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正常妊娠妇女孕4~7周孕囊大小、血β-hCG水平与孕龄的关系,以为异常妊娠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2年7月于该院进行检查的587例孕4—7周的正常妊娠孕妇为研究对象,将587例孕妇分别进行阴道超声及血β-hCG检测,然后将检测结果与孕龄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587例孕妇的检测结果显示,随着孕龄的增长,孕囊直径及血β-hCG直线升高,孕囊大小、血β-hCG水平与孕龄呈正相关(p〈0.001)。结论正常妊娠妇女孕4~7周孕囊大小、血β-hCG水平与孕龄的关系密切,随着孕龄的增长,孕囊大小及血vhCG水平均持续升高。  相似文献   

2.
影响药物流产效果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药物流产效果的几个相关因素。方法随机选择720例孕龄在49天以内的健康正常妇女,也用米非司酮序贯并用卡孕栓终止早孕。结果药物流产失败率随孕龄、孕产次增加而增加,有剖宫产史者较有自然分娩史者药物流产失败率增加。子宫前倾前屈位、后倾位、后倾后屈位较子宫平卧位、前倾位药物流产失败率增加。孕囊直径〈1cm及1~2.34cm者较孕囊直径〉2.34cm者药物完全流产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05)。结论药物流产与孕龄、孕产次、既往分娩方式、子宫位置、孕囊平均直径密切相关。在临床中,医生除了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和禁忌证外,还要根据以上几种情况进行选择,以提高药物完全流产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流产(药物流产)成功相关因素。方法:选取孕80天以内药物流产病例,计算流产成功率与Х^2检验。结果:不同年龄组药物流产成功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停经≤49天药物流产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初孕与复孕组间药物流产成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与多次妊娠史组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孕囊直径〈23mm组药物流产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药物流产成功率与年龄无关,与妊娠天数及孕囊直径大小有关,初孕与复孕药物流产成功率之间差异不显著,但与多次妊娠药物流产成功率相比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i评价孕鼠染毒全氟辛烷磺酸盐(PFOS)对胎鼠体重的影响。方法:取孕鼠12只随机分为3组:0.05%TW-20(对照组),5mg(kg.d)低剂量灌胃组,20mg/(kg·d)高剂量灌胃组,各四只,SD大鼠从怀孕1ld开始灌胃给予PFOS,第19d结束灌胃,第20d处死孕鼠取组织。观察测量胎鼠平均体重,取胎鼠胎盘测重量,采用ELISA测孕鼠血清中糖皮质激素(GC)的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不同剂量PFOS对各组孕鼠的胎鼠的体重,胎鼠胎盘重量,孕鼠血清中GC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胎鼠胎盘重量明显下降(P〈0.001);低剂量组胎鼠体重下降(P〈0.05),高剂量组胎鼠体重明显下降(P〈0.001);低剂量组孕鼠血清中GC含量升高(P〈0.05),高剂量组孕鼠血清中GC含量明显升高(P〈0.001)。结论:孕期染毒PFOS对胚胎发育有毒性作用,不同剂量有不同的效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广西贺州市孕妇和健康妇女全血微量元素含量水平,为合理补充微量元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968例来自广西贺州市人民医院孕妇按孕周分为早孕组186例,中孕组730例和晚孕组52例,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早孕组、中孕组、晚孕组及86例来自广西贺州市人民医院正常对照组妇女全血中的微量元素铜、锌、钙、镁、铁的含量,比较4组检测值。结果:早、中、晚孕组与对照组相比,铜随孕期增加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早、中、晚孕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血锌、钙在早、中孕期随孕周的增加其含量不断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早、中、晚孕3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全血镁、铁随孕周的增加其含量不断降低,早、中、晚孕期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均有差异(P〈0.05);其中铁元素早、中、晚孕组均缺乏明显(P〈0.01)。结论:广西贺州市孕妇应该根据自身情况适当补充微量元素。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危险因素之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爱英  张世新 《内蒙古医学杂志》2007,39(3):279-282,F0004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蛋白(a)[LP(a)]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g)与冠心病(CHD)传统危险因素的关系以及炎症、血脂、血凝在CH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CHD组95例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3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35例及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30例。取血测定hsCRP、L以a)、Fg,观察三项指标之间及与血脂各指标之间的直线相关性并与冠心病传统危险因素进行多元逐步回归统计学分析。结果:①Fg与hsCRP呈正相关(r=0.429,P〈0.001),LP(a)与总胆固醇(TC)亦呈正相关(r=0.228,P〈0.05)。LP(a)与Fg在SAP组呈明显正相关(r=0.587,P〈0.01),在UAP组亦呈正相关(r=0.239,P〈0.05)。hsCRP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负相关(r=-0.214,P〈0.05)。余各指标之间无相关性。②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冠心病家族史与血清hsCRP关系最密切,标准回归系数为0.345,P〈0.001。其次为吸烟,标准回归系数为0.298,P〈0.01。冠心病家族史亦与血浆LP(a)关系密切,标准回归系数为0.584,P〈0.001。吸烟与Fg关系密切,标准回归系数为0.39,P〈0.001。结论:hsCRP、LP(a)及Fg作为CHD新的独立危险因素与传统的危险因素如吸烟、冠心病家族史、高血脂、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同时亦表明炎症、血脂及血凝在CHD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有着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血红蛋白释放试验(HRT)与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之间的相关性,探讨有关机制和临床意义。方法:对48例门诊随机标本配对做低渗37℃ HRT。将血液流变学测试报告中的3项全血黏度(低切、中切、高切)值与HRT测定值进行比较,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HRT与血液流变学结果呈一定的正相关,其与各种黏度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低切r=0.642(P〈0.001),中切r=0.636(P〈0.001),高切r=0.641(P〈0.001)。结论:HRT的反应机制中,至少有一部分与血液黏度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血清IL-6和IL-10浓度变化与脓毒症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纳入52例脓毒症患者,其中存活37例,死亡15例。于入组第1天及第5天抽取静脉血标本,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IL-6和IL-10浓度;同时采用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进行评分,研究血清IL-6及IL-10浓度与APACHEⅡ的相关性。结果:入组第5天死亡组IL-6水平较第1天上升(P=0.043),存活组IL-6较第1天下降(P=0.018),两组间第5天IL-6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入组第5天两组IL-10均较第1天下降,存活组下降更为明显(P〈0.001)。入组第5天死亡组APACHEⅡ评分较第1天上升,存活组较第1天下降,两组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入组第1天和第5天两组的IL-6浓度均与当日APACHE Ⅱ评分有显著相关性(P〈0.05),第5天仅IL-10浓度与APA.CHEⅡ评分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血清IL-6水平与APACHEⅡ评分显著相关,不同时间点IL-10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尚不确定,动态监测其变化趋势有助于脓毒症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房颤患者左心房内径与血栓前状态指标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彷珐对我院60例房颤患者及对照组无房颤者20例进行观察,M型心脏超声测定LAD,同时检测其vWF、D-D及Fg浓度。结果房颤患者LAD≥40mm组较LAD〈40mm组的vWF、D—D以及Fg浓度显著增加(分别为P〈0.001、P〈0.001、P〈0.01);病例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01)。LAD大小与vWF、D—D、Fg显著正相关,LAD与D—D、vwF的相关性较大(r=0.83,P〈0.01;r=0.72,P〈0.01),而LAD与Fg相关性较小(r=0.53,P〈0.01),两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房颤患者存在血栓前状态,且房颤患者左心房内径越大则血液的凝固性越高,发生血栓的可能性就越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研究孕前和孕期保健在糖尿病妇女妊娠中的作用。方法对2005年9月-2010年9月本社区分娩的106例糖尿病妇女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对比孕前和孕期保健对孕妇与新生儿围产期合并症的发生率。结果从孕前进行保健发生感染、羊水过多、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产的孕妇人数小于从孕期开始保健的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85,P〈0.001)。从孕前进行保健发生巨大儿、低血糖、畸形儿的新生儿人数小于从孕期开始保健的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4,P=0.02)。结论加强糖尿病孕妇的孕前保健非常重要,行血糖筛查、早期诊断和治疗糖尿病,并及时有效地控制高血糖是减少围产期合并症、改善母儿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正常妊娠和妊娠期高血压产妇胰岛素抵抗及其相关因子的水平改变情况,为明确妊娠期高血压病因和临床早期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分别采用己糖激酶法、放射免疫法、硝酸盐还原酶法等方法对30例妊娠期高血压产妇和30例正常产妇不同孕周的血糖血脂、血胰岛素、胎盘生乳素(human placental lactogen,HPL)、雌二醇(estradiol,E2)、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和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的水平进行检测。结果随着孕周的增加,两组产妇的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并无明显改变(P〉0.05),而血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HPL和E2的含量测定值则逐渐升高,且妊娠晚期的各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妊娠早期(P〈0.05)。与正常组相比,妊高组的空腹血糖值亦无显著性改变,但妊高组胰岛素、HDL-C、NO和NOS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组,LDL-C则显著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值得注意的是,妊娠期高血压组妊娠16周、28周时的E2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而妊娠期高血压组HPL水平则在妊娠28周和分娩时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结论胰岛素抵抗及其相关因子的异常是导致妊娠期高血压的主要因素,可作为诊断和治疗妊娠期高血压潜在的生物学标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正常妊娠妇女不同孕周血清碱性磷酸酶(ALP)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回顾调查分析我院门诊进行孕产妇系统管理的16599例正常妊娠妇女不同孕周血清总碱性磷酸酶(ALP)的测定值,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者除外,早期妊娠5207例、中期妊娠10855例、晚期妊娠537例,均抽取空腹静脉血作血清ALP测定。并与2002—2007年在我院门诊进行健康体检的1801例健康育龄期非孕妇女作对照。结果正常妊娠妇女血清总ALP随妊娠的进展呈逐渐升高趋势,孕8—15周略低于健康育龄期非孕妇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妊娠6—7周,中期妊娠孕16~18周,接近健康育龄期非孕妇女(P〉0.05),妊娠19周以后高于健康非孕育龄妇女,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育龄期非孕妇女ALP的血清值为(53.590±24.349)IU/L。结论正常妊娠妇女不同孕周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变化可能与胎儿的生长发育、孕妇肝脏代谢、骨代谢及胎盘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3.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体重变化对于自身与围产儿的影响。方法:12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依据孕妇的体重指数( BMI )把上述孕妇分为正常孕妇(对照组)80例与超重孕妇(观察组)40例,都积极进行饮食干预,观察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抑郁与焦虑评分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孕妇的剖宫产、产后出血、早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巨大儿和低血糖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孕期体重增长过多可使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发生不良围产结局的危险性显著增高,为此孕期保健应关注孕妇的心理健康和营养摄入情况。  相似文献   

14.
宁旦  宁丰 《河北医学》2014,(8):1273-1276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筛查和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GDM孕妇208例(GDM组)和健康孕妇192例(对照组),对两组孕妇一般情况、妊娠结局及围产儿结局进行比较。结果:GDM组孕妇平均年龄明显高于对照组,孕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两组孕妇在体重、孕次、产次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妊娠结局比较,GDM组早产、剖宫产、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胎膜早破、羊水过多、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巨大儿、低体重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体血糖、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GDM筛查,及早诊断,通过饮食、运动及胰岛素等系统化治疗及规范化管理,可以有效控制血糖,减少妊娠合并症及改善围生儿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拉西地平对兔颈总动脉血凝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表达的影响。方法:球囊拉伤+高脂饮食6周建立动物模型,将30只雄性新西兰白兔随机分成五组:Control组、M0del组、Laci—L组、Laci—H组和Atovas组。6周后检测血脂水平。计算左侧颈总动脉新生内膜面积(SI)与中膜面积(SM)之比(SI/SM),病理形态学观察颈总动脉组织学变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化分别检测颈总动脉血管壁LOX-l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左侧颈总动脉球囊拉伤+高脂饮食成功建立了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在Model组中,血中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明显升高;SI/SM比值明显增大,颈总动脉血管壁LOX-lmRNA与蛋白水平表达增强;Laci—L组和Laci—H组血脂无明显降低,但是,SI/SM、LOX-lmRNA和蛋白水平较Model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拉西地平减少内膜LOX-1表达是其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进一步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12年4月收治的124例孕妇为研究对象,针对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和研究。结果:(1)在空腹血糖水平和新生儿出生体重两方面,妊娠糖尿病组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巨大儿发生率方面,妊娠糖尿病组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妊娠糖尿病组和健康对照组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孕妇血糖水平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之间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因此针对孕妇血糖水平进行监测,对于预防巨大儿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胡峥  徐莺  徐军  朱昊平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6):78-80,83
目的研究血清三酰甘油(TG)对交界性糖耐量异常(BGGI)孕妇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取2009年7月-2011年6月符合纳入标准的葡萄糖负荷试验(GCT)筛查阳性孕妇180例,依据糖代谢状况将对象分为妊娠期糖尿病(GDM)组36例、妊娠期糖耐量异常(GIGT)组23例和BGGI组121例三组。随访并记录其一般资料、妊娠结局、糖脂代谢状况,检测载脂蛋白E(ApoE)等位基因和基因型表达,统计分析糖脂代谢指标和新生儿体重之间的相关性。结果GDM组血清TG水平[(2.47±0.77)mmol/L]显著高于BGGI组[(1.99±0.64)mmol/L]和GIGT组[(1.98±0.81)mmol/L)](F=15,99,P〈0.01)。ApoE基因多态性方面,ApoE3等位基因频率为86.21%,ApoE3E3基因型频率最高(72.78%,131/180),各ApoE基因型之间T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5.99.P=1.20)。BGGI组巨大儿发生率为9.91%(12/121),大于胎龄儿发生率为14.05%(17/121),同另外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巨大儿发生率:X^2=4.01,P:0.13;大于胎龄儿发生率:X^2=3.67,P=0.15)。BGGI组中足月分娩的83例者,孕前体重指数(BMI)(占O.07,P=0.03)、孕期增重(r^2=0.06,P=0.01)、TG水平(r^2=0.09,P〈0.01)以及葡萄糖耐量实验(0GTT)2h血糖水平(r^2=0.04,P=0.03)和新生儿出生体重之间均存在线性关系,多元线性回归模提示TG水平(F=4.07,P〈0.01)和孕前BMI(F:7.26,P〈0.01)是影响新生儿出生体重的独立因素。结论孕期TG水平是影响BGGI孕妇新生儿出生体重的独立因素,且不受ApoE基因多态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选取2011-2012年在本院住院的150例妊娠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随机编号法分为两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50例为试验组,正常妊娠者100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妊娠者的血压和血脂情况。结果: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血压普遍比正常妊娠者偏高;并且脂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妊娠者,即试验组的血脂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比正常妊娠者易患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和妊娠期高血压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中孕引产时宫颈长度与引产时间的关系。方法 163例孕14~26周妇女,采用依沙吖啶与米非司酮联合使用终止妊娠,在引产前进行经阴道超声检查,观察孕妇年龄、孕周、孕产次、宫颈长度以及引产时间。结果孕14~26周宫颈长度平均为(37.02±4.06)mm,且随孕周增加而有缩短趋势(r=-0.359,P﹤0.01)。宫颈长度与引产发动时间、产程时间及引产总时间显著相关,r分别为0.215、0.211及0.270,P均〈0.01,宫颈长度是唯一影响引产发动时间、产程时间及引产总时间的变量。分析结果分别为R2=0.046,P〈0.01,R2=0.044,P〈0.01,R2=0.073,P〈0.01,引产所需时间与孕产次、孕妇年龄及孕周无关。按宫颈长度分组,各组间引产发动时间(P〈0.01)、产程时间(P〈0.05)及引产总时间(P〈0.01)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引产前经阴道超声测量宫颈长度对引产时间有一定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了解成都地区孕中、晚期妇女中度及以上体力活动(MVPA)水平,并探讨MVPA水平与孕期增重及增重速率的关系。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362例成都市妇幼医疗机构产前门诊24~28周单胎健康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其孕前体质量及生活方式等基本信息。分别于孕24~28周和32~36周测量孕妇体质量,计算孕中期、孕晚期增重及增重速率;同时,采用丹麦自填式体力活动量表收集孕中、晚期体力活动强度及持续时间。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孕中、晚期MVPA水平与孕期增重及增重速率的关系。结果 孕中、晚期每日平均MVPA时间分别为(1.61±1.61) h和(0.76±0.93)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56, P<0.001)。孕中、晚期MVPA达标率分别为74.6%和6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387, P<0.001)。孕早中期和孕晚期平均增重为(7.36±3.78) kg和(5.80±2.57) kg,平均增重速率为(0.30±0.15) kg/周和(0.51±0.22) kg/周。体力活动中活跃组孕晚期增重(5.34±2.91) kg低于不活跃组(6.26±2.54) 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活跃组孕晚期增重速率(0.48±0.26) kg/周也低于不活跃组(0.56±0.20) kg/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孕周、民族、孕前体质量指数(BMI)、是否患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前吸烟习惯、孕前是否就业是孕早中期、晚期增重及增重速率的潜在影响因素(P<0.05)。控制孕妇年龄、膳食能量摄入量、孕前BMI等混杂因素后,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与不活跃组孕晚期增重相比,低活跃组孕晚期增重减少,β(95%CI)值为-0.358(-0.691~-0.026);中活跃组孕晚期增重减少,β(95%CI)值为-0.762(-1.486~-0.037);与不活跃组孕晚期增重速率相比,中活跃组孕晚期增重速率降低,β(95%CI)值为-0.071(-0.133~-0.008)。结论 成都地区孕中、晚期妇女中度及以上体力活动不足问题突出,适量的中度及以上体力活动可降低孕晚期增重及增重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