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伏九"穴位敷贴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5例患者随机分为"伏九"组41例、三伏组44例和三九组40例,"伏九"组在三伏、三九进行穴位敷贴,三伏组在三伏进行穴位敷贴,三九组在三九进行穴位敷贴。结果:"伏九"组总有效率为97.5%,三伏组为84.09%,三九组为72.50%;"伏九"穴位敷贴优于单独三伏和三九穴位敷贴,三伏穴位敷贴疗效优于三九穴位敷贴(P<0.05);且皮肤出现发泡的患者疗效优于皮肤未发泡的患者(P<0.05)。结论:"伏九"敷贴治疗变应性鼻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伏九贴膏防治小儿哮喘的临床研究探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急性期以祛邪治其标,缓解期以扶正治其本."伏九贴膏"防治哮喘是根据祖国医学"冬病夏治,夏病冬防"、"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子午流注,适时开穴"的时间治疗学的理论及经络学说原理研制而成.  相似文献   

3.
霍晓清  樊鹤莹  刘春晖 《河南中医》2012,32(10):1336-1337
目的:观察伏九敷贴配合中药内服治疗肺胀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患者予伏九敷贴配合中药内服治疗.结果:80例中,临床控制15例,占18.75%;显效42例,占52.5%;有效18例,占22.5%;无效5例,占6.25%,总有效率为93.75%.结论:伏九敷贴配合中药内服治疗肺胀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外治疗法在支气管哮喘 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支气管哮喘主要归属于中医"哮证"范畴."哮病之因,痰饮留伏,结成窠臼","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三者相合,闭拒气道,搏击有声,发为哮病".中医在哮喘的治法上,有丰富的理论和临床经验,尤其是内、外治结合具有它法所不具备的良好疗效,而哮喘外治法中穴位敷贴疗法是最具代表性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肺系疾病后期之共性病机为肺虚络瘀,即出现肺气亏虚、气阴两虚或肺阳虚等各种虚性病症和肺络瘀阻的表现。从理论基础、作用机制、病机理论等方面,阐述中药“涌泉”穴位伏九敷贴治疗肺系疾病肺虚络瘀证理论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相似文献   

6.
敷贴疗法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敷贴疗法是将鲜药捣烂或将干药研成细末,制成膏药、药饼或直接涂敷于患处或穴位上的一种外治法.早在<内经>就有"内者内治,外者外治"的记载,历代医家应用敷贴外治更是不乏其人,记载甚多.  相似文献   

7.
敷贴疗法是将鲜药捣烂或将干药研成细末,制成膏药、药饼或直接涂敷于患处或穴位上的一种外治法。早在《内经》就有“内者内治,外者外治”的记载,历代医家应用敷贴外治更是不乏其人,记载甚多。清代吴师机则编著了中医史上的第一部外治专著《理论骈文》。敷贴疗法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适应证广。笔者在临床上运用该法治疗疾病,体会颇深,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伏九贴"疗法是指于每年夏三伏、冬三九天利用温热性功效的中医方药,敷贴在特定的穴位上以治疗慢性、虚寒性等疾病的一种中医传统疗法,是中医学"天人合一"思想在治疗疾病中的具体体现,是人类适应自然能力的典型事例,更是"阴阳"原理及"阴阳"思维的具体运用。随着环境的不断恶化以及整体社会的老年化,气  相似文献   

9.
慢性支气管炎 (以下简称慢支 )是以咳嗽、咳痰、伴有喘息及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属于中医的“咳嗽”、“痰证”、“痰饮”及“喘证”等范畴。在社会日趋老龄化的今天 ,慢支的防治越来越受到重视 ,中医外治法本着“内病外治”、“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的原理 ,在慢支的防治方面表现出一定的优势 ,近几年来祖国医药在运用外治法对本病进行临床治疗及实验研究等方面都取得较大进展 ,现综述如下。1 临床辨治1 1 穴位敷贴 穴位敷贴法简便易行、灵活有效 ,一直为不少医家所用。根据中医“冬病夏治”原理 ,穴位敷贴疗…  相似文献   

10.
邓来送教授从医50余载 ,广取各家之长 ,曾问业于国家名医秦伯未、高辉远、王绵之等 ,学验俱丰 ,对中医药理论有较深造诣 ,擅长用中医外治法治疗疑难杂症。现将邓来送教授在中医内病外治方面的经验介绍如下。1咳喘膏穴位敷贴治咳喘咳喘病(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病 ,多发病 ,患者往往反复发作 ,病情顽固且难以根治。该病在我国发病率较高 ,尤其是儿童发病率更高。邓师研制了一种外治膏药 ,疗效好 ,无副作用 ,且价格低廉 ,深受患者欢迎。邓师认为咳喘病多正气虚而邪气实 ,即气阴两虚 ,痰、火、湿太过内伏 ,外邪引动而发 ,与肺、脾、肾三脏有…  相似文献   

11.
任彦  王文荣 《中医研究》2015,28(1):74-76
对近年来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从中医内治的辨证分型治疗、分病期、分病位施治,中医外治的灌肠及栓剂疗法、针刺及温针灸、穴位埋线、穴位敷贴、穴位注射治疗,以及内外合治等方面总结中医治疗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熊磊 《西部中医药》1996,9(6):33-33
中药敷贴穴位治疗原发性癫痫38例熊磊广东四会市中医院(526200)内病外治是中医传统治法之一。我们依据已故民间名医王风五经验,采用纯中药敷贴穴位,治疗原发性癫痫,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38例原发性癫痫患者的诊断与分类是依据1989年国...  相似文献   

13.
<正>《中医外治杂志》是以突出"中医外治"为特色的中医药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立足临床,突出实用,汇集全国最新中医外治研究成果,实践与理论并重,介绍临床有效疗法及特色经验等,内容包括针灸、按摩、熏洗、针刀、敷贴、膏药、脐疗、足疗、耳穴疗法、物理疗法等。本刊内容丰富,是中医外治工作者获取专业信息,展示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4.
《辽宁中医杂志》2014,(7):1367-1368
缺乏临床特色是中医药事业难以振兴的原因之一。穴位敷贴疗法作为中医外治技术的重要代表,以其绿色、安全、高效、简便、费用低廉等特点为广大患者所欢迎。文章从穴位敷贴疗法的历史地位、发展现状、效应机制、临床优势、存在问题、发展方向等角度阐述了普及和推广穴位敷贴疗法与中医外治技术的重要意义,并指出弘扬中医外治技术是振兴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伏九治疗的理论内涵是要根据一年四时之气的不同特点适时调整人的饮食起居和精神意志,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传统"伏九"治法外敷具有皮肤穿透性的中药,艾灸经络腧穴,辨证内服中药,调整人体阴阳,以达协同治疗的目的,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敷贴法治内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敷贴疗法为"内病外治"方法的一种.现对近年中西医对敷贴法实验性研究中具有一定代表意义的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中医外治杂志》是以突出"中医外治"为特色的中医药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立足临床,突出实用,汇集全国最新中医外治研究成果,实践与理论并重,介绍临床有效疗法及特色经验等,内容包括针灸、按摩、熏洗、针刀、敷贴、膏药、脐疗、足疗、耳穴疗法、物理疗法等。本刊内容丰富,是中医外治工作者获取专业信息,展示研究成果的专业平台,也是广大中医爱好者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伏九"穴位注射联合穴位敷贴治疗常年性过敏性鼻炎临床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19例患者随机分伏九组60例、三伏组59例,伏九组在三伏、三九进行穴位注射联合穴位敷贴治疗,三伏组在三伏进行穴位注射联合穴位敷贴治疗。采用鼻结膜炎相关生活质量问卷(RQLQ)评价患者治疗前、治疗后评分情况。结果治疗结束后"伏九"组总有效率为95.00%,三伏组为86.44%;治疗结束6个月后伏九组总有效率为93.22%,三伏组为77.59%。RQLQ量表方面,2组患者睡眠状况、行为问题、鼻症状、眼症状和生活质量总体情况在治疗结束后均有显著改善(P均0.05)。结论"伏九"和"三伏"穴位注射联合穴位敷贴治疗常年性过敏性鼻炎都有较好疗效,其中"伏九"治疗组对常年性过敏性鼻炎患者疗效持续时间更持久。2组都可以有效改善常年性过敏性鼻炎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中医外治法具有简便、价廉、有效等特点,在疾病防治、康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医外治法主要包括针灸、按摩推拿、穴位敷贴(注射)、拔罐、耳穴压豆等,已被广泛用于内、外、妇、儿、骨伤、皮肤、五官等临床各科。中医外治技术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基于中医外治技术人才既需扎实的中医基础理论,更需娴熟的操作技能的特点,探讨中医外治人才的培养策略和方案,可更有效地提高医务人员的中医外治理论和操作水平,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20.
通过研读吴震西先生等新著《中医内病外治》,从"古理今说——发展外治理论与内涵"、"内病外治——展现外治特色与优势"、"老法新用——拓展外治方法与思路"三个方面对该书进行评述,认为该书是研究中医外治理论不可或缺的一本好书,其在中医外治史上也具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