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一期缝合术的价值。方法2010年1月~2012年12月对21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一期缝合术。术中暂不切除胆囊,先显露胆总管,切开取石、纤维胆道镜探查、一期缝合,最后切除胆囊。结果21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一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80~120min,平均100min;术中出血量3~20ml,平均10ml。术后住院时间7~9d,平均8d。术后胆漏1例,保守治愈。21例随访1~34个月,平均21个月,无结石复发和胆系症状。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一期缝合术具有创伤小、康复快等优点,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使用5.0 mm胆道镜行腹腔镜下经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6月开滦总医院收治的6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下经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方法完成胆道探查取石一期缝合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6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取净结石并一期缝合汇入部。手术时间75~115 min;术中出血量5~20 mL;术后住院时间4~10 d;3 例术后少量胆汁漏,保持通畅引流,7 d后拔除引流管。所有患者无术后出血、重症胆管炎、胆源性胰腺炎、伤口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下经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一期缝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32例腹腔镜保胆取石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手术经验,探讨术中胆囊和胆总管切开及缝合顺利的合理性。方法 总结2009年4月至2012年2月,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微创外科中心32例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保胆取石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均放置T管引流。结果 32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130~220min,平均(160±23)min。无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7~10d,平均(8.7±1.5)d。患者均治愈出院。随访3~31个月,均无结石复发,胆囊收缩功能良好。结论 腹腔镜保胆取石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扩大了保胆手术的治疗范围,正确的选择术中胆囊及胆总管切开顺序对于防止胆囊结石的复发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2月为23例患者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的临床资料。结果:23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60~230 min,平均(106±36)min;总住院时间6~23 d,平均(10.3±3.8)d;术后住院5~20 d,平均(7.3±3.2)d。术后2例发生胆漏,经通畅引流保守治疗均痊愈。经随访未见结石残留、胆管狭窄。结论:在正确掌握手术适应证及注意手术操作的前提下,有选择性地开展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不保留胆囊管的胆囊切除联合胆管微切开胆道镜取石胆管一期缝合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4月至2017年9月为32例因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下不保留胆囊管的胆囊切除联合胆管微切开胆道镜取石一期缝合术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彩超、MRI/MRCP检查,证实同时存在胆总管结石、胆囊结石。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32例均成功完成腹腔镜手术。手术时间70~135 min,平均(85.4±13.7)min;术中出血量50~130 mL,平均(80.2±23.1)mL。术后住院2~6 d,平均(3.5±1.3)d;术后无出血、胆漏、黄疸、发热、胆道狭窄、胆管结石复发、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选择合适的胆总管结石病例,采用腹腔镜下不保留胆囊管的胆囊切除联合胆管微切开胆道镜探查取石胆管一期缝合术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2月至2012年8月为53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纤维胆道镜联合治疗的临床资料。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切开,经胆道镜置入取石网篮取石,术毕一期缝合胆总管。结果:本组腹腔镜胆道镜联合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成功率98.1%(52/53),1例中转开腹留置T管。手术时间平均(89.1±46.3)min,术中出血量平均(35±24.9)ml,术后平均住院(6.7±3.1)d,3例发生胆漏,1例再次手术。术后随访4个月~2年,发生残余胆总管结石1例。结论:在严格把握手术指征、认真术前影像学评价、术中熟练胆道镜操作、精准缝合的前提下,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经胆囊管切开胆总管取石,胆道一期缝合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可行性。方法 2009年10月~2010年5月对55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施行经胆囊管切开胆总管取石胆道一期缝合术。腹腔镜下切除胆囊后,保留胆囊管长1.0~1.5 cm,沿胆囊管纵轴剪开胆囊管前壁至胆总管,再沿胆总管纵轴向下切开胆总管0.3~1.1 cm,经此切口内镜取净胆道结石并判断Oddi括约肌功能是否正常。从胆总管切开处的下方开始,向胆囊管切开处的盲端方向先行黏膜层缝合,然后肌层缝合,距胆总管0.2 cm结扎胆囊管。腹腔放置引流管。结果 55例手术均获成功,胆囊管直径0.3~0.6cm,平均0.45 cm;胆囊管切开长度1.0~1.5 cm,平均1.3 cm;胆总管切开长度0.3~1.1 cm,平均0.5 cm。腹腔引流管留置3~5 d。术前术后MRCP对比胆总管直径无异常改变。1例术后出现胆漏,对症治疗后治愈。术后腹痛、腹胀2例,48 h后缓解。1例术后5 d出现间歇性腹痛,7 d出现黄疸,9 d后腹痛缓解,黄疸消退。术后住院时间7~13 d,平均8 d。55例术后随访1~6个月,平均4.5月,无残余结石及结石复发。结论腹腔镜下经胆囊管切开胆总管取石胆道一期缝合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可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保胆取石并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的手术指征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2月至2011年7月为12例患者行腹腔镜保胆取石并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手术均获成功,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术前B超检查提示3例胆囊无结石,胆总管继发结石,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9例胆囊结石合并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术前经内镜鼻胆管引流(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在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后一期缝合胆总管代替术后T形管引流的可行性. 方法对18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不伴有完全性胆道梗阻)腹腔镜手术之前行鼻胆管引流,术中一期缝合胆总管. 结果手术时间70~120 min,平均85 min.术后住院7~10 d,平均8 d.术后5 d经鼻胆引流管行胆道造影显示胆总管愈合良好,全组病人无胆漏、胆总管狭窄、肝内外胆总管残余结石、引流管脱落、胆汁性胰腺炎等并发症.18例随访6个月,1例胆总管内小结石经内镜括约肌切开取石,余17例未见胆总管明显扩张或狭窄. 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胆道镜取石网取石手术之前行鼻胆管引流,完全可以替代T形管体外引流,缩短了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经胆囊管切开胆总管取石,胆道一期缝合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可行性。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对101例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施行经胆囊管切开胆总管取石胆道一期缝合术。腹腔镜胆囊切除后,保留胆囊管1.0~1.5cm,沿胆囊管纵轴剪开前壁至胆总管,再沿胆总管纵轴向下切开胆总管0.3~1.1cm,经此切口内镜取净胆道结石并判断Oddi括约肌功能是否正常。从胆总管切开处的下方开始,向胆囊管切开处的盲端方向先行黏膜层缝合,后行肌层缝合,距胆总管0.2cm处结扎胆囊管。腹腔放置引流管。结果 101例手术均获成功,胆囊管直径0.3~0.6cm,平均0.45cm;胆囊管切开长度1.0~1.5cm,平均1.3cm;胆总管切开长度0.3~1.1cm,平均0.5cm。腹腔引流管留置3~5d。术前术后磁共振胆胰管造影(MRCP)对比,胆总管直径无异常改变。2例术后出现胆漏,对症治疗后痊愈。1例术后5d出现间歇性腹痛,7d出现黄疸,9d后腹痛缓解,黄疸消退。术后住院时间3~14d,平均住院时间8d。术后随访1~11个月(平均8.5个月),无残余结石及结石复发。结论改良的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胆道一期缝合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32例患者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资料.结果:31例患者成功完成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其中经胆囊管胆道镜取石5例,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16例,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10例;1例中转开腹.术后所有患者均治愈,4例并发胆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同顾性评估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三镜)联合,一次麻醉序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和胆源性急性胰腺炎(ABP)的可行性.方法总结112例肝外胆管结石(其中23例ABP)治疗经验,对术式选择、操作要点、胆漏防治、注意事项等做分析.结果102例成功,10例中转开腹手术.其中16例内镜胰胆管造影(ERCP)+腹腔镜胆囊切除(LC)、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LCTD),18例ERCP+LC、胆道镜经胆囊管胆总管取石;22例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取石未完成或禁忌,继续LC、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一期缝合;46例鼻胆管引流(ENBD)+LC、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一期缝合.内镜治疗时间平均35 min,腹腔镜手术时间平均110 min,术后住院平均6.5 d.无手术死亡,ERCP和EST并发症9例,其中6例急性胰腺炎,2例十二指肠乳头部出血,1例十二指肠穿孔.胆总管一期缝合术后胆漏11例,腹腔引流治愈.拔T管后胆漏2例,再次腹腔镜下置管引流治愈.随访1~3年,B超或MRCP检查无胆管狭窄;胆总管残石和再发结石各3例,EST取石治愈.结论一次麻醉"三镜"序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和ABP,手术环节衔接更为合理,无内镜治疗的恐惧感,能从严掌握EST适应证和减少并发症,提高微创手术成功率等.一旦遇有解剖不清、出血、结石未取净或胆管狭窄等,及时改变术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胆囊颈部成形术在保胆取石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6年3月至2010年8月为320例患者施行完全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息肉)术,其中12例胆囊颈部结石嵌顿患者行胆囊颈部切开取石成形术,保留了胆囊。腹腔镜下切开胆囊颈部前壁1~1.5cm,取出结石,胆道镜检查无残余结石,胆囊管通畅,有胆汁流出后,用4-0可吸收线间断全层缝合胆囊颈部,为预防狭窄,部分病例纵切横缝,针距、边距均为1.5mm。结果:12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120~190min,平均(163±27)min,腹腔引流管术后2~4d拔除,无胆漏;术后住院7~10d,平均(8.5±1.0)d。1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6个月,无结石复发,术后1个月胆囊炎症明显减轻,术后3个月胆囊功能明显恢复,术后6个月胆囊收缩功能恢复25%~52%,8例高于30%。结论:完全腹腔镜下胆囊颈部成形术治疗胆囊颈部结石嵌顿是一种有效的保胆术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手术方式及并发症处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6月至2012年1月为17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行LCBDE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前评估、取石方式、腹腔镜及胆道镜技术对疗效的重要性,总结胆总管末端损伤、结石残留、胆漏等并发症发生原因及处理措施。结果:一期吻合123例,其中3例先行十二指肠镜鼻胆管引流;留置T管55例,其中13例中转开腹取石、补漏。术后发生胆漏5例,引流3~7 d愈合,平均(5.3±1.5)d。术后随访3~60个月,平均(36.0±18.6)个月,无胆漏、胆管狭窄、胰腺炎发生;5例结石复发,行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可靠;术前正确评估,术中正确取石,避免盲目、暴力操作,术中并发症及早发现、及时治疗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胆道镜下定向微爆破碎石技术治疗胆囊巨大、嵌顿结石在保胆取石术中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采用体内微爆破碎石仪在纤维胆道镜直视下定向碎石治疗93例胆囊巨大、嵌顿结石患者。结果:93例患者碎石2~11次,平均(3.67±0.52)次1,例术后发生急性胆囊炎,急诊行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1例胆囊壁水肿置管引流,6周后经胆道镜探查胆囊粘膜恢复正常后拔除。91例用4-0可吸收线一次性缝合胆囊壁,所有患者术后均无胆囊穿孔、胆漏、胆囊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无一例中转胆囊切除术。结论:在胆道镜直视下应用体内微爆破定向碎石技术治疗胆囊巨大、嵌顿结石安全、有效,为保胆手术的成功提供了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在X线透视下经胆囊管胆总管网篮取石的可行性。方法:2002年6月至2006年10月85例患者术前均经B超诊断为胆囊结石,伴胆总管扩张、胆总管结石。术中于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总管造影,胆道镜取石网篮,在C臂机透视下用胆道镜网篮取石后经胆囊管取出。结果:85例患者经胆总管造影发现胆总管结石26例,经胆囊管胆总管网篮取石成功21例。3例因胆总管损伤中转开腹。2例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结论: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在X线透视下,正确掌握手术操作技巧,经胆囊管胆总管网篮取石可一次完成,术后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腹腔镜超声联合胆道镜在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胆总管一期缝合的临床体会。方法对24例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术中应用腹腔镜超声明确胆管、血管情况,联合胆道镜取结石,确保无结石残留及十二指肠乳头功能良好情况下进行胆总管一期缝合。结果 24例患者均获得手术成功,在手术中确诊胆总管结石3例(3/24),平均手术时间101.3±15.9 min,平均失血量13.4±3.4 mL,平均拔除引流管时间5.5±1.1 d,平均住院时间11.2±4.0 d,出院后并随访1~6个月,均未发现与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疾病有关的术后并发症。结论腹腔镜术中应用超声联合胆道镜保证胆总管一期缝合安全有效,避免了放T管引流引发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手术适应证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的手术适应证及其临床疗效。方法 总结分析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普外科2005年11月至2008年3月成功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纤维胆道镜胆总管探查术83例病人的临床资料。 结果 成功完成LCBDE 81例,其中二次胆道手术3例,手术成功率97.6%;中转开腹2例,中转率2.4%。平均手术时间90min,平均肠蠕动恢复时间2.6d,平均术后住院8d。胆总管一期缝合1例术后胆汁瘘,术后1周自愈;术后胆道残余结石2例,经T管窦道行胆道镜治愈。无腹腔出血、胃肠道损伤等并发症,全部治愈,带T管出院。术后4周回院常规T管造影拔管。 结论 胆囊结石及胆囊炎合并胆管结石是腹腔镜胆管探查取石术的最佳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9.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一期缝合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后一期缝合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可行性。方法:2004年1月至2008年10月我院将收治的133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分为2组,80例行开腹胆总管探查取石一期缝合术,53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道镜取石及胆总管一期缝合术,不置"T"管引流。结果:全部手术均获成功,开腹组术后2例胆总管结石残留,行ERCP+EST取石成功;腹腔镜组3例术后早期胆漏,经引流3~5d后痊愈,无远期胆道狭窄。结论:胆总管一期缝合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住院时间短、患者痛苦小,用腹腔镜行此手术更具有微创的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中放置定时脱落的J形导管行胆道内引流的治疗经验。方法:2005年5月至2007年12月,我们为45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胆道镜取石后,将8FJ形导管置入胆总管及十二指肠,并将导管近端用快速吸收薇乔线固定于胆管壁,胆总管切口原位缝合关闭。结果:45例手术均获成功,平均手术时间125min,术后住院4~9d,平均6.5d,术后平均14dJ形导管随粪便排出。2例术后血清淀粉酶短暂升高。无胆漏、胆道狭窄、残余结石、堵管、提前脱管、导管滞留、导管退入胆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后,胆总管内放置定时脱落的J形导管,引流一期缝合胆管壁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具有患者创伤小、痛苦轻、康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在胆总管结石手术中具有较大优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