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沐舒坦防治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疗效。方法以沐舒坦治疗组为观察组,以单纯综合治疗组为对照组。观察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于生后4h内给以沐舒坦每次7.5mg/kg,每6h 1次,疗程3—5d。观察2组早产儿RDS的发病率、临床表现、X线表现、机械通气开始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下机后氧疗时间及死亡率情况。结果2组早产儿RDS的发病率、临床表现、X线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机械通气开始时间(7.9±0.91)h,对照组(8.2±0.98)h,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70.5±4.78)h,对照组(83.14±8.31)h,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下机后氧疗时间,观察组(18.32±0.64)h,对照组(26.37±0.39)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死亡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生后早期应用沐舒坦,能够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生成和分泌。有利于促进肺发育成熟,促进早产儿RDS临床过程的改善,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研究牛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在治疗晚期早产儿及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疗效。方法将16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晚期早产儿及足月儿随机分为观察组11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出生后6h内给予牛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对照组出生后单纯采用常规机械通气及综合治疗6h后,病情如无缓解则给予牛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两组患儿如治疗12h后仍无效,均给予第二剂牛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观察两组新生儿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新生儿症状均改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症状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牛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可有效缓解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症状,减少治疗后并发症,缩短机械通气及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盐酸氨溴索早期防治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的效果。方法将104例早产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53例,对照组5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30mg/(kg.d),分4次加入5%葡萄糖溶液5mL稀释后微量泵入,每次泵入10min,疗程3d。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表现,经皮血氧饱和度及胸片,比较两组早产儿HMD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HMD发生率为7.5%(4/53),低于对照组27.5%(14/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9,P〈0.05);观察组患儿无一例死亡,对照组死亡6例。结论盐酸氨溴索对预防HMD的发生有较好疗效,能改善通气,降低死亡率,早期应用可降低HMD的发生率;在发生HMD后可减少气管插管,减少机械通气率,疗效确切,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早期、晚期早产儿与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发病趋势和临床特征的差异,为临床合理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住院的963例RDS患儿根据胎龄不同分为早期早产儿组( < 34周)679例,晚期早产儿组(34~ < 37周)204例,足月儿组(≥37周)80例,分别对各组患儿的发病率、入院情况、高危因素、临床诊治、预后及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RDS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均以早期早产儿占多数,晚期早产儿和足月儿RDS比例有增多趋势;RDS患儿男婴超过女婴(P < 0.05),且胎龄和体重越大,男婴比例越高;足月儿RDS组产前糖皮质激素使用率明显低于早产儿组;早产儿发生RDS的高危因素主要有胎膜早破、胎盘异常、母亲妊娠高血压疾病,足月儿发生RDS的高危因素主要是择期剖宫产与感染;晚期早产儿与足月儿RDS的临床诊断和应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时间均晚于早期早产儿;足月儿RDS应用机械通气比例明显高于早产儿,其临床治愈率高(P < 0.05),在死亡率方面与早产儿组无差别;但并发气胸的比例高于早产儿组(P < 0.05)。结论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发病率逐年增高,晚期早产儿和足月儿RDS比例有增多趋势;早期、晚期早产儿与足月儿RDS在性别比例、高危因素、起病特点、治疗反应与并发症方面均存在差异,RDS的诊治需要考虑胎龄因素。足月儿RDS多与择期剖宫产、感染有关,发病相对较晚,容易合并气胸,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预防性应用沐舒坦对早产儿的作用。方法180例早产儿按投掷硬币随机法分为两组,观察组98例,对照组8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沐舒坦30mg/(kg·d),用注射用水或10%葡萄糖稀释后,每6h静脉注射1次,1d后改为15mg/(kg·d),应用4d,发生呼吸暂停者给予氨茶碱治疗。结果在生后1周内曾发生呼吸暂停观察组共有18例(18.38%),对照组共有52例(63.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12,P〈0.01)。两组开始能耐受经胃管喂养的时间及开始自行吸吮的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2,1.06,P〉0.05)。两组出生体质量下降至最低值日龄及恢复至出生体质量日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6,1.02,P〉0.05)。观察组平均用氧时间为(6±3)d,与对照组(10±5)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3,P〈0.001)。观察组因频繁呼吸暂停需机械通气比例(2.65%)与对照组(12.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6,P〈0.05)。结论预防性应用沐舒坦能降低早产儿呼吸暂停的发生率,缩短用氧时间,降低需要使用呼吸机早产儿的比例。  相似文献   

6.
归纳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特点,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PS)在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RDS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2006年9月至2008年2月在河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168例RDS患儿临床资料,平均胎龄为(32.3±3.7)周,平均体重为(1.73±0.75)g。观察比较国产PS(珂立苏,calsurf)应用前后的主要血气指标、呼吸机参数、机械通气模式以及并发症、转归等。结果 应用PS在0、1、12和72 h不同时点的比较显示:吸氧浓度(FiO2)分别为0.51±0.11、0.32±0.1、0.28±0.08 和 0.26±0.09。应用PS 1h时,RDS患儿所需FiO2明显下降,此后下降幅度逐渐减小(P < 0.05)。动脉血氧分压PaO2 /吸入氧浓度FiO2(P/F)和动脉血氧分压/肺泡氧分压a/APO2比值则随时间变化呈逐渐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PS能较快地改善新生儿RDS氧合状况;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接受。  相似文献   

7.
吸入一氧化氮治疗早产儿低氧性呼吸衰竭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吸入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救治早产儿低氧性呼吸衰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两家三级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002年10月至2005年6月入住的胎龄小于35周早产儿,患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常规机械通气和(或)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2h后仍存在低氧性呼吸衰竭(FiO2≥0.4,PaO2〈50mm Hg,SpO2〈85%)者入选,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n=11)和吸入NO组(NO组,n=12)。监测肺动态顺应性(dynamic compliance,Cdyn)、气道阻力(airway resistance,RAW)、潮气量(tidal volume,VT)、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OI)和动脉血氧分压/肺泡氧分压(arterial—to-alveolar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a/A)。结果在治疗起始时NO组OI值(26.9±11.2)较对照组(13.7±6.5)高(P〈0.05),在治疗1h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保持至治疗72h(P〉0.05)。NO组OI值随治疗时间延长而不断降低;而对照组OI值在各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NO组起始a/A(0.08±0.03)较对照组(0.13±0.03)低(P〈0.01),两组a/A值逐渐升高,在治疗1h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直到治疗72h。NO组和对照组1、6、12、24、48、72h与0h相比,a/A值在1h起即比0h升高,到48h差异出现统计学意义(P〈0.05),并直至72h。吸入NO并未增加颅内出血、肺出血和慢性肺疾病的发生率。结论RDS早产儿吸入NO可能改善氧合和气体交换,且并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为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早产猪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模型并探讨猪肺表面活性物质(pul monary surfactant,PS)制剂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相当于足月孕期85%(94~97d)的早产猪作RDS模型,随机分成4组(C组:对照组;C50组:PS50mg/kg;C100组:PS100mg/kg;N组:自主呼吸组)。除N组外,其余早产猪气管切开插管,压力控制模式通气,吸入高浓度氧和标准潮气量通气。分别在治疗0~6h测血气与呼吸力学参数,6h后处死动物留取肺组织和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BALF)进行形态学与生化分析。结果RDS动物BALF中总磷脂约10mg/kg;电子显微镜下板层小体仅零星可见;光学显微镜下可见肺泡基本处于萎陷状态。C100组PaO2/Fi O2由(92±37)上升到(235±137)mm Hg,肺顺应性由(0.48±0.08)上升到(0.76±0.29)ml/(cm H2O.kg),肺泡扩张均匀,少见损伤;C50组肺氧合及呼吸力学改善不明显。结论早产猪RDS模型用于研究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具有一定价值,100mg/kg的PS对肺氧合、呼吸力学及形态学的改善具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9.
早产儿转运前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临床意义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转运前在基层医院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fIary surfactant,PS)防治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有效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34例高危早产儿(观察组)转运前气管内滴注 PS,与34例须转运但未使用PS的早产儿(对照1组)、34例本院出生,使用PS的早产儿(对照2组) 进行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结果观察组早产儿在转运前使用PS,其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与对照 1组比较,氧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天数显著减少[分别为:(6±5)d比(13±8)d;(2.6±3.2) d比(4.4±3.0)d;(41±18)d比(54±28)d,P<0.05]。与对照2组比较,氧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6±5)d比(7±4)d;(2.6±3.2)d比(2.5±3.0)d;(41± 18)d比(40±16)d,P>0.05]。结论转运前在基层医院使用PS防治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可改善早产儿临床症状,缩短氧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INSURE策略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将确诊NRDS并同意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的患儿56例按入院顺序分为两组,采用INSURE策略治疗(观察组)和给予PS后常频通气治疗(对照组)每组各28例.比较治疗后两组呼吸功能、上机时间、用氧时间、并发症及转归.结果 治疗后48 h观察组氧合指数较对照组明显增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氧疗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上机时间、气胸、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NSURE策略能较好地改善NRDS患儿氧合功能及通气,减少VAP的发生,缩短用氧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机械通气与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应用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探讨对早产儿NRDS的理想治疗与护理方式。方法将128例极低体重早产儿NRDS依据治疗方式分组,其中65例采用机械通气联合PS治疗,设为观察组,其余63例仅行机械通气治疗,设为对照组。观察两组高、最大吸气峰压(PIP)时间、高平均气道压(MAP)时间、高吸入氧浓度(FiO2)时间及上机时间;观察两组患儿住院时间、死亡与致残率及其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PIP、MAP、FiO2、上机与住院时间、死亡率与致残率、并发症总发生率各项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机械通气联合PS治疗极低体重早产儿NRDS,可明显改善其呼吸机条件,有利于缩短上机与住院时间,对并发症降低与预后的改善均具显著作用,该法值得临床采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羊膜腔注射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药代动力学机制及疗效。方法:(1)药代动力学研究。实验动物为妊娠25天的兔胎。将0.1ml PS注入羊膜腔内,分别于1h、2h、4h(Ⅰ组、Ⅱ组、Ⅲ组)娩出兔胎并处死;气管内给药PS 0.1ml或生理盐水0.1ml(Ⅳ组、对照组)后1h,娩出兔胎并处死。各组留取兔胎末端肺组织检测DPPC浓度。(2)临床研究:妊娠28~32周胎肺不成熟早产病例。随机分为3组:PS羊膜腔给药组,分娩前将固尔苏1支注入羊膜腔内;PS气管内给药组,新生儿娩出后立即将固尔苏1支经气管插管注入支气管内;对照组,出生前后不予PS预防性给药。结果:(1)药代动力学:Ⅰ组与Ⅳ组比较,兔胎肺组织中DPPC含量无明显差异[(1.133±0.402)mg/g肺组织vs(1.170±0.145)mg/g肺组织,P>0.05],两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684±0.158)mg/g肺组织,P均<0.01]。Ⅱ组、Ⅲ组兔胎肺组织中DPPC含量较Ⅰ组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临床研究:3组新生儿孕龄、出生体重无明显差异。PS羊膜腔给药组及PS气管内给药组新生儿NRDS发生率无明显差异(13.3%vs 14.3%,P>0.05),显著低于对照组(35%)(P均<0.05);两组持续正压通气的频率无明显差异(16.6%vs 22.8%,P>0.0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57.5%)(P均<0.05)。新生儿住院时间PS羊膜腔给药组为(27.8±9.6)天,PS气管内给药组为(26.8±11.7)天,均显著短于对照组[(33.7±11.8)天](P均<0.05)。PS羊膜腔给药组及气管内给药组新生儿均存活,对照组死亡4例。结论:PS羊膜腔给药可显著降低早产儿NRDS发生率并改善预后,可取得和气管内给药一样的效果,临床应用风险小,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β-联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Clara细胞分泌蛋白16(cc16)、Ⅱ型肺泡细胞表面抗原6(KL-6)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机械通气早产儿70例,其中40例诊断为BPD的患儿作为观察组,30例非BPD患儿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两组患儿机械通气1、24、48、72hBALF中β-联蛋白、TGF-β1、cc16、KL-6水平。结果观察组平均胎龄及出生体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氧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机械通气时间的延长,观察组cc16水平呈逐渐降低趋势,而β-联蛋白、TGF-β1、KL-6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且48、72h时均与1h时各指标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TGF-β1、cc16于机械通气72h时与1h时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β-联蛋白、KL-6水平在各时间点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各时间点β-联蛋白、TGF-β1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各相应时间点指标水平,cc16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KL-6在机械通气48、72h时高于对照组相应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比较,BPD中重度组β-联蛋白、TGF-β1、KL-6水平均显著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c16水平显著低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机械通气时间、吸氧时间的延长及低cc16水平是BPD发生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机械通气早产儿BPD的发生与机械通气、吸氧时间的延长及低cc16水平密切相关,通过监测早产儿初始机械通气BALF中β-联蛋白、TGF-β1、cc16水平可对早产儿BPD的发生提供预测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高频振荡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 pulmonary surfactant,PS)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meconium aspiration syndrome,MAS)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53例MAS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措施不同分为常频通气组23例,高频通气组18例,高频通气+PS组12例.方差分析及卡方检验比较3组通气治疗2、12、24、48 h后肺氧合功能指标和呼吸机参数指标如氧合指数、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arterial oxygen/alveolar oxygen ratio,a/ApO2)和吸入氧浓度(inspired oxygen fraction,FiO2)的变化,以及患儿的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时间、症状变化及转归情况.结果 3组患儿机械通气前氧合指数、a/ApO2和Fi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机械通气治疗2和48 h后,常频通气组氧合指数分别为(23.79±7.27)和(15.04±4.76)mm Hg;a/ApO2分别为0.11±0.04和0.31±0.07;FiO2分别为0.74±0.16和0.47±0.21.高频通气组氧合指数分别为(21.13±6.29)和(11.73±4.54) mm Hg;a/ApO2分别为0.14±0.06和0.35±0.06;FiO2分别为0.68±0.14和0.41±0.11.高频通气+PS组氧合指数分别为(18.35±5.68)和(7.85±5.06)mm Hg; a/ApO2分别为0.17±0.03和0.40±0.02;FiO2分别为0.59±0.13和0.29±0.16.与常频通气组比较,高频通气组治疗后氧合指数、a/ApO2和FiO2有所好转,高频通气+PS组在时限和程度上比高频通气组好转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常频通气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为(7.2±0.6)d,住院时间为(22.2±4.5)d,氧疗时间为(15.4±2.4)d;高频通气组较之缩短,分别为(4.2±1.4)、(15.6±3.4)和(11.8±5.3)d;高频通气+ PS组最短,分别为(2.9±0.5)、(11.8±4.3)和(7.4±2.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早期高频振荡通气联合PS治疗新生儿MAS的效果好于单纯的常频或高频通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基层医院应用传统方法与改良方法经气管插管内注入珂立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方法 2013年1月至2016年8月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收住院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96例,其中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48例采用传统给药方法,为传统组。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收治48例采用改良后的方法经气管插管内注入珂立苏,为改良组。比较两组患儿推药过程中经皮血氧饱和度和心率、出现药物反流和皮肤发绀情况及两组病例推药后2h的血气结果、推药后12h内、48h内呼吸困难症状缓解情况及机械通气、总用氧时间、住院时间。结果用药过程中改良组血氧饱和度、心率明显高于传统组,出现面色发绀和药物反流的比例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2h改良组PaO_2、pH值高于传统组、PaCO_2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改良组12h、24h呼吸困难症状消失率均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CPAP使用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总吸氧时间均短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法经气管插管注入珂立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对患儿的干扰少,能够减少或避免操作过程中患儿缺氧等不适症状,提高了药物疗效,而且方法简便易行,值得在基层医院的新生儿病房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两种插胃管方法在早产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2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0例,观察组采用经口插胃管法,对照组采用经鼻插胃管法,比较两组早产儿在插管过程中呕吐、呛咳、紫绀发生及插管一次成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早产儿较对照组早产儿在插管过程中一次成功率高,呛咳、紫绀发生率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经口插胃管法一次成功率高,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珂立苏(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联合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47例确诊为NRDS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3例.两组均给予机械通气等常规治疗,并均给予气管内注入牛肺表面活性剂(珂立苏)100mg/kg 1次,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30mg/(kg&#183;d),分4次,每次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 mL静脉缓慢泵入,连续用药5d.通过比较两组治疗后的各项血气指标及临床疗效而进行研究.结果 观察组患儿用药后血气分析pH、PaO2、PaCO2好转较对照组快;用氧时间、CPAP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珂立苏联合氨溴索治疗NRDS的临床效果更佳,在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肺表面活性剂(SAM)对早产仔兔进行实验性治疗,探讨SAM对肺泡形态的影响。方法:将早产仔兔分为用药组(用药剂量为A组50mg/kg,B组100mg/kg,C组150mg/kg)和对照组(给相同剂量生理盐水),用图象分析仪对用药组肺泡形态进行观察,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单位面积内肺泡数,A组为94.3±12.5个,B组为89.9±17.3个,C组为88.4±10.5个,对照组为127.5±15.4个,用药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肺泡面积,A组为0.559%±0.035%,B组为0.577%±0.061%,C组为0.589%±0.046%,对照组为0.464%±0.055%,用药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结论:SAM对早产仔兔肺泡形态有明显影响,可用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小儿止哮平喘颗粒对动物模型的止咳化痰平喘作用。方法以咳嗽、喘憋潜伏期,酚红排泌为指标,观察小儿止哮平喘颗粒对小鼠氨水引咳模型及气管段酚红法、豚鼠整体动物药物引喘模型的影响。结果西药对照组、中浓度组、高浓度组引喘时间及跌倒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低及中浓度组酚红浓度与高浓度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止哮平喘颗粒对动物模型小鼠具有止咳化痰平喘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重症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10例重症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常频机械通气条件达到PIP24cmH2O,PEEP4-6 cmH2O,MAP≥13 cmH2O,FiO2≥0.6,PaO2〈50mmHg或PaCO2>65mmHg。改换高频振荡通气,观察治疗前后血气指标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 HFOV治疗后PaCO2、氧合指数(0I)和FiO2稳步降低,PaO2和TcSO2稳步升高(均P〈0.05),10例全部治愈,无1例发生气漏,9例存活早期早产儿3例轻度慢性肺疾病(CLD)发生,发生颅内出血2例,均为室管膜下-脑室内出血Ⅰ-Ⅱ级。结论:高频振荡通气治疗HMD,是一种疗效肯定、安全性好的新型机械通气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