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青年和绝经女性乳腺癌VEGF、bFGF及其受体表达的差异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Yi WJ  Tang ZH  Yang ZL  Yu MY  Li YS  Chen GN 《中华肿瘤杂志》2003,25(2):141-144
目的 探讨青年和绝经女性乳腺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FLK-1)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其受体(HLG)的表达特征和差异。方法 以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40例年龄≤35岁的青年女性(青年组)和30例绝经女性(绝经组)乳腺癌组织中VEGF、FLK-1、bFGF和FLG的阳性系数值并进行比较,探讨其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同时比较两组之间各项临床指标的差异。结果 青年组腋窝淋巴结转移率和VEGF、bFGF阳性系数值明显高于绝经组,差异有显著性或极显著性(P<0.05或P<0.01);腋窝淋巴结转移组的VEGF、bFGF、FLK—1和FLG阳性系数值明显高于腋窝淋巴结未转移组,差异有显著性或极显著性(P<0.05或P<0.01);VEGF、FLK—1和FLG阳性系数值在两组的TNM临床分期0-Ⅱ期和Ⅲ-Ⅳ期组问差异有显著性或极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 青年乳腺癌侵袭性强与肿瘤血管生成相关,主要表现为VEGF和bFGF高表达。  相似文献   

2.
崔岩  庞达  张显玉  刘锋 《现代肿瘤医学》2011,19(6):1131-1133
目的:探讨上皮钙黏蛋白(E-cadherin,E-ca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青年女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0例青年女性,80例绝经后乳腺癌组织中E-cad和VEGF的表达情况,分析它们之间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青年组较绝经组患者淋巴转移率高(P<0.01);青年组与绝经组患者组织E-ca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差异皆有显著性意义(P<0.01);各组中腋窝淋巴结转移者和未转移者E-ca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青年乳腺癌组织中E-ca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表达成负相关(P<0.01)。结论:青年乳腺癌侵袭性强,E-cad低表达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高表达是预测青年乳腺癌恶性侵袭能力极有价值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上皮钙黏蛋白(E-cadherin,E-ca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青年女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0例青年女性,80例绝经后乳腺癌组织中E-cad和VEGF的表达情况,分析它们之间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青年组较绝经组患者淋巴转移率高(P〈0.01);青年组与绝经组患者组织E-ca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差异皆有显著性意义(P〈0.01);各组中腋窝淋巴结转移者和未转移者E-ca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青年乳腺癌组织中E-ca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表达成负相关(P〈0.01)。结论:青年乳腺癌侵袭性强,E-cad低表达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高表达是预测青年乳腺癌恶性侵袭能力极有价值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4.
c-myc、HIF-1α和VEGF在高海拔地区乳腺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乳腺癌及乳腺良性病变中c-myc、HIF-1α、VEGF的表达与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 plus法,测定60例乳腺癌和20例乳腺良性病变中c-myc、HIF-1α、VEGF的表达。结果60例乳腺癌组织中c-myc、HIF-1α、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0%、51.7%、63.3%,与乳腺良性病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myc的阳性表达与年龄、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HIF-1α、VEGF的阳性表达与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HIF-1α、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r=0.371;P〈0.01),与c-myc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332;P〈0.01),c-myc、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r=0.369;P〈0.01)。结论c-myc、HIF-1α、VEGF在乳腺癌中的高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c-myc、HIF-1α、VEGF在促进乳腺癌淋巴结转移中可能起协同作用,联合检测乳腺癌中c-myc、HIF-1α、VEGF的表达,有利于更好地评估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提高对患者预后判断的准确性,指导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VEGF、bFGF与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复发转移患者血清VEGF、bFGF的表达水平与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应用ABC—ELISA方法检测乳腺癌患者血清VEGF、bFGF的表达情况。结果:术前未作放化疗的乳腺癌患者术前血清VEGF、bFGF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乳腺腺瘤患者(P〈0.05),也明显高于同组患者术后血清VEGF、bFGF表达水平(P〈0.05)。术前未作放化疗的乳腺癌患者术前血清VEGF、bFGF的表达水平与原发肿瘤的大小、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术前未作放化疗的乳腺癌患者术前血清VEGF与bFGF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210,P〈0.05)。乳腺癌复发转移组化疗前血清VEGF、bF—GF的表达水平比健康体检者及无病生存组明显增高(P〈0.05)。乳腺癌复发转移组化疗后CR+PR组血清VEGF、bFGF表达水平比化疗前明显减低(P〈0.05);化疗后NC+PD组血清VEGF、bFGF表达水平比化疗前略高,但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乳腺癌复发转移组化疗后CR+PR组血清VEGF、bFGF表达水平比NC+PD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血清VEGF、bFGF的表达水平与乳腺癌生物学行为有关,而且与化疗疗效有关,提示通过检测乳腺癌患者血清VEGF、bFGF的表达水平可能对乳腺癌的诊断、客观预测肿瘤的复发转移、选择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微血管计数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胃癌浸润转移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微血管计数(MVC)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在胃癌浸润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11例正常胃黏膜及253例胃癌组织中MV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行政管理茵子(bFGF)的表达。结果:肿瘤组织MVC内明显高于下胃黏膜组织(P<0.01),肿瘤组织中VEGF和bFGF阳性率分别为67.6%(171/253)和9.5%(24/253),VEGF的表达与分化程度,TNM分期,转移(淋巴结,腹膜,肝等)密切相关(P<0.01),胃癌组织VEGF阳性组的MVC明显高于阴性组(P<0.01),VEGF表达阳性者复发转移率明显高于VEGF阴性者(P<0.01),VEGF阳性患者的预后明显较阴性者差。结论:高MVC及VEGF表达是胃癌的独立预后因子。VEGF可能通过诱导血管生存在胃癌的浸润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连环蛋白p120在乳腺腺病和乳腺癌中的表达,探讨两者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2例乳腺癌及26例乳腺腺病组织中VEGF和p120的表达情况.结果:乳腺癌组织中VEGF和p120的异常表达率分别为77.4%(48/62)和80.6%(50/62),与良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两者均与肿瘤病理分级和TNM分期相关,但均与肿瘤大小无相关.VEGF在有腋窝淋巴结转移 的癌组织中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17,p120表达情况和淋巴结转移无关,P=0.072.两者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具有正相关性,P=0.011.结论:VEGF及p120在乳腺癌组织中异常表达,并与乳腺癌浸润转移关系密切,是乳腺癌发生发展的生物学指标之一,联合检测对评估预后及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GFR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肺鳞癌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肺鳞癌组织标本135例和癌旁组织标本125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不同肺组织中FGFR1和VEGF的表达水平,分析两者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肺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Cox多因素分析.结果 肺鳞癌组织标本中FGFR1和VEGF的阳性表达率和表达水平均高于癌旁组织(P﹤0.05);在肺鳞癌组织中,FGFR1阳性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远处器官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5),VEGF阳性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FGFR1及VEGF均为肺鳞癌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肺鳞癌患者的FGFR1和VEGF表达水平升高,并在肿瘤分化、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预后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VEGF-C和VEGFR-3对乳腺癌淋巴管生成和淋巴结转移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VEGF-C及VEGFR-3对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乳腺病、乳腺纤维腺瘤和乳腺癌中VEGF-C及VEGFR-3的表达状态。结果:10例乳腺病及纤维腺瘤VEGF-C均阴性,也无VEGFR-3阳性淋巴管;48例乳腺癌组织VEGF-C阳性率为70.83%(34/48);淋巴结转移者VEGF-C阳性率为92.59%(25/27),显著高于无转移者(42.86%,9/21)(P<0.01)。VEGFR-3阳性淋巴管条数随VEGF-C强度增强而增多。在淋巴结转移者中,VEGFR-3阳性淋巴管条数(6.03)多于无淋巴结转移者(2.01)(P<0.01)。结论:乳腺癌组织中VEGF-C的表达状态与VEGFR-3阳性淋巴管数量及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抑癌基因PTEN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浸润和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50例乳腺癌(有腋淋巴结转移者22例,无腋淋巴结转移者28例)的MMP-2、VEGF和PTEN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分析,并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患者的预后。结果MMP-2、VEGF、PTEN在腋淋巴结转移组和无转移组的表达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MMP-2和VEGF与乳腺癌腋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而PTEN与乳腺癌腋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结论在乳腺癌组织中,MMP-2与VEGF的过表达和PTEN的缺失可能提示腋淋巴结转移,可以作为乳腺癌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淋巴内皮生长因子(VEGF-C)及其受体3(VEGFR3)在乳腺癌组织及癌周组织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0例患者乳腺癌组织及其癌周组织中淋巴VEGF-C及其VEGFR3的表达情况。结果 VEGF-C在乳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78.6 %,在癌周组织中为54.3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EGFR3阳性的脉管数在乳腺癌组织中为7.896±5.565,癌周组织中为10.306±6.51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EGFR3与VEGF-C表达具有明显的相关性(r=0.66,P<0.05)。VEGF-C在乳腺癌微转移阳性组为87.5 %,在阴性组为71.1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EGFR3在淋巴转移阳性组为12.484±6.505,阴性组为8.471±6.0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VEGF-C主要表达于乳腺癌组织肿瘤细胞中,而VEGFR3则表达于乳腺癌间质和癌周组织的淋巴管内皮细胞;VEGF-C在乳腺癌组织的表达及其受体在癌周组织的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的微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肺癌组织芯片中bFGF的表达,并探讨其在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利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肺原发癌89例、淋巴结中的转移癌12例、癌前病变12例和正常肺标本10例中bFGF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原发肺癌中有66. 3%表达bFGF,显著高于正常组和癌前病变组,P=0 .000 和0. 006;bFGF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相关,P=0 .002和0 .005。结论:组织芯片技术是一种高通量的组织研究工具,具有高效率、标准化等优点;bFGF在肺癌组织中过表达,与肺癌的侵袭性和进展程度相关,在肺癌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30岁以下青年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分子生物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30岁以下青年女性单侧原发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并与157例同期随机选取的中老年乳腺癌患者作对照,分析其病理类型、临床分期、腋淋巴结状况、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C-erbB2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状况。结果青年乳腺癌误诊率为45.71%;以浸润性导管癌为主,但浸润性小叶癌占27.9%,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39);腋淋巴结转移率、C—erbB2和VEGF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ER、PR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临床分期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30岁以下青年乳腺癌具有独特的病理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特点,且误诊率高,进展快,转移早,提示预后差;患者年龄不是影响乳腺癌预后的独立指标;早期诊断是提高青年乳腺癌患者生存率的唯一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VEGF和 bFGF在浅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Guo ZH  Mei H  Huang J  Li SY 《癌症》2003,22(3):307-309
背景与目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ior,bFGF)都能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分裂和诱导血管形成,是肿瘤的生长,浸润,和转移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物质,但它们在单发性和多发性浅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表达的差异则未见报道,本研究主要是探讨VEGF和bFGF在浅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对60例浅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及10例正常膀胱组织进行VEGF和bFGF的检测,观察单发性和多发性浅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VEGF和bFGF表达的关系。结果:多发性浅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VEGF阳性率为55.6%,bFGF阳性率为50.0%,以及VEGF和bFGF共同表达阳性率为50.0%。均明显高于单发者的水平,而高水平表达的多发性肿瘤患者的术后复发率61.1%也明显高于单发组的复发率(单发组的复发率16.7%)。结论:VEGF和bFGF表达水平的高低与浅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生物学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15.
VEGF-C及其受体Flt-4在乳腺癌细胞增殖及转移中的作用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Liu F  Zhang YJ 《癌症》2003,22(10):1053-1056
背景与目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C(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C,VEGF-C)是VEGF家族成员之一,是惟一可与淋巴管内皮细胞表面受体VEGFR-3(即fms-liketyrosinekinase-4,Flt-4)结合并调节淋巴管生理功能的因子。目前发现VEGF-C/Flt-4系统在多种肿瘤的转移中起调控作用,但对该系统在乳腺癌方面的研究国内外报道很少。本实验旨在探讨VEGF-C/Flt-4在乳腺癌增殖及转移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101例乳腺癌组织切片染色,观察乳腺癌组织中VEGF-C、Flt-4、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101例乳腺癌组织中,VEGF-C阳性率为93.1%(94/101),Flt-4阳性率为86.1%(87/101),且Flt-4阳性指数随VEGF-C表达的增强而增加(r=0.816,P<0.001);PCNA的阳性率为88.8%(89/101),且随着VEGF-C表达强度增强,肿瘤细胞增殖活性也随之增强(r=0.673,P<0.001)。VEGF-C阳性指数在转移组(61.89±17.79)明显高于未转移组(44.28±17.87)(P<0.05)。随着癌细胞VEGF-C表达强度增强,Flt-4阳性脉管数也随之增加,各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乳腺癌中Flt-4阳性脉管数在淋巴结转移组(15.55±3.63)明显高于未转移组(10.71±2.90)(P<0.05)。结论:VEGF-C及其受体Flt-4在人乳腺癌细  相似文献   

16.
胰腺癌中微血管新生及其生成因子的表达和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军  廖和和  苏清华  马建仓 《癌症》2001,20(3):266-269
目的:以微血管密度( microvessel density, 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和碱性纤维生长因子(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为指标,探讨微血管新生及 VEGF、 bFGF的表达与胰腺癌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分别用抗 FⅧ因子多抗、 VEGF多抗及 bFGF单抗对 47例胰腺癌组织切片进行 MVD的测定,并观察 VEGF及 bFGF蛋白的表达。结果:胰腺癌组织中 MVD (10.32± 3.32)显著高于癌旁正常胰腺组织 (6.72± 1.73)(P< 0.01)。 47例标本中, VEGF阳性表达 27例 (57.44% ), bFGF阳性表达 30例 (63.82% ), MVD计数与 VEGF、 bFGF的过度表达呈正相关( P< 0.05)。 MVD及 bFGF、 VEGF表达与胰腺癌的临床分期呈正相关( P< 0.05)。癌组织中 MVD高者及 bFGF过度表达者术后存活率较低( P< 0.05)。结论:瘤内 MVD与胰腺癌的生长、浸润及转移密切相关,并对判断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VEGF与 bFGF的过度表达在胰腺癌微血管生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提示两者及其受体可作为抗血管生成以治疗胰腺癌的靶点,或监测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C,VEGF-C)在胰腺癌淋巴管生成及其与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42例胰腺癌组织标本和10例正常胰腺组织标本的VEGF-C表达;应用酶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癌周微淋巴管密度(microlymphatic vessel density,MLVD)。结果胰腺癌VEGF-C的阳性表达率为64.3%,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20%(P<0.05);胰腺癌MLVD为21.93±6.39,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4.40±2.07(P<0.001),VEGF-C表达与肿瘤组织MLVD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结论VEGF-C在胰腺癌淋巴管生成及其淋巴结转移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微血管定量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在肠型胃癌中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研究血管形成和血管形成因子表达在肠型胃癌和弥漫型胃癌中的作用,应用抗因子Ⅷ相关抗原抗体、抗VEGF抗体及抗bFGF抗体的免疫组化LSAB法,分别对63例肠型胃癌和45例弥漫型胃癌中的微血管数量(MVC)、VEGF和bFGF表达进行研究。MVC和VEGF及bFGF表达在肠型胃癌明显高于弥漫型胃癌(P分别<0.05,0.001和0.01),同样,MVC和VEGF表达在肝转移患者明显高于腹膜转移者(P分别=0.001和<0.01);在肠型胃癌中,MVC与VEGF表达明显相关(P=0.02),MVC和VEGF表达随TNM分期增加而增加,而与弥漫型胃癌无关。两型胃癌中的bFGF表达均与MVC无关。本研究结果表明肠型胃癌的转移形式为血管依赖性,VEGF可能是诱导肠型胃癌血管形成的一个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ymphatic vessel density and lymph node metastasis of 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 (IMPC) of the breast. METHODS The immunohistochemical study for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 (VEGF-C), VEGF Receptor-3 (VEGFR-3) and lymphatic vessel density of 51 cases of IMPC were performed, and lymph node metastases were examined by microscopic analysis of these cases. RESULTS In IMPC, VEGF-C was expressed in the cytoplasm and/or on the membrane of the tumor cells, and the expression of VEGF-C showed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lymph node metastasis (P<0.01). Lymphatic vessel density was determined by the number of micro-lymphatic vessels with VEGFR-3 positive staining. Lymphatic vessel density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VEGF-C expression (P<0.01) and lymph node metastasis (P<0.01). The percentage of IMPC in the tumor was not associated with the incidence of lymph node metastasis. The metastatic foci in lymph nodes were either pure or predominant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 CONCLUSION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VEGF-C overexpression stimulated tumor lymphangiogenesis, and the increased lymphatic vessel density may be the key factor that influenced lymph node metastasis of IMPC.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上皮型钙粘附素(E-CD)、标准型CD44(CD44s)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NSCLC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3例NSCLC组织中E-CD、CD44s和VEGF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上述3项被检测物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E-CD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肺组织(P<0.01),E-CD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5);CD44s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P<0.05),CD44s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差异有显著性(P<0.05);VEGF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P<0.05),且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E-CD、CD44s和VEGF在NSCLC中淋巴结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及靶向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