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对氧磷酶1(PON1)是一种Ca2+依赖、高密度脂蛋白(HDL)相关性的内酯酶,它能阻止或抑制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氧化.LDL氧化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起始和进展的中心环节,所以PON1被证实具有动脉粥样硬化保护作用.PON1有多种基因多态性位点,这些多态性引起基因启动子活性的差异,导致基因表达水平和PON1活性的差异,从而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重要的是,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是PON1的活性,而不是其基因型.  相似文献   

2.
对氧磷酯酶(PON)是一种与高密度脂蛋白(HDL)结合的钙离子依赖性糖蛋白,能够水解有机磷。研究显示:PON1活性与动脉粥样硬化呈负相关;PON1基因多态性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某些PON1同种异型酶(allozyme)可通过抑制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氧化对抗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3.
对氧磷酯酶(PON)是一种与高密度脂蛋白(HDL)结合的钙离子依赖性糖蛋白,能够水解有机磷.研究显示PON1活性与动脉粥样硬化呈负相关;PON1基因多态性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某些PON1同种异型酶(allozyme)可通过抑制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氧化对抗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4.
商亮  曹佳  喻红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5,23(12):1219-1222
高密度脂蛋白(HDL)的抗氧化抗炎活性很大程度归因于对氧磷酶1(PON1)的存在。PON1主要由肝脏合成入血,经极低密度脂蛋白运输结合于HDL上,并在不同HDL亚型间转移,可与HDL组成蛋白相互作用而发挥高活性,对于维持HDL基本结构及抗氧化抗炎功能具有重要作用。PON1的量及活性变化与HDL结构异常密切相关,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HDL抗动脉粥样硬化功能的改变。本文就PON1与HDL的结合、相互作用及与HDL功能的相关性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屏氧酶-1与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屏氧酶 ( paraoxonase,PON)又称对氧磷脂酶 ,是一种分子量为 4 3 k D的钙离子依赖性糖蛋白 ,由 3 5 4个氨基酸组成[1] 。 PON可分为 3个亚类 PON1、PON2、PON3。PON1基因位于染色体 7q2 1 .3和 q2 1 .1之间 ,含 9个外显子、8个内含子 ,是 PON基因家族的一员。 PON1广泛分布于肝、肾、肠组织和血清 ,而血清中的 PON1几乎全部存在于 HDL。近年来 ,PON1被认为是 HDL的组成部份 ,担负着 HDL的抗氧化作用。此外 ,PON1代谢脂质过氧化物、抑制脂质过氧化物堆积。研究表明血清 PON1活性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 ,通过增加血清 PO…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CPB)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对氧磷酶1(PON1)与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变化及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30例行CPB心脏瓣膜置换术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于心脏停搏前及恢复心脏血氧灌注后采集患者右心房组织,使用Real-time PCR检测PON1 mRNA的表达;分别于术前30min、术后1h和术后3d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PON1活性,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血清SOD水平,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血清MDA水平,并就血清PON1活性与SOD和MDA水平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患者恢复心脏血氧灌注后心肌组织PON1的表达显著低于心脏停搏前(P<0.05)。相较于术前,患者术后1h的血清PON1和SOD水平均显著降低,MDA水平显著升高(P<0.05);术后3d的血清PON1和SOD水平均显著升高,MDA水平显著降低(P<0.05);血清PON1水平与SOD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PON1水平与MDA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PON1参与了CPB心脏瓣膜置换术缺血再灌注过程,血清PON1活性与SOD和MDA显著相关,PON1可能是反映心肌缺血再灌注中氧化应激损伤的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7.
Wang  Y  Oram  JF  田永凤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5,13(6):697-697
在糖尿病和胰岛素抵抗的病人中,高密度脂蛋白(HDL)代谢异常可能会增加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ATP结合盒转运体A1(ATP 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A1,ABCA1)介导胆固醇和磷脂从细胞转移到HDL载脂蛋白,因此影响HDL的水平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糖尿病人中不饱和脂肪酸水平升高,在培养的细胞中,  相似文献   

8.
李燕  汪翼  陈瑶  李倩  安祥美 《山东医药》2007,47(35):1-3
目的探讨预测肥胖儿童动脉粥样硬化危险性的方法。方法筛选60例中重度单纯性肥胖儿童(肥胖组)进行血糖、血脂及血流变等指标检测,选择年龄、性别等匹配的60例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肥胖组TC、TG、LDL、apoB、OX—LDL、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及血黏度显著升高,HDL、apoA1显著下降,红细胞聚集能力增加。纤维蛋白原增多;体质量指数(BMI)与TC、TG、LDL、全血黏度(高切、中切)和红细胞电泳时间呈显著正相关,与HDL呈负相关。结论中重度单纯性肥胖儿童存在明显的脂质代谢紊乱,其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增加,可通过测定BMI对肥胖儿童的动脉粥样硬化危险性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9.
B族I型清道夫受体(SR—BI)是高密度脂蛋白(HDL)的受体,能够介导HDL胆固醇酯(CE)的选择性吸收。SR-BI介导的选择性吸收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SR—BI和HDL结合;第二步胆固醇酯转移到胞膜。关于此过程已经提出了3种模型:①脂质融合;②疏水通道;③细胞内吞。进一步明确SR—BI介导的脂质吸收的过程与机制对胆固醇逆转运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高密度脂蛋白(HDL)胆固醇低水平与冠心病风险的增加具有联系。对于HDL胆固醇可能在动脉粥样硬化和临床疾病中的保护机理的进一步研究得出,从动脉壁去除胆固醇过程中HDL起显著作用,并且提示出一些增加脂蛋白有效活性的方法。目前提高HDL胆固醇功能水平的药物包括他汀类、贝特类和烟酸类。用来提高HDL或者载脂蛋白A-Ⅰ(apoA-Ⅰ)的功能,从而降低动脉粥样硬化进程的措施包括:通过上调在血管壁巨噬细胞中腺苷三磷酸-结合载体的含量来增加在这些细胞中胆固醇的排出量;药物刺激内源性apoA—Ⅰ的合成;apoA-Ⅰ、apoA-Ⅰ Milano、apoA—Ⅰ-似蛋白肽或者脱脂HDL的利用;胆固醇酯转运蛋白抑制剂的利用。  相似文献   

11.
对氧磷酶及其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氧磷酶(PON1)是与高密度脂蛋白结合的Ca^2 依赖性酯酶,通过抑制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生成和水解ox—LDL中的氧化脂质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发挥作用。PON1基因型决定了PON1活性变化的75%,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的PON1活性下降,基因多态性可能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与脂质代谢障碍有关的病理改变。我国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发生呈上升态势,危害人类健康。近年发现,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与心血管急性事件和风险成反比,提高HDL水平,改善HDL功能以促进胆固醇逆转运(RCT)及防止血栓形成是当前防治AS和稳定斑块最新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3.
近年的研究证实对氧磷酶(PON)基因与动脉粥样硬化及其相关疾病有关。我们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探讨了PON2基因G/A148多态性在湖南人群中的分布情况及与脑出血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和对氧磷酶-1(paraoxonase,PON-1)在冠心病(CHD)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根据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300例人院患者分为冠心病组240例和对照组60例。冠心病组根据临床诊断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60例和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180例;根据冠脉病变类型分为A型病变、B型病变和C型病变组,并对冠脉病变进行Gensini评分。分别通过比色法、乙酸苯酯法测定血清MPO、PON.1水平。结果冠心病组的MPO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52.23±13.92)vs(22.49±8.81)U/L,P〈0.01],PON.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114.10±35.84)VS(139.40-I-39.42)t,tkat/L,P〈0.05];ACS组MPO水平明显高于SAP组【(58.84±17.93)vs(36.52±8.21)U/L,P〈0.01],PON一1水平明显低于SAP组[(93.10±27.68)vs(111.97±33.42)tlkat/L,P〈0.05】。随冠状动脉病变类型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加重,MPO水平逐渐升高,而PON.1水平逐渐下降。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表明MPO、PON一1、HDL、LDL浓度水平与冠脉病变Gensini评分有显著相关性。结论MPO和PON.1水平与冠心病及其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是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局部炎症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15.
对氧磷脂酶(PON)基因家族,至少包括PON1,PON2,PON33种基因。研究发现,PON1基因在3个位点出现多态性,分别是Q/R、M/L、C/T等位基因;PON2基因在两个位点出现多态性,为A/G等C/S等位基因。其中PON1的R等位基因和L等位基因均是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而PON1和T等位基因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具有相关性,PON2的C等位基因则对2型糖尿病大血病变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背景与目的动脉粥样硬化(As)性疾病是发达国家的最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则具有抗As的作用。高效率的调控血浆HDL浓度在预防及治疗As中起着关键性作用,而ATP结合盒转运体A1是HDL形成过程中最重要的蛋白。普罗布考作为降血脂药已在临床应用20余年,虽具有抗氧化和抗As作用,但可降低HDL浓度,其机制不明。  相似文献   

17.
ABCA1基因转录调节与胆固醇代谢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ABCA1(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A1)可利用ATP参与胆固醇和磷脂从细胞内转运至贫脂或无脂的apoA1,促进高密度脂蛋白(HDL)生成,并在胆固醇逆转运(RCT)中起重要作用。ABCA1受多种因素调节,其中以核受体超家族的转录调节最为重要。上调ABCA1表达增加RCT、提高HDL血浆浓度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AS)的一个新方向,特异性肝X受体(LXR)激动剂可能是抗AS新药的希望所在。  相似文献   

18.
踝臂指数与动脉粥样硬化常见易患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江南  朱立光 《山东医药》2009,49(28):53-55
目的了解踝臂指数(ABI)与动脉粥样硬化其他常见易患因素间的聚集关系。方法调查2038人作为研究人群,统计年龄、性别、高血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和吸烟等易患因素水平,分析ABI与各因素间的关系。结果ABI与TC、LDL—C、舒张压、吸烟相关。低ABI(ABI〈0.9)与性别有相关性,男性ABI与吸烟有相关性,女性ABI与高血压有相关性;60岁以下人群低ABI仅与性别有相关性,60岁以上人群低ABI与性别、高血压及吸烟有相关性。结论ABI与动脉粥样硬化常见易患因素间有聚集关系,ABI与高TC、高LDL—C、低HDL—C、舒张压增高、超重和肥胖、吸烟相关。女性、年龄≥60岁、高血压、吸烟增加低ABI的危险,从而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危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肥胖伴糖耐量异常者血高密度脂蛋白(HDL)亚类分布情况以及吡格列酮干预后对血浆HDL亚类分布的影响。方法 比较40例健康人与40例肥胖伴糖耐量异常者血浆高密度脂蛋白(HDL)亚类分布,了解肥胖伴糖耐量异常者血浆HDL亚类分布特点。采用配对设计的随机分组方法,以性别作为随机配对的条件,将40例肥胖伴糖耐量异常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安慰剂组和吡格列酮组,药物干预12周后,抽取受试者空腹12 h静脉血,24 h内进行HDL各亚组分含量的测定以及对氧磷酶1(PON-1)活性的测定。分析血浆HDL亚类分布与PON-1活性的相关性。结果 肥胖伴糖耐量异常者血清HDL分布异常,HDL2a和HDL2b减低,而小颗粒的preβ1-HDL、preβ2-HDL、HDL3a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安慰剂组比较,吡格列酮组用药后12周,受试者血清HDL中HDL2a、HDL2b、PON-1显著升高,preβ1-HDL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preβ1-HDL与PON-1呈负相关, HDL2b与PON-1呈正相关,相关性有显著性。结论 肥胖伴糖耐量异常患者血清中HDL亚类分布异常,成熟代谢过程受阻,趋向于较弱的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布趋势。吡格列酮通过改善HDL亚类的分布以及提高PON-1活性,增强了HDL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HDL亚类分布中成熟的大颗粒含量越高,PON-1的活性越强,抗动脉粥样硬化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20.
目的针对正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1.03 mmol/L)的冠心病患者,分析其血浆高密度脂蛋白(HDL)功能与冠状动脉狭窄及斑块性质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12月在宜昌市中医医院接受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CTA)检查,并具有正常HDLC水平的疑似冠心病患者129例为研究对象,利用CTA检测进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斑块性质分组,统计分析血浆HDL功能指标对氧磷酶1(PON1)活性及HDL氧化/抗氧化指数与其相关性。结果与非冠心病组比较,冠心病组HDLC水平、PON1活性下降,HDL氧化/抗氧化指数升高,显示为氧化状态,而ApoAI水平没有差异。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增加,PON1活性逐渐降低,HDL氧化/抗氧化指数逐渐增高,而HDLC水平、ApoAI水平无明显差异。不同斑块性质分组分析显示,钙化斑块组PON1活性高于软斑块组及混合斑块组。PON1活性与HDLC、HDL氧化/抗氧化指数有一定相关性。结论HDL的功能检测中PON1活性对于冠心病的斑块性质及狭窄程度有良好的评价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