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转运危重患者不是一个简单的运送过程,是一个连续监护、治疗、扩理的过程.只有做好充分必要的转运前准备、转运中的监护和交接,才能为抢救病人争取时间,保证患者转运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中实施全程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对80例急诊患者实施转运前评估与准备、转运途中安全防范和病情监测等全程护理措施。结果本组80例患者均完成院内安全转运,途中仅发生心跳骤停1例,经急救处理后好转。未发生管道脱落、死亡等转运事故及医疗纠纷病例。结论在对急诊危重患者的院内转运中做好转运前病情评估和准备及转运中规范实施病情观察等各项护理配合,能有效降低转运风险。提高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方 《护理学杂志》2008,23(9):22-23
目的 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以减少意外事故、保障患者安全.方法 回顾分析从急诊科转运至病房或检查的危重患者1084例.其中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采取传统方式转运患者510例为对照组;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采取护理风险管理措施转运患者574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意外发生率、转运死亡率及接收科室满意率.结果 对照组转运途中发生意外122例、死亡14例、接收科室不满意19.02%;观察组分别为58例、2例、4.7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 对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实施风险管理可提高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方 《护理学杂志》2008,23(5):22-23
目的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以减少意外事故、保障患者安全。方法回顾分析从急诊科转运至病房或检查的危重患者1084例。其中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采取传统方式转运患者510例为对照组;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采取护理风险管理措施转运患者574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意外发生率、转运死亡率及接收科室满意率。结果对照组转运途中发生意外122例、死亡14例、接收科室不满意19.02%;观察组分别为58例、2例、4.7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对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实施风险管理可提高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ICU患者由于病情特殊性具有较大的潜在危险性,院内转运其救治效果机会和风险是并存的.只有做好转运前的准备工作、加强转运途中的安全护理、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制定完善转运工作流程,才能确保患者转运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系统分析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为提高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安全提供证据支持。方法 检索国内外8个数据库,筛选建库至2021年9月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不良事件危险因素的相关研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19篇文献,共包含7 826例患者,8 207次院内转运,其中发生不良事件1 980例次,发生率为24.13%。15篇文献进入Meta分析,结果显示,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多脏器功能衰竭、转运至重症监护室、在转运前或转运中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是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不良事件的影响因素。结论 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安全的影响因素众多,应在转运前全面评估,明确危险因素并制订针对性预防措施,以防范或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基层医院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的相关因素,制定防范措施,提高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急诊部2012年6月至2014年5月院内转运不良事件的类别、时间及相关护理人员情况,分析其发生原因,并提出护理对策。结果院内转运急危重患者4 270例次,发生院内转运不良事件32例次,发生率0.75%。11:30~14:30发生12例次(37.50%),17:30~22:30发生18例次(56.25%);死亡2例次(6.25%);护龄1~3年的护士发生28例次(87.50%)。结论基层医院应从根本上、系统上找原因,制定相应防范措施,合理利用人力资源,对低年资护士进行专业知识及技能培训,增强风险意识,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为建时、迅速转运患者,提高社区急危重患者转运的安全性,杜绝和减少转运患者中医疗纠纷的发生,为社区医护人员提供临床参考。对53例急危重患者采用程序化转运,包括转运前准备、转运前评估、科学有效的转运方法等。结果转运过程中无1例差错事故及医疗纠纷发生。提示采用程序化转运方法可提高急危重患者的抢救效率.有效地保证转运安全,对患者的后续治疗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检索国内外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安全管理的相关证据,对最佳证据进行总结,为规范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提供参考。 方法 系统检索国内外数据库关于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安全管理的相关证据,由2名研究员对文献质量进行独立评价,结合专业人士的判断,对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资料提取。 结果 共纳入13篇文献,其中临床决策1篇、证据总结3篇、指南2篇、系统评价4篇、专家意见/专家共识3篇。最佳证据共30条,包括转运设备日常管理、风险评估、转运前准备、转运中监测与治疗、交接与记录、质控与培训6个方面。 结论 本研究总结的最佳证据可为制定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社区急危重患者的程序化转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及时、迅速转运患者,提高社区急危重患者转运的安全性,杜绝和减少转运患者中医疗纠纷的发生,为社区医护人员提供临床参考.对53例急危重患者采用程序化转运,包括转运前准备、转运前评估、科学有效的转运方法等.结果转运过程中无1例差错事故及医疗纠纷发生.提示采用程序化转运方法可提高急危重患者的抢救效率,有效地保证转运安全,对患者的后续治疗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危重新生儿转运安全护理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危重新生儿转运安全护理管理方法,为降低危重新生儿病死率、提高救治率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与周边医院建立相互信任的协作关系,完善组织管理和转运制度,按照转运流程对102例危重新生儿进行转运。结果 102例危重新生儿转运过程中无一例死亡,未发生一起医疗差错和纠纷,转运成功率100%。结论完善转运前期人员配备和急救设备的准备,转运中严密监护,以及转运后期与院内急救的紧密衔接,是成功地将基层医院的危重新生儿转往本院NICU进一步医治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长途转运危重患者,用甘露醇处理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ls)的疗效.方法:随机抽样845例,分甘露醇实验组376例和甘露醇对照组469两组,甘露醇组按4-6小时给20%甘露醇250毫升,加压静滴;非甘露醇组给维护生命体征液体,无特殊的利尿脱水治疗.结果:甘露醇组Glasgow评分提高、心衰和呼吸衰竭得到改善;治疗前后呼吸、心率、血氧饱有显著性差异存在;死亡率19.9%较非甘露醇组33.3%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高危重患者长途转运效率和安全性。方法将388例长途转运危重患者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186例、观察组19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转运流程;观察组采取成立长途转运管理小组、制订转运流程和患者交接单,细化转运前中后环节工作职责等优化转运流程方式转运患者。结果两组患者均安全送达目标医院及科室;观察组接诊时间、准备用物时间、院内转运接收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患者及接收科室护士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优化长途转运流程可显著提高危重患者长途转运效果,保障患者转运安全。  相似文献   

14.
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对患者、工作人员、探视者可能产生伤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正确行动的过程[1].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因病情复杂、多变,所需急救设备多,携带仪器、物品多,存在较高风险.我科自2007年开始对危重患者院内转运重新识别及确认护理风险,规范转运制度,加强过程管理,进行质量反馈,保证了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15.
骨科严重创伤患者由于伤情严重在急诊科经初步检查诊断和必要的外科处置后需要送往手术室、临护室或专科病房进一步检查治疗时,如转运不当不仅影响患者的即时诊断和治疗,还可能加重损伤,甚至致残或危及生命.因此,安全转运对提高治愈率、降低重危患者的伤残率/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在转运患者过程中保证持续有效给氧,降低氧气袋松脱发生率。方法将300例携氧气袋供氧进行转运的危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供氧时将氧气袋橡胶管直接与吸氧管相连接,观察组使用自制氧气袋多用接头连接氧气袋橡胶管与吸氧管。结果观察组氧气袋松脱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氧气袋的使用寿命长于对照组。结论自制氧气袋多用接头能与吸氧管紧密连接,保证危重患者在转运途中的有效氧疗;能减少氧气袋橡胶管的磨损,延长氧气袋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7.
急危重症患者院内安全转运路径的建立与实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急危重症患者院内安全转运临床路径实施的效果,以全面提高急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方法将2009年1~12月从急诊科转送的609例危急重症患者设为对照组;2010年1~12月的759例危急重症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转运;观察组在建立安全转运路径后,按安全转运路径实施,流程包括转运前风险评估、转运前准备、转运前联络与协调;转运中监护与急救;转运后交接等措施。结果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接收科室满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实施急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路径能转变急诊科医护人员的观念,加强转运途中病情观察与监护,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收科室满意率,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降低体外膜肺氧合支持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方法成立研究小组,编制体外膜肺氧合支持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核查单,采用行动研究方法,通过计划、行动、观察及反思2个循环过程,找出核查单在临床应用过程中的问题,不断完善核查单,并比较行动研究前后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临床应用2个循环后,体外膜肺氧合支持危重患者院内转院运不良事件发生率由45.00%下降至18.75%。结论基于行动研究的体外膜肺氧合支持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核查单的编制及应用能够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创伤评估在急诊创伤患者院内安全转运中的应用。方法将2012年11月至2013年4月在我科抢救室救治需要院内转运的创伤患者106例为对照组,依靠生命体征和临床经验判断,无预警分级转运,共转运211例次。将2013年7~12月在我科抢救室救治需要院内转运的创伤患者136例为观察组,采用校正院前指数结合创伤评估程序进行预警分级转运,共转运255例次。结果观察组意外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家属)对转运满意度及相关科室对转运质量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创伤评估应用于急诊创伤患者在院内安全转运中,降低意外事件的发生率,提高了运送质量,保证了转运过程及时、安全和通畅,提高了科室间合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清单制管理在降低危重患者院间长途转运不良事件中的效果。方法将2014年1~12月符合院间长途转运标准的258例危重患者作为对照组,2015年1~12月261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转运核查方法,观察组设计核查清单,转运护士根据清单逐项核查,比较两组转运中与仪器设备相关、与急救药品相关、与患者管路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仪器设备功能障碍、氧气不足、电量不足、急救药品不足、导管堵塞等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在药品过期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单制管理能有效降低危重患者长途转运中转运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安全转运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