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慢性肝病患者进行肝脏实时组织弹性成像(RTE)检查以及透明质酸、层黏连蛋白、IV型胶原蛋白的检测,探讨联合检测对诊断肝纤维化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9例慢性肝炎患者、27例肝硬化患者、25例健康体检者被纳入研究,行RTE检查和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肝纤维化指标。结果:RTE评为阳性者36例,评为阴性者20例,RTE诊断肝纤维化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6.30%(26/27)、65.52%(19/29)和80.36%(45/56);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慢性肝炎组和肝硬化组患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层黏连蛋白、IV型胶原)明显增高(P<0.01)。随着病变进展,肝硬化组透明质酸和IV型胶原含量较慢性肝炎组进一步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E为诊断肝纤维化提供了新的手段,是一项具有发展前景的新的无创性诊断方法,联合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层黏连蛋白、IV型胶原)对慢性肝病患者肝纤维化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并可预示病变进展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肝脾破裂的超声图像表现,通过与手术病理对照,找出漏或误诊原因,从而提高B超在腹部闭合性损伤诊断中的准确性。材料和方法:本文报道了33例闭合性腹部创伤,术前全部经B超检查,探查了肝脾及腹腔情况。结果:33例患者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肝破裂者7例,B超符合率为85.7%(6/7);脾破裂者26例,B超符合率为92.3%(24/26)。结论 B超对于肝脾破裂的诊断有肯定的临床价值,应作为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门静脉瘤的影像学表现、发病机制以及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在该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经CT确诊的5例门静脉瘤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CT、MR和超声检查对本病的诊断价值.结果:门静脉瘤的主要影像学表现是门静脉主干或其分支的局限性扩张,好发部位为血管交汇处,可伴有其它血管畸形.5例中肝内型3例、肝外型2例.2例合并有肝硬化,其中1例伴有门静脉高压和肝动脉-门静脉瘘,另1例伴有原发性肝癌(HCC);3例无肝硬化征象者,1例伴有门静脉双干畸形,1例伴有脾肿大但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表现,1例未发现其它伴发病变.结论:超声、CT和MRI均可对本病做出定位、定性诊断,MSCTA能提供更为直观地三维图像,因而具有更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肝硬化非肿瘤性肝动脉门静脉分流DSA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DSA对肝硬化非肿瘤性肝动脉门静脉分流(APS)的诊断价值。方法170例非肿瘤肝硬化患者在接受经肝动脉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前行DSA检查。对造影图像进行动态播放观察,记录APS出现时相、持续时间和相应区域肝实质染色特点,对非肿瘤性APS和肝癌造影特征作鉴别。对术中发现的小肝癌行节段性TACE治疗。结果170例肝硬化患者DSA检查中31.7%显示了APS相关征象(54/170)。术前CT检查未见APS的142例中21.8%在DSA中显示了APS(31/142)。23例增强CT不均匀强化病例均有DSA阳性发现,其中16例诊断非肿瘤性APS,7例因CT动脉期局部密度增高区在门静脉期无明显低密度表现而不能确诊肿瘤者,经DSA诊断为小肝癌,其中1例伴有肿瘤性APS。结论DSA对肝硬化患者APS的发现率高,有助于肝内非肿瘤性改变与肝癌的鉴别诊断并指导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菲立磁增强MRI检查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2 4例经CT和MRI检查确定或怀疑有肝脏病变者 ,进行菲立磁增强MRI检查 ,包括原发性肝癌 6例 ,肝转移瘤 7例 ,肝血管瘤 3例 ,肝硬化 5例 ,肝囊肿 1例和肝局灶增生结节 2例。全部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分别测量增强前、后肝脏病变及背景噪声的信号强度 ,计算病灶 -肝脏背景信号强度对比值。结果 菲立磁增强后 ,①所有病例肝脏背景信号均明显减低 (Ρ <0 .0 1) ;② 4例原发性肝癌 ,3例肝转移瘤 ,2例肝硬化病人发现了更多的病灶 ;③病灶 -肝脏背景信号强度对比值测量中发现 ,原发性肝癌、肝转移瘤对比值明显升高 (Ρ <0 .0 1) ,肝血管瘤对比值降低(Ρ <0 .0 5 ) ,而肝硬化结节则无明显变化。结论 菲立磁增强MRI检查对肝局灶性病变的检出及定性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89例诱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敬东 《人民军医》1997,40(8):464-465
1979年3月~1994年10月,我们收治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89例。现分析其诱发因素。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89@中,男64例,女25例;年龄21~68岁,平均44.7岁。其中肝炎后肝硬化78例,乙醇性肝硬化9例,原因不明2例。1.2诊断方法肝硬化的诊断均由临床、肝功能化验、B超、CT或肝活检确定,经胃镜或食管吞钡检查证实有食管静脉曲张。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经胃镜证实39例(43.8%),由典型临床症状诊断50例(56.2%)。首次出血sl例,再次出血38例。1.3诱因89例中,药物所致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23例(25.8%),其中国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诊断肝脏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行肝脏超声检查的患者,先行低频超声检查,再行高频超声检查。高频超声或常规低频超声发现肝脏占位性病变且病灶距皮下≤70mm者120例(实性病灶83例,囊性病灶37例);早期肝硬化53例,轻度脂肪肝95例,共268例纳入研究。病灶长径20mm的患者,中、重度脂肪肝,以及晚期肝硬化除外。对比分析高频超声和低频超声显示肝脏病灶的能力。结果:距皮下≤70mm的肝内实性病灶,高频超声发现83例,低频超声发现47例(χ2=45.97,P0.001);最大径5mm的实性占位性病灶,高频超声发现43例,低频超声发现或疑似9例(χ2=56.23,P0.001)。距皮下≤70 mm的肝内囊性病灶,高频超声发现37例,低频超声发现25例(χ2=14.32,P0.001),另外12例低频超声诊断为实性病变。早期肝硬化患者,高频超声发现硬化结节53例,低频超声发现或疑似硬化结节22例(χ2=43.81,P0.001)。轻度脂肪肝患者,高频超声诊断95例,低频超声72例(χ2=26.17,P0.001)。结论:高频超声可明显提高肝脏表浅部位微小病灶的检出率,可以早期诊断肝硬化、脂肪肝等弥漫性病变,是常规超声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CDFI)对布-加氏综合症(Budd-Chiari Syndrome)和门脉性肝硬化的鉴别诊断。方法 分别对48例布-加氏综合征(简称第一组)与56例门脉性肝硬化(简称第二组)患者的肝静脉、下腔静脉和门脉系统的血流动力学和肝脾声像图进行检测。结果 第一组:A:肝静脉近端变细,占63.8%(92/144),伴侧枝血管形成,其中7支管腔内有膜状物;B:下腔静脉上段变细占66.6%(32/48);C:门脉血流无异常改变;D:肝测值增大,无结节感;脾正常或轻度增大。第二组:A:肝静脉普遍变细,分支减少,占100%(168/168);B:门脉系统测值增粗,占100%(56/56);C:下腔静脉血流正常;D:肝缩小伴弥漫结节,脾脏肿大。结论 CDFI是布-加氏综合征和门脉性肝硬化诊断与鉴别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肝血管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64例肝血管瘤患者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肿块直径、形态、回声及与周围组织关系及血流信号。结果本组64例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为肝血管瘤57例,诊断符合率为89.06%(57/64);其余7例患者均被误诊为原发性肝癌,误诊率为10.94%。本组64例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共检查出病灶81个,其中血管瘤位于肝左叶35个,肝右叶46个,病灶最小直径0.4cm,最大12cm×14cm;单发52例,多发12例,B超声像图表现为强回声型者59个,低回声型者11个,混合型回声者8个。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周边和内部未见血流信号者51例,点状或短线状血流信号者5例,斑块状血流信号者8例,边界多为清晰、锐利。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具有无创、操作简单、血流检出率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为寻找亚急性重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亚重肝)早期诊断指标,作者收集南京军区14个医院近11年来收治的亚重肝病例91份,分为三组:第一组,25例是经病理检查确诊为亚急性肝坏死者;第二组,35例是经临床诊断为亚重肝,并伴有腹水者;第三组,31例是经临床诊断为亚重肝,无腹水者。另以急性重度黄疽型肝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肺隔离症发病机理、病理分型、诊断及治疗。方法 分析我院自1983年~2000年手术治疗15例肺隔离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5例中,叶内型12例(占80%),叶外型3例(20%)。肺部感染9例(均为叶内型),咯血6例(均为叶内型),无症状者5例。X线表现为肺内肿块9例(60%),囊肿6例(40%);CT表现为肿块或囊肿,发现异常滋养动脉供血6例。15例病人纤支镜检与痰细胞学检查未发现肿瘤性病变。结论 肺隔离症并非罕见性疾病,其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CT明显优于常规X线及支气管碘油造影检查,对于症状明显者应尽早治疗。  相似文献   

12.
肝硬化并发微小肝癌DSA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DSA对肝硬化并发微小肝癌(MHCC)的诊断价值。方法340例肝硬化患者,腹部增强CT及B超检查未见肝脏占位病变,在经肝动脉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术前行肝动脉DSA,多角度投照,对造影发现的MHCC用微导管行肝段TACE治疗。结果DSA检查诊断MHCC20例。病灶均为单发,直径0.4~1.0cm,DSA表现为肝动脉造影早期至中期出现边缘较清楚的结节状染色,染色持续时间15s以上。病灶分布在左叶2例,右叶18例。AFP阳性4例,阴性16例。TACE治疗1次11例,2次7例,3次2例。栓塞后均见病灶内碘油聚集。1例TACE治疗1次后手术切除,病理证实为肝细胞癌。结论DSA对肝硬化并发MHCC的检出能力优于常规增强CT及B超检查。  相似文献   

13.
作者前瞻性研究了经导管动脉化学栓塞法(TACE)及局部照射联合治疗不能切除HCC的疗效和毒性。资料包括30例经病理组织学证实、因病变晚期或合并肝硬化的病例,除外有肝外转移、肝硬化Child C级、癌肿占据全肝2/3以上和行动状态超过ECOG3级者。年龄32~75岁(平均53岁);肿瘤体积(三维CT平均直径):5~10cm18.例,>10cm12例,平均8.94±3.4cm;UICC分期:Ⅲ期10例、ⅣA期20例;有肝硬化22例;血清AFP全部阳性。TACE用碘化油5ml和阿霉素50mg,继以明胶海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病人磁化传递率(MTR)与血清学指标的相关性,以及对肝硬化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 分别对44例肝纤维化病人、49例肝硬化病人及46例正常对照组利用磁共振磁化传递成像(MTI)进行检查,并对MTR与血清学指标对照,采用Kruskal-Waills进行非参数统计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及偏相关性检验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对照组、肝纤维化组、肝硬化组磁化传递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H=3.558, P=0.169);肝纤维化组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磁化传递率与透明质酸(HA)(r=0.724, P=0.000)和IV型胶原(r=0.425,P=0.038)正相关;偏相关显示磁化传递率仅与透明质酸(HA)相关(r=0.8748,P=0.000).结论 磁化传递率可间接反映肝纤维化胶原沉积情况,MTI技术和透明质酸等血清学检查指标相结合,在预测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等弥漫性病变的早期诊断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5.
3D T1WI/TFE序列在肝硬化增生结节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MRI中三维T1加权成像梯度回波(3DT1WI/TFE)序列在肝硬化结节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临床疑肝硬化和/或经Cr及超声检查后诊断为肝硬化33例进行MRI3DT1WI/TFE序列扫描检查,分析肝硬化结节在该序列中的特点。结果:33例中,无增生结节的肝硬化7例,肝硬化合并增生结节6例,肝硬化并肝癌20例。肝硬化结节在3DT1WI/TFE上呈高信号,在T2WI上呈低信号,在静脉动态增强中肝硬化结节与正常肝实质同步强化。而肝硬化并肝癌在3DT1WI/TFE上呈低信号,在T2WI上呈高信号,在静脉动态增强中表现为“快进快出”的特性。结论:MRI中3DT1WI/TFE序列在肝硬化检查中,能很好的显示肝内增生结节,并且可与结节性肝癌进行鉴别。图像质量高,能够满足临床的诊断需要。  相似文献   

16.
郑敬文  毛海洲 《人民军医》1998,41(11):647-648
1987~1996年,我们收治肝硬化657例,其中以出血为首发症状的肝原性溃疡病(HPU)48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48例中,男40例,女8例,男∶女=5∶1;年龄19~72岁,平均46.8岁。肝硬化的诊断除有典型的肝功能减退和门脉高压的临床表现外,又经实验室检查、B超或CT证实。肝炎后肝硬化31例,胆汁性肝硬化2例,酒精性肝硬化2例,原因不明13例。Child分级A级15例,B级27例,C级6例。食管静脉曲张39例,大量腹水5例,脾大伴功能亢进27例。溃疡病均经内镜检查确诊。其中胃溃疡12例,十二指肠溃疡33例,复合性溃疡3例。溃疡多数为单发,多发者4例,同时伴胃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US-FNA)对肝内实性小占位病变定性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36例经常规超声或CT无法定性的直径<3 cm的肝内实性小结节进行US-FNA,所获组织行病理学检查,对定性诊断为良性病变的患者均以超声或CT行定期随访.结果 US-FNA取材成功率为100%,共穿刺38次,其中一次取材成功者达34例(94.4%),诊断准确率达97.2%,假阴性率2.8%.诊断原发性肝细胞肝癌24例,肝转移癌3例,肝血管瘤3例,肝硬化结节2例,肝脓肿3例,肝类癌1例.其中1例首次病理结果为非恶性病变,1个月复后查发现患者肝内结节增大,再次行US-FNA确诊为原发性肝细胞癌.所有患者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1例发生针道转移.结论 US-FNA是一种准确、快速、微创及经济的肝内实性小占位病变定性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8.
我院自1992~1996年行肝动脉内灌注化疗(TAI)、栓塞(TAE)治疗原发性肝癌42例,现将其中资料完整的34例进行分析讨论,以便进一步提高其治疗水平。1 资料和方法34例中男30例,女4例,年龄42~68岁,平均56岁,均经临床检查诊断为肝癌。结节型8例,巨块型26例,肿瘤直径4.2~10.5cm,平均7.6cm。伴有肝硬化者30例。采用Seldinger方法,将导管插入腹腔动脉或选择性插入肝动脉及肝固有动脉进行化疗药物灌注(图1),化疗药物用5-Fu1000mg、MMC10~20mg、DDP50mg;外周栓塞用MMC10mg与40%碘化油(Lp)的混悬剂(图2),中…  相似文献   

19.
1992~1997年,我们对肝性脑病(前驱期),进行了数字顺序连接试验,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此试验对于早期诊断肝性脑病有一定价值。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检测组:79例均为肝硬化失代偿期,男73例,女6例;平均年龄51.8岁。经肝炎病毒血清学检测及实验室检查,71例为肝炎后肝硬化,5例为酒精性肝硬性,3例为胆汁性肝硬化。血清氨含量升高(>100μmol/L)29例。本组均有腹水,且具备肝性脑病前驱期表现,如性格变化,凝视,反应迟钝等,但临床神经系统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并除外其他疾病所致脑疾患。对照组为同期的肝病患者,但无肝硬化100例。1.2 …  相似文献   

20.
83例占同期肝内胆管结石患者16.2%(83/511),术后均通过病理检查确诊。其中男性40例、女性43例,年龄30~78岁,平均52岁,平均病程12年。通过临床表现,影像学B超、CT检查或术前PTC检查诊断肝内胆管结石及胆汁性肝硬化。术前常规作肝功能、血生化、血常规、出凝血时间检查,食道稀钡透视(或口服泛影葡胺)检查,部分患者行胃镜检查。术后通过病理检查确诊为胆汁性肝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