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壶腹周围癌的局部切除术的改进方法,方法:对4例壶腹腺癌和十二指肠乳头腺癌实施局部扩大切除术,将部分十二指肠降段,胆胰管远段,局部1cm厚度的胰腺组织连同壶腹周围癌一并切除,关闭十二指肠两断端,将近段空肠分别与胆胰管,胰头断面和十二指肠上部吻合,结果:标本切缘均无癌组织;术后胰瘘1例,经保守治疗后痊愈;术后4-24个月随访无复发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该术式操作简单,对早期壶腹周围癌能够达到根治目的。  相似文献   

2.
改良Vater壶腹部切除的根治术治疗壶腹周围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行壶腹部改良切除术治疗Vater壶腹部周围癌,减少非肿瘤器官切除,提高疗效的手术方法。方法:总结1995-1998年13例壶腹周围癌行扩大壶腹部切除的根治术的经验,经十二指肠后外侧入路,整块切除肝外胆道,胆胰管汇合部,壶腹部及十二指肠乳头,十二指肠乳头封闭术,胆,胰,十二指肠间置空肠或胆,胰空肠Roux-en-y吻合术。结果:围手术期死亡1例,并发 1例经再手术治愈,随访术后半年以上9例,最长生存29个月,无并发症及转移征象。结论:(1)该术式符合胰十二指肠解剖关系;(2)按肿瘤治疗原则能达到广泛程度清扫;(3)初行该术式者应掌握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相似文献   

3.
早在1899年Halstead就提出了壶腹周围肿瘤的局部切除,最初阶段的手术方法包括楔形切除壶腹、部分邻近的十二指肠和远端胆总管及胰管。自1935年Whipple提出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以后,为保证肿瘤的彻底根治,Whipple手术已广泛应用于胰头壶腹区肿瘤的治疗。经过60年的演变,Whipple手术的死亡率已明显减少,5年生存率也逐步提高,但它毕竟是创伤最大的腹部外科手术之一,使某些高龄和高危病人难以耐受。而且也有研究表明,Whipple术后75%的病人仍有局部肿瘤残留。  相似文献   

4.
壶腹部局部切除术治疗壶腹与十二指肠乳头部肿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壶腹部局部切除术对壶腹与十二指肠乳头部肿瘤的治疗作用.方法:对2例病人施行壶腹部局部切除术,就手术的背景、适应证、手术方法、手术合并症及处理办法进行论述.结果:1例病人术前十二指肠镜为乳头状瘤,行壶腹部局部切除术,术后合并胃排空障碍和消化道出血,经治痊愈;1例病人术前影像学诊断为壶腹癌,因经济问题行壶腹部局部切除术,术后恢复顺利.结论:选择恰当的适应证,壶腹部局部切除术可用于治疗壶腹与十二指肠乳头部肿瘤.  相似文献   

5.
壶腹部肿瘤的局部切除(附17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局部切除术在壶腹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1987年11月-1998年12月为17例乏特腹部肿瘤患者行肿瘤局部切除,其中良性腺瘤3例,腺癌14例,全部病例均经病理证实,分别采用2种手术方法行肿瘤切除,16例行经十二指肠切开肿瘤切除术,1例行经胆总管下段肿瘤切除术。结果 本组术后发生胆道感染3例,无手术死亡,17例中12例(70.6%)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61个月,中位时间12个月,本组良性肿瘤3例中,1例17个月因其它疾病死亡,2例随访38,7个月后仍健康存活,恶性14例中随访9例(64.3%),生存≥1年者6例(66.7%),生存2年4例(44.4%),生存5年2例(22.2%);另3例现已分别存活9,8,6个月,仍健在,结论 局部切除术具有对病人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对生理干扰轻的特点。但需有经验的高年资医生进行手术,适合非胰头部起源的壶腹周围肿物、壶腹周围良性肿瘤或病变,此外在病人年龄较大或伴有较严重的其它器官疾病的壶腹周围肿物、壶腹周围良性肿瘤或病变,此外在病人年龄较大或伴有较严重的其它器官疾病的壶腹周围恶性肿瘤病人,在无周围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下也可行局部切除,对非典型性增生,术前、术中高度怀疑恶变的病例也可行局部切除。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壶腹周围癌术后局部复发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1997年1月至2007年5月23例壶腹周围癌术后复发病例的治疗,其中3例行再手术切除,5例剖腹探查术中行射频消融,10例行高强度聚焦超声热疗,5例行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结果 本组壶腹周围癌术后局部复发再手术切除率为13%.2例术后生存期分别为10个月和13个月,另1例术后至今6个月仍无瘤生存.20例通过射频消融、高强度聚焦超声热疗及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地缓解.结论 对于壶腹周围癌术后局部复发患者,再次手术切除有助于减轻症状,延长生存期;对不能手术者,可选择射频消融、高强度聚焦超声热疗和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壶腹肿瘤手术方式的合理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1995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238例壶腹肿瘤的临床病理资料.51例良性肿瘤患者中,行肿瘤局部切除术34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7例;187例壶腹癌患者中,行壶腹局部切除术25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62例.结果 无论是对于壶腹癌还是良性肿瘤,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相比,行局部切除术者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住院时间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均P<0.05).壶腹部良性肿瘤行局部切除术组与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组的术后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1,x2=2.003).T1、T2期壶腹癌两种术式组术后生存时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4,x2=3.163);但T3、T4期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组术后生存时间明显长于局部切除术组(P=0.041,x2=6.309).结论 壶腹肿瘤对手术治疗的反应相对良好.对于良性肿瘤及T1~2期壶腹癌,局部切除可达到根治目的;而对于T3~4期壶腹癌,则应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不同手术方式对壶腹癌的治疗效果,并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81例壶腹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50例采用肿瘤切除术治疗,31例采用姑息性手术治疗。分析不同治疗方法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预后。结果:肿瘤切除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局部切除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低。行不同方法的姑息性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肿瘤切除治疗后,患者的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5),但采用不同方法的姑息性术式治疗后,患者的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发现,壶腹癌行肿瘤切除术后的中位生存时间比行姑息性手术长。姑息性手术方式中,行ERBD术后的中位生存时间比胆肠吻合和经皮经肝胆道穿刺引流治疗的长。结论:壶腹癌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但术后生存时间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胆胰十二指肠结合部切除治疗壶腹部周围癌的临床应用。方法自2005年1月—2006年7月采用该术式治疗壶腹部周围癌15例,其中乳头癌6例,壶腹癌5例,胆总管下端癌4例。合并心肺疾患7例,糖尿病2例。切除范围:十二指肠降段,距胆胰管汇合部切除胰头1—2cm及胆总管至左右肝管汇合处下方。术中注意清扫区域淋巴结,行冰冻病理切片检查证实各切缘无肿瘤残存。结果全组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后未出现胃瘫、十二指肠漏、胆漏或明显胰漏等严重并发症,均痊愈出院。1例死于术后2个月上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大出血,其余14例均存活。随访3—16个月,随访期间未发现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胆胰十二指肠结合部切除术是治疗壶腹部周围癌的一种新术式,比乳头局部切除术范围大,但是手术难度和创伤均较常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明显降低,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壶腹癌局部切除术的体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手术治疗是唯一能治愈壶腹癌的有效方法,但是如何选择手术方式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我们在1990年3月~1998年12月间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对21例壶腹癌分别采用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1例,壶腹肿瘤局部切除6例,总胆管十二指肠侧侧吻合术4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就本组资料并对局部切除手术加以讨论。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共21例,男12例,女9例,最大年龄71岁,最小44岁,平均62.1岁。都有梗阻性黄疸,病程1周到3个月,平均3.1周。其中2例合并慢性肺气肿,两例合并有陈旧性前间壁心肌梗…  相似文献   

11.
乏特氏壶腹乳头部癌的局部切除治疗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作者报告了6例乏特氏壶腹乳头部癌采用局部切除治疗。患者平均年龄63.8岁,均因黄疸住院,病程1~2个月。2例经内镜活检明确诊断,4例在术中冰冻切片证实。肉眼所见肿瘤直径均在2cm之内。生存时间和肿瘤的病理状况有关。1例低分化腺癌和1例浸润性腺癌分别于术后16和20个月死于复发。2例乳头状癌中,1例生存5年以上,另1例28个月后死于其他病。1例高分化腺癌和1例粘液腺癌分别于术后29和46个月仍生存良好。局部切除只适用于合并高危因素或严重加杂病的老年患者,他们不能耐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而肿瘤又很小可以局部切除。本文对手术操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早期壶腹癌局部切除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年间共36例术后病理证实为Tl期(pTl)的壶腹癌,其中局部切除1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25例.对其术前和术中的诊断和分期进行评价,同时对不同手术方式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死亡率、住院时间、术后肿瘤复发及长期生存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相比,局部切除手术操作简单,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P=0.031);但两组的术后住院时间(P=0.254)、围手术期死亡率(P=1.000)、术后无复发生存率(P=0.301)及长期生存率(P=0.289)之间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早期壶腹癌来说局部切除与胰十二指肠切除的治疗效果相当,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适用于手术风险较大或拒绝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  相似文献   

13.
1994年为4例不宜进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非胰头部起源的壶腹周围癌病人进行了壶腹周围癌局部切除术,术后均应用善得定作为主要的预防术后消化道出血的手段。手术后4例中2例发生消化道出血,应用善得定治疗取得了十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十二指肠乳头及壶腹癌是一种较少见的恶性肿瘤.目前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以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为主要术式.对于早期壶腹癌的治疗有学者提出以局部切除或内镜下乳头切除.局部切除及内镜下切除具有手术死亡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但由于缺乏大宗的病例对照研究,对于早期壶腹癌的局部切除治疗的效果仍存在争论.  相似文献   

15.
胆总管下端、壶腹、十二指肠乳头及胰头的恶性肿瘤因为临床表现相似,临床上统称壶腹周围癌。壶腹周围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面一直存在困难,唯一可能治愈的方法是手术切除,如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肿瘤根治术后整体长期存活率是外科医牛所共同关注的问题。就PD术预后而言,壶蝮部癌及十二指肠乳头部癌最高,远端胆管癌次之,胰头癌最差。对于壶腹周旧癌行PD术后存活率的相关因素,得到公认的包括肿瘤病理来源、细胞分化程度、TNM分期等。而近年国内外在该方而又有了深入研究,现就壶腹周围癌PD术后预后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手术解除晚期壶腹周围癌致阻塞性黄疸的可行方法。方法 在 11例手术不能切除的晚期壶腹周围癌病人的胆总管置入 18号T型管 ,T型管的另一端插入十二指肠约 10cm ,包埋、固定。使T型管在胆总管与十二指肠之间 ,形成一个“架桥式”结构。然后行胃空肠吻合和空肠与空肠的侧侧吻合 ,并与单纯剖腹探查组病人比较。结果 该组病人术后 6个月生存率为 72 .7%(8/ 11) ,9个月生存率为 4 5 .5 % (5 / 11) ,12个月生存率为 9% (1/ 11) ;单纯剖腹探查组病人术后 6个月生存率为 11.1% (1/ 9) ,9个月生存率为 0。结论 该手术方法简单、安全 ,可用于多种原因造成恶性阻塞性黄疸的病人 ,且费用低廉适合于我国国情 ,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7.
胆总管在穿过十二指肠壁时与胰管汇合 ,汇合后略膨大 ,称Vater壶腹 (简称壶腹 )。壶腹及其外周环绕的括约肌向十二指肠肠腔突出 ,使十二指肠粘膜隆起形成十二指肠乳头。在壶腹周围 (包括壶腹 ) ,上述组织结构所发生的肿瘤统称为壶腹周围肿瘤 ,并以恶性居多。壶腹周围的恶性肿瘤包括来自壶腹、胆总管下端、十二指肠乳头和胰头的癌肿 ,临床上把前三者连同胰头癌统称为壶腹周围癌。目前 ,外科手术仍是治疗壶腹部肿瘤的主要手段 ,提高壶腹部肿瘤的外科治疗技术水平是患者获得治愈的唯一途径。壶腹部肿瘤因其组织来源不同其生物学行为亦表现出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局部切除术治疗Vater壶腹肿瘤的疗效。方法对1994年2月牙2007年7月间的16例Vater壶腹肿瘤患者经局部切除术后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平均住院为13天,发生手术并发症1例,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1年、3年、5年存活率分别为93皇%、75%、37.5%。结论局部切除术治疗Vater壶腹肿瘤具有安全、疗效确切等优点.适合绝大部分的Vater壶腹肿瘤患者。  相似文献   

19.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仍是目前治疗壶腹周围癌的标准术式,但因手术难度大,并发症及手术死亡率高,不适于高龄、一般情况差、有严重合并症的高危因素患者。笔者1992年以来施行壶腹癌局部切除术7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对16例可切除胰头及壶腹周围癌行保留幽门的改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术式相比,改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不但缩短了手术时间,而且不顾病你术后营养状况,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5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18.7%和31.2%,与传统方法相近,因此,对肿瘤较小的胰头及壶腹周围癌,宜首选保留幽门的改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