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徐云义  王珂 《山西中医》2002,18(6):15-16
采用辨证分型方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 130例 ,并设西药吗丁啉、胃溃宁治疗 70例为对照组。疗程 4周。结果 :治疗组治愈 79例 ,有效 34例 ,无效 17例 ,总有效率为 86 .9% ;对照组治愈 19例 ,有效 2 1例 ,无效 30例 ,总有效率为 5 7.1%。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χ2 =2 2 .4 5 ,P<0 .0 1)  相似文献   

2.
张利 《山西中医》2003,19(1):13-14
采用胃炎合剂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65例,并与西药治疗65例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治愈52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4%,对照组治愈38例,有效16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83.1%,两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X^2=5.12,P<005),提示胃炎合剂对胆汁反流性胃炎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笔者自1993年3月至1997年10月以自拟胃炎方剂为主辨证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36例,取得比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6例,其中男25例,女11例;年龄18~65岁;病程最短0.5a,最长13a,0.5~3a20例,4~5...  相似文献   

4.
<正>胆汁反流性胃炎属中医内科学"胃痛"、"嘈杂"、"吐酸"等范畴,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主要涉及肝、胆、脾、胃诸脏。此病是因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使含胆汁酸的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胃,破坏胃粘膜屏  相似文献   

5.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发生,主要涉及脾胃肝胆,其病机特点总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主要表现为脾虚胃弱,升清降浊功能低下;标实则多见肝郁气滞,胆胃气逆,以及由此而导致的郁热犯胃、热毒内蕴、胃络瘀阻、血运障碍等.故对于本病的治疗当以标本兼顾,恰当补泻,注重调整气机升降为总则.笔者认为,具体治疗应遵循以下基本大法.  相似文献   

6.
7.
胆汁反流性胃炎(BRG) ,是开展胃镜检查以来发现的疾病 ,约占慢性胃炎的22 6 % ,该病与幽门螺杆菌、肠腺化生及不典型增生诸因素 ,被认为与胃癌前病变有关 ,故该病越来越引起临床重视。西医常用吗叮啉、西沙比利、胃复安等治疗以改善临床症状 ,但病证易反复发作 ;且上述药物长期使用 ,有一定副作用如锥体束征 ,故患者难以接受。中医根据BRG出现胃痛、胃胀、恶心、返酸、烧心等常见症状 ,将其归属于“胃痛”、“吐酸”、“嘈杂”等病范畴 ,认为BRG的发生与饮食、情志、寒热失调有关 ,病机为肝胃不和、中焦湿热、胃气上逆、脾胃寒热虚实错…  相似文献   

8.
郑春雷 《山西中医》2002,18(2):12-12
采用升降汤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 140例 ,并与西药治疗 80例对照观察。结果 :治疗组治愈 115例 ,好转 17例 ,无效 8例 ,总有效率为 94.3% (95 %的可信区间为 90 .5 %~ 98.1% ) ;对照组治愈 35例 ,好转 2 8例 ,无效 17例 ,总有效率为78.8% (95 %的可信区间为 6 9.8%~ 86 .8%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 (χ2 =37.5 198,P<0 .0 1)  相似文献   

9.
胆汁反流性胃炎指各种原因所致的十二指肠胆汁液反流至胃内引起的胃粘膜慢性炎症,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其主要表现为持续性上腹部烧灼样疼痛、胀痛不适、嗳气、口苦、恶心、呕吐或消瘦、失眠等症状。笔者自2009年3月~2010年5月采用针刺配合中药口服治疗本病45例,取得了满意疗效,并与用西药治疗的45例作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光明中医》2010,25(11)
<正>胆汁反流型胃炎是由于胃幽门功能不全,胆汁反流于胃,胃黏膜屏障受损而引起。通过临床观察,认为中医药治疗本病,可获得较满意的疗效。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0例病人,男性16例,女性14  相似文献   

11.
丹参饮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4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
司艳艳  田梅 《山西中医》2011,27(10):54-56
胆汁反流性胃炎(bile refhlux gastritis,BRG)又称碱性反流性胃炎,是慢性胃炎中的一种特殊类型,由于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或任何减低及破坏幽门功能的手术,导致十二指肠内容物、胆汁、胰液等反流入胃引起的胃黏膜炎症。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中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30例对比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胃镜的广泛应用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检出更易更准确 ,据国内外资料显示 ,该病约占胃炎的24 2 % ,胆汁反流入胃与胃粘膜异型增生胃粘膜恶变显著相关[1],故积极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有重要意义。笔者于1997年1月至2000年1月 ,根据中医学理论 ,自拟中药方辨证治疗30例 ,疗效尚好 ,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 1一般资料60例病例均为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 ,门诊36例 ,住院24例。治疗组30例 ,男14例 ,女16例 ,年龄18至65岁 ,平均年龄41 5±3 5岁 ,病程2月至15年 ,平均6 58±0 9年。对照组30例 ,…  相似文献   

14.
徐丽华  李卫强  苏维霞  郭利民 《中医杂志》2011,52(12):1064-1065
宁夏医科大学朱西杰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脾胃病2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我们有幸跟师学习,受益颇深。现将导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BRG)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目前西医对本病尚无特殊治疗方法。笔者2002年以来应用中医药治疗本病49例,收效良好。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69例均为本院门诊病例,均符合《实用内科学》(戴自英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年第9版)胆汁反流性胃炎诊断标准。表现为胃脘部闷胀疼痛或隐痛,灼痛,嗳气,泛酸欲呕,纳呆神疲,舌淡红或偏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胃镜检查见胃黏膜充血、水肿、黏液附着,有黄绿色胆汁由幽门反流入胃。全部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9例,男性28例,女性21例;年龄20~62岁,平均41.21岁;病程4个月至15年,…  相似文献   

16.
升降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12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战平 《四川中医》2004,22(8):43-44
目的 :观察升降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方法 :试验组 12 6例服用自拟升降汤 ,并与西药治疗组 112例对照。结果 :试验组治愈 82例 ,好转 39例 ,无效 5例 ,总有效率 96 % ;对照组治愈 5 5例 ,好转 4 4例 ,无效 13例 ,总有效率 81 3%。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且试验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相似文献   

17.
郭瑞萍 《光明中医》2016,(18):2690-2691
目的对比分析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采用疏肝和胃法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收入院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共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中医疏肝和胃法治疗,收集两组临床症状积分,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结论对于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来说,中医疏肝和胃法治疗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早期缓解临床症状,显著优于传统的西医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中医辨证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胆汁反流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吐酸、嘈杂等病范畴,采用中医辨证方法及运用中药治疗。方法①清胆和胃,理气通降;②疏肝解郁,和胃通降;③益气健脾,和胃通降;④温清并用,苦辛通降;⑤滋阴生津,和胃降逆。另外配合饮食疗法,疗效更佳。结果:价格低廉,疗效显著,吐酸迅速消退,无毒副作用,患者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19.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内科常见病,属中医“胃脘痛”、“反胃”、“痞症”等疾病范畴,以肝郁脾虚、胆疏泄、上逆反胃为其主要病机,治疗关键在于清利肝胆、理气和胃。2006-2010年,我们采用清胃汤治疗本病60例,每获良效,总结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60例患者为门诊病人,就诊时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腹部疼痛、胸骨后烧灼感、腹胀、嗳气、泛酸、口苦等临床表现;胃镜检查均有明显的胆汁反流现象和胃黏膜炎症改变。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18—60岁;病程3个月-8年;重度17例,中度32例,轻度11例。2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辨证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上消化道内窥镜技术的开展,胆汁反流性胃炎已很容易发现,并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重视,笔者对此病采用辩证论治的方法,获得良好的疗效,现择3则验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