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血浆脑钠素与左室重塑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早期血浆脑钠素与左室重塑的关系。方法  44例AMI患者分为依那普利组及常规治疗组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入院后 14d内血浆脑钠素水平 ;超声心动图测定同期及 3个月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数 (LVEDVI)、左室收缩末容积指数 (LVESVI)及左室射血分数 (LVEF)。结果 常规治疗组入院后即刻血浆脑钠素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 (P <0 .0 1) ,5、14d较入院即刻进一步升高 (P <0 .0 5 )。AMI患者 5、14d血浆脑钠素水平与同期及 3个月LVEDVI、LVESVI正相关 (P <0 .0 5 ,0 .0 1)。与常规治疗组相比 ,依那普利组脑钠素与心室容积指数一致性下降。结论 AMI后早期血浆脑钠素升高与左室重塑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脑钠素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脑钠素(BNP)是由心室肌细胞分泌的一种利钠激素,作为诊断心力衰竭的血清标志物,近年来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本文着重讨论BN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意义和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早期再灌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脑钠素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早期再灌注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血浆脑钠素 (BN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AMI患者 5 6例 ,胸痛发作 12h内成功再灌注者 (38例 )为试验组 ,再灌注失败或未进行再灌注者 (18例 )为对照组。ELISA法测定入院即刻、1、2、7、14、2 8d时血浆BNP水平。结果 :AMI患者血浆BNP水平较正常人明显升高 ;试验组血浆BNP水平呈单峰曲线 ,对照组呈双峰曲线 ;再灌注可明显降低AMI患者BNP水平 ,第 7天时浓度升高不明显 ,未形成第 2个高峰。结论 :早期再灌注可明显降低血浆BNP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与不同部位梗死急性期及6个月左室功能及重塑的关系。方法:486例AMI患者分为:A组,前、侧壁组,B组:下、后壁组;根据BNP是否大于180 ng/L将A、B 2组分别分为A1组、B1组(≥180 ng/L),A2组、B2组(<180 ng/L)。所有患者,均急诊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及左室造影检查,记录左室功能及左室重塑参数,6个月后复查。结果:急性期A组室壁运动障碍较B组明显,室壁瘤比率高;A1组心功能指标及左室室壁运动积分(LVWMS)均差于A2组;B1组LVWMS高于B2组。术后6个月复查,A1组左室功能及室壁运动改善情况均差于其余3组,B2组改善最明显。AMI早期BNP浓度与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6个月后复查,A组中二者仍呈负相关。结论:AMI早期BNP浓度对于梗死心功能状态及心室重构有重要的预测作用,尤其是前壁心肌梗死这种作用可持续到心肌梗死后6个月。  相似文献   

5.
脑钠素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脑钠素(BNP)是由心室肌细胞分泌的一种利钠激素,作为诊断心力衰竭的血清标志物,近年来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本文着重讨论BN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意义和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血浆脑钠素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过程中血浆脑钠素浓度的变化。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2 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即刻、入院后第 1、7、14天及正常对照组的血浆BNP浓度。上述患者入院后第 1、7、14天 ,取心尖标准四腔切面 ,根据改良的Simpson法 ,测量并计算左室射血分数 ,取 2个心动周期的均值。结果  2 4例患者血浆BNP浓度在所测各时间点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12 7± 2 2 )ng/L ,血浆BNP浓度与时间对应的左室射血分数之间存在较密切的负相关 (r=0 6 9,P <0 0 1)。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BNP浓度显著升高 ,并在入院后 2 4h出现高峰 ,心肌急性缺血性损伤和收缩功能的降低可能是引起血浆BNP浓度升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素(BNP)浓度与急性心肌梗死(AMI)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5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试验组,20名健康者为对照组,统计住院期间及平均12个月随访中患者的年龄、BNP、高敏C反应蛋白、血常规等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观察心血管事件发生组与未发生组患者血浆BNP浓度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MI患者血浆BNP浓度显著升高,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患者血浆BNP浓度明显高于未发生者。在控制其他因素后,多因素分析显示BNP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MI急性期血浆BNP浓度显著升高,提示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BNP可作为AMI后心血管事件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素(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浓度动态变化与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预后的关系。方法76例AMI患者分别在急性期24~48小时内和4~7天抽血检测BNP,经住院期间及出院后平均12月的随访,观察心血管事件发生组和未发生组二次血浆BNP浓度差异。结果AMI后第一次血浆BNP值(467.8±198.9)ng/L和第二次BNP值(422.6±165.5)ng/L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50.2±28.4)ng/L,P<0.01;发生总心血管事件患者第一次血浆BNP值(558.4±146.8)ng/L和第二次BNP值(586.7±184.6)ng/L比较,第二次血浆BNP浓度有进一步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而发生死亡组和心衰组第二次血浆BNP浓度均显著高于第一次[其值分别为(676.7±167.6)ng/L对(492.5±203.2)ng/L和(647.2±117.4)ng/L对(545.1±68.3)ng/l,P均<0.05];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组第一次血浆BNP值(411.9±132.4)ng/L和第二次BNP值(289.6±105.4)ng/L对比第二次血浆BNP浓度显著下降,P=0.015。结论AMI急性期BNP浓度显著升高,BNP浓度持续或进一步升高提示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增高;BNP浓度动态变化可作为AMI后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预报因子。  相似文献   

9.
择期PCI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KillipⅠ~Ⅲ级AMI住院患者68例,AMI后10~14 d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梗死相关动脉(IRA)完全闭塞,依据是否行PCI将入选患者分为PCI组和对照组,并在住院和随访期间行C反应蛋白(CRP)、脑钠素(BNP)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两组术后1个月、6个月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测定两组AMI后7 d及6个月时CRP及BNP水平。结果 AMI后1个月,两组各项心功能参数无显著差异(P0.05),6个月时成功PCI组LVEF、LVESVI、LVEDVI明显改善(P0.05),而对照组心功能下降,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PCI组CRP、BNP降低,与AMI 7 d时及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后择期PCI,开通IRA,可明显改善心功能及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前后血浆脑钠素与心功能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梗死相关血管(IRA)开通前后血浆脑钠素(N-BNP)浓度变化及其与左室功能的关系.方法 64例首次确诊AMI的患者.分为PCI组23例,溶栓再通组23例,溶栓未通组17例,另设20名健康人为对照组.所有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采血测定血浆N-BNP水平,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分析左心室功能及左心室容积参数与血浆N-BNP水平的关系.结果 AMI各组患者血浆N-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24 h溶栓未通组患者血浆N-BNP水平显著高于PCI组和溶栓再通组(均P<0.01).AMI各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容积、左心室收缩末容积、左心室收缩末容积指数较对照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未通组患者较溶栓再通组和PCI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AMI各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室壁节段运动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PCI组、溶栓再通组比较,溶栓未通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后患者血浆N-BNP浓度显著升高,AMI患者IRA开通后血浆N-BNP水平明显下降,血浆N-BNP水平与左心室壁受累范围和心功能分级之间及心肌组织灌注状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浆脑钠素评价左心室重构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心肌梗塞后血浆脑钠素 (BNP)浓度与左心室重构间的关系。  方法 :用左心室造影投影系统计算出心肌梗塞急性期及恢复期左心室容积指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浆 BNP浓度 ,并根据左心室容积指标分组 ,左心室容积增加率 >2 0 %为左心室重构组 ,否则为非重构组。  结果 :重构组恢复期左心室舒张末期及收缩末期容积均显著高于非重构组 (P<0 .0 0 1) ,亦显著高于本组急性期左心室容积 (P<0 .0 0 1)。重构组急性期血浆 BNP浓度明显高于非重构组 (入院即刻、入院后 2 4、48、72小时的组间比较分别为 P<0 .0 1,P<0 .0 1,P<0 .0 0 1,P<0 .0 0 1) ;恢复期血浆 BNP浓度重构组较非重构组的增加更为明显 (P<0 .0 0 0 1)。重构组的血浆 BNP浓度与恢复期左心室容积及左心室容积变化量之间存在密切相关。  结论 :血浆 BNP浓度在急性心肌梗塞后发生左心室重构的患者中显著升高 ,并与左心室重构的程度之间存在密切的相关性。它对心肌梗塞预后的预测价值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再通后血流缓慢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冠状动脉再通后血流缓慢的临床意义。方法: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静脉溶栓或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使梗死相关冠状动脉再通。相关冠状动脉血流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计帧法示15例血流缓慢(血流缓慢组),35例血流正常(血流正常组)。结果:左心室造影血流缓慢组较血流正常组收缩末期容量增大,射血分数减低。血流缓慢组90分钟后抬高ST段总和回落小于血流正常组,血流缓慢组QRS波群积分和肌酸激酶峰值及其距发病时间大于血流正常组。住院期间血流缓慢组心脏事件发生率(46.7%)显著高于血流正常组(8.6%,P<0.05)。出院前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血流缓慢组收缩末期容量大于血流正常组,而射血分数低于血流正常组。结论:AMI患者相关冠状动脉再通后血流缓慢提示心肌梗死面积大、心功能较差、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美托洛尔注射液早期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氨基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变化.方法:将69例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KiUip分级Ⅰ~Ⅱ级)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4例为症状出现24 h内予静脉注射美托洛尔,对照组35例为常规治疗.两组均在入选6 h内、第7天和第28天检测血清NT-ProBNP浓度以及监测第1天、第28天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s)、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计数.结果:血清NT-ProBNP浓度变化:治疗组第7天、第28天血清NT-ProBNP浓度分别为(155.43±30.56)pg/ml、(105.43±30.56)pg/ml与对照组第7天、第28天(289.9±42.3)pg/ml、(209.9±42.3)pg/nd比较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第7天血清NT-ProBNP浓度与最初6 h血清NT-ProBNP浓度(320.2±50.5)pg/ml相比也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9例患者28天内死亡4例患者与非死亡65例患者平均血清NT-ProBNP水平分别为[(620.8±160.5)pg/ml、(187.8±89.6)pg/m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超声变化:治疗组第1天和第28天的前后差值与对照组第1天和第28天的前后差值比较,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显著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心电图监护:治疗组第1天和第28天的前后差值与对照组第1天和第28天的前后差值比较,室上性心律失常计数、室性心律失常计数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应用美托洛尔注射液治疗是安全的,并能显著降低血清NT-ProBNP水平,降低心律失常发生,改善心室重塑.死亡患者血清NT-ProBNP浓度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4.
脑利钠肽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利钠肽(BNP)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时心功能的关系及其对心功能的评价价值。方法入选新疆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内二科2008年12月—2010年8月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96例。按心功能Kil-lip’s分级分为Ⅰ、Ⅱ、Ⅲ和Ⅳ组。超声心动测量左心室功能参数,酶免法测定血浆BNP。结果随着患者心功能级别的增加,BNP随之增加,BNP水平与超声心动左心室功能参数有较好的相关性。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给患者的心功能带来严重的打击,BNP对于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塞过程中心房肽和脑钠素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塞过程中血浆心房肽 (ANP)、脑钠素 (BNP)浓度的变化。  方法 :1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2 7例急性前壁心肌梗塞患者入院即刻、入院后第 1天至第 7天、第 14天和第 30天及 6 0名对照者的血浆 ANP、BNP浓度。 2用放射性核素 99m锝心血池扫描测定发病后 7天及 30天的左心室射血分数。  结果 :2 7例患者血浆 ANP浓度仅于入院时、入院后第 1天和第 2天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0 .0 1) ,而 BNP浓度则在所测各时间点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ANP、BNP的正常值分别为 35 .6± 4.6 pg/ ml和 11.7± 2 .3pg/ ml)。血浆 ANP浓度入院时已达到峰值 ,而血浆 BNP的峰值在入院后第 2天出现。血浆 BNP浓度和与时间对应的左心室射血分数之间存在较密切的负相关 (r=- 0 .5 2 ,P<0 .0 5 ;r=- 0 .6 5 ,P<0 .0 1)。  结论 :急性心肌梗塞后血浆 ANP、BNP浓度显著升高且后者入院后出现峰值 ,心肌缺血损伤和收缩功能降低可能是引起血浆 BNP浓度升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脑钠肽浓度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血浆脑钠肽 (BNP)浓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方法测定 2 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心功能正常者及 6 0例AMI患者静脉血BNP浓度。结果 AMI心功能Killip3级组、Killip2级组及Killip1级组血浆BNP浓度分别高于Killip2级组、Killip1级组和对照组 (P <0 0 5,P <0 0 5,P <0 0 1) ;冠脉 3支病变组BNP浓度高于 1支病变组(P <0 0 0 5) ,广泛前壁组 (E组 )、前壁和 /或前间壁组 (A组 )BNP浓度均高于下壁和 /或后壁组 (I组 ) (按梗死部位分组 ,P <0 0 5) ;E组和A组间BNP浓度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结论 AMI时组血浆BNP浓度明显升高 ,心衰越重其浓度越高 ,3支病变或前壁梗死患者变化可能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浆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对陈旧性心肌梗死(OMI)患者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3年5月我院心内科及ICU收治的OMI患者250例,美国心脏病学会协会(NYHA)分级Ⅰ级者为非心力衰竭组(158例),Ⅱ~Ⅳ级者为心力衰竭组(92例)。比较两组血浆NT-proBNP浓度。结果心力衰竭组血浆NT-proBNP浓度高于非心力衰竭组,且随着NYHA分级增加而逐渐升高(P0.01)。结论 NT-proBNP是诊断OMI患者心力衰竭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AMI)患者和非冠心病患者骨膜蛋白(PN)水平,探讨PN水平与STEAMI患者心功能、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4年9月住院并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50例STEAMI患者为观察组,非冠心病住院患者36例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浆PN水平和其他指标。观察组患者针对临床终点事件随访6个月。收集数据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PN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45.43±40.10 mg/L比10.25±11.64 mg/L,P0.0001)。观察组PN水平与Killip分级呈正相关(r=0.531,P0.0001),与LVEF呈负相关(r=-0.342,P0.05)。随访6个月后,观察组PN水平与不稳定型心绞痛、心力衰竭及复合临床终点事件发生率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 STEAMI患者高PN水平可能预示着较差的左心室收缩功能和心肌梗死后半年内更容易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浆 D-二聚体对评价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 (AMI)的价值及意义。  方法 :2 9例 AMI患者分为溶栓组 (n=2 1) ,未溶栓组 (n=8) ;溶栓组根据溶栓治疗后冠状动脉 (冠脉 )是否开通又分为溶栓再通组 (n=12 ) ,溶栓未通组 (n=9)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 ISA)法检测血浆 D-二聚体的水平 ,并与正常对照组 (n=2 0 )进行比较。  结果 :AMI未溶栓组血浆 D-二聚体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 (P<0 .0 5 ) ;溶栓组血浆 D-二聚体较未溶栓组显著升高(P<0 .0 5 ) ,溶栓后血浆 D-二聚体较溶栓前显著升高 (P<0 .0 1) ,于溶栓后 6小时达高峰 ;溶栓再通组血浆 D-二聚体较溶栓未通组显著升高 ,溶栓前及溶栓后 6小时两组比较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 (P<0 .0 1)。  结论 :AMI早期已有纤溶系统亢进 ,应用溶栓药后进一步激活纤溶系统而发挥作用 ,且以溶栓再通组更显著。  相似文献   

20.
背景心力衰竭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而早期识别心力衰竭高危人群并优化个体化治疗方案是目前临床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目的探讨血浆促生长激素释放多肽(Ghrelin)、脑钠肽(BNP)水平与AMI患者心力衰竭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济南市人民医院和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AMI患者108例,根据随访12个月期间心力衰竭发生情况分为心力衰竭组18例和无心力衰竭组90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及血浆Ghrelin、BNP水平;AMI患者心力衰竭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ROC曲线以评价血浆Ghrelin、BNP水平及二者联合对AMI患者心力衰竭的预测价值。结果 (1)本研究中AMI患者心力衰竭发生率为16.67%(18/108)。心力衰竭组患者中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者所占比例、血浆Ghrelin水平低于无心力衰竭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多于无心力衰竭组,血浆BNP水平高于无心力衰竭组(P<0.05),且两组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类型、冠状动脉病变位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男性比例、年龄、吸烟率、糖尿病发生率、高血压发生率、ST段抬高型患者所占比例、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Gensin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冠状动脉病变支数[OR=1.397,95%CI(1.204,1.622)]及血浆Ghrelin[OR=1.278,95%CI(1.105,1.477)]、BNP[OR=1.478,95%CI(1.328,1.643)]水平是AMI患者心力衰竭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3) ROC曲线显示,血浆Ghrelin水平预测AMI患者心力衰竭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2[95%CI(0.65,0.86)],血浆BNP水平为0.77[95%CI(0.70,0.83)],二者联合为0.89[95%CI(0.74,0.96)]。结论血浆Ghrelin、BNP水平是AMI患者心力衰竭的独立影响因素,且二者联合检测对AMI患者心力衰竭的预测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