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陶廷富  孙军等 《实用新医学》2001,3(12):1071-1073
目的:观察鼻内窥镜下鼻中隔重建术对矫正鼻中隔偏曲的临床效果。方法:21例鼻中隔偏曲患分别合并有鼻阻(10例),头痛(9例),鼻出血(5例),血管运动性鼻炎(3例),慢性化脓性鼻窦炎(4例)。其中包括18岁以下儿童4例,手术在鼻内窥镜下,根据不同的偏曲类型和部位分别采用不同的粘膜切口,术中保留中隔软骨,骨性偏曲予以切除,软骨偏曲采用不剥离对侧粘骨膜的情况下,四周切断或“田”字型切开办法矫正,21例中8例同时施行了下鼻甲部分切除术,4例在全麻下同时施行了 双侧全筛开放术。结果:21例中隔粘膜切口一期愈合,无出血,感染,中隔穿孔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分别随访3-6个月,全部病例症状消失。结论:鼻内窥镜下鼻中隔重建术,在直视下操作,术野清晰,手术简便,并发症少,适应证宽,可以替代传统的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矫正鼻中隔偏曲。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再次手术的意义和技术方法。方法对行鼻中隔矫正术失败的28例患者进行失败原因分析,根据鼻中隔偏曲的部位、软骨和骨质的残留状况以及患者年龄,采用三种不同的手术切口(径路)进行矫正:对6例鼻中隔前端偏曲,1例低位偏曲和12例高位偏曲的病人采用鼻中隔前端"U"形切口;对7例鼻中隔后端偏曲的病例,辅助鼻内镜进行偏曲部位的前方作纵向切口;对2例鼻中隔前端低位偏曲的青少年患者采用唇龈沟正中横切口,向上揭翻,辅助鼻科电钻进行手术。结果 28例均获矫正,鼻中隔偏曲引起的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伴发的疾病症状也获得明显改善。结论鼻中隔偏曲的再次矫正术需针对不同的临床特点,选择正确的手术方法,可获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采用三线减张法矫正鼻中隔偏曲的临床效果。方法:在鼻内镜下,于鼻中隔左侧皮肤与黏膜交界处行killian切口,将鼻中隔软骨前、后、下分别与两侧大翼软骨内侧角、筛骨垂直板及犁骨、上颌骨鼻嵴相衔接处分离,并在此分别形成的前、后、下三条受力线及核心受力区切除条状软骨和骨质,解除其应力,从而矫正鼻中隔,即三线减张法矫正56例鼻中隔偏曲患者。结果:本组56例患者均一次性完成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鼻中隔基本恢复平直,术后随访6~18个月,56例患者双侧鼻腔通气良好,鼻塞、鼻出血、头痛、眩晕及耳鸣等多种症状均明显改善,无一例出现鼻中隔血肿、穿孔、出血及外鼻畸形,无鼻中隔摆动及脑脊液鼻漏等并发症。结论:三线减张法矫正鼻中隔,符合鼻中隔偏曲的生物力学规律,保留了鼻中隔的大部分硬质支架,具有创伤小,严重并发症少等优点,更符合功能性、微创手术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吴群 《中国全科医学》2005,8(12):974-975
目的探讨安全有效地治疗鼻畸形伴鼻中隔偏曲的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采用鼻外进路,保留鼻中隔软骨,矫正鼻中隔偏曲,联合单面骨膜带蒂骨瓣折骨法处理骨锥畸形。结果59例患者鼻畸形伴鼻中隔偏曲均1次矫正,随访1~6年无复发和并发症。结论本手术方法具有视野大、操作方便等优点。鼻畸形伴鼻中隔偏曲患者均可通过鼻中隔鼻整形术同期矫正,收到外鼻美容与鼻腔通气功能恢复的双重效果,  相似文献   

5.
鼻中隔偏曲可引起鼻腔阻塞、鼻出血、鼻窦炎症、头痛等,一部分患者鼻中隔偏曲呈嵴状或距状突。现鼻内镜手术大多采用鼻中隔矫正术,我科收治30例此类患者,采取突起处黏膜前后切口,去除中隔突起骨质,矫正中隔,使对侧完整保留,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临床观察单侧唇裂术后鼻畸形伴鼻中隔偏曲的同期矫正效果。方法对33例单侧唇裂术后鼻畸形患者采用鼻翼缘及鼻小柱飞鸟形切口入路行鼻翼软骨内侧脚上移悬吊及鼻尖弓背成形、鼻面沟、鼻翼沟形态塑造术进行鼻畸形及鼻中隔偏曲的同期矫正。结果所有病例术后鼻外形明显改善,鼻小柱居中,两侧鼻孔大小基本相等,鼻尖抬高并形成自然的弓背形态;偏曲鼻中隔软骨前端复位。结论鼻小柱及鼻翼缘飞鸟形切口入路行鼻翼软骨内侧脚上移悬吊及鼻尖弓背成形、鼻面沟、鼻翼沟形态塑造术是单侧唇裂术后鼻畸形Ⅱ期矫正有效方法;同期进行鼻中隔偏曲的矫正,对维持术后鼻部形态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内镜下鼻中隔修正手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旭平  王继华  黎高新   《中国医学工程》2007,15(12):1017-1019
目的探讨鼻中隔矫正术失败而行内镜下鼻中隔修正手术的技术方法。方法对1997年4月~2006年4月鼻中隔矫正术失败的39例患者进行鼻内镜检查,根据患者鼻中隔偏曲的部位、程度,原有软骨及骨质的残留状况,在内镜下采用2种不同的手术切口(径路)进行手术:对10例鼻中隔前下端偏曲,1例低位偏曲和14例高位偏曲的患者采用鼻中隔前端"C"形切口;对12例鼻中隔后端偏曲和2例高位偏曲患者,在偏曲部位的前方作小弧形切口;必要时辅助电钻或骨锉进行手术。结果39例患者均获满意矫正,鼻中隔偏曲引起的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随访6~24个月,无1例出现鼻中隔穿孔、鞍鼻、鼻腔粘连等并发症。结论内镜下鼻中隔修正手术针对不同的临床特点选择正确的手术方法,可获满意效果,是一种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失败进行补救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鼻中隔偏曲再次矫正术的手术方式和术后处理。方法  14例患者行鼻中隔再次矫正术 ,取左侧鼻顶、鼻底双L型切口 ,其中 3例鼻中隔软骨前部偏曲加用对侧鼻前庭处切口 ,避开首次手术粘连部位 ,术后纱条对等填塞和抽出。结果  14例均成功。随访 2年症状消失 ,鼻镜检查鼻中隔基本居中。结论 鼻中隔偏曲再次矫正术宜避开首次手术之粘连部位 ,采用鼻顶及鼻底的双L型切口 ,视野清晰 ,便于充分分离及切除偏曲部软骨及骨质 ,彻底纠正偏曲及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9.
鼻中隔偏曲黏膜下矫正的手术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中隔手术方法,避免鼻中隔术中发生洞穿,术后鼻中隔血肿,鼻中隔穿孔。方法:回顾1998-2007年47例鼻中隔偏曲手术的临床资料,前部偏曲17例,高位偏曲16例,低位偏曲5例,高位偏曲伴低位嵴状突起7例。前部偏曲伴后部低位矩状突起2例。47例患者中有42例合并不同程度的鼻窦炎,26例患者伴有一侧或者双侧下鼻甲肥大,23例行鼻内镜下手术。结果:所有患者鼻中隔均获满意矫正,有1例鼻中隔血肿,2例出现洞穿。结论:切口和照明影响手术疗效,掌握手术的技巧,可以减少术中洞穿、术后鼻中隔穿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于鼻科手术中经常遇到鼻中隔软骨部高位偏曲伴下部严重矩状突或嵴突,特别是那些双向偏曲的病例,如何避免在剥离中撕破粘软骨膜形成穿孔。方法术中先按偏曲情况.选择一侧常规切口,完成同侧剥离后再从对侧行第二切口,距第一切口前后错位0.5cm,自第二切口剥离同侧粘软骨膜。结果利用本法矫正复杂偏曲62例后粘软骨膜完好率100%。结论本文作者改进的手术切口法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和研究同期鼻中隔和鼻整形术治疗外鼻畸形患者的疗效。方法:以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之间所收治的32例伴有鼻中隔偏曲的外鼻畸形者为对象进行研究,行同期鼻中隔和鼻整形术进行治疗,在鼻侧软骨与大翼软骨间取手术切口,单面一边骨膜蒂骨瓣截骨法处理骨椎畸形,同时采用"转门法"进行鼻中隔矫正。结果:本组3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效果满意,随访5~12个月,无1例出现复发或相关并发症。结论:同期进行鼻中隔和鼻整形术能够有效避免在术中造成的鼻骨及中隔软骨的移位,减少了对鼻粘膜的损害,确保了鼻骨的血供良好,在改善患者鼻腔通气功能的同时也取得了美容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介绍经唇龈沟径路治疗鼻中隔软骨前脱位的手术方法。方法所有鼻中隔软骨前脱位的患者均经唇龈沟径路行鼻中隔矫正。直视下于唇龈沟作一横切口,分离两侧中隔软骨膜,还纳脱位的鼻中隔。结果患者鼻腔通畅,鼻堵、流涕等症状消失,随访半年,治愈率100%,未发生鼻尖塌陷、鼻中隔穿孔等并发症。结论经唇龈沟径路治疗鼻中隔软骨前脱位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60例分析与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008年6月~2009年6月我院施行鼻内镜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60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术后均取得满意效果,所有主观症状消失,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在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手术应针对不同偏曲类型,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切口位置都应有所区别而达到微创和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4.
鼻内窥镜下不同鼻中隔术式的初步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为176例过敏性鼻炎、鼻窦炎和内翻乳头状瘤患者行鼻内窥镜手术的同时行鼻中隔手术,其中行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42例,矫正术67例,成形术49例,改良粘膜下切除术18例,其中18岁以下者36例。术后随访3个月以上,3例出现鼻中隔与下鼻甲粘连,分离后痊愈,余无其它并发症,作者在术中用自制的吸引剥离器边吸引,边用其前部分离粘软骨膜,粘骨膜与软骨、骨间的连接。吸引剥离器的吸引孔始终朝向鼻中隔软骨或骨,不封闭其外部侧孔,减少了吸力,并避免了血染内窥镜镜面。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法治疗军人鼻中隔偏曲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德国storz0°鼻窦内镜及手术监视系统,采用三线减张法,于鼻中隔前部切除宽约2mm软骨条,分别于鼻中隔软骨与筛骨垂直板结合处、鼻中隔软骨与鼻底犁骨嵴、上颌骨鼻嵴连接处压迫、推移鼻中隔软骨,使之脱位,形成鼻中隔方形软骨顶端连接,前后下三边游离的鼻中隔软骨片,使鼻中隔充分减张,矫正偏曲,切151缝合,膨胀海绵填塞并于48h内撤出,术后2周观察手术效果。结果本组鼻中隔偏曲患者98例手术均1次获得成功,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患者主观症状消失者[鼻阻(95/98)、头痛(90/93)、间断性鼻出血(42/44)、嗅觉减退(40/45)]或明显好转者[鼻阻(3/98)、头痛(3/93)、间断性鼻出血(2/44)、嗅觉减退(5/45)]。术后复查见大部分患者(95/98)鼻中隔外形改善良好;术后半年随访,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军人鼻中隔偏曲是影响官兵身体健康及部队战斗力的常见疾病。采用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法矫正鼻中隔偏曲,保留了鼻中隔的大部分硬质支架,具有创伤小,疗效确切,严重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