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研究使用推拿按摩的手法来治疗新生儿的臂丛神经损伤,具体解析其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笔者收集了2007年至2010年之间来我院就诊的新生儿,其中为臂丛神经损伤的共37例,其中女性17例,男性20例。根据我国传统医学的理论,辩证论治,应用推拿按摩手法来治疗该病。结果治疗的37例患儿中,其中痊愈的有5例(13.5%),显效的有31例(83.8%),没有效果的有1例,(2.7%)。结论采用按摩推拿的方法来治疗新生儿的臂丛神经损伤,可以提高治愈率,获得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甲钴胺注射液联合高压氧在新生儿臂丛神经麻痹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7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治疗组23例,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高压氧和甲钴胺250μg/d静脉滴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6%)及显效率(39.1%)明显优于对照组〈75.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有效率Х^2=5.26,P〈0.05,显效率Х^2=6.43,P〈0.05)。结论:甲钴胺注射液和高压氧联合治疗能明显提高新生儿臂丛神经麻痹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魏凌平 《江西医药》2005,40(9):554-555
目的观察中药、针灸配合按摩综合治疗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辨证论治,采用中药内服,针刺相关穴位和配合热敷按摩治疗面瘫.结果总有效率94%,其中痊愈24例,占48%;显效12例,占24%;有效11例,占22%;无效3例,占6%.结论巾药、针灸配合按摩综合治疗面瘫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5.
针灸按摩治疗原发性痛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痛经的治疗方法,提高治愈率。方法 通过针灸和按摩配合治疗,教会患者自我按摩,巩固治疗效果。结果 通过对318位患者的观察,该治疗方法简单有效,由于使患者自己掌握了按摩方法,所以此治疗方法不易复发。结论 通过针灸按摩可以有效的调节冲、任经脉,调和气血,协调虚实,而原发性痛经多由冲任瘀阻或寒凝经脉所引起,所以用此方法治疗痛经疗效显著,且不易复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小儿臂丛神经损伤康复治疗中神经肌肉电刺激配合针灸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对36例治疗臂丛神经损伤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各18例。对照组采用针灸疗法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进行治疗。将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18例患儿,治愈9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88.9%;实验组18例患儿,治愈12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4.4%。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小儿臂丛神经损伤康复治疗中,实施神经肌肉电刺激配合针灸疗法进行治疗,其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恢复患儿受损肌肉的功能,值得在临床领域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臂丛神经阻滞加痛点封闭治疗肩周炎115例疗效观察福清市医院施作顺,陈月华我院自1990年以来采用臂丛神经阻滞手法松解粘连及肩周围痛点封闭治疗肩周炎115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本组115例中,男54例、女61例;年龄42~75岁,5...  相似文献   

8.
9.
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2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时有发生 ,轻者造成患儿上肢功能障碍 ,治疗 2~ 3个月可恢复正常 ;重者患侧腕关节功能丧失 ,如治疗不及时可产生永久性瘫痪 〔1〕。如出生后 6个月仍不能恢复则预后较差 ,常需手术治疗 〔2〕。为探讨其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将我院臂丛神经损伤 2 2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我院 1990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 ,经阴道分娩产妇 14 72 0例 ,其中头位产 14 4 2 6例 ,臀位产 2 94例 ,共发生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 2 2例 ,发生率为 0 .15 %。 2 2例中头位 17例 (77.2 7% ) ,臀位 5例 (2 2 .73% ) ;自然分娩 6例 (2 7.2 7% ) ,胎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金路捷)对臂丛神经麻痹患儿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大三附院小儿骨科臂丛神经损伤患儿的治疗方法 ,分析应用金路捷肌肉注射治疗该类患儿的疗效。46例患儿入院后均使用金路捷肌肉注射治疗,辅助维生素局部封闭及射频理疗,并根据患儿不同病情给予相应的功能锻炼治疗。结果所有患儿经1~2个疗程后,其中29例肌力达Ⅴ级,10例达Ⅳ级,5例达Ⅲ级,2例达Ⅱ级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改善。肌电图检查腋神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潜伏期、传导速度、波幅用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金路捷治疗臂丛神经麻痹,患儿肌力可提高,神经损伤可恢复。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47岁。以右手拇指外伤6 h收入院,拟在右侧臂丛(肌间沟法)神经阻滞下行清创缝合术。术前未用药。患者一般情况好,血压120/80 mm Hg,查体心肺无异常,血常规、心电图、胸片均正常。于17:30步入手术室,入室后用2%利多卡因10 mL(上海复星朝辉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31021  相似文献   

12.
陶爱玲 《医药世界》2010,(7):738-738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常用于上肢手术,方法可选择肌问沟、腋路、锁骨上、锁骨下等方法。我科2008—07—2009—06对30例上肢手术患者采用逆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的方法进行麻醉。麻醉起效快、效果好、并发症少Ⅲ。现将麻醉护理配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14.
自 1996年 5月至 2 0 0 1年 8月 ,我科共收治臂丛神经鞘瘤 6例 ,均采用手术切除方法治疗 ,效果满意。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6例 ,男 4例 ,女 2例 ,年龄 2 1~ 5 2岁 ,平均 43岁。肿瘤部位 :臂丛上干 2例 ,中干 3例 ,上干后股 1例。病程 3个月~ 5年不等。经诊断后行手术治疗 ,术后病理结果均为神经鞘瘤。1 2 表现 患者自诉锁骨上区发现肿物 ,肿物生长缓慢 ,开始可无明显症状 ,之后可出现局部不适感 ,上肢酸胀感 ,1例在就诊前症状突然加重 ,并出现神经压迫症状 ,经术后证实肿瘤内有出血。检查可在锁骨上区触及椭圆形包块 ,肿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按摩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取面部及肢体穴位,通电针刺、灸法治疗后,配合按摩疗法。结果痊愈25例,显效10例,有效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1%。结论通过观察,本法治疗顽固性面瘫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后,早期手功能训练对患儿臂丛神经康复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9月至2014年9月于本院进行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治疗的患儿72例,随机分为两组,36例患儿进行常规康复治疗作为对照组,另36例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早期手功能训练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的神经肌电图(MCV)检查情况、患肢动脉血流情况及康复总有效率.结果 早期手功能训练对各类型的损伤恢复均有较好的效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2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每组共检测神经数目为144条,早期手部训练前,两组患儿MCV检查情况及血流情况无差异,而训练6周、12周后,观察组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早期手功能训练对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有显著的康复效果,值得临床应用并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7.
我院自建立以來卽以顏面神經麻痹列为研穷的重点,經过一年多來的文献考証,針灸冶療的長期狽察和臨床的体驗,除有少数特殊病例冶療無效外,一般的療效在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有不同程度的進步,因此可以証明祖國医学遺產的优越性。今將一年多冶療149例顏面神經麻痹的臨床效果,加以分析和总結,并簡單介紹于下,以供参考。 (一)关于顏面神經麻痹在內經已有記載,灵樞經脈篇所謂“口暍唇胗”卽指此病而言。又云:“早陽明筋病,卒口僻急者,目不合,热則筋縱,目不开,頰筋有寒則煞,有热則筋弛縱,緩不勝收,故僻,治之以馬膏膏共急者,以白酒和桂塗其緩者……治在燔針刼剌,以知为数……”。漢張仲景金匱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高能量创伤日益增多。臂丛神经损伤已成为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且致残率很高。临床上对臂丛损伤的主要治疗方法是神经移位修复。神经移位多应用丛外动力源神经健侧C_7、膈神经、肋间神经、副神经及颈丛运动支等移位修复损伤的臂丛神经,而应用丛外动力源神经同侧臂自身的神经干、股或束支作为动力源神经移位报道  相似文献   

19.
患者 ,女 ,3 2岁。主因左上肢发凉、无汗 ,左手不灵活 ,捏物无力伴手内在肌萎缩 2月余 ,于 5月 3 0日来诊。查体 :一般情况可 ,左颈肩肘部无肌萎缩 ,肌力 5度 ,活动正常 ,左前臂屈肌肌萎 (+ ) ,屈肌力 3度 ,小鱼际肌肌萎 (+ + + ) ,肌力Ⅰ级 ,对掌对指不能 ,各指内收外展受限 ,前臂内侧感觉减退 ,整个手部发干 ,粗糙。Adsonstest及Roostest(+ )。颈椎X线片示左侧第七颈椎横突肥大 ,以臂丛神经下干受压在全麻下行左锁骨上切口手术探查。手术探查未见明显斜角肌肥厚及异常纤维束带卡压臂丛神经血管。切断前斜角肌 ,亦未见…  相似文献   

20.
冻伤是人体局部或全身处于寒冷环境下,引起机体热量散失过大致使局部或全身严重降温引起的损伤,其发生原因除了寒冷作用,还与潮湿、人体局部血液循环不良和抗寒能力下降等因素有关[1]。训练性冻伤多发生于冬季军事训练和新兵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