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答:过敏反应系由于抗原与抗体在致敏细胞上相互作用而引起。青霉素中的高分子聚合物及降解产物青霉烯酸、青霉噻唑为半抗原,进入机体后与蛋白质或多肽结合成为全抗原,如青霉噻唑蛋白,可刺激机体产生免疫球蛋白(IgE)为特异性抗体,使机体呈过敏状态。  相似文献   

2.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7):615-615
答:抗原是一类能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使之发生免疫应答,产生抗体和/或致敏淋巴细胞等免疫物质,同时又能在体内外与相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抗原具有两种性能:(1)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的免疫原性;(2)与相应抗体和/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反应原性。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抗原也可引起机体产生免疫耐受性。  相似文献   

3.
抗原(Antigen)一、概念及特征抗原是指通过非肠道途径进入机体后,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效应物质(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发生结合而出现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作为抗原一般具有两个特征:①刺激机体产生免疫效应物质的能力,称为免疫原性或抗原性;②与相应免疫效  相似文献   

4.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3):1222-1222
答:如果甲乙两种抗原物质表面具有某种相同的抗原决定簇,那么由这两种抗原物质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不但能够分别与相应的甲乙两种抗原产生特异性反应,而且能够彼此发生交叉反应,只是反应程度较弱而已。这种性质相同的抗原或抗原决定簇就称为共同抗原或共同决定簇。共同抗原又称为交叉抗原。  相似文献   

5.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0):936-936
答:构成抗原的物质通常为分子量〉1万的大分子胶体物质,其表面存在有一些很小的分子集团或化学基团。抗原这一大分子物质中真正与抗体分子结合的化学基团仅仅是抗原分子表面的一小部分,这种抗原分子表面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化学基团称为抗原决定簇。  相似文献   

6.
目的:获得高效表达结核分支杆菌16000抗原的大肠杆菌工程菌,将培养物纯化后得到重组16000蛋白抗原纯品,并检测其免疫学特性。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获得目的基因构建大肠杆菌高效表达株。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重组蛋白抗原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及表达形式。DEAE及PEI凝胶纯化重组蛋白。Western印迹及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分析重组蛋白的免疫原性。结果:构建了具有正确基因序列的重组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Bk。(DE3)中诱导表达,重组蛋白占菌体总蛋白的40%,Westem印迹结果证实该重组蛋白能与抗结核分支杆菌多克隆抗体发生特异免疫结合反应。ELISA分析中,该纯化的重组抗原能区别抗结核抗体阳性患者血清及正常人血清。结论:实验中获得了能高效表达16000蛋白抗原的大肠杆菌工程菌,以可溶性形式存于胞浆内。该重组蛋白具有特异的免疫原性。结核病仍为危害全球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为了改进目前诊断试剂的特异性和研究筛选有价值的亚单位基因工程菌苗,近年来人们对其致病菌的基因及相关蛋白质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期寻找到有应用价值的特异性蛋白质或相关基因,有目的地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获得重组蛋白抗原为以上研究提供极大的便利。使用结核分支杆菌单克隆抗体TB68筛选出来的16000蛋白抗原,为结核分支杆菌主要的膜蛋白,对其天然提取物的研究结果表明,该蛋白不仅携带有结核分支杆菌特异性的B细胞表位,并能诱导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反应,具有潜在的诊断应用价值。大量获得重组16000蛋白抗原就为更深入研究该蛋白的生物学、免疫学活性,开发其应用价值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7.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22):2048-2048
答:Ⅱ型变态反应是由体内存在的天然血型抗原,或由外来抗原、半抗原和自身组织细胞表面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与相应靶细胞表面抗原作用后引起的。参与反应的抗体多属IgG,少数为IgM,当抗体与靶细胞本身的表面抗原或与靶细胞表面吸附的抗原、半抗原结合,或抗原与抗体以免疫复合物的形式吸附于靶细胞表面后,通过三个不同的作用途径损伤破坏靶细胞:(1)激活补体系统,使靶细胞溶解;(2)通过免疫调理被吞噬细胞吞噬溶解破坏;(3)通过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使靶细胞溶解破坏。  相似文献   

8.
目的合成石杉碱甲人工抗原并进行鉴定。方法采用戊二醛法,将石杉碱甲与牛血清白蛋白偶联,通过紫外光谱扫描和SDS-PAGE凝胶电泳鉴定偶联是否成功,根据摩尔分子比公式测定其偶联比,并通过L9(33)正交试验考察反应物起始摩尔比、反应时间和戊二醛加入量对偶联率的影响。结果人工抗原的紫外光谱扫描与半抗原和载体蛋白的紫外光谱相比均发生变化;人工抗原SDS-PAGE凝胶电泳条带与载体蛋白相比发生偏移;半抗原与载体蛋白的偶联比为10.8∶1。结论该方法成功合成石杉碱甲的人工抗原,并且确定戊二醛法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物起始摩尔比100∶1,反应时间8 h,戊二醛加入量80μL。  相似文献   

9.
目的:制备他克莫司完全抗原并鉴定.方法:采用碳二亚胺两步法将半抗原他克莫司分别与牛血清白蛋白和血蓝蛋白偶联,制备免疫原FK506-BSA和ELISA包被抗原FK506-KLH,并计算偶联率.采用紫外光谱分析法和动物免疫试验鉴定偶联产物.结果:FK506-BSA的偶联率为10.16∶1;FK506-KLH的偶联率为16.32∶1,成功制备具有免疫原性的他克莫司完全抗原.结论:紫外光谱分析和动物免疫试验证实他克莫司完全抗原合成成功,该抗原可用于他克莫司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免疫检测试剂盒的开发.  相似文献   

10.
免疫复合物(Immune Complex lC)是某种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或兼有补体成份附着而形成的复合体。由免疫复合物形成、沉积所引起或密切相关的疾病称为免疫复合物病(ImmuneComples Diseases ICD)。IC 通常以二种形式存在,一是游离于体液、血液中,二是在特定条件  相似文献   

11.
免疫电泳技术由Grabar和Williams于1953年建立,是一种对抗原和抗体纯度进行免疫学分析的基本技术。目前也常用于M 蛋白的鉴定。做法第一步是利用区带电泳将蛋白组分,第二步则利用抗原—抗体反应,形成特异的免疫复合物沉淀弧对已组分的各种蛋白进行分析。免疫电泳载体,最常用的是琼脂或琼脂糖。缓冲液与一般区带电泳相同。所用抗血清应注意来源和特  相似文献   

12.
青霉素皮肤试验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张静 《护理研究》2003,17(7):380-382
青霉素是临床一线抗生素类药物 ,以其高效、低毒、价廉的特点受到重视。国外研究已证明 ,完全纯净的青霉素本身不具有抗原性。青霉素制剂中的抗原主要来自生产过程中残留的多肽、蛋白质等杂质以及在储存使用过程中分解产生的各类物质。这些物质均可作为半抗原与青霉素中混杂的多肽、蛋白质或人体中血清白蛋白结合而生成全抗原 ,从而诱发各种超敏反应。一般将抗原决定簇分为两类 ,一类为主要抗原决定簇 ,约占总抗原的 95 % ,诱发迟发型反应 ,如细胞毒性 (Ⅱ型 )和血管炎型 (Ⅲ型 )反应。另一类为次要决定簇 ,仅占总抗原的 5 % ,但刺激机体产…  相似文献   

13.
抗原和机体的免疫系统在上一讲中,我们介绍了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的构成因素。本讲主要介绍能引起特异性免疫的物质——抗原,以及体内担负着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组织结构——机体的免疫系统。一、什么是抗原凡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都叫做抗原。一般抗原物质具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或/和致敏淋巴细胞,叫做抗原的免疫原性;二是与产生的抗体或/和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结合,出现一定的反应,叫做抗原的免  相似文献   

14.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8):718-718
答:免疫佐剂是指那些与抗原一起或预先注入机体后,能非特异性增强或改变机体对抗原免疫应答的物质。免疫佐剂的免疫生物学作用为:(1)增强免疫原性,使无或微弱免疫原性物质变成有效的免疫原。如多种合成多肽,单独注射无免疫原性,若与弗氏佐剂混用,则免疫原性大大增强;(2)增加抗体滴度,呵提高机体初次和再次免疫应答的抗体滴度;(3)改变产生抗体类型,可由产生IgM。转变为产生IgE;(4)产生或增强迟发型变态反应。  相似文献   

15.
红细胞血型抗原的免疫原性与相对免疫原性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正> 1 免疫原性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又称抗原性(antigenicity)。抗原引起免疫反应的性质称为免疫原性。免疫原性不但随抗原的种类不同而各异,而且因被免疫的宿主(人或动物)不同而不一样。动物的种类和个体的健康状况以及免疫的途径及频率,都可以影响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6.
知识角     
何谓抗原?抗原具有什么性能?答:抗原是一类能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使之发生免疫应答,产生抗体和/或致敏淋巴细胞等免疫物质,同时又能在体内外与相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抗原具有两种性能:(1)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的免疫原性;(2)与相应抗体和/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反应原性。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抗原也可引起机体产生免疫耐受性。———摘自《护士继续教育手册》·知识角·免疫对机体有何功能?答:免疫功能有三项:(1)免疫防护即抵抗病原微生物的入侵;(2)免疫稳定即清除自身的衰老或损伤的细胞;(3)免疫监视即清除…  相似文献   

17.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9):1772-1772
答:血清病与血清过敏性休克不同,它是一种全身性免疫复合物病。通常在初次大量注射抗病毒素血清后1~2周内发生。主要症状是发热,皮疹,关节疼痛肿胀和局部淋巴结肿大,一般病程不长,停止注射后,能逐渐自行恢复。发生原因是抗毒素马血清本身是异种血清蛋白,因此能刺激机体产生抗马血清抗体,当体内抗马血清抗体已经产生,而注入体内的码血清(抗原)尚未完全排除时,两者即可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从而导致血清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针对外来抗原体液免疫反应的启动是一项复杂的生物学行为,涉及众多细胞类型及其分泌产物。反应发生于当抗原如细胞表面糖蛋白首次与抗原递呈细胞(APC)作用时。APC通常是MHC-2 的巨嗜细胞或树突状细胞,某些情况下是B细胞。抗原肽转载至Ⅱ类分子,装运至APC胞膜重新表达并递呈至抗原特异Th细胞。当MHC-肽复合体以足够的亲和力为CD4 ThT细胞受体(TCR)识别,抗原特异信号1启动并激  相似文献   

19.
关于标本因素对ELISA检测结果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ELISA(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是一种常用的固相酶免疫测定方法。ELISA的基本原理是 :①使抗原 (或抗体 )结合到某种固相载体表面 ,并保持其免疫活性 ;②使抗原 (或抗体 )与某种酶联结成酶标抗原 (或抗体 ) ,而且此酶标抗原 (或抗体 )既保留其免疫活性 ,又保留其酶活性 ;③测定时将待测标本 (抗体或抗原 )和酶标抗原(或抗体 )按不同步骤与固相载体表面的抗原或抗体进行反应 ,再用洗涤方法使固相载体上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与其他物质分开 ,最后结合在固相载体上的酶量与标本中受检的抗体或抗原量成一定比…  相似文献   

20.
背景:瘦素的功能是作为脂肪细胞体脂量的信号来认识的,作为体内的能量平衡信号反馈到下丘脑,与其中各部位神经元的受体结合后参与调节进食、饮水、能量代谢。目的:构建原核重组表达载体pET-32a-瘦素并检测其在大肠杆菌BL21中的高效表达。方法:取人脂肪组织,RT-PCR法制备瘦素目的基因,采用DNA重组技术将其克隆至pMD18T与pET-32a原核表达载体,双酶切及测序鉴定,转化大肠杆菌BL21株诱导其表达,SDS-PAGE电泳分离鉴定,表达产物变性复性后,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抗原反应原性。结果与结论:实验成功扩增出520bp的瘦素目的基因并构建了原核重组表达载体pET-32a-瘦素;测序结果与GenBank收录序列相一致;目的蛋白pET-32a-瘦素呈极高效表达,占总蛋白的50%以上;变性复性后抗原反应原性较复性前明显提高(P〈0.01)。结果证实,实验成功构建原核重组高效表达的载体pET-32a-瘦素,并提高其抗原反应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