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细胞学的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运用玻片细胞沉淀细胞学方法,对29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60份脑脊液标本分类进行动态分析以评估疗效及预后。结果 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白细胞总数升高,早期表现可不典型,呈淋巴细胞为主型或混合细胞型反应,随着病情发展,中期可以混合细胞型反应为主,恢复期则转为以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为主。结论 脑脊液细胞学检查操作简单,流程迅速,结果准确,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及预后判断具有较好的辅助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脑脊液细胞学在早期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9例颅内结核性脑膜炎的脑脊液细胞学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脑脊液细胞学早期存在二种变化的混合反应:①嗜中性粒细胞为主;②小淋巴细胞为主。结论早期结核性脑膜炎在临床症状和CT变化不明显情况下,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具有明显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脊液细胞学、ADA与结核抗体检测对结核性脑膜炎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细胞学,检测ADA含量与结核抗体分析判断其诊断价值。结果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细胞学为混合型细胞反应。结脑早期ADA含量增高,结核抗体、ADA两者联合检测可提高阳性率。结论脑脊液细胞学、ADA与结核抗体联合检测,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预后和临床疗效的判断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脑脊液细胞学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13例脑脊液细胞学检测结果及相关临床资料,分析不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脑脊液细胞学变化特点;分析细胞计数正常病例的细胞学变化特点。结果不同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脑脊液细胞学有不同的表现和变化特点;细胞计数正常的病例细胞学可有异常改变。结论脑脊液细胞学可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和疗效监测的重要检测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在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中的价值。方法采用侯氏细胞自然沉淀仪收集脑脊液中细胞,显微镜下观察。结果27例各型白血病患儿136例次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病例和标本阳性率分别为33.3%和16.2%;在神经系统症状阴性的108例次CSF中,12例次CSF白血病细胞阳性,阳性率11.1%。结论脑脊液细胞学检查是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可靠方法,对神经系统表现阴性的患儿尤为重要,对小儿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早期诊断、预防、治疗监护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脊液细胞学对结核性脑膜炎和化脓性脑膜炎的鉴别价值.方法:对两组患者的脑脊液细胞学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结核性脑膜炎显示淋巴比例大于单核和吞噬.而化脓性脑膜炎则显示单核和吞噬比例无相对固定关系.结论:脑脊液细胞学简便易行,对结核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用脑脊液细胞学常规检查诊断5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描述了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脑脊液细胞学特征和 MGG 染色下隐球菌的结构特征。并复习文献,重点讨论了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对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和鉴别要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脑脊液呈混合细胞反应的患者资料,进一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承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43例脑脊液细胞检验的患者资料,采取统计以及分类的方法,对呈混合细胞反应的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443例患者中,病毒性脑膜炎患者50例呈混合细胞阳性反应者7例,占14.O%;结核性脑膜炎呈混合细胞反应者60例,阳性反应者为5l例,占85.0%;隐球菌性脑膜炎有3例,均呈混合细胞反应,阳性率100%;其余几种疾病混合细胞反应者数均较小,阳性率较低。结论混合细胞反应中出现最频繁的疾病分别是结核性脑膜炎以及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细胞学呈混合细胞反应能够对多种脑部疾病具有明显的诊断价值,在诊断过程中应该联合其它不同形式的辅助检查手段更能为临床疾病确诊提供有利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在病毒性脑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7例病毒性脑炎患者进行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并与同期33例化脓性脑膜炎患者和29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结果作对照。结果 27例病毒性脑炎患者在发病1周内有5例(18.5%)白细胞计数轻度升高,范围为(62~482)×10~6/L,分类以淋巴细胞为主。33例化脓性脑膜炎患者在发病1周内有19例(57.6%)白细胞计数升高,范围为(328~3127)×10~6/L,中、重度升高13例(68.4%),中性粒细胞> 80%者占11例(57.9%)。29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在发病1周内有15例(51.7%)白细胞计数升高,范围为(78~1420)×10~6/L,中、重度升高8例(53.3%)。病毒性脑炎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升高程度明显低于化脓性脑膜炎患者和结核性脑膜炎患者(P <0.05)。结论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对鉴别诊断病毒性脑炎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脑脊液寡克隆条带检查对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高分辨蛋白电泳检测方法对49例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寡克隆务带进行检测,对电泳图谱进行分析,以出现相应寡克隆条带的情况来判断阳性或阴性结果.结果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检测寡克隆条带平均阳性率32.7%,其中各种脑炎和脑膜炎组36.4%,多发性硬化组阳性率37.5%,格林-巴利综合征组阳性率50%,视神经脊髓炎组阳性率100%,多发性脑梗死组阳性率33.3%,室管膜瘤组阳性率100%,维尼克脑病组阳性率100%,皮下动脉(A)硬化性脑病组阳性率100%.结论 脑脊液寡克隆条带检测在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性疾病的诊断中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在鉴别细菌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的临床应用,同时将PCT与外周血CRP、血常规白细胞计数、脑脊液(CSF)细胞学检查等进行比较。方法:41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在进行抗生素治疗之前进行腰穿,根据细菌培养和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结果,将患者分成两组:细菌性脑膜炎组和病毒性脑炎组。PCT、CRP和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在入院和治疗后分别测定。结果:细菌性脑膜炎组患儿血清PCT和脑脊液PCT浓度明显高于病毒性脑炎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细菌性脑膜炎组患儿外周血PCT在经过抗生素治疗后较入院时明显下降,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T对早期鉴别儿童细菌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炎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同时也是监测细菌性脑膜炎治疗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脑脊液检查对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3年来83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脑脊液常规、生化、细胞学、涂片及荚膜抗原检查资料.结果 首次腰穿脑脊液常规异常60例占72.3%.生化检查中葡萄糖定量异常57例占68.7%,总蛋白质异常66例占79.5%.细胞学异常81例占97.6%,细胞学分析发现隐球菌51例占61.4%.脑脊液离心涂片墨汁染色阳性75例占90.4%.新型隐球菌荚膜抗原阳性(2+以上)76例占91.6%.结论 腰椎穿刺脑脊液离心涂片墨汁染色与荚膜抗原检测阳性率最高,细胞学检出隐球菌的阳性率最低,而脑脊液常规、生化、细胞学检查可反映脑膜炎症与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3.
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性疾病较多,鉴别诊断不易。尽管现代化的检测技术不断增多,如PCR、血清抗体、免疫学试验、脑组织活检病毒分离等,但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和设备,在基层普及困难。而脑脊液细胞学检查投入小,易于开展,且在临床上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收集我科46例次结核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膜炎的脑脊液细胞学检查资料,进行总结,目的在于探讨其在结脑与病脑中的变化规律,为二者间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岳丽华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7):585-586
方法本文对66例病毒性脑炎患者的CSF应用玻片离心法和Wright-Giemsa复合染液染色后进行细胞学分类检查。结果病脑初期可有明显的嗜中性粒细胞反应,但因持续时间短(数小时或24~48h),又因患者往往来诊较迟,致使临检中很难见到病毒性脑膜炎患者CSF的嗜中性粒细胞反应,而由淋巴细胞,淋巴样细胞和浆细胞的增殖所替代,形成病毒性脑炎的典型脑脊液细胞学图像。随病情发展而进入修复期阶段时可出现淋巴细胞或淋巴、单核细胞比例正常的细胞学图像。结论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对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和病情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应用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实施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在我院接受治疗80例脑脊液标本的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均应用细胞玻片离心法实施细胞学检查。结果33例淋巴瘤患者中有1例检查结果为阳性,阳性份数为6,标本份数为57;29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中有3例检查结果为阳性,阳性份数为15,标本份数为102;18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中有2例检查结果为阳性,阳性份数为4,标本份数为35。结论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患者应用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实施诊断具有良好的成效,这对于该病的临床诊治来说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16.
熊林  宋涛 《中国实用医药》2013,(32):117-118
目的 探讨结核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膜炎早期脑脊液细胞学情况.方法 分析神经内科收治的脑膜炎病例40例临床资料,依据脑膜炎感染来源不同分为结核性脑膜炎20例和病毒性脑膜炎20例.结果 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嗜中性粒细胞反应相对明显,其嗜中性粒细胞所占比例明显高于病毒性脑膜炎患者,而病毒性脑膜炎患者虽然也有噬中性粒细胞反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早期结核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脑脊液细胞学检查比较可以为两种脑膜炎鉴别诊断提供可靠地理论依据,为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脑脊液(CSF)细胞学检查对中枢神经系统(CNS)疾病早期诊断,疗效观察有重要参考价值,现对120例CSF细胞学检查再作评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 (TNF)、白细胞介素 - 8(IL - 8)在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方法 (RIA )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 40例患儿分别进行脑脊液中 TNF、IL - 8含量的检测 ,并与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 2 0例患儿进行比较。结果 :在疾病的急性期 ,细菌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中 TNF、IL - 8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病毒性脑炎组 ,P<0 .0 1。恢复期 ,菌脑组 TNF、IL - 8含量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P<0 .0 1。结论 :脑脊液中TNF、IL - 8含量的检测有助于细菌性与非细菌性脑膜炎的诊断、鉴别诊断 ,并且还有助于细菌性脑膜炎的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脊液检查,特别是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对癌性脑膜炎早期确诊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脑脊液常规、生化采用细胞计数板计数,葡萄糖氧化酶(SOD)法和浊度法测定;细胞学则采用脑脊液细胞玻片离心法。结果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多数为轻度增高(<50×106/L),占77.5%;脑脊液糖降低(<2.5mmol/L)占55%,最低0.32mmol/L;总蛋白高于500mg/L,占45%,最高4300mg/L。而细胞学检查,绝大多数病例(占90%以上)可以从腰穿脑脊液中发现肿瘤细胞。结论癌性脑膜炎脑脊液细胞学检查能为临床确诊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膜炎早期脑脊液细胞学情况。方法分析神经内科及感染科收治的脑膜炎病例40例临床资料,依据脑膜炎感染来源不同分为结核性脑膜炎20例和病毒性脑膜炎20例。结果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嗜中性粒细胞反应相对明显,其嗜中性粒细胞所占比例明显高于病毒性脑膜炎患者,而病毒性脑膜炎患者虽然也有噬中性粒细胞反应的,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早期结核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脑脊液细胞学检查比较可以为两种脑膜炎鉴别诊断提供可靠地理论依据,为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