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影响沿海地区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为预防缺血性脑卒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我院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150例,门诊正常患者75例,跟踪调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颈动脉狭窄、偏心斑块、冠心病、心房纤颤、吸烟、年龄是沿海地区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进一步分层分析发现年龄〉65岁,同时患冠状动脉疾病病史、高血压、吸烟并伴有颈动脉狭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明显增加。结论对于老年患者,积极控制血压、血脂,防治冠心病对于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具有积极意义,特别对于其中伴有吸烟、颈动脉狭窄以及颈动脉粥样斑块偏心指数较高的患者,早期积极干预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影响沿海地区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为预防缺血性脑卒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我院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150例,门诊正常患者75例,跟踪调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颈动脉狭窄、偏心斑块、冠心病、心房纤颤、吸烟、年龄是沿海地区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进一步分层分析发现年龄大于65周岁,同时患冠状动脉疾病病史、高血压、吸烟并伴有颈动脉狭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明显增加.结论 对于老年患者,积极控制血压、血脂、防治冠心病对于预防缺血性腩卒中的发生具有积极意义,特别对于其中伴有吸烟以及颈动脉狭窄、颈动脉粥样斑块偏心指数较高的患者早期积极干预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纳入370例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双侧颈动脉进行检查,按超声检测结果分狭窄组和非狭窄组,进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370例中颅外段颈动脉狭窄者124例(33.51%),其中狭窄≥50%者56例(15.14%),7例为颈内动脉闭塞(1.89%);97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卒中患者中颅外段颈动脉狭窄28例(28.87%),颅内血管狭窄58例(59.79%)。多因素分析显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外段颈动脉狭窄与高龄、高脂血症及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呈正相关(P<0.05),而与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及饮酒无相关性(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发病率较低,但有增高的趋势。高龄、高脂血症及纤维蛋白原升高可能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外颈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分布情况与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与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的相关病案情况,对所有患者均进行颅内外动脉造影检查,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分布情况与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根据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分布情况不同,其中31例分布于颅内动脉狭窄前循环,17例分布于颅外动脉狭窄前循环,13例分布于颅内动脉狭窄后循环,5例分布于颅外动脉狭窄后循环。根据患者的颅内外动脉狭窄的相关危险因素不同,其中高血压因素的相关性最高,其他相关危险因素依次为吸烟、饮酒、糖尿病、脑卒中史、冠心病与高脂血症等。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危险因素有很多种,本文调查研究中颅内外动脉狭窄危险因素主要与吸烟、饮酒、糖尿病、脑卒中史、冠心病、高血压以及高脂血症等因素有重要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析缺血性脑卒中并发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脑卒中并发OSAS患者60例,对其可能与术后并发症相关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患者年龄、肺功能FEV1/FVC、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脑卒中史、吸烟、饮酒等与缺血性脑卒中并发OSAS的OR值分别为7.872、5.672、6.431、5.045、6.751、5.434、5.984、6.389、6.323、6.873、5.783,P值均0.05。结论患者年龄、肺功能FEV1/FVC、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脑卒中史、吸烟、饮酒等为脑卒中并发OSAS的危险因素,早期对以上因素进行干预可有效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并发OSAS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颈动脉超声在筛查颈动脉狭窄及脑卒中高危人群中的应用价值,并探讨颈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342例在我院接受超声诊断的患者,根据年龄分为两组。使用彩色多普勒多所有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并对引起颈动脉狭窄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相比,60岁组吸烟、高血压、冠心病、下肢动脉疾病比例显著上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狭窄50%108例,占31.58%,颈动脉狭窄患者≥70%34例,占9.9%,狭窄程度50%-69%74例,21.64%;引起劲动脉狭窄的主要因素为年龄60岁(OR=2.176,P=0.012)、冠心病(OR=2.324,P=0.027)及下肢动脉疾病(OR=2.210,P=0.013)。结论采用颈动脉超声对筛查颈动脉狭窄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高频超声诊断颈动脉斑块类型及相关危险因素与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发病的相关性分析。方法将患者分为缺血性脑卒中与非缺血性脑卒中两组;运用高频超声对284例患者行颈动脉检测,利用高频超声将斑块分为:扁平型、透声型、50%以上为透声型、50%以上为不透声型、不透声型、强回声伴声影型、溃疡型;同时记录两组患者脑卒中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高血脂、吸烟等危险因素。结果 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患者的不稳定斑块发生率明显增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2.稳定斑块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不稳定型斑块,但其TIA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3.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吸烟各危险因素与稳定斑块及不稳定斑块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超声能够准确诊断颈部斑块类型,对预防缺血性脑卒中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卒中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1例,选择同期住院的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5例。收集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入院后血糖、血脂、颈动脉超声、心电图等数据。结果两组患者次日空腹血糖、空腹TC、TG、LDL-c、颈动脉狭窄、心电检查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血压急剧下降、空腹高血糖、颈动脉狭窄等指标是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对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及病理过程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过程,发生脑卒中后的早期急剧降压、高血糖、颈动脉斑块及狭窄、高血脂等构成了缺血性脑卒中进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易损斑块发生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早期预防性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019年5月至2020年6月浙江省台州医院收治的239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针对有无颈动脉易损斑块发生将其分为颈动脉易损斑块发生组142例与无颈动脉易损斑块发生组97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易损斑块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纳入的239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共检出142例患者发生颈动脉易损斑块,颈动脉易损斑块检出率59.41%。具有吸烟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及LDL-C均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颈动脉易损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吸烟史:OR=2.685,P=0.003;高血压史:OR=3.958,P=0.001;糖尿病史:OR=2.957,P=0.001;LDL-C:OR=1.936,P<0.001)。结论:吸烟、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及LDL-C均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易损斑块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应针对具有这些因素的高危患者,及早实施临床早期预防性治疗。  相似文献   

10.
缺血性脑卒中颅内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邓晓  秦超 《广西医学》2010,32(1):50-52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为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重要依据。方法9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全脑血管造影术检查(DSA)结果,分为对照组(狭窄50%)与颅内动脉狭窄组(狭窄50%或闭塞),分析颅内动脉狭窄与年龄、性别等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组与对照组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和血浆HDL-C、血清脂蛋白Lp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性别、吸烟、既往卒中史、脑血管病家族史、CHO、TG、LDL-C、ApoA、ApoB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血清脂蛋白Lpa可能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HDL-C为颅内动脉狭窄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青年(〈60岁)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危险因素相关性。方法对168例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一般资料、血生化指标、GAG结果进行回顾性讨论:分析冠脉病变支数与易患因素关系,比较危险因素聚集个数与冠脉病变支数、冠脉阻塞积分的关系。结果中青年冠心病中有近98.21%有传统的冠心病易患因素,其中男性占(83eO/o)其次为吸烟占72o%,高血压占577%,早发冠心病家族史274%,糖尿病101%。冠脉病变支数与性别、高血压、2型糖尿病、吸烟及血清Tc、TG、LDL-c水平呈正相关。与HDL-C水平呈负相关,冠心病家族吏、BMI、UA水平与冠脉病变支数无显著相关性。随着危险因素个数的增加,冠脉病变支数及狭窄程度均增高,呈正相关性。结论男性、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是中青年冠心病主要易患因素,冠脉病变程度不仅与冠心病危险因素水平有相关性,还与危险因素累积数量有关,危险因素越多,冠脉病变支数越多,狭窄程度越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龄老年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患病率和危险因素。方法对246例高龄老年冠心病伴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冠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的同时选择性双侧肾动脉造影。结果肾动脉狭窄的发生率为28.9%;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组肾动脉狭窄发生率为33%;高血压病未合并冠心病组肾动脉狭窄发生率为7.3%。多因素回归分析中高脂血症、颈动脉斑块形成、严重冠脉病变和吸烟为肾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应常规行选择性肾动脉造影。  相似文献   

13.
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正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0):35-36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6月我院收治的200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以颈动脉管腔狭窄程度作为观察终点,分析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本组200例冠心病患者中,颈动脉管腔狭窄≥50%者74例,病变程度与体重、肝功能、电解质情况无明显相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2型糖尿病病史、吸烟史、高脂血症明显相关(P0.05)。结论临床上应注意针对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明显相关的冠心病危险因素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宁夏地区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1年9月-2012年9月就诊于宁医大总院心脑血管病医院脑初发缺血性卒中患者401例,随访1年,按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其中未复发组322例,复发组79例,对复发可能危险因素采用卡方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采用卡方检验显示性别(x2 =4.246,P<0.05)、年龄(x2=11.660,P<0.05)、高血压(x2=13.813,P< 0.05)、冠心病(x2=6.964,P< 0.05)、糖尿病(x2=32.427,P< 0.05)、吸烟(x2 =5.421,P< 0.05)、卒中家族史(x2=5.529,P< 0.05)、TIA史(x2=7.019,P< 0.05)、房颤(x2=6.574,P< 0.05)、高同型半胱氨酸(x2=35.930,P< 0.05)、高脂血症(x2=5.530,P< 0.05)、颈动脉斑块形成(x2 =68.054,P< 0.05)是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颈动脉斑块形成是缺血性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3.728,2.858,15.346(P均<0.05).结论 宁夏地区缺血性脑卒中复发危险因素主要是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颈动脉斑块形成,充分认识和积极干预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对于预防复发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海口地区健康体检脑卒中的高危人群颈动脉超声异常检出率与危险因素的分析,探讨脑卒中患病危险因素,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以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方法收集2012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在海口市人民医院体检,并要求做颈动脉超声检查的人群资料,从人群个体特征、不同慢性病与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斑块形成和颈动脉狭窄发生率等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纳入研究人群共13 589人,颈动脉内-中膜增厚7 659例(56.36%),斑块形成5 594例(41.17%),颈动脉狭窄392例(2.88%)。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和不同文化水平人群的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斑块形成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文化水平人群的颈动脉狭窄发生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不同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人群的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斑块形成、颈动脉狭窄发生率均高于未合并者(P0.05)。在合并不同慢性病的种类中,合并两种、三种及以上慢性病的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斑块形成、颈动脉狭窄发生率均高于未合并慢性病者(P0.05)。结论海口市体检人群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斑块形成的检出率均较高,针对危险因素,对目标人群进行健康教育,提高人群对脑卒中的认识,掌握预防和控制知识是防控脑卒中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北京市朝阳区大屯社区中老年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选取大屯社区40岁以上居民804人(男性259人,女性545人),进行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筛查,采用颈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是否存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记录高血压、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高血脂、吸烟等危险因素的发生情况.结果 本地区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检出率为78.6%,其中40~59岁年龄组检出率为68.8%,60~85岁年龄组检出率为84.8%.年龄、性别、吸烟、饮酒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是影响该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因素.结论 大屯地区居民随年龄增长,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逐渐增加,且男性高于女性.应通过戒烟限酒降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是防止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17.
郝文莉 《中外医疗》2014,(24):43-44
目的探讨基于CISS分型的进展性卒中与不同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4年来该院接受治疗的40例急性缺血性进展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CISS分型法对其进行分型,观察其不同分型与不同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按照CISS分型法这40例病人分为3型,其中与心源性脑卒中型呈正相关的危险因素为房颤(B=1.39以及冠心病(B=2.13),吸烟(B=1.41);与穿支动脉疾病性脑卒中型呈正相关的危险因素为高血压(B=1.13),血脂异常(B=1.31),吸烟(B=1.45);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卒中呈正相关的危险因素为:血脂异常(B=1.29),吸烟(B=1.43)。结论与脑卒中发生发展相关的主要危险因素为房颤、冠心病、高血压、血脂异常以及吸烟。  相似文献   

18.
BACKGROUND: The incidence of stroke is 2.1-5.2% in bypass surgery patients with a mortality of 0-38%.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evaluate the incidence of significant carotid artery stenosis and its related risk factors in candidates for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 (CABG) surgery. METHODS: One thousand forty five consecutive candidates for CABG underwent carotid artery Doppler examination in a prospective study. The relation of age, sex, smoking and diabetes history, as well as lipid profile with carotid stenosis, was evaluated. RESULTS: In 1045 CABG candidates with a mean age of 60 years, prevalence of significant carotid stenosis (>60%) was 6.9%. In the patients aged 65 years and older, the rate of significant stenosis was 12.5%. Age >50 years, female gender, hypercholesterolemia and diabetes mellitus a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significant carotid stenosis. CONCLUSIONS: Significant carotid stenosis has an earlier appearance in our study. Cost-effectiveness studies are recommended for revising the previous screening protocols.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卒中危险因素与生活质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对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评定,结合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颈动脉狭窄、吸烟以及饮酒这些危险因素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性别、年龄、血脂异常、家族史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没有统计学意义;体重指数与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呈正相关的关系,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危险因素对脑卒中患者的影响不同,影响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各种因素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同时合并有颈动脉疾病的冠心病患者围手术期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见因素,以提高对该类 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08年至2014年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44例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合并颈动脉狭窄 的患者,其中男性32例,女性12例。所有患者在处理颈部病变后再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其手术效果及随访 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例接受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患者术后出现偏瘫,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短暂性脑缺 血发作1例,5例患者在术后1周再发脑血管后循环梗死。12例患者术后48 h内出现神经损伤表现。早期使用主动脉内 球囊反搏9例,二次开胸止血1例,胸骨哆开3例;术后早期出现心房颤动27例。总计死亡2例。随访1~7年,随访率为 90%,44例患者脑缺血症状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6例患者诉心绞痛症状再发,但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CT血 管造影无异常发现,随访期间1例患者因恶性肿瘤死亡。结论:接受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患者一旦合并颈动脉疾病, 其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概率更高,但颈动脉狭窄并不是该类患者发生围手术期卒中的唯一原因,其他危险因素同样 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