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美托洛尔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将54例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加用美托洛尔,对照组常规治疗,并作治疗前后的QTd测量及比较。结果:QTd与心功能受损的程度呈正相关;CHF伴室性心律失常者QTd大于不伴室性心律失常者(P<0.05);给予美托洛尔治疗后CHF患者QTd明显缩短(P<0.05)。结论:CHF患者QTd明显增大。美托洛尔可使QTd缩小,对防治室性心律失常和猝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米力农对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QT离散度 (QTd)的影响。方法 选择 6 8例CHF患者 ,随机分成米力农组和对照组各 34例。米力农组给予米力农 10mg加入 5 %葡萄糖液 2 5 0ml,以 0 5~ 0 75 μg/kg .min的速度静脉滴注 ,1次 /d ,共 10天。对照组给予洋地黄制剂及利尿剂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测定QTd并加以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QTd数值分别为 :米力农组 89± 12ms和 5 8± 9ms;对照组 88± 14ms和 6 3± 13ms。两组治疗前后QTd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 ;两组间治疗前后QTd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短期内应用米力农能改善CHF患者QTd的异常。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倍他乐克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QTd)及发生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68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3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倍他乐克6.25~100 mg/d,随访6个月,观察新的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以及QT间期离散度(QTd)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校正的QTd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分别为(51.6±14.3)ms与(66.9±16.4)ms(P<0.001),并且倍他乐克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倍他乐克治疗组快速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18.4%,明显低于对照组33.3%(P<0.005)。结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倍他乐克可显著降低QTd,且快速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5.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许多心脏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几乎所有类型的心脏、大血管疾病均可引起心力衰竭。本研究的目的在于研究 Q T间期离散度 (QTd)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中对猝死的预测及临床心功能间的关系。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选择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 42例 ,男30例 ,女 12例 ,年龄 41~ 76岁 ,平均 5 8岁 ,按 NYHA心功能分级 : 级 13例 , 级 15例 , 级 14例。基础疾病 :缺血性心脏病 10例 ,高血压性心脏病 12例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9例 ,陈旧性心肌梗死 10例 ,先天性心脏病 1例 ,排除心肌梗死、糖尿病及电解…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观察胺碘酮治疗心肌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对QT离散度(QTd)的影响及预后情况。方法 将86例心肌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胺碘酮及美西律治疗,比较治疗前后室性心律失常,QT离散度的变化及2组间的差异。结果 2组治疗后室性心律失常均明显减少,以胺碘酮组更明显,胺碘酮组QTd明显缩短,无死亡病人,而美西律组QTd无改变,死亡2例。结论 胺碘酮显著降低心肌病患者的QTd,对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改善预后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8.
充血性心力衰竭QT间期离散度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QTd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和猝死的关系。方法 130例CHF患者,依据有无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分为两组,即高危组和心力衰竭组,正常对照组120例检查均未发现任何心脏疾病,一次性测定QTd,选用同步12导联心电图,连续测量3个QT间期,取其平均值。从不同导联中最大QT间期减去最小QT间期即为QTd,计量资料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为显著性差异。结果 QTd高危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高危组与心力衰竭组比较,P〈0.05;心力衰竭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QTd≥65ms者81例中,有6例发生猝死(7.4%),而QTd〈65ms者49例中仅有1例发生猝死(2.0%),两组间比较P〈0.05。结论 CHF患者QTd的延长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和猝死的发生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参松养心胶囊辅治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QT间期离散度( QTd)的影响。方法将8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松养心胶囊,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疗程为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QTd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QTd短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松养心胶囊辅治可以降低QTd,减少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QT离散度(QTd)、JT离散度(JTd)对心脏病临床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但综合分析其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多种病因的演变规律,目前国内报道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QT离散度、JT离散度与恶性心律失常(频发、多源、成对、RonT室性早搏、阵发性室速)、猝死、心功能损害程度是否存在一定关系。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118例,男67例,女51例;年龄14~80岁,平均49.6±11.4岁;均符合Framingham诊断标准。按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25例、Ⅲ级41例、Ⅳ级52例。本组病例中风心瓣膜病38例,冠心病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为观察门冬氨酸钾镁和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副作用发生情况。方法将我院2002年1月~2005年1月收治的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11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2例,常规治疗加门冬氨酸钾镁和胺碘酮;对照组56例,常规治疗加胺碘酮。共用4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9%,QT离散度(QTd)由66.05±11.32ms减至30.28±6.25ms;对照组总有效率73.2%,QTd由65.38±11.46ms减至42.38±10.16ms。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门冬氨酸钾镁和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有较好疗效,且副作用较少发生。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探讨QT离散度(QTd)与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方法 分析344例常规12导联心电图QTd值,再以其24小时动态心电监测结果,分成室性心律失常组144例,无室性心律失常组200例,测量并计算各组QTd值及心率校正后的QT离散度(QTcd)值后,进行比较。结果 室性心律失常组QTd为54±18ms,QTcd为56±19ms,无室性心律失常组QTd值为41±13ms,QTcd为41±12ms,以上4组数据相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QT离散度的增加与室性心律失常相关,且室性心律失常越严重,QT离散度也随之增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培哚普利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校正后QT离散度的影响。方法:造反确诊的充血性心力衰竭者4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强心剂、利尿剂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培哚普利4~8mg;疗程均为3~4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进行QT离散度的测定。结果:治疗组治疗后QTcd明显低于治疗前,而对照组治疗前后QTcd无明显变化。结论:培哚普利能有效地缩短心肌复极化的离散程度,有利于患者心肌电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分析稳心颗粒对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后的QT间期离散度(QTd)变化,评价稳心颗粒对改善QTd的临床意义。方法将87例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4例、对照组43例,年龄62~78(68.3±4.9)岁。所有入选者停用一切影响QTd的药物至少5个半衰期。治疗组在常规的扩血管和利尿治疗基础上加用口服稳心颗粒3次/d,4粒/次;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扩血管和利尿治疗,疗程4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体表心电图QTd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QTd明显下降,较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稳心颗粒在改善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同时,有减少复杂心律失常发生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胺碘酮抗室性心律失常疗效和安全性与QT离散度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QT离散度(QTd)是指心电图各导联间QT间期的变异程度,反映了心室肌复极化的不均一性.这种区域性的复极不均匀代表心室电活动的不稳定性.QTd延长与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密切相关,它被认为是一项很有价值的预测心律失常发生及其危险程度的心电图指标[1-4].作为对心脏电生理状态的非侵入性检测技术,QTd受到越来越多的临床学者的重视.而探讨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和安全性与QTd之间的关系则是把QTd研究进一步用于临床的新课题.本文收集了我院2000年10月至2003年10月间128例经24 h动态心电图证实为频发室性早搏的患者接受口服胺碘酮(乙胺碘呋酮,amiodarone)治疗的临床资料,以分析胺碘酮的抗室性心律失常疗效和安全性与QTmax、QTcmax、QTd、QTcd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探讨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68例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心力衰竭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胺碘酮片,规律服药12周.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心电图指标与药品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抗心律失常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心源性猝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LEVF)改善程度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胺碘酮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如改善心功能、降低心源性猝死、延长患者生命、改善生活质量等,且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可作为指导性用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