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我院全体护理人员进行CPR专项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急救技能操作熟练程度和理论知识,以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 按照"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CPR技能培训,并对培训人员分别在培训前后进行考核调查.结果 护理人员CPR知识培训后,CPR徒手操作熟练程度和理论知识考核成绩合格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加强护理人员CPR技能的培训,对护理人员的CPR技能操作熟练程度和理论知识合格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评价心肺复苏技能规范化操作培训的教学效果.方法 采用仿真模拟人进行教学,60名临床医学专业(医学救援方向)应届毕业学生为学生组,28名急诊科低年资医师为医生组,30名临床不同科室护士长为护士长组,实施气管插管-除颤-徒手心肺复苏操作训练.培训前后均进行理论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考核,并进行比较.结果 培训后3组受训人员操作的正确性和熟练程度与培训前比较显著提高,理论知识水平也较培训前有明显提高,心肺复苏技能考核总评成绩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仿真模拟人进行气管插管-除颤-徒手心肺复苏技能训练能够显著提高受训者的急救技术操作能力.
Abstract: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effect of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technique training for people from different branches. Methods Manikins were used in training, 60 graduates majored in rescuing medicine were divided as student group ,28 junior doctors of emergency department as doctor group and 30 nursing managers from different wards as nursing managers group. They were trained by manikins for the skills of endotracheal intubation, defibrllation,chest compression and ventilation. Theoretical level and operation ability were examined after training and 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training. Results Their firstaid techniques were better and more skillful after training, their theoretical level were also improved.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the total score of examinations of cardiopulmorary resuscitation among the groups. Conclusions The first-aid capability of people who received the training of endotracheal intubation, defibrillation, chest compression and ventilation using manikins can be improved significantly.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与评价依据2010年版《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改进急诊医学心肺复苏技能培训的效果.方法 将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间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医学教研室承担培训教学任务的60名医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0名医生按照2005年版《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接受心肺复苏技能培训,设为对照组;另外30名医生按照2010年版《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接受心肺复苏技能培训,设为实验组.培训结束后对两组医生进行学习效果评估,包括书面理论测试、操作技能考核和满意度调查,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考核总成绩实验组医生高于对照组医生,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书面理论测试成绩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实验组医生高于对照组医生,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医生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医生,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依据2010年版《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完善和简化基础生命支持流程,有助于提高心肺复苏操作技能的培训效果,提示依据2010年版新指南开展相关培训有益于该技能的掌握和普及.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心肺复苏技能规范化操作培训的教学效果.方法 采用仿真模拟人进行教学,60名临床医学专业(医学救援方向)应届毕业学生为学生组,28名急诊科低年资医师为医生组,30名临床不同科室护士长为护士长组,实施气管插管-除颤-徒手心肺复苏操作训练.培训前后均进行理论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考核,并进行比较.结果 培训后3组受训人员操作的正确性和熟练程度与培训前比较显著提高,理论知识水平也较培训前有明显提高,心肺复苏技能考核总评成绩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仿真模拟人进行气管插管-除颤-徒手心肺复苏技能训练能够显著提高受训者的急救技术操作能力.  相似文献   

6.
1 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的因素 1.1 开始心肺复苏的时间 目前将心脏停搏分为3个时期:(1)电活动期,为发病的前4分钟,大部分患者此时表现为室颤.此期特点是对除颤的反应好,患者若能在此期内接受CPR,一般出院生存率较高;(2)循环期,出现在发病后4~10分钟,此期内需要高质量CPR为心、脑等重要脏器在除颤前提供氧合血液, 从而增加有效循环,改善患者预后;(3)代谢期,常始于发病10分钟以后,目前几乎没有针对该期的有效治疗措施.研究发现,生存率与心脏停搏持续时间成反比,每延迟一分钟,抢救成功率降低10%,心脏停搏1分钟内实施CPR成功率>90%,心脏停搏4分钟内实施CPR成功率约60%,心脏停搏6分钟内实施CPR成功率约40%,心脏停搏8分钟内实施CPR成功率约20%,且患者可能已"脑死亡",心脏停搏10分钟实施CPR成功率几乎为0 [1].大部分院外心脏停搏患者都不能在电活动期(4分钟内)得到治疗,而往往是在循环期才得到抢救.  相似文献   

7.
心肺复苏及院前急救知识培训的意义及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加强公众安全及健康教育,使公众掌握院前急救基本知识,发挥"第一目击者"作用.方法 采用培训班的方式,通过全电脑多媒体教学,理论和操作相结合,特别注重培养学员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使受训学员学到院前急救知识.结果 培训结束时进行考核.全部学员一次通过者占92%,未通过者经强化训练补考后全部通过.结论 院前急救培训十分必要,而且具有可行性,培训内容设置上应根据院前急救特点,重点是心肺复苏技术及创伤急救的止血、包扎、固定、搬运4大技术;急救培训是向公众普及急救知识的一个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诊4人心肺复苏法的培训方法及效果.方法:以日常工作小组4人为单位(二名医生,二名护士)组成复苏团队,抢救人员定职责、定站位、定流程,相互配合;抢救仪器、物品根据复苏需要定位放置;模拟抢救现场,反复进行医护配合心肺复苏操作演练.结果:对培训前后各项急救措施落实到位时间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4人心肺复苏的培训,有利于提高急诊抢救团队协作能力,提高抢救效率.  相似文献   

9.
李鹏   《中国医学工程》2014,(4):155-155
目的观察分析使用心肺复苏机救治超长心肺复苏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意义。方法依照随机抽选分组的原则,将2008年4月-2012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61例超长心肺复苏患者分为观察、对照两组,观察组患者使用心肺复苏机进行救治,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人工心肺复苏救治,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实施心肺复苏10 min时收缩压与血氧饱和度较之对照组明显更优,观察组的存活率及诊疗有效率、复苏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心肺复苏机实施超长心肺复苏,能够有效改善心脏骤停患者的血压及血氧情况,明显提高临床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基层医务人员徒手心肺复苏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掌握情况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徒手心肺复苏水平.方法:依据2005年华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对扬中市部分基层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将参与培训的293名基层医务人员随机分为培训前组(先考核后培训)和培训后组(先培训后考核),考核包括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结果:我市基层医务人员徒手心肺复苏水平较差,培训前、后两组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差异显著(P<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培训能显著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徒手心肺复苏水平,提高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徐云香 《吉林医学》2013,(32):6797-6799
目的:探讨不同的培训方式对低年资护士心肺复苏技能培训的效果。方法:选择低年资护士83例,随机分为试验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培训方式即采用心肺复苏理论知识授课和急救操作技能培训,试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情景模拟结合案例学习的方法进行心肺复苏技能的培训。结果:试验组培训后理论及技能考核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且临床医生在对试验组培训后抢救时加强医护配合,病情掌握、专科急救知识、抢救应急能力、抢救能力等方面综合满意度为96.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9.2%(P<0.01)。结论:情景模拟结合案例学习法通过精心设计,合理实施评价,能够提高低年资护士心肺复苏抢救综合能力,是一种理想的培训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乡镇医师对心肺复苏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培训现状,探讨提高乡镇医师心肺复苏知识、技能的对策。方法采取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232名乡镇医师在CPR培训前后进行调查。结果乡镇医师心肺复苏知识和技能的合格率低,对CPR专题培训需求率高(92.4%),通过CPR专题培训,被调查人员在培训后对心肺复苏知识及技能的知晓率显著提高(P0.001)。结论乡镇医师心肺复苏知识和技能普遍缺乏。应加强基层医院医务工作者心肺复苏知识及技能的培训,建立一个CPR规范化培训及考核的模式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企业员工心肺复苏(CPR)技能培训方法及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不同企业员工共800人,进行CPR问卷调查与技能培训.结果 企业员工心肺复苏知识及技能专业培训普及率低(2.4%).员工经过短时问心肺复苏知识及技能专业培训后,心跳骤停的判断、气道打开方法、胸外心脏按压部位、胸外心脏按压方法操作正确人数达90.5%,与培训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企业员工心肺复苏知识及技能普遍缺乏,需培训学习.人体模型操作培训可明显提高员工心肺复苏知识与技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士的心肺复苏术规范化培训对心肺复苏效果的影响。方法:统计心肺复苏术规范化培训前和培训后的心肺复苏情况,采用卡方检验回顾性分析相关数据。结果:心肺复苏规范化培训前和培训后的心肺复苏成功率分别为65.1%和84.4%,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化培训能提高ICU护士心肺复苏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心肺复苏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重要部分,但是目前常用的多种培训和考核模式都存在一定缺陷。在新的培训模式探索中,"阶梯式"培训有助于循序渐进的技能学习;"低强度、高频率"培训既有利于突出重点和难点、减轻教学双方的负担,又能够通过反复强化提高培训效果。将不同培训方法有机结合建立"多元化"培训模式,能够在充分发挥不同方法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公众心肺复苏培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以提高院前急救能力.方法按照<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规范带教.重视细节培训,做到讲练到位、点评到位、纠错到位,并制定考核评分表,严格考核.结果 全部学员考核合格,基本掌握CPR技能,达到培训目标.结论 依新指南培训,充分关注学员对技能的把握、理解和运用,是提高目击者实施CPR自愿度及急救能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近年,临床中心脏骤停发生率逐渐升高,对患者生命造成严重威胁。相关统计报道,我国院外死于心脏骤停者达到54.4万例,且生存率极低,仅为1%左右,较美国(3.4%~10%)低[1]。相关指南强调了心肺复苏(CPR)技能的重要性;但在临床考核中显示,目前实践中心的CPR并未满足指南要求[2]。本研究分析CPR实时反馈系统应用于CPR培训中对培训效果的影响,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小学教师心肺复苏(CPR)的培训现状及对策,为开展教师CPR培训提供参考。方法根据2010国际心肺复苏指南,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选择重庆市南岸区231名中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教师参加正规CPR培训率为0,CPR知识中84.89%来源于影视、网络等媒体,CPR知识正确率为34.13%。98.22%的教师认为有必要参加培训,95.11%的教师愿意参加培训。结论提高中小学教师CPR培训率,应从加大公众的CPR培训力度着手,建立公众CPR培训长效机制,从政策、经费,师资等各方面给予支持保障。  相似文献   

19.
以海军某部140名官兵为研究对象,采用心肺复苏认知水平调查问卷了解官兵对海水溺水后心跳骤停伤员进行心肺复苏救治的认知水平,分别采用单纯理论授课以及“理论授课+课后考核+智能心肺复苏模型操作”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模式进行培训,利用心肺复苏授课情况调查问卷及溺水伤员心肺复苏技术操作考核评分表进行授课情况分析及评价,旨在了解舰艇官兵对海水溺水后心跳骤停伤员进行心肺复苏救治的认知水平,并评估不同教学模式在心肺复苏培训中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西北医学教育》2016,(6):957-960
目的探讨中医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心肺复苏技能培训的标准化方案。方法选择于2016年4~7月期间在广东省中医院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参加心肺复苏技能考核的医生,根据是否自愿参加心肺复苏培训系列培训课程,将受试者分为A组以及B组,比较两组的考核情况。结果两组在胸外按压(P=0.001)以及通气效果(P<0.001)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A组的男性(P=0.001)以及BMI较大的人群(P=0.005)在胸外按压效果方面有明显的统计学优势。结论心肺复苏培训系列培训课程,通过小班制上课、教-练结合、强调心肺复苏的实际质量、增加培训频次,可切实提高心肺复苏的培训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