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异丙酚治疗安氟醚麻醉后躁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观察异丙酚治疗安氟醚麻醉后苏醒期躁动的疗效,方法:选择40例开胸行肺或食管手术患者,术中用安氟醚吸入麻醉,术毕回麻醉ICU全部麻醉未醒,随机分两组,异丙酚组25例给预异丙酚镇静3h,对照组15例让其自然苏醒,结果:异丙酚组患者苏醒前后心率,血压无统计学差异,躁动发生率8%(2/25),对照组患者苏醒时心及及血压较麻未醒时显著升高(P<0.05),躁动发生率60%(9/15),结论:异丙酚显著降低安氟醚麻醉后噪动的发生率且血流动力学稳定,过程平衡。  相似文献   

2.
为观察异丙酚、安氟醚静吸复合麻醉的可取性,选择了26例手术病人行异丙酚(2.5mg/kg)诱导,异丙酚(0.08%)—安氟醚(1%~1.5%)静吸复合维持麻醉。观察并记录诱导前后5分钟BP、HR;维持期间的BP、HR、拔管时间和术后不良反应,结果:诱导后5分钟SBP、DBP明显下降,HR改变不明显,维持期SBP、DBP基本稳定在诱导前水平,波动小于基础值20%,心率无明显改变,恢复期拔管时间为22.69±11.83分钟,术后无不良反应,提示:异丙酚—安氟醚静吸复合麻醉是一项可取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异丙酚安氟醚复合全麻在食管癌根治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20例食管癌患者在异丙酚,芬太尼诱导,异丙酚,安氟醚,维库溴铵麻醉维持下施根治术。观察诱导前,后及麻醉中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术毕患者清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诱导前后血压变化有显著差异,诱导后血压一过性下降,术中血压平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异丙酚与安氟醚在神经外科手术中麻醉诱导和维持阶段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和病人术毕苏醒时间长短。方法 :34例幕上肿瘤切除病例随机分为A、B两组 ,两组均以异丙酚、芬太尼、司可林麻醉诱导。A组以异丙酚维持 ,B组以安氟醚吸入维持 ,术中连续监测HR、MAP、SpO2 值。结果 :苏醒时间、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A组明显低于B组 ,且A组血流动力学平稳。结论 :1%普鲁卡因 +0 .6‰琥珀胆碱辅以小剂量异丙酚微泵静推适用于神经外科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异丙酚安氟醚静吸麻醉与氯胺酮静脉麻醉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方法200例小儿外科病儿用异丙酚安氟醚静吸麻醉法(PE组,n=100)或氯胺酮静脉麻醉法(KT组,n=100),比较麻醉、苏醒时间,麻醉期间循环、呼吸变化,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或副作用.结果PE组麻醉时间与KT组相似,苏醒时间明显短于KT组(P<0.05),呼吸抑制较明显,麻醉期血压、心率明显低于KT组(P<0.05),术后恶心呕吐、烦躁、精神副作用等并发症低于KT组(P<0.05),麻醉效果优于KT组.结论异丙酚安氟醚静吸麻醉法可替代氯胺酮静脉麻醉法应用于小儿麻醉.  相似文献   

6.
7.
观察异丙酚-安氟醚复合全麻在食管癌根治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20例食管癌患者在异丙 酚、芬太尼诱导,异丙酚、安氟醚、维库溴铵麻醉维持下施根治术。观察诱导前、后及麻醉中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术 毕患者清醒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诱导前后血压变化有显著差异,诱导后血压一过性下降;术中血压平稳。手术 时间(174± 26)min。异丙酚总用量(166± 63)mg。手术结束至清醒时间在 10 min之内,无不良反应。结论:异丙酚- 安氟醚复合麻醉两药具有协同作用,使麻醉维持平稳,血流动力学稳定,麻醉恢复迅速完全,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 采用双盲法观察不同麻醉维持方法麻醉后期的恢复情况。方法 30例择期手术的病人,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三组;安氟醚组、异丙酚组及复合组,每组10例,安氟醚组以1%醉,复合组吸入1%安氟醚并静脉输注异丙酚6~9mg.kg^-1/h维持麻醉,复合组吸入1%安氟醚并静脉输注异丙酚6~9mg.kg^-1/h。结果 安氟醚组的术后呼吸、吞咽反射、呼之睁眼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其它二组(P〈0.05或P〈0.  相似文献   

9.
异丙酚与羟丁酸钠在小儿气管异物麻醉中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寻找找好的小儿气管异物麻醉的药物。方法 30例气管异物小儿用γ-OH及异丙酚两种麻醉方法。比较麻醉、苏醒时间、麻醉循环、呼吸变化,术中及术后下或副作用,手术镜条件及麻醉效果。结果 异丙酚地γ-OH组,呼吸抑制较明显,术中SpO2下降发生率高,但PONV发生率低,置镜条件优于γ-OH组,但且麻醉效果满意率相似。结论提示应在严密监护下异丙酚。  相似文献   

10.
11.
异丙酚与安氟醚或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对肝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异丙酚与安氟醚和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32例择期非肝胆系统手术的全麻病人,随机分为4组,每组8例,分别给予安氟醚麻醉(A组)、七氟醚麻醉(B组)、异丙酚-安氟醚麻醉(C组)、异丙酚-七氟醚麻醉(D组).其中A、B组为对照组,C、D组为观察组.分别于麻醉前、麻醉诱导后2 h和术后3 d采集静脉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结果:A组和B组在术后3 d ALT值高于麻醉前(P<0.01),但未超出正常值范围,二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4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后2 h ALB值低于麻醉前(P<0.05),但术后3 d各组的ALB值均恢复正常,而且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其余各项指标全程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安氟醚和七氟醚两者均有潜在的、轻度的肝毒性;临床麻醉剂量的异丙酚能有效防止转氨酶的升高,对安氟醚及七氟醚所致肝脏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异丙酚复合安氟醚、七氟醚麻醉,是一种理想的静吸复合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2.
异丙酚与安氟醚或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对氧自由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异丙酚与安氟醚、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对氧自由基的影响.方法:32例择期手术的全麻病人,随机分为4组(每组8例),分别给予安氟醚麻醉(A组)、七氟醚麻醉(B组)、异丙酚-安氟醚麻醉(C组)、异丙酚-七氟醚麻醉(D组).其中A、B组为对照组,C、D组为观察组.分别于麻醉前及麻醉诱导后15min、1h和2h采集静脉血测红细胞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血清丙二醛(MDA).结果:麻醉后,A、B两组SOD值均逐渐下降,MDA值均逐渐升高,麻醉诱导后2hSOD、MDA值较麻醉前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但A、B两组相比较,SOD、MDA值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C、D两组SOD值较麻醉前均有下降趋势,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MDA值较麻醉前均逐渐下降,并于麻醉诱导后2 h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但C、D两组相比较SOD、MDA值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A与C组之间相比较及B与D组之间相比较,SOD值在麻醉诱导后2h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MDA值在麻醉诱导后1 h及2 h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安氟醚和七氟醚均能产生自由基使MAD升高、SOD下降;临床麻醉剂量的异丙酚能有效地清除自由基、降低MDA.  相似文献   

13.
刘雄华 《中国医刊》1989,24(5):14-15
安氟醚(enflurane,ethrane)系1963年Terrell和Krantz发现的一种强效吸入麻醉药。1966年Virtue等首用该药于人体,1968~1969年间由Dobkin等广泛介绍于临床。经过十余年临床广泛应用,普遍认为安氟醚系安全有效的吸入麻醉药。在美国,1975年应用安氟(?)麻醉的手术病例已达200万例。我国近年来在大中城市医院已逐渐推广应用,已有代替乙  相似文献   

14.
15.
异丙酚与安氟醚或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对心肌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异丙酚与安氟醚或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对心肌酶的影响.方法:32例择期非心脏手术的全麻病人,随机分为4组(每组8例),分别给予安氟醚麻醉(A组)、七氟醚麻醉(B组)、异丙酚-安氟醚麻醉(C组)、异丙酚-七氟醚麻醉(D组).其中A、B组为对照组,C、D组为观察组.分别于麻醉前、麻醉诱导后2 h和术后3 d采集静脉血测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K)及其同功酶(CK-MB)、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HBDH).结果:麻醉诱导后2 h,A组CK、CK-MB值、LDH及HBDH值升高,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B组CK和CK-MB值升高,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术后3 d,A、B两组CK值升高,与麻醉前和麻醉诱导后2 h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AST值升高,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而且A、B两组相比较,A组的CK、LDH值升高幅度明显大于B组(P<0.05).C、D两组仅CK值在术后3 d与麻醉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但其升高幅度均明显低于A、B两组的同时值(P<0.01),其余各项心肌酶的变化在麻醉诱导后2 h及术后3 d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与C组比较,A组在麻醉诱导后2 h CK、CK-MB、HBDH值升高(P<0.01),LDH值升高(P<0.05);在术后3 d CK值升高(P<0.01).与D组比较,B组CK值在麻醉诱导后2 h及术后3 d升高(P<0.01),CK-MB值在麻醉诱导后2 h升高(P<0.05).结论:安氟醚和七氟醚两者均能使心肌酶升高,但安氟醚所致的心肌酶升高幅度更明显;临床麻醉剂量的异丙酚能有效地防止安氟醚和七氟醚麻醉时心肌酶的升高.  相似文献   

16.
何列  徐金龙 《浙江医学》1999,21(11):676-677
地氟醚是新型卤族类吸入麻醉药,麻醉诱导快,恢复迅速,对机体循环功能影响小。我院自1998年开始应用,取得良好效果,本文对地氟醚、异氟醚和安氟醚应用于腹部外科手术麻醉的情况作了比较,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1.病例选择:ASA Ⅰ~Ⅱ级择期腹部手术患者75例,年龄30~52岁,体重55~73kg。随机分成地氟醚(D)组、异氟醚(Ⅰ)组和安氟醚(E)组,每组各25例。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发现一种cfos基因参与重要脑功能活动的信号转导和调控过程,已作为一种功能形态学定位标记物,广泛用于神经科学中枢通路的研究[1]。作者利用FOS免疫组织化学法和膜片钳技术相结合,对安氟醚和异氟醚在间脑的作用部位进行了研究,以进一步探讨吸入麻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安氟醚复合异丙酚麻醉对肺动态顺应性和肺内分流的影响。方法 14例ASAⅠ ̄Ⅱ级上腹部手术病人分别在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30min,复合安氟醚和异丙酚用药后30min、60min测定肺内分流率及肺顺应性。结果 使用安氟醚复合异丙酚麻醉后各时刻肺内分流率及肺动态顺应性无显著变化。结论 安氟醚复合异丙酚麻醉对肺内分流及肺顺应性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异丙酚与异氟醚复合应用于开颅术中的控制降压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 40例开颅手术病人 ,在气管内吸入异氟醚 0 .6~ 1 .0MAc基础上 ,行控制呼吸 ,施行手术。需降压时静脉给予异丙酚 2 .5mg/kg ,再用输液泵维持输入异丙酚至手术不需降压为止 ,同时调整异氟醚为 0 .5~ 0 .8MAc ,监测降压效果及血压恢复情况。结果 :静脉输入异丙酚 2 .5mg/kg后 3.5± 0 .7min ,血压达到理想的控制血压水平 ,MAP为 1 2 .7± 1 .5KPa ,用输液泵调整输入速度为 5~ 5mg/kg/h ,可维持这一水平 ,停用异丙酚后 4.8± 0 .3min ,血压可恢复原水平 ,且无反跳现象。结论 :这种控制降压方法效果确切 ,可靠  相似文献   

20.
安氟醚紧闭定量麻醉的临床应用曾玲双陈红为克服紧闭吸入式麻醉诱导期长,麻醉深度不易控制的缺点,本文对21例患者实施安氟醚紧闭吸入式定量麻醉,观察安氟醚每小时用药量及麻醉效果。1临床资料与方法食道癌根治术、胃大部切除术患者21例。ASAⅠ~Ⅱ级,男13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