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与非完全闭塞病变相比,冠状动脉(冠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oronic total occlusion,CTO)介入治疗的手术成功率低,并发症发生率高,是目前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最具挑战性的病变。而冠脉起源异常往往造成常规介入诊治技术操作困难,进一步增加了CTO病变的介入治疗难度。逆行导引钢丝技术可进一步提高CTO介入治疗的成功率。本文报道我们采用该技术成功开通一例异常起源于左冠窦的右冠状动脉CTO病变。  相似文献   

2.
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导引钢丝无法通过闭塞病变[1-4].当靶血管有可视侧支血管供应,如导引钢丝无法前向通过病变时,可尝试采用逆行导引钢丝反向通过闭塞病变.采用逆行导引钢丝技术时,当导引钢丝逆行通过闭塞病变后,可以采取逆行导引钢丝对吻技术、逆行导引钢丝通过技术或逆行导引钢丝捕获技术完成介入治疗[5-22].本文对一例使用逆向导引钢丝捕获技术成功开通闭塞病变的病例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心梗急性期进行冠脉内血栓吸出(ICAT)疗法获得成功1例。患者男性,63岁,冠脉造影发现左回旋支(LCX)第13段完全闭塞,其末梢由来自右冠脉的侧枝循环充盈良好。即行ICAT疗法。先将PTCA用的导引管固定于左冠脉开口处,向冠脉内插入导引钢丝,随之插入双腔探查导管至闭塞部位前方。导引钢丝先通过狭窄部位到达LCX末梢,随后使探查导管通过闭塞处,并将其前端留置于闭塞部位远端1cm处。经导引管和探查导管造影,确认末梢无闭塞后,拔出导引钢丝和探查导管的内管,用注射器使前端留置在闭塞远端的探查导管外筒产生负压,将血栓和血液一起吸出,吸出深红色血栓2条。随后作冠脉造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2例经血管内栓塞治疗肺动静脉瘘的病例资料,其中1例以活动后气促为主要症状,另1例以间断咯血为主要症状,2例患者保守治疗后症状迁延不愈,经血管内栓塞治疗后均获得痊愈,且随访至今症状未见复发。血管内栓塞治疗肺动静脉疗效确切、创伤小,可作为肺动静脉瘘首选治疗方式,但其远期效果仍需要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5.
随着介入治疗的发展 ,穿刺局部的动静脉瘘等并发症有所增加 ,由 2 0世纪 6 0年代的积极外科手术 ,90年代的内科压迫术及近年来对部分患者的临床观察 ,等待其自行闭合 ,人们对这些并发症的认识不断提高。现将我院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并发股动静脉瘘自发闭合病例报道如下。患者男性  相似文献   

6.
先天性肺动静脉瘘20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先天性肺动静脉瘘20例报告唐玲娣,郑更生肺动静脉瘘,又称肺动静脉瘤或肺海绵状血管瘤,系为肺动静脉间直接交通的一种先天性肺血管异常。临床上常易误诊为肺部炎症或肿瘤、紫绀型心脏病。现将我院收治的20例肺动静脉瘘报告如下。临床资料20例肺动静脉瘘,男12例...  相似文献   

7.
先天性冠状动脉异常是一类罕见的畸形,主要包括冠状动脉及分支起源异常、单支冠状动脉及冠状动静脉瘘。临床上结合超声心动图、多层螺旋或电子束计算机断层扫描(MDCT或EBCT)、心血管核磁共振显像(MRI)和心血管造影能明确诊断。手术是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主要治疗方式且效果良好。介入治疗已广泛应用于冠状动静脉瘘的治疗,并逐渐用于其他冠脉畸形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正冠状动脉(冠脉)穿孔是介入治疗术中一种严重而少见的并发症,可引起急性心肌梗死或心包填塞,处理不及时可导致严重不良后果甚至死亡[1-2]。Glubran胶(N-butyl-2-cyanoacrylate,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是一种组织黏合剂,在脑外科及外周血管的介入治疗中广泛用于动静脉畸形、动静脉瘘的封堵。改良型组织胶Glubran-2胶较普通Glubran胶更易使用。本文总结了近3年来我科应用  相似文献   

9.
先天性冠状动脉异常是一类罕见的畸形,主要包括冠状动脉及分支起源异常、单支冠状动脉及冠状动静脉瘘.临床上结合超声心动图、多层螺旋或电子束计算机断层扫描(MDCT或EBCT)、心血管核磁共振显像(MRI)和心血管造影能明确诊断.手术是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主要治疗方式且效果良好.介入治疗已广泛应用于冠状动静脉瘘的治疗,并逐渐用于其他冠脉畸形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应用弹簧栓子栓塞治疗肺动静脉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总结应用弹簧栓子栓塞治疗肺动静脉瘘经验及疗效。方法:肺动静脉瘘19例患,其中囊状肺动静脉瘘12例(单发囊状8例,多发囊状4例),多发弥漫型肺小动静脉瘘7例。均采用弹簧栓子进行栓塞治疗。结果:18例栓塞成功,11例囊状肺动静脉瘘股动脉平均血氧饱和度由术前88%上升为术后97%,7例多发弥漫型肺小动静脉瘘由术前82%上升为术后93%。1例囊状肺动静脉瘘栓塞失败,2例栓塞时发生一过性胸痛。10例随诊6个月至9年(平均24个月),3例症状复发,均进行了再次栓塞治疗成功。结论:弹簧栓子栓塞治疗肺动静脉瘘,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硬脊膜动静脉瘘是一种常见的脊髓血管畸形 ,但是颈段硬脊膜动静脉瘘罕见 ,国内尚未见报道。文章就国外文献报道的颈段硬脊膜动静脉瘘综述了其临床表现、病理机制、血液动力学、治疗特点及与硬膜动静脉瘘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先天性锁骨下动静脉瘘的介入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患者,女性,年龄6岁5个月,先天性锁骨下动静脉瘘的诊断和介入治疗过程。结果:经导管应用国产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行介入治疗成功,随访1年显示疗效良好。结论:经导管行先天性锁骨下动静脉瘘封堵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技术,可作为外科手术的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2012年中国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俱乐部(CTOCC)入选患者的介入治疗操作成功率及其成功因素进行分析。方法:观察入选CTOCC的21例患者,分析介入治疗过程特点、即刻造影成功率及操作成功率。结果:21例患者均为外院或中山医院首次介入治疗失败者,闭塞时间为3~60个月。所有患者术前均完成冠状动脉(冠脉)CT检查,双侧穿刺造影使用率为100%。其中17例前向导丝通过法成功完成介入治疗,最常使用的技术为平行导引钢丝技术;4例逆向技术成功开通血管,其中3例使用Reverse Cart技术。平均钢丝使用数量为4.24根,术者首先尝试使用软导引钢丝者19例(90.5%),其中最常使用的是锥形导丝Fielder XT,占(52.6%),其次为Sion导丝(26.3%),其中成功者5例(23.8%),多数需要使用硬导引钢丝通过病变(76.2%),通过CTO病变术者最常使用的硬导引钢丝为Conquest(42.9%)系列导引钢丝,其次为CrosswireNT导丝(28.6%)。术中微导管使用率为100%,其中Cosair导管最常使用(76.2%)。操作中血管内超声(IVUS)的使用率为42.9%,主要用于判断导丝远端是否位于真腔、植入支架时管腔直径判断以及寻找闭塞血管入口。21支闭塞血管成功植入支架46枚,平均2.19个,均为药物洗脱支架,PCI成功率达100%。住院期间无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结论:2012年CTOCC病例介入治疗全部获得成功,可能与术者术前充分读片,指导操作的辅助检查使用率高,术中合理使用导丝和相关器械,IVUS使用充分有关。  相似文献   

14.
肺动静脉瘘1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动静脉瘘多数是先天性疾病,常在成人时出现症状。本文报告我院1987年至1989年收治的10例肺动静脉瘘,重点介绍1例2岁患儿术后早期症状消失,1年后频发晕厥死亡,认为婴幼儿时期出现症状,术前应作全面检查,有弥漫型病变的患者,手术应慎重,特别是全肺切除。本文还介绍1例妊娠期出现症状的肺动静脉瘘,1例合并风心病联合瓣膜病,2例合并肝硬变的肺动静脉瘘。  相似文献   

15.
肺动静脉瘘是一种非常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 ,近 2年有报道采用弹簧圈封堵肺动静脉瘘 ,我院采用Amplatzer动脉导管未闭 (PDA)封堵器成功封堵 1例 ,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 ,4 4岁。因鼻窦炎术前胸片检查发现右下肺膈上一圆形团块状影入院。一般检查 :血压 110 / 6 0mmHg(1mmHg =0 133kPa) ,右侧腋中线第 5、6肋间可闻及吹风样血管杂音 ,心肺未见其它异常。心电图正常。超声心动图示各房室腔内径在正常范围 ,多普勒检查无异常血流信号 ,右心声学造影提示肺动静脉瘘。胸片及CT示右肺下叶前段见一类圆形团块状影 ,…  相似文献   

16.
硬脊膜动静脉瘘是一种常见的脊髓血管畸形,但是颈段硬畸形,但是颈段硬脊膜动静脉瘘罕见,国内尚未见报道。文章就国外文献报道的颈段硬脊膜动静脉瘘综述了其临床表现,病理机制、血液动力学、治疗特点及与硬厝动静脉瘘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135 cm扩张微导管(corsair导管,Asahi Intec Co,Japan)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病变经桡动脉正向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入选了本中心2010年6月至2014年2月81例经桡动脉途径应用135 cm扩张微导管进行正向导引钢丝技术治疗的CTO病变患者,分析正向CTO-PCI成功率、扩张微导管通过闭塞病变成功率、球囊导管通过闭塞病变情况及导引钢丝通过闭塞病变情况,并观察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81例应用135 cm扩张微导管经桡动脉正向介入治疗的患者中,66例患者正向导引钢丝通过CTO病变,65例患者正向CTO-PCI成功,成功率为80.2%;另有8例成功进行逆向导引钢丝介入治疗,总体PCI成功率90.1%。66例正向导引钢丝通过闭塞病变后,135 cm扩张微导管成功通过闭塞病变56例(84.8%);扩张微导管通过闭塞病变后,球囊导管的使用数量为1.3个,显著低于扩张微导管未通过闭塞病变患者。66例正向导引钢丝通过闭塞病变的患者中,应用Fielder XT导引钢丝34例(51.5%)。住院期间随访未见扩张微导管嵌顿、折断、头端受损、血管穿孔等不良事件发生,无严重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结论应用扩张微导管经桡动脉途径行正向CTO-PCI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可以简化介入治疗操作步骤,减少球囊导管等器械的使用,提高CTO病变介入治疗的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DFI)与冠状动脉造影的对比方法,了解CDFI诊断冠状动静脉瘘的价值。结果10例患者中9例与冠脉造影相符,其敏感性达90%(9/10),对冠状动静脉瘘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内科》2018,(6)
肺动静脉瘘是由先天性发育不全导致肺动静脉间异常交通,产生心外右向左分流的血管异常疾病,患者临床表现为活动后气短、发绀、乏力、咯血等。本文报告的1例弥漫性肺动静脉瘘患者,13岁时开始出现口唇及四肢末梢发绀,进行性加重,20岁时被确诊为肺动-静脉瘘并行肺动-静脉瘘封堵术,后复发并出现缺血缺氧性脑病。  相似文献   

20.
颅内软脑膜动静脉瘘为一种十分罕见的脑血管畸形,其由供血动脉、瘘口、引流静脉构成,且动静脉之间无畸形血管团。但由于引流静脉内的高流量特点,汇入引流静脉的正常静脉回流受阻,可导致静脉曲张现象,从而易误诊为颅内动静脉畸形。对软脑膜动静脉瘘保守治疗的病死率较高,建议行外科及血管内治疗,且仅需要消除瘘口,阻断动静脉间血流沟通即可。作者通过报道1例由大脑前动脉供血的软脑膜动静脉瘘的治疗体会,结合国外文献报道,探讨软脑膜动静脉瘘的定义、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