气管导管的时间;观察两组患儿给药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记录舒更葡糖钠给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S组TOF值恢复至90%的时间和拔管时间均较X组显著缩短,分别为1.4±0.2 vs 8.5±1.8 min、3.8±1.1 vs 10.7±1.2 min,P值均<0.01。与X组比较,S组患儿给药前后心率更加平稳;两组患儿心动过缓、呼吸抑制、恶心与呕吐和再次插管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别。结论:舒更葡糖钠可以快速有效拮抗小儿扁桃体术后罗库溴铵残余的肌松作用,缩短术后拔管时间,对患儿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且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降温仪对缓解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术后体温升高以及颅内压的作用及疗效。方法对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间ICU收治的55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进行临床分组研究。两组均采用常规ICU护理,对照组降温使用物理冰袋,观察组降温使用降温仪。观察两组患者降温隋况以及治疗前后颅内压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有效降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颅内压亦以观察组下降较为显著(P〈0.01)。结论降温仪能够缓解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体温升高、颅内压较高的情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合用替米沙坦(teimisartan)贝那普利(benazepril)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LVH)的影响。方法将96例老年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随机分为替米沙坦组(n=32)、贝那普利组(n=32)和联合用药组(n=32),于服药前及服药6个月后分别测定24h动态血压(ABPM)、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PWT)、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径(LVDd)、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结果三组患者经治疗后IVST[(14.2±1.3)mm vs(12.6±1.1)mm;(13.9±1.6)mm vs(11.7±1.2)mm;(14.0±1.1)mm vs(10.2±0.8)mm]、PWT[(13.9±0.9)mm vs(12.6±1.0)mm;(13.1±0.8)mm vs(12.1±0.9)mm;(13.4±0.8)mm vs(10.2±0.8)mm]、LVDd、LVMI[(152.6±14.4)g/m^2 vs(139.2±11.4)g/m^2;(153.4±13.6)g/m^2 vs(140.2±12.2)g/m^2;(153.9±12.8)g/m^2 vs(124.2±9.6)g/m^2]均显著降低,并且联合用药组降低更加显著。结论替米沙坦和贝那普利合用能更加明显地逆转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左心室肥厚。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人血浆中曲司氯铵浓度的测定方法,研究国产曲司氯铵片/胶囊的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以曲马多为内标,血浆样品经碱化后用氯仿-异丙醇混合液(40:2)萃取,经Xetrra C18柱分离后用质谱检测器检测。18名健康男性志愿者采用二重3×3交叉试验设计,3周期内分别单剂量口服试验制剂(曲司氯铵片或胶囊)和参比制剂40mg,不同时间点采血,血浆样品中曲司氯铵浓度用HPLC-MS/MS方法测定,研究比较两试验制剂与参比制剂的生物利用度。结果:曲司氯铵与内标分离良好,内源性杂质不干扰测定,回归方程为Y=0.1065X-0.0588,r=0.9998。在0.2~50μg·L^-1范围内曲司氯铵质量浓度与峰面积比线性关系良好,定量下限为0.2μg·L^-1,低、中、高质量浓度的曲司氯铵和内标的萃取回收率分别为(75.5±4.1)%(n=5),(78.9±0.8)%(n=5),(73.9±6.2)%(n=5),(79.2±0.8)%(内标,n=15),方法回收率为104.4%~110.8%之间(n=5),日内RSD为10.4%~14.4%之间(n=5),日间RSD在8.4%~13.3%之间(n=5)。试验制剂I(曲司氯铵片)、试验制剂Ⅱ(曲司氯铵胶囊)和参比制剂(曲司氯铵片)中曲司氯铵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Cmax为(9.8±4.1),(9.0±4.1),(9.6±4.2)μg·L^-1,tmax为(3.4±0.6),(3.2±0.5),(3.3±0.6)h;AUC(0→24)为(72.5±39.6),(69.0±32.2),(71.1±35.4)μg·L^-1·h。与参比制剂相比,试验制剂Ⅰ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1.8±14.9)%;试验制剂Ⅱ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8.0±6.0)%。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两种试验制剂与参比制剂的主要药动学参数之间无明显差异,双单侧t检验结果表明两种试验制剂与参比制剂为生物等效制剂。结论:该方法简单,准确度高,灵敏度好,可用于曲司氯铵体内过程研究。2种试验制剂与参比制剂互为生物等效制剂。  相似文献   

20.
观察异丙酚不同方法诱导对气管插管所致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患者22名均分为两组:A组一次推注异丙酚2mg/kg(1mg/s),B组将异丙酚以1mg/s(2mg/kg)推注至意识消失即推注肌松剂,然后将剩余量异丙酚在肌颤期根据生命体征推注。结果B组在插管前后生命体征相对平稳且维持时间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