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幽门螺杆菌 (HP)是慢性胃病重要病因之一。为什么感染HP后可致不同的疾病 ?研究提示可能与感染的菌株不同或宿主对感染的敏感性不同有关。其中HP毒素在致病性中的作用很重要。1988年发现HP能产生一种使真核细胞产生空泡变性的毒素 ,称为空泡毒素A (VacA) ,它是一种分子量为 87KD的蛋白质。后来在VacA阳性的HP菌株培养液上清中发现另一种 12 8KD的蛋白 ,而在无VacA活性的HP菌株培养液上清中无此种蛋白质 ,由此结果认为VacA活性与 12 8KD蛋白质密切相关 ,把 12 8KD蛋白质称之为细胞毒素相关蛋白 ,用Ca…  相似文献   

2.
幽门螺杆菌空泡毒素、毒素相关蛋白的表达及分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分离自我国临床患者的幽门螺杆菌(Hp)毒力因子空泡毒素(VacA)和毒素相关蛋白(CagA)的表达状况及其分型分布。方法:从临床分离培养19株Hp,用细胞测毒法检测VacA,用Western blot法分析CagA,根据毒力因子表达情况进行分型。结果:VacA阳性率为57.9%,CagA表达阳性率为89.48%;I型,Ⅱ型,中间型Hp分别占52.63%,5.27%,42.10%。结论:所研究的临床分离Hp菌株的毒力因子属高表达。  相似文献   

3.
凌贤龙 《医学综述》2000,6(12):559-560
<正>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很常见,大约一半以上的世界人口感染了HP。HP被认为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且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WHO将HP列为第1类致病因子。空泡细胞毒素(Vacuolating Cytotoxin,VacA)和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ytotoxin associated Protcin A,CagaA)是HP的两个重要的毒力因子,在HP的致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重视HP细菌毒素的研究,对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的防治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陈圣敏  杨贵珍 《医学综述》2009,15(23):3542-3545
VacA是幽门螺杆菌分泌的一种蛋白毒素,它是幽门螺杆菌的一个重要毒力因子。可作为单一致病因子使胃上皮细胞发生多种明显的细胞病变效应。如VacA进入细胞后可启动细胞内发生广泛的rab7依赖的融合及晚期包裹小泡腔隙的渗透性肿胀,最终导致细胞空泡化;VacA能引起线粒体去极化,从而引起胃上皮细胞凋亡;VacA亦可影响或干扰细胞骨架各成分,引起肌动蛋白重排,致使微管结构发生紊乱。但VacA引起细胞病变和结构异常的确切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相似文献   

5.
幽门螺杆菌(Helibacter pylori,H.pylori)是一类螺旋状、微需氧的革兰阴性杆菌,主要定植于人胃黏膜,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和黏膜淋巴组织相关性淋巴瘤(MALT)的主要危险因素。1994年被WHO定为第一类致癌因子,全世界约有50%的人被感染。现已确定的H.pylori致病因子有尿素酶(Ure)、鞭毛蛋白(Fla)、细胞毒素相关因子(CagA)和空泡毒素(VacA)等,其中VacA倍受关注。  相似文献   

6.
自1983年Warren与Marshall[1]从人胃粘膜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后,HP已被证实是B型胃炎的条件致病菌,是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素,与胃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HP感染非常普遍,人群中的感染率达50%,但是真正发病却很少.感染HP后是否发病,一方面与宿主因素有关,另一方面与HP毒力有关.HP的致病因素除鞭毛、尿素酶、蛋白酶等以外,1988年Leunk等[2]还发现了由部份HP产生的一种能使哺乳类细胞产生空泡样变的毒素,称之为空泡毒素(Vacuolatingcytotoxin A,VacA),据此将Hp分为空泡毒作用阳性的HP(Tox+)及空泡毒作用阴性的HP(Tox-),动物实验证实,Tox+HP较Tox-HP致病力更强.通过近几年的分子生物学研究,HP VacA在其编码基因结构、生物学性状以及作用机制等方面都有许多新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分离自我国临床患者的幽门螺杆菌 (Hp)毒力因子空泡毒素 (VacA)和毒素相关蛋白 (CagA)的表达状况及其分型分布。方法 :从临床分离培养 19株Hp ,用细胞测毒法检测VacA ,用Westernblot法分析CagA ,根据毒力因子表达情况进行分型。结果 :VacA阳性率为 5 7 9% ,CagA表达阳性率为 89 48% ;Ⅰ型 ,Ⅱ型 ,中间型Hp分别占 5 2 6 3% ,5 2 7% ,42 10 %。结论 :所研究的临床分离Hp菌株的毒力因子属高表达。  相似文献   

8.
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幽门螺杆菌的VacA、CagA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聚合酶链反应法(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测定食管粘膜和胃窦粘膜中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两个特征性致病因子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agA)和细胞空泡毒素(VacA),比较其临床意义.方法对有典型反流症状的患者并经胃镜检查诊断为反流性食管炎(reflax esophagitis,RE)53例作为病例组.无典型反流症状的患者并经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胃炎25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取食管下端粘膜和胃窦粘膜各3块,并分别行快速尿素酶试验、病理Hp检查和Hp培养,从食管及胃窦粘膜中分离Hp菌株,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行CagA基因、VacA基因检测.结果病例组、对照组中食管粘膜的Hp阳性率分别为14/53(26.4%)、8/5(32%),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胃窦粘膜的Hp阳性率分别为20/53(37.8%)、16/25(64%),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病例组中胃窦粘膜Hp的CagA+检出率(6/20,30%)明显低于对照组(10/16,62.5%)(P<0.05),而VacA+检出率分别为6/20(30%)、7/16(43.8%),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胃窦粘膜Hp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CagA、VacA的测定对Hp的分型有指导意义.Hp与RE关系密切,尤其是CagA+的Hp感染可能在RE的发生中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幽门螺杆菌空泡毒素编码基因及致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83年Warren与Mashall从人胃黏膜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y,Hp)后,人们逐渐认识到Hp是胃炎、消化性溃疡的病因;然而困扰人们的是,为何感染Hp后,有些患者最终发展成为消化性溃疡,而另一些仅仅是胃炎?1988年Leunk发现部分Hp菌株能产生一种使体外培养的哺乳细胞产生空泡样变的毒素,据此将Hp分为空泡毒作用阳性Hp(Tox Hp)及空泡毒作用阴性HP(Tox-Hp);并发现Tox Hp较Tox-Hp致病力强,Tox Hp能引起试验动物胃黏膜广泛而严重的炎症、糜烂甚至溃疡,而Tox-Hp则不能定植在胃黏膜上或仅引起较轻的炎症.消化性溃疡患者大多感染的是Tox Hp,而胃炎患者大多感染的是Tox-Hp.  相似文献   

11.
幽门螺杆菌空泡毒素基因的单链构象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应用PCR/SSCP分析幽门螺杆菌(Hp)的空泡毒素基因(vacA)多态性,借此区分不来源的Hp。方法 用vacA为模板设计的引物对159例各种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胃粘膜行PCR扩增,其产物作SSCP分析和Southern印迹杂交,对3例具不同SSCP带型的十二指肠溃疡(DU)患者的Hp进行基因序列分析。结果 vacA的两种产物vacA1和vacA2各占76.5%(114/149)和23.5  相似文献   

12.
幽门螺杆菌空泡毒素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幽门螺杆菌(Helicobecter pylori,HP)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因素,HP的慢性感染与胃腺癌和胃黏膜相关淋巴瘤的形成有关,1994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已将其列为人类第Ⅰ类致癌因子.1988年Leunk等用培养HP的培养基浓缩液与HeLa细胞一同培养,发现培养基中某些因子可造成HeLa细胞等真核细胞发生空泡样变性,因而将其称为空泡毒素(Vacuolating cytotoxin,VacA).1992年这种毒素得以纯化,1994年完成了编码VacA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近年来有关VacA的研究进展较快,本文就10年来VacA的毒素作用机制研究状况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杜奕奇  李兆申  苏暾  屠振兴  龚燕芳 《上海医学》2005,28(10):858-861,F0002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液体浓缩上清液对胃上皮细胞的空泡毒性作用,为进一步开展空泡变性细胞毒素(VacA)的纯化及探讨VacA的致病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将Hp菌株液体培养上清液制成粗制VacA蛋白,粗制VacA经倍比稀释(1∶160~1∶2)后与胃癌SGC7901细胞共同孵育后观察胃癌细胞形态变化,同时观察1∶2及1∶5滴度组于0、2、4、8、16和24h时的空泡活性。采用中性红摄入法(NRU)评价空泡活性。结果1∶2及1∶5滴度组胃癌细胞于24h时空泡形成细胞达100%,空泡细胞比例随毒素滴度递减。孵育24h时粗制VacA产生空泡活性的最小剂量约为6μg,超过120μg可导致细胞死亡。当毒素滴度为1∶2时,孵育4h即产生明显空泡[550nm光吸收值(A550)=0.43±0.06],至16h达最高吸收值(A550=0.71±0.03),至24h时因细胞大量死亡,A550反而下降至0.06±0.04,与空白对照组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1∶5毒素滴度的时间曲线较1∶2滴度更恰当反映出空泡活性随孵育时间变化的特性。结论Hp液体培养上清浓缩液对胃癌细胞具有明显的空泡毒性作用,VacA导致的空泡毒性具有明显的浓度及时间依赖性,且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适当的浓度及孵育时间是VacA致病机制研究过程中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4.
幽门螺杆菌细胞空泡毒素基因毒性片段的克隆与表达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通过基因于程技术获得具有良好抗原性的重组细胞空泡毒素毒性亚单位蛋白。方法:利用PCR从幽门螺杆菌(Hp)空泡毒素基因中扩增毒性片段Ⅴ,克隆及序列分析后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其抗原性。结果:序列分析所得片段完整,与标准株AF361700比较有1.5%的bp及一个氨基酸发生变异。与文献报道的中国菌株相比有高度的同源性。SDS-PAGE显示表达产物相对分子量为27000,表达量为30%以上,Western blotting显示该蛋白可被HP全菌抗血清所识别。结论:基因重组Hp细胞空泡毒素毒性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可用于制备Hp感染的诊断试剂与疫苗。  相似文献   

15.
幽门螺杆菌空泡毒素活性检测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苏暾  杜奕奇  李兆申  屠振兴  许国铭  龚燕芳 《上海医学》2003,26(2):127-129,F003
目的 分别采用细胞计数法及中性红摄入法 (NRU)检测幽门螺杆菌 (Hp)空泡毒素活性 ,探讨NRU检测空泡毒素活性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Hp液体培养上清浓缩液作为粗制VacA毒素 ,经倍比稀释(1∶16 0~ 1∶2 )后与胃癌SGC 790 1细胞共同孵育 2 4h。用细胞计数法及NRU同时评价VacA的空泡毒素活性 ,比较两种方法检测VacA空泡毒素活性的差异。结果 经中性红染色后 ,胃癌细胞吸收大量染料 ,空泡更加明显。NRU对空泡毒素活性的判断结果与细胞计数法基本符合 ,细胞计数法显示 1∶2 0~ 1∶2滴度样本均呈阳性结果 ,NRU于 1∶2 0~ 1∶5滴度亦得到阳性结果 ,1∶2滴度组因细胞大量死亡得到“假阴性”结果 (A550 =0 .0 6±0 .0 4 )。 1∶4 0滴度组细胞计数法判断为阴性 ,但NRU检测阳性 (A550 =0 .12± 0 .0 4 ,P <0 .0 5 )。结论 NRU检测空泡毒素活性具有简便、快速的特点 ,有助于对空泡毒素活性的定量评价 ,敏感性高于细胞计数法 ,可广泛用于空泡毒素活性的体外检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能产生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agA)与细胞空泡毒素(VacA)的幽门螺杆菌(HP)与消化性溃疡的关系。方法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分析经尿素酶及组织学Giemsa染色证实HP阳性的血清标本共117份,其中慢性胃炎68份,消化性溃疡49份。观察两种疾病中CagA与VacA阳性的HP检测结果。结果慢性胃炎组、消化性溃疡组的CagA与VacA阳性的HP感染率分别为35.29%(24/68)和61.12%(30/49),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具有CagA与VacA的HP的菌株与消化性溃疡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空泡毒素基因的两种亚型vacA1和vacA2与上消化道疾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特异性引物扩增Hp尿素酶基因及vacA基因。结果 66.4%(81/122)的患者胃粘膜检测出Hp尿素酶基因,其中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检出率(74.6% 53/71)高于慢性胃炎患者(54.9% 28/51),二者差异有显著性。vacA的两种亚型vacA1和vacA2各占80.2%(65/81)和19.8%(16/81),每种胃粘膜只能扩增出一种产物,其中80.7%(47/53)的消化性溃疡患者感染的是vacA1基因型Hp,而慢性胃炎患者的检出率是64.3%(18/28),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vacA1基因型Hp与消化性溃疡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幽门螺杆菌(HP)细胞空泡毒素(VC)的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方法。方法:根据HPVC基因图谱,设计了两对顺序特异性引物,分别扩增包括信号肽顺序(406-1516)和不含此顺序(811-1516)的基因片段。对14株经形态学和生化鉴定证实为HP的菌株提取其基因组DNA,以上述引物进行PCR。结果:已知VC阳性的HP标准株(NCTC11638)、临床分离株NZ7、NZ8、HP23、HP35、HP57、HP65、HP66、HP67和HP70共10株为VC阳性。扩增产物中均检出VC特异的1100bp、705bp、543bp片段,敏感性约为0.6ng基因组DNA。结论:所设计的引物和PCR检测方法正确,可应用于临床检测。  相似文献   

19.
幽门螺杆菌细胞毒素的鉴定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0,32(6):564-566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ylori)VacA基因型在各种胃肠疾病中的分布及其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方法 从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胃黏膜标本中分离培养H.pylori,用PCR测定VacA基因型,并采用琼脂稀释法进行对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甲硝唑3种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108株H.pylori菌株,VacA s1a阳性85株(78.7%),VacA s1b阳性22株(20.4%),VacA m1阳性29株(26.9%),VacA m2阳性77株(71.3%),VacA s1a/m2阳性66株(61.1%),未发现s2型菌株.其中,慢性胃炎患者VacA s1a阳性率为65.4%(34/52),消化性溃疡患者VacA s1a阳性率为90.0%(36/40),胃癌患者VacA s1a阳性率为93.8%(15/16).对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甲硝唑的耐药率分别为18.5%、5.6%、65.7%,对阿莫西林耐药的20株菌株中,19株为VacA s1a型.结论 H.pylori菌株VacA基因型绝大多数为s1a/m2型,该型菌株存在于各种胃肠疾病中.本地区幽门螺杆菌对克拉霉素的耐药率较低,对甲硝唑的耐药率较高,而对阿莫西林耐药的菌株多数为VacA s1a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