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对输尿管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输尿管癌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MSCTU)的影像特点和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输尿管癌的MSCTU表现。18例均行MSCT平扫、增强动、静脉期扫描、多次排泄期扫描及薄层重建,且均行MPR、CPR、VR、MIP重组。结果:增强动、静脉期轴位图像及MPR、CPR重组能够清晰显示肿块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尤其CPR通过尿液或造影剂对比,可连续显示整条输尿管及肿块;VR及MIP重组对充盈造影剂的输尿管管腔能很好显示肿块引起的不规则狭窄或截断。结论:MSCTU能够多平面、多方位、立体显示输尿管癌,并能客观评判双侧肾脏排泄功能,为临床治疗提供全面帮助。  相似文献   

2.
王恩旺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6):9003-900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扫描结合三维重建对原发输尿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输尿管癌患者11例。所有患者常规行全尿路CT平扫及增强扫描,延迟8~120min行多次全尿路扫描,薄层重建数据应用AW4.3软件进行MPR、CPR、MIP及VR重建及三维成像,CPR选取动脉期、MIP及VR选取延迟期效果较好。结果 CT全部检出病灶。平扫显示病灶为输尿管腔内软组织肿块、管壁增厚及不同程度的扩张积水,增强扫描动、静脉期可见病灶呈不同程度强化。MPR从不同角度显示病变本身及病变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CPR通过动脉期重建对输尿管完整显示使病变整体形态范围变得更清晰。MIP、VR在延迟期能立体多方位显示输尿管充盈情况、局部梗阻形态等。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结合三维重建基本上对原发输尿管癌做出正确诊断,提高小病灶检出率,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可靠的信息,是很好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肾嫌色细胞癌(CRCC)的CT表现特征,旨在提高术前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CRCC,14例行CT平扫及皮髓质期、实质期双期增强扫描,5例行平扫及实质期增强扫描,4例直接行皮髓质期、实质期双期增强扫描,观察病灶大小、形态、密度,分析CT增强扫描特点。结果共23个病灶,呈类圆形、椭圆形或轻度分叶状,边界清楚,平均最大径4.7em。12例病灶密度均匀;11例病灶密度不均匀,其中9例可见钙化,6例发生坏死囊变的肿瘤中有4例最大径超过8.4cm。平扫病灶cT值23-48HU;与平扫相比,皮髓质期cT值平均增加34HU,实质期CT值平均增加32HU;实质期与皮髓质期相比,8例表现为密度降低,CT值相差约4-23HU,11例呈持续强化,CT值差约1.13HU。结论CRCC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术前CT检查对肿瘤的定性诊断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尿路造影(CTU)在泌尿系统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40例临床有泌尿道症状患者,行泌尿系常规CT平扫、双期增强扫描及排泄期尿路造影,原始数据传送至高级后处理工作站,使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及容积重建(VR)等方法,获得完整排泄期尿路影像。结果 18例输尿管结石,3例肾盏结石;5例肾癌,2例肾盂癌;3例膀胱癌侵犯输尿管下段;1例子宫内膜癌术后输尿管粘连及肿胀致输尿管梗阻;1例结肠癌淋巴结转移包绕并侵犯输尿管下段致中上段梗阻积水;外压性输尿管狭窄3例;2例肾盏憩室;2例先天性肾发育异常。其中27例经手术证实,13例经临床证实。结论 16层螺旋CT具有扫描速度快、范围广、层厚薄和图像质量高等优点,能多平面、多方位三维立体显示整个泌尿系统的病变,为临床明确病因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超顺磁性氧化铁(SPIO)增强MRI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验SPIO增强MRI对原发性肝癌的定位,定量,定性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经螺旋CT增强,MR平扫,SPIO增强扫描检查且有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或DSA血管造影资料并经随访,实验室生化检查及临床资料证实为原性肝癌者20例。结果:SPIO增强T2MRI检出79个病灶,其中经手术,穿刺活检病理证实或DSA血管造影显示有肿瘤血管团和/或肿瘤染色的原发性肝癌病灶69个;另有10个为异常信号灶,SPIO增强MRI较CT增强及MR平扫病灶检出率分别增加66%和59%,病灶-肝脏对比噪声比增加52%(P=0.004)。结论:(1)SPIO增强T2WI病灶-肝脏对比噪声比显著增加;(2)病灶检出率明显高于MR平扫及螺旋CT增强影像;(3)结合MR平扫影像,SPIO增强MR影像对肝癌病灶的定位。定量及定性诊断有重要意义;(4)SPIO增强MR影像对肝脏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血清胸腺苷激酶1(STK1)、可溶型B7-H3(s B7-H3)、细胞外基质蛋白-1(ECM1)联合多层螺旋CT对肝细胞癌与肝血管瘤的鉴别诊断。方法 选取59例肝细胞癌及45例肝血管瘤患者,比较两种病灶的影像学特征及血清STK1、s B7-H3及ECM1水平;分析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上述两种疾病的诊断效能。结果 CT平扫显示,肝细胞癌及肝血管瘤病灶的形态特征、类型、边界清晰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细胞癌患者的血清STK1、s B7-H3、ECM1水平高于肝血管瘤患者(P<0.05),且两种患者的动脉期均匀高密度病灶的增强CT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诊断肝细胞癌、肝血管瘤,与病理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0.844)。结论 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可有效鉴别肝细胞癌与肝血管瘤,动脉期均匀高密度病灶的增强CT值及血清STK1、s B7-H3、ECM1水平升高有利于疾病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螺旋CT扫描在小肾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小肾癌(直径〈3.0cm)病例8例的螺旋CT资料。结果CT诊断为肾癌5例、错构瘤1例、炎性假瘤1例、脓肿1例,诊断准确率为5/8(62.5%)。螺旋CT表现为:(1)CT平扫为软组织密度结节、无钙化及脂肪组织8例,中心有坏死、微量脂变1例,呈囊性改变1例;(2)增强扫描显著强化6例(ACT值〉40HU);(3)肿瘤界面模糊不清5例、清晰而不锐利2例、边缘相对光整1例。结论利用螺旋CT观察病灶的密度、边缘及强化程度等特征性表现,对术前确立小肾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的多层螺旋CT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5 例 FNH 的CT表现,所有病灶均行16层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结果 本组共检出28个病灶,22例单发病灶,3例2个病灶,均为结节或分叶状肿块,平扫为等或稍低密度,增强扫描27病灶动脉期除去中心疤痕外,全部病灶均为显著均匀性强化,CT值为99~149HU,平均124HU,1个病灶呈中度不均匀强化,8例中心或周边见增粗供血动脉.门脉期病灶表现多样,16例为稍高密度,8例为等密度,1例为稍低密度;8例病灶见典型的中心疤痕,其中2例延迟期疤痕强化.CT正确诊断21例,准确率为84.0% 结论多排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能较全面显示大多数FNH的病理特征及血供特点,对典型FNH能够做出正确诊断,非典型FNH要和肝细胞肝癌、肝血管瘤、肝细胞腺瘤、纤维板层样肝癌鉴别.  相似文献   

9.
透明细胞型肾癌少见CT表现与临床和病理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透明细胞癌(RCCC)的少见CT表现和误诊原因,探讨其与临床和病理的关系,以提高诊断准确性。材料和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不典型透明细胞癌17例20个病灶,孤立发生14例,多发2例,VHL并发1例。术前分别经螺旋CT或多排螺旋CT平扫、皮髄交界期增强和实质期增强扫描,注射流率3~4ml/s。仔细复习CT扫描结果并和手术病理作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17个病例共发现20个肾脏病灶,3个肾外病灶。肾脏病灶位于右肾13个,左肾7个。肿瘤呈圆形或类圆形,病灶中心位于肾皮质14个,位于皮质和髓质6个。肿瘤直径1.7~8.3cm,平均4.7cm。肿瘤实质成分平扫CT值11.4~34.0HU,平均20.9HU。皮髓交界早期CT值27.3~112.5HU,平均48.2HU。实质期CT值36.4~77.4HU,平均53.7HU。实质期增强有利于显示病灶内的坏死和境界,其中动态增强无明显强化8个病灶,显著囊变7个病灶。18个病灶境界清楚,2个病灶境界不清。3个肾外病灶分别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2个,胰腺尾部胰岛细胞瘤1个,所有肾外病灶皮髓交界早期扫描显著强化,实质期扫描呈持续强化。结论:RCCC少见CT表现包括:肿瘤少血供或乏血供、过度囊变、肉瘤样变、双肾多发等,部分肿瘤容易误诊。认识上述少见CT表现有利于提高诊断准确性和病理分型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周围肺癌的CT表现及其鉴别诊断方法。选择100例经病理证实为感染性病变及100例经病理证实的肺癌,将其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感染性病灶边缘多光滑,增强扫描强化明显,CT值增幅大于70HU,且持续时间长常大于5分钟;肺癌密度大多不均匀,边缘毛糙,部份病例见到短毛刺征及分叶征。增强扫描动脉期强化明显,CT值增幅30-60HU之间,静脉期密度有所下降,延期(3分钟后)扫描密度下降明显,病灶周围可见胸膜粘连,部份病灶周围可见胸膜凹陷征。结论:综合分析各种CT征象,结合临床资料准确率可提高,对难以定性病灶应做CT定位下穿插刺检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层CT及三维重建技术在原发性输尿管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输尿管癌16例,均行多层螺旋CT扫描(MSCT),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漫游技术(VRT)处理。结果:原发性输尿管癌轴位CT表现为管腔内软组织肿块伴管壁增厚,增强扫描轻-中度强化,增强峰值位于静脉期,MPR和CPR图像均清晰显示肿瘤侵犯的部位、范围、数目及输尿管壁增厚和周围侵犯情况,CPR图像能在一个平面上显示输尿管全程,MIP和VRT图像类似于静脉尿路造影(IVU)。结论:MSCT及三维重建技术对原发性输尿管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能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评估提供有力帮助。  相似文献   

12.
多排螺旋CT特殊扫描对胃癌术前分期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多排螺旋CT特殊扫描(两次给药三次扫描)对胃癌术前T分期诊断的准确性及诊断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可行性。材料和方法:对30例临床确诊为胃癌的住院患者进行术前16排螺旋CT特殊扫描(即两次给药三次扫描),并根据SCT结果作出分期诊断。所有病人手术后,取病理并进一步进行病理TNM(p-TNM)分期。结果:MSCT三相扫描对胃癌术前分期的总准确度为73.3%,对进展期胃癌术前分期的准确度为78.5%,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MSCT对胃癌淋巴结转移诊断的准确率为73.3%,敏感度为75.0%,特异度为70.0%,阳性预测值为83.3%,阴性预测值为58.3%。结论:SCT三相扫描对胃癌术前T分期及淋巴结转移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进展期胃癌行螺旋CT检查,探讨其CT表现及周围侵润情况和进行TNM分期的价值。方法 31例患者均在胃充盈状态下行螺旋CT扫描,其中19例口服3%的泛影葡胺溶液,12例口服水溶液,对CT征象进行分析和TNM分期。结果 全部病例在螺旋CT图像上均显示胃粘膜有改变,明确肿块发生部位,形态及胃周围情况。其中对12例行增强扫描,增厚的胃壁及肿块有强化,并能清晰显示>0.8cm的肿大淋巴结和有无肝脏转移。结论 螺旋CT对进展期胃癌显示率高,尤其TNM分期对指导胃癌的手术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咽淋巴环非霍奇金淋巴瘤的CT诊断(附76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郑石芳  张孔志  陈英 《中国临床医学》2000,7(3):287-288,291
目的:探讨咽淋巴环非霍奇金淋巴瘤的CT诊断价值。方法:对76例经病理证实的咽淋巴环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冠状及横断平扫和增强扫描的CT影像学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除鼻咽35例,舌根部2例单发NHL外,其余39例多为灶性。其CT影像特征为多病灶跨越性生长,平扫CT值35 ̄50HU,增强后则全部60 ̄90HU,且密度均匀强化,骨质破坏较少,颈淋巴结数量多,强化明显。结论:CT检查对NHL的临床分期及确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回顾性分析输尿管膀胱入口处结石的CT诊断结果,评价其CT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82例输尿管膀胱入口处结石的CT检查结果,所有病例均经尿道排石证实。结果输尿管膀胱入口处结石具有特征性的CT表现,即圆形或枣核状钙化高密度影,结石直径〈7.5mm,CT值≥83HU,CT确诊率96.3%。82例均发现病侧输尿管增粗,69例发现病侧肾盂少量积水,肾盂未见积水的输尿管膀胱入口处结石13例,其结石直径〈3.8mm。结论CT检查输尿管膀胱入口处结石具有准确、无创、直观等优点,是诊断输尿管膀胱入口处结石不可替代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 MRA)在诊断肾动脉狭窄中的价值。方法:对40例临床诊断或怀疑肾动脉狭窄患者进行3D CE MRA检查,其中17例经DSA对照。使用马根维显(磁显葡胺)造影剂对所有患者采用Smart智能追踪技术进行动态三期扫描。综合分析三期图像进行2D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成像、3D最大强度投影(MIP)及3D遮盖表面显示(VR)方法进行重建的血管影像,观察双侧肾动脉情况,完成诊断。结果:3D CE MRA显示了40例患者总共80支肾动脉主干,显示率为100%。40例中3D CE MRA显示肾动脉正常64支,肾动脉狭窄16支。17例有DSA对照者,DSA显示肾动脉正常19支,肾动脉狭窄15支;3D CE MRA除把2支轻度狭窄估为中度狭窄,1支中度狭窄估为重度狭窄外,其它结果都同DSA一致,诊断肾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1%,100.0%,100.0%及95.5%。结论:3D CE MRA能清晰显示肾动脉并对肾动脉狭窄作出可靠诊断,在很大程度上可成为介入治疗前的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CT影像诊断对直肠癌临床分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11月接受诊断的直肠癌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CT影像学检查,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学结果比较,以病理学检测结果作为金标准,统计CT影像诊断对直肠癌临床术前分期的正确率,并评估CT影像诊断对直肠癌临床术前分期的价值。结果:CT影像学诊断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对比,T1~T2期诊断正确率为85%,T3期诊断正确率为84.21%,T4期诊断正确率为78.57%。结论:利用CT影像诊断对直肠癌临床术前进行分期,诊断正确率较高,能够为手术治疗提供依据,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256层螺旋CT曲面重建(CPR)在胆总管梗阻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72例胆总管梗阻性病变患者的CT资料,患者接受256层螺旋CT平扫、多期增强扫描,后对图像进行CPR。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CT平扫+增强检查与联合CPR的诊断效能。结果 良性梗阻占74.42%(128/172),恶性梗阻占25.58%(44/172);所有患者均表现为胆总管不同部位狭窄、中断及不同程度肝内外胆管扩张。CT平扫+增强定位诊断符合率为93.02%(160/172),低于联合CPR的95.93%(165/17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8);CT平扫+增强定性诊断符合率为87.21%(150/172),低于联合CPR的95.35%(164/172)(P=0.007)。结论 256层螺旋CT平扫与多期增强联合CPR可提高胆总管梗阻性病变的定性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提供更客观、准确的信息。  相似文献   

19.
赵伟  任千里  陈龙  祝洪福 《临床医学》2012,32(3):34-35,128
目的 探讨64层CT血管成像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方法和临床价值.方法 对30例临床诊断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行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对所有扫描原始数据行积再现,最大密度投影,冠状、矢状面多平面重组以及曲面重建.结果 30例患者CT血管成像检查均能清晰显示动脉血管影像,可以准确显示下肢动脉硬化病变血管情况.结论 64层CT血管成像能清晰地显示下肢动脉及其病变,对术前诊断及术后评价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大肠癌多层螺旋CT诊断与临床病理分期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估充气大肠螺旋CT扫描(AESCT)对大肠癌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5例经内窥镜活检证实的大肠癌病人,术前经肠道准备后行螺旋CT扫描,并进行术前Duke分期,然后与手术病理分期对照。结果:AESCT显示大肠癌的敏感性达100%;对大肠癌Duke分期的准确率为80%(36/45),较普通CT扫描50%的准确率有明显提高。结论:AESCT扫描对大肠癌的术前分期很有价值,尤其对判断局部浸润和远处转移的情况更为准确,是评估大肠癌术前分期的很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