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如何提高ERCP的成功率李兆申,许国铭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Retrograde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作为一种内镜与放射技术相结合的诊断方法,开展余年来,已成为临床上诊断胰腺、胆管及肝脏疾病不...  相似文献   

2.
提高ERCP成功率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ERCP成功率的体会郑力,李世荣我院自1974年7月至1990年1月应用ERCP共检查505例胰胆疾病患者,现将体会总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335例,女170例,共505例。年龄14至84岁。所用的内镜为OlympusJF-B2,JF-B4,J...  相似文献   

3.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cholangiopancatic photography,ERCP),已成为临床上诊断胰胆及肝脏疾病不可缺少的重要检查手段.本院自1992年以来共开展ERCP 260例,失败10例,本文分析了造成ERCP失败的原因,并探讨了提高成功率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内镜下逆行性胆胰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由于具有创伤小、时间短的优点,已在胆胰疾病的诊治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在胆总管结石、胆囊切除术后的胆管复发结石的治疗方面已经成为了首选.但随着ERCP的广泛开展和认识的不断提高,大量研究显示局部解剖因素,尤其是十二指肠周围憩室、乳头嵌顿结石和乳头狭窄是影响ERCP操作成功的主要解剖因素.同时医护患三者间的配合也是影响ERCP操作成功的重要原因.本文系统复习相关文献资料,对ERCP操作失败的原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诊断性与治疗性ERCP术后引发AP的高危因素及防范措施。方法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变量分析方法,对54例行诊断与治疗性ERCP的患者进行队列研究。结果54例患者中,3例(5,6%)并发ERCP术后胰腺炎(PEP),其中1例为诊断性ERCP,2例为诊疗性ERCP,ERCP术后胰腺炎均为轻症,经内科综合治疗后均痊愈出院。与PEP相关的主要因素有多次插管、多次胰管造影、导丝多次进入胰管、导丝引导插管、术中腹痛、全胰管显影、既往有胰腺炎病史等。其中,多次插管、胰管多次造影以及术中腹痛为高危因素。结论PEP与患者自身因素及医师操作技术有关,有效避免或减少这些高危因素的发生可预防PEP。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诊断性与治疗性ERCP术后引发AP的高危因素及防范措施.方法 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变量分析方法,对54例行诊断与治疗性ERCP的患者进行队列研究.结果 54例患者中,3例(5.6%)并发ERCP术后胰腺炎(PEP),其中1例为诊断性ERCP,2例为诊疗性ERCP,ERCP术后胰腺炎均为轻症,经内科综合治疗后均痊愈出院.与PEP相关的主要因素有多次插管、多次胰管造影、导丝多次进入胰管、导丝引导插管、术中腹痛、全胰管显影、既往有胰腺炎病史等.其中,多次插管、胰管多次造影以及术中腹痛为高危因素.结论 PEP与患者自身因素及医师操作技术有关,有效避免或减少这些高危因素的发生可预防PEP.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诊科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因素,以利提高急诊科救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26例患者实行心肺复苏救治的过程。结果患者性别和肾上腺素使用方法与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无关;有无目击者及是否及时除颤与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有关(P〈0.05);有无目击者、是否专业急救人员、是否启动EMSS、是否5min内心肺复苏与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有关(P〈0.01)。结论普及心肺复苏急救知识,提高公众急救意识,加强急诊科建设及专业素质培养,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本文通过对资料完整的 2 0例开胸状态下行射频迷宫术的患者资料的分析 ,以研究手术成功率的影响因素。方法 男性 13名 ,女性 7名 ,为风湿性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合并慢性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者 ,平均年龄为 40 .1± 5 .7。在开胸状态下使用特制的射频消融探针按改良的迷宫线路线性消融 ,并观察病史 (X1 )、左心房大小 (X2 )、f波幅度 (X3)及射血分值 (X4)对手术成功率的影响。结果经多元回归的统计学分析 ,得标准回归方程为 Y =- 0 .6 6 873X2 0 .312 13X3P<0 .0 0 1,复相关系数0 .85 74。且 X2 对方程贡献最大 ,X3次之。结论 对于风湿性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并慢性房颤者射频迷宫术根治房颤的成功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左心房大小 ,f波幅度次之 ,病史长短及射血分值与手术成功率无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影响动脉穿刺置管成功率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100例有临床指征需行有创动脉压监测需建立动脉通路而置管的ICU危重症患者,比较患者年龄、性别、肥胖、心衰及护理人员操作技术对穿刺成功率影响的差异。结果男性、中青年、非肥胖、非心衰及工作时间≥5 a护士穿刺成功率分别高于女性、老年、肥胖、心衰和工作时间5 a护士(P0.05或P0.01)。结论患者年龄、性别、肥胖、心衰及操作人员技术水平等是影响动脉穿刺置管成功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78例79条房室旁道(AP)射频消融术(RFCA)成功率为97.5%(77/70).其中左侧98.6%(71/72),右侧85.7%(6/7),左游离壁则为100%(68/68).显性与隐匿性AP成功率分别为98.0%(49/50)和96.6%(28/29).文章重点讨论了AP定位的准确性,AP的部位、数目、功能与解剖特性,术中心房纤维颤动(房颤及导管与导管径路选择,仪器性能等因素对RFCA成功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冷冻球囊消融术可成功实现环肺静脉电隔离,治疗心房颤动,但其手术的成功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影响急性成功率的因素有球囊大小、封堵情况、鞘同轴、冷冻低温、二代球囊等;影响手术成功率的因素有患者基线特征、复温时间、冷冻次数、观察时间、迷走神经反应亢进、空白期复发等。对这些影响因素的了解有助于作出针对性的预防策略。  相似文献   

12.
13.
长海医院2001年与2007年ERCP成功率和并发症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近年ERCP适应证、难度分级、术后并发症及严重程度的变化趋势。方法回顾性总结了上海长海医院2001年和2007年2374例ERCP临床资料(2001年966例,2007年1408例)。比较了两组患者基本信息、ERCP适应证、操作难度、成功率、ERCP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严重程度。结果相隔5年的2个自然年中,2007年比2001年因胆道结石行ERCP的患者明显下降(49.3%比59.0%,P=0.000),而胰腺疾病特别是慢性胰腺炎的比例显著上升(18.5%比6.6%,P=0.000),复发性胰腺炎比例上升(1.6%比0.2%,P=0.001),2007年出现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行ERCP的患者。2007年手术操作难度明显高于2001年(P=0.000),难度为5级的操作显著增加(33.3%比7.3%,P=0.000),诊断性ERCP(难度1级+难度3级)的比例明显下降(5.9%+3.1%比30.5%+2.8%,P=0.000)。2001和2007年ERCP成功率相似(P=0.084)。2007年ERCP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2001年(7.88%比3.73%,P=0.000),但并发症的严重程度无统计学差异(P=0.820)。结论2007年诊断性ERCP的例数明显下降;ERCP操作适应证发生了变化,其中胆道疾病减少,胰腺疾病增多;操作更加复杂,成功率并无下降。ERCP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升可能是因为治疗性ERCP增加的缘故。  相似文献   

14.
ERCP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ERCP已广泛用于良恶性胰胆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早期的研究报告,ERCP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0.8%~45%,最常见的并发症为急性胰腺炎。但罕见增加ERCP术后胰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或患者特征的前瞻性研究。本文分析了诊断及治疗性ERCP术后并发症,以明确其相关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以前有关ERCP并发症研究多是回顾性的。近来已有前瞻性研究,但主要集中在治疗性ERCP,很少有前瞻性研究评价ERCP术后胰腺炎危险性增加的因素或病人特征。本文对ERCP相关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进行了前瞻性研究。包括诊断和治疗性ERCP术后胰腺炎危险因素的鉴别。 病人和方法:资料来源于一中心所完成的1223例ER-CP,住院和门诊病人都有诊断和治疗性操作。前瞻性地记  相似文献   

16.
17.
夏海英  陈颖  陈芳  邢荣荣  苏啸 《肝脏》2020,(2):188-191
目的探讨瞬时弹性成像技术在不同人群的检测差异进行分析,构建合理的FS检测模式。方法纳入研究对象为2018年1月—2019年6月就诊的678例患者,比较不同年龄段、性别的肝脂肪变检测差异进行比较,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采用Student—Newman—Keuls法检验组间差异。结果这表明在男性患者中,以50岁年龄为界,≥50岁的男性患者的肝脂肪变值较<50岁的男性患者升高(P<0.01),而肝脂肪变值的变异度会降低(P<0.01);在女性患者中,肝脂肪变值和变异度无特殊变化;低于50岁年龄的患者性别在FibroScan肝脂肪变检测值和变异度分布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而对于50岁以上患者,男性脂肪变检测值更高于女性(P<0.05),但变异度低于女性患者(P<0.05)。结论通过针对不同人群的护理策略可提高Fibroscan检测的稳定性和准确性,降低检测的误差。  相似文献   

18.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后胰腺炎是ERCP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容易引起胰腺坏死、全身多器官衰竭等,严重者可致死。因此,识别危险因素对有效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该文主要对此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讨论胆道梗阻患者ERCP术后胆管炎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因胆道梗阻行ERCP治疗患者151例,按是否发生急性胆管炎分为胆管炎组25例与非胆管炎组126例,根据胆道梗阻部位分为高位梗阻与低位梗阻,根据ERCP操作时间分为短时间组(30 min)、长时间组(≥30 min),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ERCP和实验室检查资料,并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胆管炎组25例,年龄(57.8±10.7)岁,其中女性7例,男性18例,ERCP术前白细胞(6.96±1.76)×109/L,白蛋白(34.2±4.3)g/L,总胆红素(234.1±118.2)μmol/L,肌酐(68.4±70.5)μmol/L,高/低位梗阻为19/6例,长时间/短时间组为22/3例。非胆管炎组年龄(60.6±14.4)岁,其中女性43例,男性83例,ERCP术前白细胞(6.66±1.51)×109/L,白蛋白(35.6±4.8)g/L,总胆红素(237.5±146.6)μmol/L,肌酐(61.5±28.5)μmol/L,高/低位梗阻为57/69例,长时间/短时间组为77/49例。单因素分析示两组间梗阻部位与操作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梗阻部位与操作时间与ERCP术后胆管炎相关。结论胆道梗阻部位、操作时间是ERCP术后胆管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对高危患者应采取相应措施预防胆管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