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脾主升,胃主降,脾胃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二者互为表里,一纳一运,共司食物之消化、吸收以及水谷精气的输布.内而脏腑经络,外而肌肤皮毛,皆赖其养.  相似文献   

2.
3.
颈性眩晕,又称颈动脉型颈椎病,属于祖国医学“眩晕”范畴,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尤以女性多见。主要症候为发作性眩晕,常与头部的活动、体位改变有明显关系。严重时头重脚轻,天旋地转,猝然倒地,并伴耳鸣、恶心、呕吐等。究其原因,本人认为与脾胃升降失常有密切关系。 人体气化运动的基本形式不外升降出入,而脾胃正是人体气机升降之枢。头为诸阳之会,诸阳出上窍,由脾胃所化生的水谷精微转输运化于上焦,上注于头,同时下焦肝肾得养,肾气方能布散随脾气而升[1]。然而造成气血津精无以上承的原因无非虚实两端,实为痰饮…  相似文献   

4.
中药调理脾胃升降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调理脾胃升降法治疗FD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浆胃动素(MOT)水平的影响,探讨胃肠道动力障碍和胃肠激素紊乱在FD中的可能作用、临床意义及调理脾胃升降法对胃动力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2组治疗前、后空腹状态血浆MOT水平。结果:中药组与西药组均能明显改善FD的中医临床证候,2组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性;但2组临床痊愈率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中药治疗组能明显改善FD患者血浆胃动素过低状况,而西药对照组对胃动素无明显改善作用。结论:中药调理脾胃升降法可明显改善FD病人过低的血浆胃动素水平,从而促进胃肠道的运动,改善症状,恢复整体功能以治其本,这可能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5.
略谈中医脾胃与耳鼻喉科疾病的关系乐毅敏(江西中医学院,南昌330006)ABriefDiscussionoftheRelationbetweenSpleen-stomachandDiseasesinENTLeYimin(JiangxiTraditio...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祖国医学脾胃学说的理论,结合儿科特有的生理、病理特点,阐述了调理脾胃在儿科临床中的重要作用,并结合自己的临床体会,提出了调理脾胃实为儿科治疗中的常法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调理脾胃为主治疗萎缩性胆囊炎5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萎缩性胆囊炎是以整个胆囊体积萎缩变小为主要病理表现的慢性胆囊炎。我们于 2 0 0 0 - 0 1~ 2 0 0 3- 0 4用中药调理脾胃为主治疗观察 5 0例 ,效果较好 ,现总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本组均为门诊患者 ,其中男 2 4例 ,女 2 6例 ,年龄最大 72岁 ,最小 18岁 ,2 9岁以下 16例 ,30~ 5 9岁 2 9例 ,6 0岁以上 5例 ,发病最长 7a,最短 1周。本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右上腹或上腹部胀痛或隐痛、腹胀、纳呆 ,多数患者形瘦、神倦、面色萎黄 ,大便多为正常。本组经腹部 B超检查均显示胆囊明显小于正常 ,最小 1例胆囊切面内径仅为 3.9cm× 0 …  相似文献   

8.
小儿喉痹从脾胃论治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喉痹是以咽部疼痛或干不适为主要症状的急、慢性咽病 ,是以咽部肌膜红肿、肥厚、或干萎为主要病理改变 ,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急、慢性咽炎。脾胃乃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 ,小儿脾常不足 ,加之乳食不知自节 ,喂养不当 ,暴饮暴食 ,过食肥甘厚味 ,均可导致肺、胃 (脾)蕴热 ,此时又  相似文献   

9.
1 扶正固本 ,补脾为要中晚期癌症的特点是病情重 ,体质虚 ,机体免疫功能低下 ,临床表现一派虚衰象。“脾为后天之本” ,“气血化生之源”。脾和五脏的关系最为密切 ,脏腑百脉的营养运行 ,都依赖脾胃运化水谷精微来维持。如果脾气不足 ,则不仅不能益气生血 ,从而本脏自病 ,而且  相似文献   

10.
11.
升降散加味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60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董黎明 《浙江临床医学》2004,3(11):1000-1000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目前临床上比较棘手的问题,常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目前对此缺少有效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作者自1999年以来,运用中医升降相因理论为指导,采用升降散加味治疗本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婴幼儿腹泻是儿科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为多。泄泻,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甚至泻出如水样而言。凡脾胃功能失调,以腹泻为主要症状而不夹脓血者,祖国医学称为泄泻。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观察枳术丸合补中益气汤平衡升降法治疗胃下垂的疗效。方法:选择胃下垂患者5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对照组27例;治疗组用枳术丸合补中益气汤联合伊托必利片,对照组单用伊托必利片口服。2组均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判定疗效,治疗结束后再随访4周,共观察16周。结果:治疗组显效率51.61%、有效率83.87%,对照组显效率29.63%、有效率59.26%,2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显效率、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枳术丸合补中益气汤平衡升降法,是治疗胃下垂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