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缺血性脑病患者的颈动脉超声扫查陈爱华,陈尚初,刘世芬1资料和方法本文报告从1991年~1994年检查门诊及住院病人81例,男44例,女37例,年龄在16~82岁,平均年龄54.6岁。用HP77030A彩超仪,探头7.5MHz,患者仰卧位,头略偏向一侧...  相似文献   

3.
颈动脉的超声检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颈动脉的超声检查何银凤综述徐智章审校脑血管意外是中老年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危害人们健康及生活,脑血管意外的病因是多方面的,且不完全清楚。研究发现颅外颈动脉硬化性狭窄是其主要病因之一。全部脑中风的20%~30%是由于颈动脉颅外段狭窄性病变所引起。所以对...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双工型超声检测84例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的双侧颈总动脉、球部和双侧颈内动脉,并与60名正常血压老年人相比较,血压诊断由二十四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BPM)和汞柱式血压计共同做出。发现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狭窄发生率和计分比正常血压老年人明显增高,提示颈动脉狭窄与老年期高血压密切相关,以计分和流速比值相结合可作为其预测指标,并分析 产生这种现象的病理基础和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5.
脑梗塞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智章  何银凤 《临床》1997,4(3):148-150
本文观察脑梗塞患者41例,均经CT定位诊断;分为非梗塞侧(第I组,31例),梗塞侧(第Ⅱ组,51例),并与正常对照(第Ⅲ组,65例)。主要探讨颈内动脉、椎动脉颅外段硬化性病变及血流动力学情况与梗塞灶的关系。使用高分辨力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颈部颈动脉。结果显示:脑梗塞两组颈动脉内径增宽;内膜-中层增厚;舒张期末流速、时间平均流速降低;阻力指数、搏动指数增高;斑块发现率、管腔狭窄率均明显增高。梗塞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患者的颈动脉超声检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年来许多研究证实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糖尿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但也有研究发现糖尿病引起的血管病变主要累及颅内小血管 [1 ] 。我们应用颈动脉超声检测对之进行了研究。已确诊的糖尿病患者 97例 ,男性 6 3例 ,女性 34例 ,年龄43~ 74岁。并以 84例非糖尿病患者作对照。应用 ATL 5 0 0 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5~ 12 MHz变频探头。患者取平卧头仰位 ,分别检测左右颈总动脉全程及颈内动脉起始 2 cm内 ,二维超声检测内容包括内膜厚度、血管腔内情况、血管内径和狭窄程度。CDFI观测血流状态 ,脉冲多普勒检测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缺血组为2001—10/2003-12期间平顶山煤业集团总医院神经内科的住院及门诊脑血管病患者201例,入院后立即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对照组为同期在门诊进行体检的单位职工,同样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将两组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缺血组粥样硬化的检出率缺血组为94.0%,对照组为7.5%,血管内膜增厚检出率缺血组为60.2%,对照组5.0%;血管狭窄检出率缺血组为16.4%,对照组为1.9%,动脉粥样硬化斑检出率缺血组为40.3%,对照组为0.6%。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查能确定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性质、稳定性、动脉狭窄的程度,为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8.
脑梗塞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动脉硬化是引发脑梗塞的主要病因之一,对颈动脉病变的检测有助于对脑血管病变的诊断,应用高分辨力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不仅能够清晰地显示颈动脉内膜、斑块,而且能测定其血流动力学参数。本组资料对41例脑梗塞患者颈动脉进行超声检测,并与年龄相当的正常颈动脉测值对照,以探讨脑梗塞患者颈动脉血流改变及两者的关系情况。  相似文献   

9.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在胰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贾涛①王宝珍魏瑞雪张国全郭素琴万昭海我院自1993年来对30例各种胰腺病变进行了超声引导下穿刺,结果报告如下:本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21~64岁,平均51.6岁。采用ultrasoundMark4...  相似文献   

10.
颈动脉超声检查方法及诊断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爱宏 《上海医学影像》2009,18(2):176-177,186
颈动脉超声在诊断上的应用,不仅对颈动脉疾病的诊断提供了重要信息,而且通过检测颅外段颈动脉的粥样硬化、判别斑块的特性、检测有无狭窄和阻塞以及对冠心病、脑血管疾病事件的发生预测和防治均有重要价值。目前,颈动脉超声检查己在临床广泛应用,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没有规范检查方法和熟悉有关诊断分析问题,以致造成一些误差。为此,现就颈动脉超声的检测技术及诊断分析问题,提出个人的见解,以期引起国内超声工作者的关注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彩超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的形成与各种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方法将各种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分组与颈动脉彩超显示的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及急、慢性脑栓塞的患者均发现有各种类型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一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血管狭窄。结论颈动脉彩超可以直接显示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和斑块的性质,对于各种脑血管疾病均提供较高的诊断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13.
脑血管意外是中老年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危害人们健康及生活,脑血管意外的病因是多方面的,且不完全清楚,研究发现颅外颈动脉硬化性狭窄是其主要病因之一。脑中风的20%-30%是由于颈动脉颅外段狭窄性病变所引起。所以对颈动脉的检查就显得尤为重要。以往主要依赖血管造影。近20年来,超声仪器制造技术进展迅速,随着高分辩力双功超声仪(B超 脉冲多普勒)及三功超声仪(双功超声仪 彩色多普勒)的临床应用,及操作人员检查水平的提高,超声多普勒仪对预部血管的检查应用已越来越普遍,准确性也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14.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国人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发病特征及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方法以2006年6月至2009年6月在安徽铜陵有色职工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64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超声诊断仪检测双侧颈动脉,评价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病部位、形态、大小与数目,采用非条件多元逻辑回归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及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结果85.9%(141/164)患者存在不同程度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特点以斑块多见(134/164,81.7%),中重度狭窄发生率较低(26/164,15.8%);颈动脉斑块以颈总动脉分叉处最多见(69/134,51.4%)。斑块发生率及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程度与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有明显相关性。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可能以斑块居多,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有关。  相似文献   

15.
1139例颈动脉的超声检查结果分析山东肥城矿务局中心医院陈国领,王志方,汪心慧,王曼逊我们于1992年9月~11月在保健体检中.对41岁以上1139名干部普遍进行了颈动脉超声检查,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223例,报告如下。本组男995例,女144例,年龄...  相似文献   

16.
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颈动脉闭塞性疾病李惠军①1资料与方法本文收集1994年8月至1995年12月在我院门诊或住院的9例颈动脉形成明显血栓的病例,其中男7例,女2例,年龄为47~79岁,平均年龄62.3岁。检查时患者仰卧,颈后垫薄枕头部稍偏向非检查侧,...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老令化和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提高,颈动脉超声作为一项非创伤性的检查手段愈来愈广泛地被采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它的形态学、内部有无出血、其超声特征与组织病理学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日益被人们重视。早在五十年代,就有人试图把脑缺血归因于血管腔狭窄所致的血流减少。后来因对损害的大小和症状之间的各种关系以及有关中风患者血栓性质证据的增加,使人们及时地把注意  相似文献   

18.
102 例北京健康成人颈动脉超声检测及临床意义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颈动脉超声检测临床意义,建立北京地区成人动脉超声检测正常值。方法 严格排除携带动脉硬化危险因子102例健康成人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 (1)颈总动脉(CCA)与颈内动脉(ICA)内膜中层厚度(IMT)随年龄增长而增厚,各年龄组均值随年龄增长而加宽。(4)收缩期峰值务 速度(SPV)与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斑块。(3)CCA与ICA的内径(D)均随年龄增长而加宽。(4)收缩期峰值血流速  相似文献   

19.
我院于 1998年 4月至 1999年 10月 ,应用降纤酶颈动脉穿刺治疗急性脑梗死 5 0例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治疗组 5 0例均为发病后 3天内经 CT确诊的脑梗死病例 ,男 34例 ,女 16例 ,年龄 39~ 78岁 ,平均年龄5 9.8岁 ;对照组 5 0例 ,患者为随机取样的患者 ,男 32例 ,女 18例 ,年龄 39~ 79岁之间 ,平均年龄 5 7.9岁。两组病例均无其他严重的疾病及并发症 ,无相关血液性疾病 ,排除近期手术、活动性出血及有出血倾向者 ,排除陈旧性脑梗死、有软化灶的病例及继发性脑梗死。1.2  CT所见 脑梗死面积 :治…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