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静脉输液是医院治疗抢救危重患者的一个重要手段,亦是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静脉把药送到患者体内产生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目的,使患者恢复健康。儿科病人输液较成人难度大,因为对象是小孩,首先是不合作,所以在心理护理和选择血管上更有它的重要性。小儿身心的生长发育都不成熟,不完善,无论从生理或心理上都与成人存在着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失败的主要原因及相应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门诊输液室中进行头皮静脉穿刺输液的40例患儿相关资料,对穿刺失败的例数、原因等进行分析并总结。结果:40例患儿中,一次穿刺成功24例,成功率为40.0%;二次穿刺成功8例,成功率为20.0%;穿刺2次以上后成功2例,成功率为5%;穿刺失败6例,失败率为15.0%。失败原因中,患儿家属原因导致失败的有3例,护士自身原因导致穿刺失败的有1例,环境因素导致穿刺失败的有1例,其他因素导致穿刺失败的有1例。结论:护士自身因素是导致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失败的主要原因,提高护士综合素质是保证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术是儿科病房最常见的技术操作,是治疗和抢救患者的一种重要手段。如果不能及时穿刺成功将直接影响小儿的抢救与治疗。穿刺失败则给患者增加痛苦,影响护患关系,甚至引起护理纠纷。现将临床实践中的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脐静脉穿刺用于产前诊断230例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游离脐带穿刺术成功率和安全性。方法:对230例因各种原因行产前诊断的孕妇进行B超引导下游离脐静脉穿刺术。结果:102例18-21周孕妇穿刺成功率为90.5%,72例22-28周孕妇成功率97.8%,56例28周以上的成功率为100.0%,总成功率96.1%;169例穿刺经过胎盘,胎盘渗血29.2%(49/168),脐带穿刺后渗血17.8%(41/230)。胎心过缓者占5.2%(12/230)。术后未出现早产、宫内感染等并发症。结论:B超引导下脐带穿刺术用于产前诊断是一项成功率高且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分析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穿刺疼痛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6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72例新生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并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临床护理措施进行护理,治疗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13.89%)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6.11%),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措施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穿刺中具有显著效果,可有效降低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小儿留置针的穿刺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注射是儿科疾病治疗和抢救中一项最基本最常用的操作方法,是临床给药的重要途径之一。在临床上使用静脉留置针既能减轻静脉穿刺的痛苦,又可以有效保护患者的血管,还对维持血液中的药物浓度起到重要作用。为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以及减少患儿家属与护士之间为因静脉注射而引起的矛盾,2003年我科室开始应用一次性静脉留置针,并对100名患儿进行了保留时间为3~6天的留置,经观察未出现任何并发症,特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儿头皮静脉负压穿刺技巧,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方法:将132例头皮静脉输液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负压穿刺法,即穿刺前反折并固定调节器前端的输液管。挤出前端液体0.2—0.3ml后夹紧,针头斜面全部进入皮肤后,松开反折处形成负压,针尖一旦刺入血管,可见迅速回血;对照组:采用常规穿刺法。两种穿刺方法临床观察,分析比较。结果:两组方法在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方面有明显差异。结论:采用负压穿刺法大大提高了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有效地保护了患儿血管,提高了家长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对静脉穿刺无痛技术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提高住院患者的输液管理质量。方法:确定静脉穿刺无痛技术质量改进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制定改进措施,进行效果评价。结果:通过持续质量改进,提高了护士静脉穿刺无痛技术水平,提高了患者的满意率,确保了护理安全。结论:持续质量改进有效提高了静脉穿刺无痛技术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本文总结分析小儿静脉输液的实践经验和护理体会,为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奠定基础,对儿科 护理工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浅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技巧及护理方法,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患者痛苦。方法:以临床实践为基础,总结和探讨浅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技巧及护理方法。结果:正确的使用浅静脉留置针能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便了患者的治疗,减轻了患者痛苦。结论:静脉留置针输液这一新的护理技术操作逐步取代了头皮钢针,深受患者和护理人员的欢迎,可广泛应用于临床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儿留置针在无静脉炎的情况下,采用不同的固定方法、健康教育、心理支持等措施可延长小儿留置针的留置时间。方法随机抽取使用留置针的患儿240例,按住院时的病案号分为两组,观察组124例,对照组116例,在留置针的使用过程中,对患儿不同的穿刺部位采用不同的固定方法、健康教育、心理支持等措施,对小儿留置针的留置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平均留置时间为4.51d,对照组留置时间为2.72d;观察组的脱管率29.00%(14/48),对照组的脱管率53.00%(43/81),观察组留置时间比对照组长,并发症少,脱管率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留置针的使用过程中,对不同的穿刺部位用不同的固定方法、健康教育、心理支持等措施可延长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选择最佳的静脉留置针穿刺法,以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有效地保护患者血管及皮肤的完好性,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方法:对430例患者均采用静脉留置针新法穿刺法。结果:全组患者均穿刺顺利,通常使用3~5天完成液体输注过程,未出现不良反应及不适,结论:静脉留置针不仅是穿刺的技术很重要,而且操作前针头的选择,不同血管条件的判断及穿刺后的观察与护理均很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一次性注射针头进行小儿脊椎棘突骨髓穿刺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9例年龄8d至13岁的患儿,用一次性5mL干燥注射器带有的7号注射针头,在腰椎2~4脊椎棘突进行骨髓穿刺检查。结果28例脊椎棘突骨髓穿刺操作顺利完成,骨髓标本符合要求;仅1例操作不顺利。均无局部出血及感染发生。依据骨髓标本检查结果诊断:疟疾2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1例;缺铁性贫血1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2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伴感染性骨髓象2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伴缺铁性贫血1例;单纯性感染性骨髓象7例;有核细胞增生低下3例;其他骨髓象6例。结论一次性注射针头行脊椎棘突骨髓穿刺的操作安全、简便易行、损伤小,骨髓标本符合要求,适用于各个年龄阶段的患儿。  相似文献   

15.
随着医学技术不断的创新,静脉留置针这项新的技术在近几年内得到很好的临床运用,它的出现取代了传统头皮钢针给小儿患者带来的反复穿刺造成的痛苦,最大程度的保护了人体血管,减少液体外渗,足给的药量。同时,也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现将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静脉套管留置针的输液方法我院选用的静脉套管留置针是美国BD公司制订生产,采用的材料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采用两种进针角度进行静脉穿刺对病人痛感的影响及一次穿刺成功率。方法:对300例门诊输液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观察组以45°~60°静脉穿刺和对照组20°静脉穿刺,观察病人的疼痛反应及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两组疼痛反应及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静脉穿刺以45°~60°进针较于传统20°进针具有进针后回血快,一次穿刺成功率高,疼痛减轻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护理心理学是医学心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社会心理生物医学的转变,心理护理广泛应用于临床,心理护理和心理治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儿科护理的应用。儿科心理护理与一般的心理护理,既有相似处,又有特殊性。包括患者本身、家长、社会外界因素的影响,对疾病的治疗和护理起到了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
同事支持系统作为社会支持的一种方式,已经在健康领域应用了几十年,是通过情感关注、工具支持和信息提供而建立起的一种组织环境中的人际交换关系。孩子是家长的心肝宝贝,家长们对他们呵护有加且对医院技术服务方面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特别是对护士穿刺技术,这使儿科护士在小儿静脉穿刺过程中存在着越来越大的压力。我院自2010年1月起通过同事支持系统有效地缓解了儿科护士在静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脐静脉穿刺术在先天畸形胎儿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产前检查中B超提示胎儿畸形的孕妇27例,进行超声引导下脐静脉穿刺术,对所抽取的脐静脉血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超声引导下脐静脉穿刺术穿刺成功率为96.3%(26/27),1例穿刺失败,在26例成功病例中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80.8%(21/26)。27例穿刺术中发生一过性并发症1例,为脐血管穿刺点渗漏;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流产、早产、胎死宫内、宫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26例终止妊娠,病理检查20例为单发畸形,6例为多发畸形,1例足月分娩一侧腋下畸胎瘤患儿,术后患儿恢复良好。染色体核型分析成功24例,其中6例为染色体异常,阳性率为25%。结论:超声引导下脐静脉穿刺术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安全性高,在先天畸形胎儿产前诊断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1997年以来,我院小儿科采用头皮静脉针头为2个月——10岁小儿作胸骨骨髓穿刺约450例,无一例意外事故发生,也无局部感染发生。我们认为此穿刺法优于传统的胫前,髂前上棘,髂后上棘骨髓穿刺方法,因此用头皮静脉针胸骨骨髓穿刺值得推广。1操作程序病人平卧,头略向上,助手将病人双手固定在两侧,术者站在右侧,找到位于第二肋骨水平胸骨正中线上为穿刺点,常规消毒皮肤,戴无菌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