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8 毫秒
1.
冠状动脉心肌桥患者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分析冠状动脉心肌桥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应用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方法诊断冠状动脉心肌桥患者60例。分析其临床表现特点,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其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60例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有不同程度心前区不适症状。29例患者有不同程度静息心电图异常。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示心肌桥前降支多见。狭窄1级33例,2级21例,3级6例。60例患者均给予药物治疗。随访1年,大部分患者症状减轻。结论:冠状动脉心肌桥患者多表现为非典型心绞痛,通常预后良好,β-受体阻滞剂,非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可缓解因心肌桥对壁冠状动脉的压迫所致的心绞痛。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心肌桥Noble分级和发生位置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出的192例心肌桥患者,结合临床症状以及心电图和心脏超声表现,分析心肌桥Noble分级和发生位置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及药物治疗效果.结果 心肌桥在冠状动脉造影的检出率为10.2%,最常发生在左前降支中段;Noble 3级患者均出现胸闷或胸痛症状,43.8%出现心电图缺血性ST-T改变,37.5%出现心脏超声室壁节段运动异常,Noble 1、2级患者不出现心电图缺血性ST-T改变和心脏超声室壁节段运动异常;心肌桥近端冠状动狭窄发生率显著高于壁冠状动脉及其远端冠状动脉(P<0.05);随着心肌桥分级的增高,心肌桥近端冠状动脉狭窄的发生率有增高的趋势(P<0.000 1);有症状的心肌桥患者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联合钙离子拮抗剂使用率分别为80.0%、91.1%和62.2%,显著高于无症状者的11.4%、15.9%、4.5%(P<0.01).结论 冠状动脉心肌桥Noble 3级患者大多出现胸闷或胸痛症状;心肌桥近端较易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以β受体阻滞剂和钙离子拮抗剂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心肌桥的造影特点及临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Judkins法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病例167例.结果 检出11例共15处心肌桥(6.59%),9例单发肌桥,2例复合肌桥.发生于左前降支(LAD)11例2处,左回旋支(LCX)2例2处,1例见于右冠(1处病变);Ⅰ级6处,Ⅱ级3处,Ⅲ级6处,11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胸痛症状,2例为心肌梗死患者.结论 冠状动脉心肌桥多发生于左前降支,临床多表现为胸痛,可致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钙离子拮抗剂及β-受体阻滞剂可缓解症状.  相似文献   

4.
张卫  周万兴 《广州医药》2004,35(1):17-18
目的 探讨心肌桥在冠状动脉造影中的发生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和结果 561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病人中共检出心肌桥11例,发生率为1.96%,其中10例均为左前降支心肌桥,1例为右冠心肌桥。狭窄程度I级2例,Ⅱ级6例,Ⅲ级3例,临床诊断单纯性心肌桥6例,3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2例高血压性心脏病。结论 冠状动脉心肌桥诊断依据冠脉造影,须与假性心肌桥相鉴别,可造成心肌缺血。对有症状的患者可采用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桔抗剂,症状较重者选择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心肌桥松解术、冠脉搭桥术。  相似文献   

5.
冠状动脉心肌桥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心肌桥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1015例中的20例心肌桥,结果:左前降支肌桥19例,右冠后降支1例,狭窄程度Ⅰ级3例,Ⅱ级8例,Ⅲ9例,全部病例均有胸痛,胸闷症状,17例有心肌缺血心电图改变。经β受体阻滞剂和(或)钙离子阻滞剂治疗后患症状缓解;随访0.5-5年,无一例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心脏性猝死和急性左心功能不全。结论:冠状动脉心肌桥可导致心肌缺血,对有症状的心肌桥患应积极治疗,采用β受体阻滞剂和(或)钙离子阻滞剂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分析冠状动脉心肌桥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接受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22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2252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中,发现冠状动脉心肌桥56例(2.48%),53例位于左前降支(LAD),1例位于左回旋支(LCX),l例位右冠,l例位于中间支;26例有典型心绞痛症状,24例为不典型心绞痛,1例为心肌梗死,3例表现为心悸,其余2例患者无症状。所有患者均应用B-受体阻滞剂及钙通道阻滞剂治疗,其中孤立性心肌桥患者中有25例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合并冠脉严重狭窄病变l5例患者行PCI术后给予B-受体阻滞剂及钙通道阻滞剂治疗,患者症状均明显改善。结论:单纯心肌桥预后较好,少数可导致严重后果;钙离子拮抗剂及β-受体阻滞荆可缓解心肌桥引起心绞痛症状,极少数病例需行PCI及外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心肌桥Noble分级和发生位置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出的192例心肌桥患者,结合临床症状以及心电图和心脏超声表现,分析心肌桥Noble分级和发生位置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及药物治疗效果。 结果 心肌桥在冠状动脉造影的检出率为10.2%,最常发生在左前降支中段;Noble 3级患者均出现胸闷或胸痛症状,43.8%出现心电图缺血性ST-T改变,37.5%出现心脏超声室壁节段运动异常,Noble 1、2级患者不出现心电图缺血性ST-T改变和心脏超声室壁节段运动异常;心肌桥近端冠状动狭窄发生率显著高于壁冠状动脉及其远端冠状动脉(P<0.05);随着心肌桥分级的增高,心肌桥近端冠状动脉狭窄的发生率有增高的趋势(P<0.000 1);有症状的心肌桥患者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联合钙离子拮抗剂使用率分别为80.0%、91.1%和62.2%,显著高于无症状者的11.4%、15.9%、4.5%(P<0.01)。 结论 冠状动脉心肌桥Noble 3级患者大多出现胸闷或胸痛症状;心肌桥近端较易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以β受体阻滞剂和钙离子拮抗剂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肌桥的影像特征及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对3055例冠状动脉(冠脉)造影中检出的46例心肌桥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心肌桥发生率为1.51%,均为单桥,均位于前降支;临床诊断孤立性心肌桥16例,并发冠脉粥样硬化18例,并发高血压病22例。46例心肌桥患者均有发作性胸痛症状。结论选择性冠脉造影可用于心肌桥的诊断。心肌桥可能引起心肌缺血表现,应用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治疗心肌桥患者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心肌桥的特征以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0月至2004年5月接受选择性冠脉造影302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在3029例行选择性冠脉造影的人群中,共发现27例冠状动脉心肌桥,发生率为0.89%,心肌桥长度为6~29mm,平均19mm。左前降支有23例(85.2%),左旋支3例,右冠状动脉1例。结论 冠状动脉心肌桥多发生于左前降支,可致心肌缺血或心肌梗塞,β受体阻滞剂可缓解所致心绞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心肌桥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冠状动脉心肌桥(MBs)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法。结果25例MBs中,22例发生于左前降支,2例见于左回旋支,1例见于右冠状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收缩期狭窄〉50%者22例,≥75%者7例。2例为急性心肌梗死,17例有心绞痛症状,6例表现为心律失常。所有患者联合应用β受体阻滞剂及非双氢吡啶类钙离子通道阻滞剂治疗后症状均明显改善。结论冠状动脉心肌桥多见于左前降支,常引起典型心绞痛症状,严重者可发生急性心肌梗死,联合应用β受体阻滞剂及非双氢吡啶类钙离子通道阻滞剂治疗可明显缓解症状。  相似文献   

11.
心肌桥伴冠心病的64排探测器CT诊断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MDCT)对心肌桥的诊断价值及与冠状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对217例拟诊冠心病(CAD)者行64MD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CTA),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获取最大密度投影、曲面重组、容积重组图像,诊断51处/47例心肌桥。测量肌桥的长度、厚度,分析各支粥样斑块性质和狭窄程度,判断血管硬化与心肌桥的关系。结果64MDCTA发现心肌桥51处/47例检出率为21.66%;肌桥位于左前降支者66.67%(34/51),心肌桥长度为5.6~27.6(15.3±8.6)mm;厚度为0.52~4.8(1.8±1.3)mm;22例可见血管硬化并狭窄征象,其中发生于前降支中段的34处中,13例近段管腔伴有不同程度的粥样硬化斑块和狭窄,管腔狭窄〈50%者11例(32.35%),〉50%2例。结论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无创性诊断心肌桥和壁冠状动脉,还可显示壁冠状动脉有无硬化狭窄,可为临床提供心肌缺血的原因和为治疗提供更具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心肌桥的解剖学特征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十堰市红十字医院200例经解剖证实的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被心肌桥包裹且并无其它任何原发性心血管疾病的患者的尸体解剖心脏标本为观察组,另选100例无冠状动脉心肌桥的正常人为对照组;观察组按冠状动脉心肌桥距左冠状动脉起始处距离分为近端动脉(冠状动脉心肌桥距左冠状动脉起始处〈3.5 mm,n=62)、中端动脉(冠状动脉心肌桥距左冠状动脉起始处3.5~5.0 mm,n=58)、远端动脉(冠状动脉心肌桥距左冠状动脉起始处〉5.0 mm,n=80)。分析冠状动脉心肌桥不同位置及年龄对粥样硬化指数的影响。结果①观察组中,120例(60%)有1条冠状动脉心肌桥,62例(31%)有2条冠状动脉心肌桥,18例(9%)有3条或者3条以上的冠状动脉心肌桥。冠状动脉心肌桥距离左冠状动脉起始位置的平均距离为(4.38±1.08)cm。冠状动脉心肌桥近端动脉、中端动脉、远端动脉的粥样硬化指数分别为(1.83±0.89)、(0.76±0.31)、(0.88±0.44);其中,冠状动脉心肌桥近端动脉的粥样硬化指数高于中端动脉及远端动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54~〈60岁的近端动脉、中端动脉、远端动脉粥样硬化指数低于60~〈70岁者,60~〈70岁的近端动脉、中端动脉、远端动脉粥样硬化指数低于70~〈80岁者,70~〈80岁的近端动脉、中端动脉、远端动脉粥样硬化指数80~85岁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心肌桥的解剖学特征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肌桥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59例通过冠脉造影术发现心肌桥的患者,对其冠脉病变与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200例冠脉造影患者检出心肌桥159例,检出率为13.3%,心肌桥近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生率96.1%,远端发生率3.9%,差异有显著性(P〈0.01);心肌桥合并冠状动脉固定狭窄组中高血压(59.2%vs39.3%,P=0.01)、糖尿病(22.3%vs10.7%,P=0.04)、男性吸烟(49.5%vs19.6%,P=0.01)刚性率高于无固定狭窄组:HDL—ch(1.07±0.02vs1.22±0.05,P=0.01)、apoA(0.98±0.02vs1.08±0.02,P=0.01)在固定狭窄组低于无固定狭窄组。结论心肌桥可能导致其近端出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传统危险因素仍可能是心肌桥患者中合并冠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原因,低HDL—ch、apoA可能是该人群中合并冠脉固定狭窄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冠脉内药物支架置入治疗心肌桥及心肌桥并发严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疗效。方法:对14例急性心肌梗死的心肌桥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示心肌桥均位于前降支,心脏收缩时血管狭窄75%~95%,病变长度为10~22mm。8例并发心肌桥近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伴狭窄和完全闭塞,5例为心肌桥以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伴狭窄和完全闭塞,1例为单纯心肌桥。)行吉威雷帕霉素药物支架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伴狭窄和完全闭塞及部分患者心肌桥处。结果:术中即刻造影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和闭塞处及置入支架的心肌桥压缩影像消失,血流恢复,TIMI3级,管腔无残余狭窄。随访3~18个月有3例再发心绞痛,经药物治疗后症状缓解。结论:对有心肌桥和心肌桥并发严重冠状动脉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患者,可以选择药物支架置入治疗,但远期疗效仍需更多的病例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5.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治疗心肌桥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心肌桥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选择6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心肌桥的患者,其收缩期狭窄≥75—90%,狭窄长度8—18mm。3例置入BX支架,2例置入AVE支架,1例置入R—stent。结果:支架置入后即刻冠脉造影显示心肌桥压迫影像消失,术后无胸闷、胸痛发作,随诊6—18个月症状未复发。结论:冠状动脉内支架术治疗心肌桥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对治疗小血管性心肌桥依然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心肌桥的临床意义及治疗。方法将2006年期间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810例病例和2002~2006年期间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接受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238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共检出心肌桥71例。采用Judkins法行选择性冠脉造影。结果心肌桥患者临床症状与收缩期狭窄程度有关,ECG改变及运动试验阳性率与收缩期狭窄程度无关。心肌桥本身无特殊阳性体征和心脏超声表现,不导致EF值降低。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均有一定疗效。结论心肌桥在冠状动脉造影中并非罕见,心肌桥与心绞痛、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的发生有密切关系。药物治疗可选用β-R阻滞剂和钙离子拮抗剂。手术方式有心肌桥松解术和冠脉旁路移植术。支架治疗尚有争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心肌桥冠脉造影结果,研究心肌桥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682例冠状动脉造影检出的282例心肌桥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是否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分为2组:不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桥组(单纯心肌桥组)132例;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桥组150例。对比2组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结果3682例冠状动脉造影检出心肌桥282例,男性189例,女性93例。心肌桥检出率7.65%。男性心肌桥检出率为7.74%,女性心肌桥检出率为7.50%,男女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80例为前降支肌桥。单纯心肌桥组与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桥组患者性别、肥胖、高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桥组,高龄、吸烟史、家族史、高血脂、高血糖是其危险因素;与单纯心肌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心肌桥好发于前降支。高龄、吸烟、家族史、高血脂、高血糖与冠脉心肌桥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关;而性别、肥胖、高血压与心肌桥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心肌桥是一种先天性冠状动脉解剖异常.当心肌收缩时壁冠状动脉受到压迫,且受压持续至舒张期.壁冠状动脉近端容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壁冠状动脉存在内皮功能紊乱.心肌桥可引起心肌梗死、心绞痛、心律失常、左心室功能减低和猝死等不良心血管事件.药物治疗包括β受体阻滞剂和钙拮抗剂.冠状动脉内支架和外科手术治疗可用于选择性的病例.本文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诊断心肌桥-壁冠状动脉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2014年6月本院临床怀疑冠心病患者行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154例,对所有影像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在154例研究对象中发现50例(57处)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占32.47%)。壁冠状动脉的平均长度(20.15±8.20)mm,其中浅表型37处(64.90%),深厚型20处(35.10%)。于心肌桥的近心端发现粥样斑块21例。结论 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清晰,在显示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定位、长度、狭窄程度、心肌桥的厚度、近端血管有无粥样硬化斑块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为临床诊断心肌桥相关的冠状动脉病变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