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一、所谓致死性心律失常致死性心律失常正如字面所示是与死亡直接连接的心律失常,大部分心脏性猝死是由此而引起的。其种类以心室颤动(VF)、持续型室性心动过速[含室性心动过速、尖端扭转型室速(TdP)]所谓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malignantVA)为主,也包含高危性(向VF移行的,危险性高的)午-帕-怀三氏综合征(Wolff-Parkinson-White综合征、又称WPW综合或预激综合征),其kent束有效不应期(ERP)缩短≤270ms,心房纤颤动(af)中的QRS波群增宽(假性室性心动过速),RR最短RR≤205ms。所谓准恶性心律失常有时也包括于其中,本文予以省略。也有心动…  相似文献   

4.
致死性心律失常远藤康实等把心室颤动、心脏停搏、1分钟10次以下的高度心动过缓等与死亡密切相关的心律失常统称为致死性心律失常(lifethreateningar-rhythmia)。由于这些引起致死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可使心泵功能突然受损,如不处理就会致死...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心律失常的研究工作进展较快。在诊断方面,Holter心电图、心脏电生理学检查(EPS)、心室迟延电位(LP)和体表心电图等检查已应用于临床。在治疗方面,已研制出以la-c类为首的新抗心律失常药物和非药物治疗的起搏器、植入型自动除颤器(AICD)等器械,心律失常的外科治疗也取得良好效果。但对心性猝死的预测和预防还不十分令人满意。对抗心律失常药效果的认识也出现了新的问题。所报告的效果也不一样,甚至是相反的,产生了某些混乱。因此,很难把所有问题拢在一起论述。仅就几个课题概说如下。  相似文献   

6.
现在临床分析室性心律失常的方法主要有Holter心电图、信号平均值心电图、体表心电图、电生理检查等。本文仅就电生理学检查的临床应用及某些疾病的特征加以论述。一、室性心动过速电生理检查的目的室性心动过速电生理检查的目的是①阐明室性心动过速的机理,②找出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部位,③判定抗室性心动过速药物的效果。1.心动过速发生机理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机理有过去的折返激动和自律性增强及现在的触发活动学说。虽然通过电生理学检查不能确切地判断三种机理,但可间接推测其发生机理。  相似文献   

7.
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度室性心律失常,特别是室性心动过速(VT)、室颤(VF)是心性猝死的重要原因。1.猝死时的情况Holter心电图对猝死时的情况判断是很有价值的。DeLuna归纳探讨了除外急性冠状动脉病变和其它疾病终末期的157例Holter心电图中...  相似文献   

8.
再灌注性心律失常是动物实验中早已发现的现象。Hearse认为这种心律失常是由于缺血的整体或局部组织的血流全部或部分再通的结果。近年来,由于冠脉内血栓溶解疗法(PTCR)或经皮冠状血管成形术(PTCA)的普及,再灌注性心律失常逐步引起临床的重视。一、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1、组织异型性和折返过程:记录心肌细胞膜电位,同时给心肌低氧液灌流,则动作电位持续时间、动作电位振幅,以及静息电位除极相的上升均随着灌流时间延长而变化。组织整体也出现异型性。在这种状况下,如给予充  相似文献   

9.
手术用于心律失常是以Sealy、岩等治疗WPW综合征为开端,以后不久,即试用于室性心动过速。致死性心律失常经手术治疗,可完全从心律失常发作、死亡的危险中以至长年药物治疗中解脱出来。其优越性无法估计。一、WPW综合征1.致死性心律失常的发生WPW综合征在窦性心律时可见δ波为主的心电图异常,在未发生心动过速时,其本身无危险性。这种心动过速具有代表性的是伴有折返性心动过速和心房纤颤的伪心室性心动过速。特别是后者,因快速性房颤通过旁路(ACP)直接传导到心室,ACP顺行传导不应期短的病  相似文献   

10.
11.
本专辑接续上期 ,载文 1 0篇 ,至此致死性心律失常的最新治疗法专辑全部刊完。本专辑译自《日本临床》杂志 2 0 0 2年第 6 0卷第 7期特集———不整脉。该专辑详细阐述了不同状况下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法 ,颇具参考价值。全集由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临床医院心血管内科医生翻译 ,柯若仪教授主审  相似文献   

12.
植物神经分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二者支配人体的生命活动。为适应环境,人体在运动时交感神经占优势,而安静时副交感神经占优势。许多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等致死性心律失常常伴有器质性心脏疾病,这常是心律失常的基础。但致死性心律失常并不经常发生,其发生与心律失常的基础、触发活动(期外收缩)、修饰因子(植物神经、电解质等)三者平衡相关,而有时也与植物神经密切相关。本文就植物神经与致死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分别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塞等缺血性心脏疾病时出现的室速和室颤等重度心律失常是导致猝死的原因。致死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左右患者的预后。缺血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是随时相变化的 ,所以要根据不同时相选择抗心律失常药。本文在于综述 ATP敏感性 K 通道 (KATP)与 Na /H 交换系 (NHE)与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关系 ,探讨 KATP通道阻断剂与 NHE交换系阻断剂作为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可能性。一、心肌缺血时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心肌梗塞时的心律失常分为缺血后 1 0分钟以内的 a期 ,1 5~ 30分钟出现的 b期以及 4~ 2 4小时发生的 期。 a期发生的心律失…  相似文献   

14.
一、何谓致死性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在循环系统疾病中是最多见的病症。心律失常有否危险取决于是否引起并发症或者有无猝死的危险。其并发症有循环障碍、血栓等。另外,药物治疗无效的心律失常也是危险性心律失常的一种。危险性心律失常如下表,心室纤颤、心室扑动、反复心跳停止、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等均属可引起猝死的心律失常。但是,如果从猝死的预测角度看,对ST-T部,QT部的易变性也应予以注意。复级相的易变性,意味着易发生折返激动,  相似文献   

15.
心肌缺血及再灌注时的室性心律失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肌缺血及再灌注时的室性心律失常近年,随着心脏导管方法的进展及安全性的提高,冠脉造影在缺血性心脏病的诊断上已成为常规,并且PTCA及植入支架疗法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在总死因中,缺血性心脏病致死的比例并没有减少。考虑猝死的一半以上为缺血性心脏病所致,...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心律失常     
心源性猝死发病机理的认识上,很重要一点,就是它的病因疾病多种多样。最终的状况都表现为心脏作为一个泵,不能向全身射血,究其原因,有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室颤以及慢性心律失常的心脏停搏。另外,各种疾病终末期出现的电一机械收缩分离(即使有电活动也没有机械功能的状态)也会是同样状态。突发上述意外就是心源性猝死。Hoher心电图上记录到的心源性猝死中约80%是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所致。而在心衰病例,则缓脉性心律失常的比例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20.
心律失常     
1996年日本厚生省公共卫生审议会提议导入“生活习惯病”的概念。翌年 ,其健康增进营养部会、成人病难病对策部会协作部会又做了“有关未来生活习惯病对策”的中间报告。众所周知 ,2 1世纪 5 0年代曾提出了“成人病”的概念 ,即指随着增龄 ,谁都难免患上的疾病 ,给人以难以预防的印象。对成人病的对策在于借助健康检查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第二次预防 )。而“生活习惯病”其定义是“因饮食、吸烟、运动、休养状况、饮酒等生活习惯而发病和病情进展的疾病” ,即着眼于病因 ,除去病因 ,进行以个人为主体第一次预防 ,可见二者既有区别 ,也有共通之处。本专辑选译自日本《综合临床》杂志 2 0 0 0年第 49卷第 1 1期特集 :“生活习惯病”中的“生活习惯病の临床”部分。全集全面地阐述了生活习惯病的病态、预防及治疗。颇具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