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刺刺激量与针刺疗效密切相关,针刺手法量学是关于寻找一定针刺刺激量以达到最佳针刺疗效的理论。针刺手法量学中有多种影响因素,目前有关手法量学的研究不断深入,但针刺量效作用规律与生理机制并未明确。本研究从针刺时间、频率、方向与深度4个角度出发,整理分析近年来相关临床实验研究,综合论述针刺手法量学中时间、频率、方向与深度的研究进展。今后研究应对最优针刺参数的确立进一步深入,可应用仪器设备测定针刺参数,开展更多的多因素多水平实验,推动针刺手法量学科学化、规范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针刺量-效关系成形于《黄帝内经》,其媒介逐渐由主观定性发展为客观定量,最初将针感有无作为针刺起效的主观定性标准,并沿用至今;随之出现的区分类型及程度的针感量表,标志由定性向定量的升级。《黄帝内经》通过监测脉象大小判断针刺起效,展现出朴素的客观定量思想,最终发展为基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客观量化指标,间接体现针刺量-效关系,并为针刺疾病谱和机制的探索提供证据。自石学敏院士明确“针刺手法量学”概念之始成为系统研究,直至近年来手法参数仪器的问世,使得针刺量-效关系逐渐可视、科学。针刺须本于“治神”方能显效。针刺治疗量是介于最小针刺有效治疗量与针刺极量的一个区间,当此区间内某治疗量达到感觉产生阈值时,针感得以体现。新型针刺法虽未有针感产生,但治疗量已达最小针刺有效治疗量,西方针刺研究所设治疗量多低于最小针刺有效治疗量。目前这一区间的界定有待进一步开展针刺量学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3.
针刺手法与针刺疗效密切相关,针刺时间、频率、方向是针刺手法量学中得重要因素。本文拟就三者定量化的研究从实验及临床方面做一综述。针刺手法量学的研究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以推动针刺疗法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杨兆民教授针刺深浅量学观之脉、形、时、穴210029南京中医药大学吴中朝董勤杨兆民教授多年来一直潜心针刺刺激量的研究,颇有独到的心得。本文从脉、形、时、穴四个方面介绍杨老针刺深浅量学观和临床运用经验。杨老认为,针刺刺激量问题涉及量学概念,针刺深浅含有...  相似文献   

5.
针刺指力作为贯穿整个针刺操作过程的重要环节,在针刺量学研究中开展针刺指力相关的量学研究非常必要.笔者检索了近20年来针刺指力和针刺作用力相关文献,发现虽然在针刺指力研究方面已经做了一些探索,但比较零散,缺乏深入的研究,仍属于针刺量学中比较薄弱的环节.应提高针灸界对针刺指力研究的重视程度,加强相关理论和实验研究,加强针刺指力相关测量仪器的研制,扩大其在教学和科研中的应用,以便更好更快地推进针灸的现代化及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针刺手法与针刺疗效密切相关,针刺时间与频率是针刺手法量学中的两个重要因素,对于二者的实验与临床研究可以促进针刺手法走向标准化,从而提高临床针刺的疗效.目前的研究中也存在一些欠缺,今后应开展更多的定性定量化研究,使针刺手法量学研究更为客观准确,以推动针刺疗法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探讨近10年针刺手法量学的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进展。方法:通过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和PubMed数据库,收集整理从2010年1月至2019年10月的针刺手法量学以及针刺量效关系的文献,从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两方面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其研究进展和一般规律。结果:通过筛选,最终获得针刺手法量学的文献32篇,其中中文28篇、英文4篇。不同针刺手法量学参数在效应指标上确实存在差异,初步反应出强量学参数效应优于弱量学参数,但针刺手法量效作用规律仍不明确。结论:在今后研究中,规范针刺量学参数,针对某一具体病证开展量效作用研究,开展更多高质量的临床试验研究,寻求针刺手法量学的安全性边界,从而明确针刺量学参数的量效作用规律,指导临床,使针刺疗法更具规范性、可重复性、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8.
小鼠实验是研究针刺作用机制的主要方式,文章从针刺小鼠安全刺激量入手,探讨针刺过程中如何保障小鼠的生命安全。总结分析了针具、选穴、针刺量学参数、得气等与安全刺激量之间的关系。探讨量学研究的主流观点及对实验的指导意义,强调开展针刺小鼠安全刺激量研究的必要性,减少实验动物无谓的牺牲,科学、合理、人道地使用实验动物。  相似文献   

9.
针刺作为一种物理刺激,必然涉及刺激参数和刺激量的问题。千百年来针刺手法与刺激量、针刺效应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研究的重点。通过总结分析近30年来关于针刺手法参数研究的文献,发现虽然针刺手法研究的思路在不断拓展,研制的针刺手法参数仪的功能在不断完善,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针刺手法的研究要从临床角度寻找思路,充分利用信息处理技术,从大量复杂的信息中提取规律的东西,从而探索针刺手法量学研究,以期指导临床,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0.
鲁海  张春红 《新中医》2018,50(6):230-233
中风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四大主病之一,针刺量学定律贯穿整个中风病的治疗过程。笔者总结了针刺治疗中风病有关针刺治疗介入时机、针刺时刻、取穴、针刺手法、留针时间、针刺间隔时间及疗程等量学因素与疗效之间的关系,并就量学研究的主流观点及对临床的指导意义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针刺手法与针感的关系,按定量描述针刺刺激量的M-QNS规则,进行若干实验,提示针刺和电刺激强度常为变量,手法与"针感峰值"可不存在确定性关系,手法产生的"针感峰值"在一定条件下是随机变量。假针刺不一定具有零刺激量的特征。故针灸和药物的研究对象具有某种异质性,以神经科学的基础框架为主要作用机理的针刺应以监控针感及"针感峰值"为主要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2.
杨兆民教授针刺学术思想撷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辨证、针刺技巧、针刺手法的实质研究诸方面介绍了杨兆民教授的学术观点。杨氏认为辨证取穴应注重“五辨”、“八法”,进针手法贵在稳、准、轻、快,研究针刺手法应以量学、力学的角度探讨针刺的刺激量,凡能鼓舞人体正气,使低下的功能恢复旺盛的刺法即为“补法”;凡能疏泄病邪使亢进的功能恢复正常的刺法则为“泄法”。  相似文献   

13.
最近西方大量针刺治疗疾病的临床研究得出一系列的阴性结果,而在慢性疼痛治疗疗效判定中虽然有效但是效果很弱。同时指出针刺的穴位没有特异性,穴位和非穴位之间没有区别。这些结论,给针灸科学研究和从业者带来很多疑惑。笔者试图通过"针刺技术操作"、"针刺研究临床试验设计"及"针刺研究应重视与中医理论接轨"等方面对西方临床研究结论所带来的疑惑进行分析和解读。  相似文献   

14.
最近西方大量针刺治疗疾病的临床研究得出一系列的阴性结果,而在慢性疼痛治疗疗效判定中虽然有效但是效果很弱。同时指出针刺的穴位没有特异性,穴位和非穴位之间没有区别。这些结论,给针灸科学研究和从业者带来很多疑惑。笔者试图通过"针刺技术操作"、"针刺研究临床试验设计"及"针刺研究应重视与中医理论接轨"等方面对西方临床研究结论所带来的疑惑进行分析和解读。  相似文献   

15.
孟智宏 《世界中医药》2014,9(12):1581-1585
针刺量是一个综合范畴,针刺操作所致的针刺量应包括进针方向、进针深度、具体施术手法的选择、施术所持续的时间、留针时间的长短等因素。根据传统针灸理论,不同的针刺量会对针灸的效果产生影响,大量现代研究也证明了针刺量效关系的存在,因此在针刺随机对照研究中针刺量的选择是否合适会影响试验的结果。针刺量效关系的研究能够提供解决此类问题的途径,并提高针灸研究的可重复性和科学性,使针灸临床和实验研究更紧密的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6.
<正>正中神经损伤是临床常见病,传统针刺在治疗周围神经损伤中具有一定优势,但治疗过程常缺乏规范性和科学性。量化针刺即先将患者病情按相关评分标准进行评分,针刺治疗按评分进行量化,采取不同针刺手段的方法。此法操作性强且疗效肯定,符合"针刺量学"[1]的科学性和规范性。笔者采用量化针刺为主治  相似文献   

17.
代谢组学技术作为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多个领域,但其结果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近来本课题组率先将代谢组学这一新兴技术引入针刺临床研究领域,并针对人体代谢物易受外界刺激干扰的特点,参照文献设计了该技术在针刺研究中的质量控制方法,包括严格筛选受试对象,适当控制受试对象的饮食、运动、昼夜节律,规范样本的采集、处理和保存以及统一针刺刺激量等措施,以便减少干扰,突出针刺作用。该方法有助于提高代谢组学技术应用于针刺领域的研究质量。  相似文献   

18.
临床以针刺人中穴治疗疾病研究颇多,疗效确切.文章就近年来针刺人中穴治疗疾病的相关文献作一回顾,总结针刺治疗临床常见病症的规律及分析影响针刺疗效的相关因素,以便将来深入研究并制定科学规范的手法量学标准.  相似文献   

19.
针刺手法刺激量与针刺效应密切相关,是针刺补泻的重要环节。从针刺手法量化的理论探讨、临床实验研究和量化参数采集分析进行总结评价,并提出研究中的不足和今后研究方向。针刺手法量化研究能更好地指导和推动针刺临床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比常见针刺补泻手法的特点,探索石学敏院士针剌手法量学研究以研究捻转补泻手法作为突破口的科学性、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