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检测磨痂术对于促进大鼠浅Ⅱ°烫伤创面愈合的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8只。于每组大鼠背部制作1个创面,实验组创面致伤后立即在无菌条件下行磨痂术;对照组创面致伤后在无菌条件下行保守换药治疗。标本制备后第3、7、10天观察各组大鼠创面大体愈合情况及各组大鼠创面愈合情况的差别。并使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创面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变化的情况。【结果】第3、10天,实验组创面愈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第3、7、10天,实验组bFGF明显高于对照组;第10天,EGF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磨痂术对于大鼠浅Ⅱ°烫伤创面具有促进愈合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外涂芦荟凝胶原汁在太湖猪Ⅱ°烫伤创面愈合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取太湖猪5头,利用自制烫伤仪在太湖猪背部两侧垂直于皮肤表面进行烫伤,烫伤时间分别为10、15 s,造成浅Ⅱ°、深Ⅱ°烫伤模型。把所制备的烫伤面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每天1次外涂芦荟,并用无菌纱布包扎,对照组直接用无菌纱布包扎。之后观察记录,并选取适当时机取切片进行病理检查,以确定其恢复状况。结果 25 d后所有浅Ⅱ°烫伤实验组创面的皮肤均恢复良好,且没有留下任何疤痕;对照组28 d后创面恢复,且没有留下疤痕。34 d后深Ⅱ°烫伤实验组创面痂皮大部分脱落。截止38 d,所有深Ⅱ°烫伤实验组痂片完全脱落,皮肤表面留下明显疤痕,此时对照组有3个烫伤创面的痂片未完全脱落。45 d后所有实验组的肤色恢复至接近正常,瘢痕变淡,但不会消失。对照组烫伤处的半透明皮屑脱落,白色瘢痕凹凸不平。结论芦荟可以起到良好的杀菌消毒作用,并能促进细胞的增殖和各种皮肤结构的修复,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修复效果较对照组好,遗留疤痕较对照组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猪深Ⅱ度烫伤模型,观察早期磨痂术创面的组织学改变及细胞角蛋白(CK)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 的表达.方法 选用实验用小型猪制备深Ⅱ度烫伤模型,于烫伤早期(烫伤后3h)分别实施磨痂术(磨痂组,n=96)、常规削痂术治疗(削痂组,n=96)和SD-Ag保痂处理(SD-Ag组,n=96).记录各组创面愈合时间;于烫伤后12h和1、2、3、5、7、10、20d分别采集创面皮肤样本,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分别观察创面组织学变化及CK和EGFR表达.结果 磨痂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削痂组和SD-Ag组(P<0.05).组织学观察发现,与削痂组和SD-Ag组比较,磨痂组烫伤后3、5 d真皮深层组织炎细胞浸润和毛细血管淤滞较轻,皮肤附件破坏较少.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烫伤后5、7 d磨痂组CK和EGFR表达较削痂组和SD-Ag组显著,保留皮肤附件较多,创面上皮化快,新生表皮厚.结论 深Ⅱ度烫伤创面实施早期磨痂术可保留较多皮肤附件,通过提高局部CK和EGFR释放而使创面上皮化提前,加速创面愈合并改善愈合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猪深Ⅱ度烫伤模型,观察早期磨痂术创面的组织学改变及细胞角蛋白(CK)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 的表达.方法 选用实验用小型猪制备深Ⅱ度烫伤模型,于烫伤早期(烫伤后3h)分别实施磨痂术(磨痂组,n=96)、常规削痂术治疗(削痂组,n=96)和SD-Ag保痂处理(SD-Ag组,n=96).记录各组创面愈合时间;于烫伤后12h和1、2、3、5、7、10、20d分别采集创面皮肤样本,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分别观察创面组织学变化及CK和EGFR表达.结果 磨痂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削痂组和SD-Ag组(P<0.05).组织学观察发现,与削痂组和SD-Ag组比较,磨痂组烫伤后3、5 d真皮深层组织炎细胞浸润和毛细血管淤滞较轻,皮肤附件破坏较少.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烫伤后5、7 d磨痂组CK和EGFR表达较削痂组和SD-Ag组显著,保留皮肤附件较多,创面上皮化快,新生表皮厚.结论 深Ⅱ度烫伤创面实施早期磨痂术可保留较多皮肤附件,通过提高局部CK和EGFR释放而使创面上皮化提前,加速创面愈合并改善愈合质量.  相似文献   

5.
Wen H  Wu G  Chen W  Yang H  Fu 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2,32(5):703-706
目的建立Wister大鼠的深Ⅱ°烫伤创面模型,外用瘦素来观察和研究瘦素在Waster大鼠烫伤创面愈合中的作用和意义,探讨瘦素在创伤修复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用清洁级Wistar大鼠18只,建立深Ⅱ度烫伤模型,将创面分为实验组(创面涂400 ng/ml的瘦素溶液,用PBS释稀)和对照组(外涂PBS)。观察创面愈合时间;在烫伤后第3,7,11,15,19天5个时相点测量创面的上皮化率;于伤后第7、14和21天用手术刀切取各组的伤口及周边皮肤,做HE及免疫组化染色(PCNA),以观察创面的愈合时间和组织形态以及角质形成细胞在烫伤创面愈合过程增殖和迁移情况。结果实验组创面愈合时间快于对照组2~3 d左右,实验组愈合天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伤后7、14和21 d创缘组织HE和PCNA染色见实验组创周表皮反应性增生快,表皮层明显厚于对照组,实验组创面上皮化过程短于对照组。实验组PCNA表达与对照组在7 d和14 d时有明显差异(P<0.05),在21 d时没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局部外用瘦素能提高深Ⅱ烫伤创面的愈合率,加快创面愈合时间,瘦素能加快深Ⅱ烫伤创面的愈合。  相似文献   

6.
张星  马朝群 《中医学报》2016,(4):558-562
目的:观察烫伤药水喷雾剂对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减少瘢痕生成的影响。方法:将60只深Ⅱ度烫伤S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3组,即实验组(烫伤药水喷雾剂),阳性对照组(磺胺嘧啶银软膏组),阴性对照组(基质软膏组),每组各20只。随机从每组中选取10只大鼠,于第2天、第7天、第14天用佳能70D数字相机拍摄,图片实用Image J软件计算烫伤创面面积,并予以保存,然后以公式计算创面愈合率:创面愈合率=(原始创面面积-未愈合创面面积)/原始创面面积×100%。随机选取每组大鼠的10只,于实验的第3天、第7天、第14天麻醉下分别取皮,送至病理科。分别测试:1组织内Ⅰ型、Ⅲ型胶原检测,2凋亡细胞计数组织内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的表达。结果:烫伤药水在创面愈合率的检测中,第3天、第7天、第14天实验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1天、第2天、第3天阳性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实验组与阳性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烫伤药水喷雾剂可显著促进创面愈合。在预防瘢痕的实验检测中,治疗组的Ⅰ型胶原纤维排列较为稀疏,低密度,Ⅲ型胶原表达较弱。而阳性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的Ⅰ型胶原纤维粗,排列的密度较为高,显示为深黄色,过度增生的Ⅰ型胶原纤维呈漩涡状。Ⅲ型胶原纤维较细小,为网格状。显示烫伤药水处理后组织基质中Ⅰ型、Ⅲ型胶原比例部分恢复,其中Ⅰ型胶原实验组相对于阴性对照组,在第3天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第7天、第14天,实验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Ⅲ型胶原实验组相对于阴性对照组,在第7天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第3天、第14天,实验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在TGF-β1的检测中,烫伤药水对TGF-β1表达,实验组表达随时间逐渐减少,阳性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随时间渐渐增加,第14天无明显下降。其中实验组相对于阴性对照组,在第7天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第14天,实验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烫伤药水喷雾剂能促进创面的愈合,预防瘢痕生成。结论:烫伤药水喷雾剂具有抗炎、抗感染,促进创面愈合,减轻瘢痕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烫伤液喷雾剂对Ⅱ度烫伤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实验采用85℃和75℃热水浸烫脱毛区15秒,成功建立大鼠深Ⅱ度烫伤和浅Ⅱ度烫伤模型.应用烫伤液喷雾剂涂抹烫伤创面,给药量为1ml/只鼠,每天涂药2次,连续给药14天,涂药后创面不加覆盖,逐日观察创面感染愈合情况及动物全身情况(体征表现和创面结痂、愈合情况)连续观察20天.结果:烫伤液喷雾剂对浅Ⅱ度烫伤模型大鼠可缩短结痂时间和脱痂时间,缩短愈合天数,(P<0.01);烫伤液喷雾刺对深Ⅱ度烫伤模型大鼠可缩短结痂时间,(P<0.05).结论:烫伤液喷雾剂对浅Ⅱ度烫伤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对深Ⅱ度烫伤具有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建立Wister大鼠的深Ⅱ°烫伤创面模型,外用瘦素来观察和研究瘦素在Waster大鼠烫伤创面愈合中的作用和意义,
探讨瘦素在创伤修复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用清洁级Wistar大鼠18只,建立深Ⅱ度烫伤模型,将创面分为实验组(创
面涂400 ng/ml的瘦素溶液,用PBS释稀)和对照组(外涂PBS)。观察创面愈合时间;在烫伤后第3,7,11,15,19 天5个时相点测
量创面的上皮化率;于伤后第7、14和21天用手术刀切取各组的伤口及周边皮肤,做HE及免疫组化染色(PCNA),以观察创面的
愈合时间和组织形态以及角质形成细胞在烫伤创面愈合过程增殖和迁移情况。结果实验组创面愈合时间快于对照组2~3 d左
右,实验组愈合天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伤后7、14和21 d创缘组织HE和PCNA染色见实验组创周表
皮反应性增生快,表皮层明显厚于对照组,实验组创面上皮化过程短于对照组。实验组PCNA表达与对照组在7 d和14 d时有
明显差异(P<0.05),在21 d时没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局部外用瘦素能提高深Ⅱ烫伤创面的愈合率,加快创面愈合时间,
瘦素能加快深Ⅱ烫伤创面的愈合。
  相似文献   

9.
生物辅料在烧伤创面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生物辅料对烧伤创面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浅Ⅱ度、深Ⅱ度、手术磨痂创面、残余创面共8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用生物辅料覆盖换药)与对照组(用凡士林纱布加无菌敷料),观察创面渗出及愈合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辐照猪皮保护创面,减少创面水分、蛋白丢失,创面清洁,与创基相容性好,减轻创面换药痛苦,减少换药次数。浅Ⅱ度创面:治疗组伤后5~10天愈合(平均6.0±1.8天),换药次数2~3次。对照组8~14天愈合(平均9.2±2.8天),换药次数4~5次。深Ⅱ度创面:治疗组伤后13~18天愈合(平均16.2±3.4天),对照组伤后17~22天愈合(平均19.6±3.4天),手术磨痂创面:治疗组术后9~12天愈合(平均10.2±1.5天)。对照组:术后14~20天愈合(平均17.1±4.2天)。残余创面治疗组应用辐照皮覆盖后8~22天创面愈合(平均14.1±6.6天),对照组换药后12~35天愈合(平均22.8±10.4天)。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辐照猪皮具有创面保护好,明显减少创面水分、蛋白丢失,保持创面清洁,减少患者换药次数,减轻创面换药痛苦,促进创面愈合,减轻疤痕增生等特点的良好外用辅料。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单用虎杖煮液对大鼠深Ⅱ°烫伤的治疗作用。[方法]取大鼠30只,制成深Ⅱ°烫伤模型,随机分成生理盐水对照组、烧烫灵对照组和虎杖煮液组。暴露疗法,无菌技术操作,创面局部擦洗药物。现察药后创面愈合情况,以创面愈合率及时间长短评价药物疗效。[结果]虎杖组第10天、第18天创面愈合率分别是同期生理盐水对照组的3.2倍和2.9倍,25天后虎杖组念合率达97.4%,而生理盐水对照组只有61.6%,虎杖组与各同期烧烫灵对照组无显著差别。[结论]单用虎杖煮液对大鼠深Ⅱ°烫伤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磨痂术与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覆盖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的疗效。方法:将35例深Ⅱ度烧伤患者按创面处理方式分组。18例为实验组,行磨痂术与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覆盖。17例为对照组,行常规削痂植皮术。观察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与瘢痕生长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创面愈合时间缩短[(13.44±3.7)d vs(16.80±4.19)d,P〈0.05],瘢痕增生不明显。结论:早期磨痂术与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覆盖可有效促进深Ⅱ度创面愈合,提高愈合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外源性P物质(SP)对烫伤创面组织愈合及新生血管化的影响.方法 84只Wistar大鼠经腹腔一次性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后,于背部制备直径2 cm的深Ⅱ度烫伤创面.根据创面不同处理方式将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局部注射SP)和对照组(局部注射与实验组等量的磷酸缓冲液),每组42只.分别于创面形成后当日和第1、3、7、10、14、21 天,观察创面并计算创面愈合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创面组织中新生血管内皮细胞表面标志物CD31表达,计算微血管密度.结果 创面形成后第7天,实验组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为(42.69±3.26)% vs(30.24±1.17)%(P<0.01).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发现,自创面形成后第7天起,实验组创面组织中CD31表达及微血管密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外源性SP具有促进糖尿病烫伤创面愈合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创面组织中CD31表达,使新生血管再生加速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外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 GM-CSF)和纳米银,对深Ⅱ°烫伤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 :用Wistar大鼠建立深Ⅱ°烫伤模型,分为A、B、C 3组,A组(30例):凡士林纱布覆盖;B组(30例):纳米银覆盖;C组(30例):rh GM-CSF涂抹创面;伤后第1、4、7、10、14、21天,观察创面愈合情况,计算愈合率,按照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结果:A、B、C 3组均在伤后第10天出现血管化和上皮化;创面愈合率C组>B组>A组,第10天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4、21天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水平,A组、B组、C组分别在第21、14天达峰值,伤后第1天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4、7、10、14天各组间及第21天A组和C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GF水平,各组均在第21天达峰值,第1、4天各组间及第7天A组与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7天C组与A组、B组之间及第10、14、21天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 GM-CSF、纳米银外用,均加速深Ⅱ°烫伤创面愈合,并且rh GM-CSF效果优于纳米银。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观察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及削痂术对兔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及CK、bFGF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新西兰兔15只制备深Ⅱ度烫伤模型共60个创面,于建模1天后分3,7,10,14,21天共5个时相点实施VSD治疗(VSD组,n=6)和削痂术(削痂组,n=6),采集创面皮肤组织样本,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对比观察两组创面组织bFGF和CK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连续观察测量创面愈合情况,计算创面愈合率。结果 VSD组第7、10、14天的bFGF表达高于削痂组(P<0.05);第7,10,14,21天的CK阳性表达强于削痂组;VSD组创面坏死组织清除和炎症消退早于削痂组,从第7天开始,创面愈合率高于削痂组(P<0.01),创面愈合时间缩短[(19.35±1.49)天vs(23.07±1.31)天,P<0.01];结论 VSD技术较削痂术能明显提高创面组织bFGF和CK的表达,加速兔深Ⅱ度创面愈合,缩短治疗时间,改善创面愈合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验证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对深Ⅱ度烧伤创面坏死组织溶痂的作用效果,并分析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70只SD大鼠用热液烧伤的方法(75℃,8 s)制成背部深Ⅱ度烧伤创面,将烧伤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5只。对照组创面局部外用不含rhGM-CSF的凝胶基质,实验组创面局部外用rhGM-CSF凝胶(100 μg/10 g)。分别于制创后1、3、5、7、10、14和21 d观察2组动物创面情况并摄像;计算不同时相点的溶痂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创面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情况。结果:烧伤后第5~10天,实验组大鼠创面溶痂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创面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显示烧伤第3~7天,实验组创面局部炎症细胞浸润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1)。结论:外源性rhGM-CSF的应用可促进深Ⅱ度烧伤创面早期炎症细胞的浸润,促进创面溶痂,从而促进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rhGM-CSF)对烫伤创面组织愈合及新生血管化的影响。方法:72只SD大鼠于背部制备直径3 cm的深Ⅱ度烫伤创面。根据创面不同处理方式将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创面局部应用rhGM-CSF凝胶剂)和对照组(创面局部应用不含rhGM-CSF的凝胶基质),每组36只。分别于创面形成后当日和第1、3、7、10、14、21天观察创面并计算创面愈合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创面组织中新生血管内皮细胞表面标志物CD31表达,计算微血管密度。结果:自创面形成后第7天起,实验组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创面组织中CD31表达及微血管密度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外用rhGM-CSF具有促进烫伤创面愈合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创面组织中CD31表达、使新生血管再生加速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外源性P物质(SP)对烫伤创面组织愈合及新生血管化的影响。方法 84只Wistar大鼠经腹腔一次性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后,于背部制备直径2 cm的深Ⅱ度烫伤创面。根据创面不同处理方式将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局部注射SP)和对照组(局部注射与实验组等量的磷酸缓冲液),每组42只。分别于创面形成后当日和第1、3、7、10、14、21 天,观察创面并计算创面愈合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创面组织中新生血管内皮细胞表面标志物CD31表达,计算微血管密度。结果 创面形成后第7天,实验组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为(42.69±3.26)% vs(30.24±1.17)%(P<0.01)。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发现,自创面形成后第7天起,实验组创面组织中CD31表达及微血管密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外源性SP具有促进糖尿病烫伤创面愈合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创面组织中CD31表达,使新生血管再生加速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磺胺嘧啶银(SSD)单独及联合水蛭素治疗深Ⅱ度烧伤大鼠的效果。方法 取30只SD大鼠,通过局部皮肤热水浴建立深Ⅱ度烧伤模型。将25只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A组(8只)、B组(9只)、C组(8只),给予A组大鼠凡士林涂抹创面,给予B组大鼠SSD乳膏涂抹创面,给予C组大鼠SSD乳膏涂抹创面及局部注射水蛭素。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情况及创面愈合情况,计算创面愈合率,并比较各组大鼠创面愈合时间。结果 A组和B组的部分大鼠一般情况较差,有肺部感染征象,且出现死亡的情况;C组大鼠的整体状况较佳,仅个别大鼠存在轻微的感染症状,且无大鼠死亡。A组和B组大鼠创面基底部可见较多淤血,微血栓较多,而C组大鼠创面的微血栓较少。3组大鼠的创面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致伤后第19~20天A组和C组所有大鼠创面均愈合,而在致伤后第21天B组仍有大鼠的创面仍未愈合。与B组相比,A组大鼠在致伤后第10天、第18天和第19天的愈合率更高,C组大鼠在致伤后第10天、第13天、第18天和第19天的愈合率更高(均P<0.05)。结论 单纯使用SSD会导致深Ⅱ度烧伤大鼠模型的创面延迟愈合,...  相似文献   

19.
丁晓斌  唐利  郭力 《西部医学》2012,24(12):2262-2265
目的探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凝胶对深Ⅱ度烫伤创面的影响及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机制。方法 40只大鼠采用相同的方法在背部制成深Ⅱ度烫伤,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为rhGM-CSF凝胶治疗组,对照组为0.5‰碘溶液治疗组,各组每天给药1次,连用13天。伤后4、7、10、13天各组随机选取5只大鼠处死,计算创面愈合率、成纤维细胞含量、胶原含量和微血管密度计数。结果伤后4天,实验组与对照组创面愈合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伤后7、10、13天,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伤后4、7、10天,实验组成纤维细胞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伤后13天,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伤后4、7、10、13天,实验组胶原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伤后4、7、10、13天,实验组微血管密度计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外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通过促进微血管生长、促进成纤维细胞的形成及创面胶原的形成来增加创面愈合速度及改善修复质量,与传统的外用碘伏纱布包扎换药治疗相比能明显缩短治疗过程。  相似文献   

20.
张兴燊  陈婷玉 《广西医学》2004,26(10):1427-1429
目的 研究单用虎杖煎液对家兔浅Ⅱ°烧伤的治疗作用。方法 取家兔 10只 ,在其背部制成浅Ⅱ°烧伤模型 4个 ,随机分成生理盐水对照组、万花油对照组、烧伤膏对照组和虎杖煎液组。暴露疗法 ,无菌技术操作 ,创面擦洗药物。观察药后创面愈合情况 ,以创面愈合率及时间长短评价药物疗效。结果 虎杖煎液组第 8天、第 15天创面愈合率分别是同期生理盐水对照组的 1 5 6倍和 1.2 5倍 ,第 2 0天虎杖煎液组愈合率达 94 36 % ,而生理盐水对照组只有 86 84 % ,虎杖煎液组与各同期万花油对照组、烧伤膏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 单用虎杖煎液对家兔浅Ⅱ°烧伤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