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比较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与常规照射的靶区剂量分布和危及器官受量。【方法】对36例首程放疗的食管癌患者同时进行三维适形放疗与常规放疗,比较分析各项剂量学参数。【结果】放疗前食管钡餐造影显示肿瘤长度4.0~9.0(5.2±1.7)cm;CT扫描肿瘤长度5.5~10.5(6.7±1.9)cm。三维适形放疗与常规放疗的肿瘤靶区体积(grosstumorvolume,GTV)最大剂量分别为7135.0cGy、7086.2cGy,GTV最小剂量分别为3226.2cGy、6312.2cGy,GTV平均剂量分别为6209.7cGy、6657.6cGy;临床靶区体积(clinicaltumorvolume,CTV)最大剂量分别为7197.2cGy、7023.8cGy,CTV最小剂量分别为3016.0cGy、6078.5eGy,CTV平均剂量分别为5954.7cGy、6582.9cGy;计划靶区体积(planningtargetvolume,PTV)最大剂量分别为7012.5eGy、6970.9cGy,PTV最小剂量分别为3892.7cGy、6147.7cGy,PTV平均剂量分别为5882.7cGy、6477.8cGy。P〈0.01)。两种计划GTV、CTV、PTV的最大剂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维适形放疗GTV、CTV、PTV的最小剂量、平均剂量均显著高于常规放疗(P〈0.05)。且三维适形计划中95%的处方剂量可以包括全部GTV、98%的CTV和93%的PTV,但常规放疗仅能包括84%的GTV、71%的CTV和55%的PTV,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常规放疗时肺、心、脊髓的Dmax、Dmean及相应剂量下体积均大于三维适形放疗(P〈0.05)。【结论】三维适形放疗可以提高肿瘤靶区剂量,更有效的保护正常器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影响N0期食管鳞癌根治术后的预后因素,并评价术后预防性放疗价值。方法分析1993年1月~2006年11月本院食管癌根治术后病理诊断证实均为鳞癌,无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N0期患者859例,其中单纯手术760例,术后放疗99例。术后3~4周开始放疗,照射中位总剂量50 Gy,分25次,2 Gy/次,5次/周,5周完成。结果全组1、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93.4%、81.5%、72.9%和65.5%,影响预后的单因素分析是性别、年龄、病变长度和pT分期,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和pT分期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术后放疗较单纯手术可提高pT4期和病变长度>5 cm的生存率,5年生存率分别为67.1%、34.6%和81.3%、7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能降低pT4期瘤床复发率;而对病变长度≤5 cm、不同病变部位、食管残端癌、脉管癌栓和pT1-3期患者术后放疗的生存率没有提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和肿瘤侵润深度是影响N0期食管鳞癌根治术后预后的重要因素,术后预防性放疗可明显提高pT4期及病变长度>5 cm的生存率和降低pT4期瘤床复发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食管鳞癌组织中五聚素3(PTX3)基因的表达,以及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半定量逆转录PCR(RT-PCR)、甲基化特异性PCR(MSP)、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癌旁食管黏膜组织和食管鳞癌组织进行检测,分析PTX3基因mRNA的表达、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和PTX3蛋白阳性表达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25%(5/20)食管鳞癌组织和90%(18/20)正常食管黏膜组织存在PTX3基因表达,PTX3mRNA在食管癌与癌旁组织之间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289,P<0.001)。80%(16/20)食管鳞癌组织和25%(5/20)正常食管黏膜组织存在PTX3基因CpG岛超甲基化,提示PTX3基因超甲基化与食管癌发生之间有关联(χ2=12.13,P<0.001)。PTX3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为30.38%(24/79),癌旁食管组织PTX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4.81%(67/79)(P<0.001)。随着食管癌临床分期增加,PTX3蛋白阳性表达率逐渐降低。结论 PTX3基因启动子高甲基化是PTX3表达失活的主要原因,在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PTX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可作为食管鳞癌预后评估的潜在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67kD层粘连蛋白受体(67LR)和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6例食管鳞癌组织和26例非典型增生食管黏膜组织、23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67LR和MMP-7的表达,分析其与食管鳞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其相关性。结果:(1)正常食管黏膜上皮组织、癌旁非典型组织和癌组织中,67LR、MMP-7蛋白阳性表达率均依次增高,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2)不同浸润深度的食管鳞癌组织中,67LR蛋白阳性表达率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MMP-7蛋白阳性率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3)伴有淋巴结转移的食管鳞癌组织中67LR、MMP-7蛋白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4)67LR蛋白的表达与MMP-7呈正相关(P<0.05)。结论:67LR、MMP-7蛋白异常表达可能参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MMP-7蛋白异常表达与食管鳞癌浸润有关,而67LR蛋白异常表达与食管鳞癌浸润无关;67LR、MMP-7蛋白异常表达与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影响食管癌疗效的因素。材料与方法 :对 1993年 1月至 1999年 9月间病理和临床资料完整的 2 0 0例食管癌进行临床分析。所有病例均为初次治疗 ,经病理证实 ,鳞癌 196例 ,小细胞未分化癌 2例 ,腺癌 1例 ,腺鳞癌 1例 ,按UICC1987分期标准分期 ,原位癌 1例 ,Ⅰ期 3例 ,Ⅱ期 47例 ,Ⅲ期 12 7例 ,Ⅳ期 2 2例 ,全部病例中单纯放疗 (简称单放组 ) 113例 ,放化综合治疗 (简称综合组 ) 87例 ,所有病例均行60 Co或 6MVX线外照射 ,常规设野 ,常规分割 ,1 8~ 2Gy/次·天 ,5次 /周 ,DT5 0~ 73Gy ,有锁骨上淋巴结转移者加照锁骨上区 ,DT5 0~ 70Gy ,综合组多数在放疗结束后给予化疗 ,每 3~ 4周为一周期 ,共 2~ 5个周期不等 ,方案多为DDP +5 -Fu ,有的病例加PYM和或CF。统计分析方法 :生存率分析用Kaplan -MeierMethod ,生存差异性检验采用Log -ranktest,多元回归分析采用CoxProportionalHazardsMode。结果 :随访至 1999年 12月 31日 ,中位随访时间 14个月。 (1~ 80月 ) ,1、 3、 5年生存率综合组分别为 6 0 %、 2 2 %、 10 % ,单放组为 30 %、 11%、 2 % ,两组生存曲线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470 ;1、 3、 5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综合组和单放组分别是 80 % ,5 5 % ,37% ;6 0 % ,2 1% ,8% ,两组生存曲线  相似文献   

6.
食管癌端粒酶活性及ras基因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食管癌端粒酶活性的表达及ras基因的突变。方法 :采用PCR技术为基础的端粒重复序列扩增 ,对 38例食管鳞癌及食管炎、癌旁组织进行端粒酶及食管癌端粒酶活性及ras基因突变的检测。结果 :38例食管癌中 32例端粒酶阳性 ,检出率为 84.2 % ,ras基因阳性 31例 ,阳性率 81 .2 % ;癌旁组织 2例呈阳性 ,检出率为 1 6 .7% ;ras基因阳性 4例 ,阳性率 33 .3 % ;食管炎 2例呈阳性 ,检出率为 1 6 .7% ;ras基因阳性 2例 ,阳性率 1 6 .7% ;食管癌组与癌旁组织组及食管炎组分别对照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38例食管癌端粒酶和ras基因突变存在显著相关性 (χ2 =1 1 .4 ,P <0 .0 0 5) ;端粒酶及ras基因与食管癌发生部位、肿瘤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无明显关系。结论 :端粒酶的激活及ras基因突变在食管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食管癌的诊断指标 ,二者具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食管腔内微波加温合并体外放射治疗食管癌与单纯放射治疗的疗效。方法对 2 15例食管癌进行前瞻性分组研究。食管腔内加温合并体外照射 (R +H)组 10 4例 ,单纯体外照射 (RT)组 111例 ,R +H组外照射DT4 0Gy ,腔内加温 1~ 2次 /周 ,4 5min/次 ,要求肿瘤表面温度 >4 3℃。RT组外照射DT6 0Gy ,2Gy/次 ,5次 /周。结果近期疗效显示R +H组完全缓解率达 4 4 .8% ,RT组为 2 4 .3%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1、5、10年生存率R +H组分别为 77.1%、2 2 .9%和 14 .3% ,RT组为 6 0 .4 %、13.5 %和 5 .4 %。结论食管腔内加温合并体外放射治疗可以提高食管癌的局部控制率 ,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均高于对照组。局部控制率的高低与加温的次数无明显关系 ,关键在于每次的加温质量 (T90 的高低 )。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Bcl-2和Bax蛋白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前列腺癌的关系。方法:选取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998-01/2003-12未经治疗的前列腺癌组织标本45例,前列腺增生组织标本10例。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45例前列腺癌和10例前列腺增生组织标本中Bcl-2及Bax的表达,并探讨Bcl-2及Bax的表达与前列腺癌分期、分级、术前PSA、内分泌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关系。结果:①Bcl-2表达在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7.8%和10%,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在不同分期.不同Gleason评分,不同PSA,不同内分泌治疗反应效果的前列腺癌中Bcl-2阳性表达率和阳性表达程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②Bax表达在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中Bax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8.9%和50%,前列腺癌的Bax表达高(P&;lt;0.05);在不同分期的前列腺癌中阳性表达率为100%和87.5%,阳性表达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强阳性表达率为100%和68.75%,D期前列腺癌Bax阳性表达程度显著增强(P&;lt;0.05);在不同分级的前列腺癌阳性表达率为100%和85.7%,分化差的前列腺癌Bax表达显著增强(P&;lt;0.05);不同PSA,不同内分泌治疗效果的前列腺癌中Bax阳性表达率和阳性表达程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LogRank检验分析Bcl-2和Bax表达不同的前列腺癌生存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结论:Bcl-2在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中表达无差异,并且与前列腺癌分级、分期、PSA、生存时间和内分泌治疗效果无关;Bax在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中表达明显增加,虽阳性表达率与前列腺癌分级、分期、PSA、生存时间和内分泌治疗效果无相关性,但阳性表达程度与前列腺癌分级、分期有关,对判定前列腺癌预后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影响N0期食管鳞癌根治术后的预后因素,并评价术后预防性放疗价值。方法分析1993年1月~2006年11月本院食管癌根治术后病理诊断证实均为鳞癌,无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N0期患者859例,其中单纯手术760例,术后放疗99例。术后3~4周开始放疗,照射中位总剂量50Gy,分25次,2Gy做,5次倜,5周完成。结果全组1、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93.4%、81.5%、72.9%和65.5%,影响预后的单因素分析是性别、年龄、病变长度和pT分期,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和pT分期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术后放疗较单纯手术可提高pT4期和病变长度〉5cm的生存率,5年生存率分别为67.1%、34.6%和81.3%、7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能降低pT4期瘤床复发率;而对病变长度≤5cm、不同病变部位、食管残端癌、脉管癌栓和pT1-3期患者术后放疗的生存率没有提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和肿瘤侵润深度是影响Nn期食管鳞癌根治术后预后的重要因素,术后预防性放疗可明显提高pT4期及病变长度〉5cm的生存率和降低pT4期瘤床复发率。  相似文献   

10.
FDG-PET判断鼻咽癌放疗后复发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在判断鼻咽癌(NPC)放疗后复发的应用价值。方法:28例NPC患者放疗后2~24个月,临床怀疑复发,均行18F-FDGPET显像,其中25例同期行CT检查,最后诊断依靠病理检查和临床随诊。结果:28例患者FDG-PET显像阳性18例,其中假阳性2例;阴性10例,假阴性2例。FDG-PET显像的敏感性为88.9%(16/18),特异性为80.0%(8/10)。CT检查阳性18例,假阳性8例;阴性7例,假阴性为3例。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55.6%(10/18)、57.1%(4/7)。结论:判断NPC放疗后复发,FDG-PET显像比CT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食管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的疗效及放射治疗反应。方法采用3DCRT放射治疗食管癌患者58例,与常规放射治疗(CF)组的62例食管癌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3DCRT组和CF组的1、2、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69.3%、61.2%、43.5%和51.3%、42.1%、34.1%(P=0.023)。3DCRT组和CF组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1.5%、50.7%、41.6%和48.2%、42.1%、31.0%(P=0.032)。3DCRT组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较CF组高(P=0.008),血液系统及全身反应较CF组低(P=0.012,P=0.028)。结论 3DCRT能明显改善食管癌的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食管小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对43例食管小细胞癌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男27例,女16例,食管胸上段2例,胸中段11例,胸下段30例。病变范围2.5~12.5cm,病变长度平均值6.2cm,单纯手术4例,单纯放射治疗7例,单纯化疗2例,手术+化疗18例,手术+放射治疗2例,放射治疗+化疗9例,手术+放射治疗+化疗1例。结果单纯手术者、单纯放射治疗者、单纯化疗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1、5、4个月,而手术+化疗、放射治疗+化疗和手术+放射治疗+化疗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3、11、15个月,全组中位生存期为11.5个月,生存最长者已达63个月和72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3.48%、16.28%、11.63%。结论对于食管小细胞癌,有计划的综合治疗,尤其是早期食管小细胞癌的手术与化疗对患者的治疗更有意义,可以提高远期疗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人参皂甙Rb1对肺缺血再灌注(I/R)损伤细胞凋亡及其调控基因Bcl2、Bax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兔单肺原位热I/R模型,将24只健康家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I/R组及人参皂甙Rb1治疗组(Rb1组);I/R组行左肺缺血60min、再灌注120min,Rb1组在行左肺I/R前静脉给予人参皂甙Rb120mg/kg。应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肺凋亡细胞,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Bax基因表达,并利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结果:I/R组及Rb1组细胞凋亡指数(AI)均明显高于S组(P均<0.01),Rb1组AI较I/R组明显降低(P<0.01)。I/R组及Rb1组Bcl2、Bax表达均较S组显著增加(P均<0.01),Rb1组Bcl2表达虽高于I/R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Rb1组Bax表达明显低于I/R组(P<0.05)。Rb1组Bcl2/Bax比值显著高于I/R组(P<0.05),与S组较接近。结论:人参皂甙Rb1能抑制肺I/R的促凋亡基因Bax表达,但不影响抑制凋亡基因Bcl2表达的上调,可使Bcl2/Bax比值增加,从而减少细胞凋亡,减轻肺I/R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紫杉醇+顺铂方案化疗及序贯放疗后,再行手术治疗局部晚期食管鳞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患者30例,应用紫杉醇+顺铂方案化疗2个周期后,序贯常规剂量分割放疗40Oy,放疗结束4周行食管癌切除+重建消化道术;评定术前放、化疗疗效,观察放、化疗不良反应及手术切除率、病理客观缓解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病死率。结果30例均完成术前放、化疗,临床有效率为83.3%;2例不接受手术者继续放、化疗,余28例手术治疗者中1例侵犯主动脉未能切除,27例行根治性切除,手术切除率96.4%;术后并发肺部感染8例,吻合口瘘2例,声音嘶哑1例,吻合口狭窄1例,围手术期死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例。结论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患者在紫杉醇+顺铂方案化疗及序贯放疗后行手术治疗,可提高临床有效率和手术切除率。  相似文献   

15.
食管癌术后淋巴结转移术后局部小野放疗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食管癌术后锁骨上和(或)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放射治疗的疗效、治疗失败原因以及食管癌术后行局部小野放疗的疗效和影响局控率的预后因素。方法:患者分为两组:(1)淋巴结转移组(第1组)为69例术后锁骨上和(或)纵隔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放疗病例,放疗的范围仅包括转移淋巴结区域。(2)术后局部小野放疗组(第2组)为术后放疗的食管鳞癌86例,放疗的范围仅包括肿瘤瘤床,常规分割,中位总剂量59.65Gy,30分次,42d完成。结果:第1组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6.4%,31.1%和11.1%,死亡54例,其中远处转移38例,(70.4%)。第2组中位随访时间47.4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7.4%、42.5%和30.3%。1、3、5年局控率分别为:88.8%、72.0%和57.4%,影响局控率的独立预后因素是肿瘤是否残留。放疗剂量50-60Gy的生存率最佳。结论:食管癌术后锁骨上和(或)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的主要失败原因是远处转移,规则足量化疗是必要的。食管癌术后行局部小野放疗的疗效与包括纵隔和双锁骨上大野放疗的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16.
食管癌三维适形大分割放疗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三维适形大分割放疗在食管癌放射治疗中的近期疗效和放射反应。方法 食管癌患者160例,设为适形放疗组69例、常规放疗组91例,分别采用三维适形大分割放疗和常规放疗进行治疗。适形放疗组处方剂量3000~4500 cGy,分割剂量300 cGy,1次/d,5次/周,照射剂量参考线为90%等剂量曲线。常规放疗组处方剂量4000 ~6600 cGy,分割剂量180~200 cGy,1次/d,5次/周。比较2组的近期疗效、生存期,以及放射治疗的副反应。结果 适形放疗组完全缓解(CR)为42.0% (29/69),部分缓解(PR) 49.3% (34/69),近期有效率91.3%;常规放疗组CR为35.2%(32/91),PR 59.3% (54/91),近期有效率94.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33,P>0.05)。1年期生存率分别是82.6% (57/69)与84.6% (77/91),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放射性食管炎三维适形放疗组发生率为66.7% (46/69),高于常规放疗组64.8%(59/9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维适形大分割放疗用于食管癌治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三维适形放疗(3D-CRT)和后程加速超分割(LCAF)适形放疗食管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为中、晚期食管癌根治性放疗提供参考方案.方法 120例符合入组条件的食管癌患者分成两组:3D-CRT组65例,照射剂量60~70 Gy,每次2 Gy,每周5次,中位剂量66 Gy;LCAF组55例,前程为传统常规分割放疗,照射剂量30 Gy,后程改为加速起分割放疗,每次1.5 Gy,每天2次,照射剂量30~39 Gy,总剂量60~69 Gy,中位剂量63 Gy.结果3D-CRT组.1、2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8.1%和79.0%,较LCAF组的81.9%和62.9%高,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两组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74.4%和4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两组1、2,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D-CRT组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较LCAF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1),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12.3%和27.3%(P=0.036).结论 食管癌3D-CRT的局控率、近期生存率稍优于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并且其不良反应较LCAF组轻.  相似文献   

18.
体表超声对腹段食管癌浸润深度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总结腹段食管癌壁层结构形态变化的声像图表现 ,并与手术病理对照 ,探讨经体表超声对腹段食管癌浸润深度的诊断价值。方法 根据体表超声显示的胸下段及腹段食管 (以下简称食管 )肿瘤的壁层结构及外膜强回声线的连续性、与邻近脏器的分界 ,以及患者深呼吸运动状态食管移动性的附加方法等 ,判断食管肿瘤的浸润深度。超声诊断标准为 :肿瘤区食管外膜强回声线显示连续、平整 ,食管随呼吸移动良好为外膜未受侵 (S1) ;外膜强回声线不平整或中断 ,食管移动尚可为食管外膜受侵 (S2 ) ;肿瘤与邻近脏器组织分界不清 ,呼吸运动受限或消失为邻近脏器受侵 (S3 )。对 89例食管癌及食管贲门癌进行超声与手术病理的对比研究。结果 病理诊断S1、S2、S3者 ,超声测量食管壁厚度分别为 0 .4~ 4.3cm、0 .5~ 2 .1cm、0 .9~ 3 .2cm ;壁厚测量与浸润深度密切相关 (P <0 .0 0 5 ;列联系数 =0 .8)。超声诊断S1、S2、S3的灵敏性分别为 46.2 %(6/13例 )、 80 .0 %(4 8/60例 )、62 .5 %(10 /16例 ) ,诊断困难占 5 .6%(5 /89例 ) ,诊断正确率达 71.9%(64 /89例 )。结论 体表超声对食管癌壁浸润深度可作出一定程度的判断 ,尤其对肿瘤侵及食管外膜及邻近肝脏受侵的诊断率较高 ,可作为食管癌术前的辅助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CK19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及食管鳞状上皮良性增生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CK19及Ki-67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及癌旁食管鳞状上皮增生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其中鳞状细胞癌47例,不典型增生25例,单纯性增生18例,正常食管上皮14例。结果 CK19和Ki-67在鳞状细胞癌组的阳性率(95.74%、97.87%)明显高于单纯性增生和正常食管上皮组阳性率(7.14%、14.2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K19在食管鳞状细胞癌表达增高,它可能在食管鳞状上皮恶性转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联合检测CK19和Ki-67对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