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复国 《中医杂志》2002,43(1):72-72
答:唾为肾液,涎为脾液。故小儿唾涎频多俱是湿证,有虚寒和湿热之分。虚寒证:脾主中气,司中阳,性喜温,主运化水谷,输布精微,为后天之本,精气生化之源。肾主五液,主藏精,内寄真阴真阳,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元气之主。脾肾相互协调,再经三焦  相似文献   

2.
多唾症在临床较为常见,张小萍基于"脾在液为涎,肾在液为唾"理论,治疗上多从脾肾着手。"涎"和"唾"均属于津液,因阳虚无力化津,气虚无力固津,治疗上多以补足脾肾之阳气为主,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五液病症久治不愈宜治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俊文  杨先环 《新中医》1991,23(5):46-47
涕、泪、涎、唾、汗,统称“五液”,是人体内津液代谢的产物,也是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并与脏腑密切相关,正如《素问·宣明五气论》所说:“五脏化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是谓五液。”因此,对五液病症从其所属的脏腑论治,不失为一种有效方法。然“肾者水  相似文献   

4.
论肾主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问·宣明五气篇》曰“五脏化液 ,心为汗 ,肺为涕 ,肝为泪 ,脾为涎 ,肾为唾” ,指出人体内的津液可分属五脏 ,化为五液 ,各走其道 ,注之于窍 ,于是有汗、涕、泪、涎、唾之别。而人们习称的唾液包括涎与唾 ,又因“口为脾之官” ,“脾气通于口” ,故有人认为脾对唾液的作用是主要的 ,较为直接的[1]。近代对脾与唾液的生理、病理及实验研究亦较为深入[2] ,而对肾与唾的关系尚未有专篇讨论 ,显然 ,对唾液的认识是不全面的。今据文献资料 ,结合个人临床体会及见解 ,与同道探讨。1唾为肾之液体内的一切正常水液 ,包括涕、泪、唾等分泌液…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肾病中医病因病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的研究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对糖尿病肾病中医病名的认识,中医有消渴、脾瘅、消肾等症的记载,近年来同统称为消渴病肾病。第二部分,指出糖尿病肾病病性为本虚标实证,它由燥热伤津耗气发展到阴阳两虚。第三部分,指出脾肾亏虚是糖尿病肾病发病之本。糖尿病病变的脏腑主要与肺、脾、肾相关,尤其以脾肾更为重要;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脾胃受损,容易导致糖尿病肾病。第四部分,指出痰瘀互结贯穿糖尿病肾病整个发展过程。痰湿与瘀血可以互为因果,相互影响,若治疗不当病情会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6.
"涎"与"唾"分别为"五液"之一,是中医学的重要概念.然而两者常有混淆,须详加辨析."涎"和"唾"均为口腔分泌的液体,即为"唾液",俗称"口水",均由口腔的唾液腺所分泌,具有滋润口腔和帮助消化的作用.在中医学中,涎和唾,在其生成、与脏腑的关系以及病理变化等方面,各成一说.  相似文献   

7.
孙月明  黄铭涵  罗邦水  何友成 《新中医》2024,56(11):198-202
脾在液为涎、肾在液为唾,强调脾、肾二脏在唾液的生成、输布、排泄方面的关键作用。流唾症 病机总属脾肾亏虚。或是脾气不升,口津乏源,浊邪上干;或为脾阳亏虚,土不制水,口津失运;或属脾虚失 摄,口唇痿软,涎满而溢;或因肾阴亏虚,脾中虚热,津为火迫;或肾阳亏虚,关门不利,口津内聚;抑或是 肾气亏虚,先天不足,口津内停。临证辨治上应重视脾肾亏虚这一核心病机,以健脾止涎、益肾摄唾为治疗总 则。可采用益气健脾、理气化浊,健脾助运、温阳化饮,补中益气、健脾摄涎,补肾滋阴、化浊利水,补益肾 气、蠲饮除邪等法治之,以促进津液代谢过程平衡稳定,进而使流唾症逐渐向愈。  相似文献   

8.
郭集军 《中医杂志》2001,42(2):74-74
笔者外公是乡间医生,一次回乡探亲,见外公收治一流涎男子,竟独用一味法半夏便使其10余年顽疾痊愈,甚为奇怪,乃请教其因。外公说,痰涎为水湿化生,脾主涎而肾主唾;脾胃虚则湿浊聚;湿浊盛则痰涎生;故治涎可责于脾肾;半夏味辛性温,有燥湿化痰、健脾和胃的作用;且《本经》认为法半夏兼有温肾之功;故独  相似文献   

9.
闫璞  张宁 《环球中医药》2020,13(7):1239-1242
糖尿病肾脏病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以水肿、蛋白尿及肾功能下降为主要临床特征。病位不仅与肾相关,而且涉及心、肝、脾、肺。肺为水之上源,主宣发肃降;脾主运化水湿;肾主水。肺脾肾三脏均与糖尿病肾脏病患者水液代谢失常相关。心主生血、主行血,与糖尿病肾脏病患者血脉瘀滞及气血亏虚相关;肝主疏泄,调畅气机,气行则水行,气行则血行。因此,在糖尿病肾脏病辨治中以脏腑辨证为纲,根据各脏腑的生理功能及病理特点、各脏腑气血阴阳的偏盛偏衰、痰饮水湿的停留部位、外感及内伤的病因及诱因进行病位、病性的多方面辨证分析,针对性更强,可起到事半功倍之功。  相似文献   

10.
从脾论治消渴及消渴之并发症血痹脱疽,首先在标本论治思想的指导下,从脾之生理功能出发,以运化生化之功能论治其气阴本虚,以提升统摄之功能论治其瘀血标实;其次,从脾之生理特性出发,"脾主四肢,在体合肉",肢体末端、关于肉的病变,自当责之于脾;接着在"脏-腑-经-皮"的内外观念下,可以看到下肢大血管的病变部位与足太阴经和足阳明经有一定的联系;最后在整体论的观念下,探讨脾与肺、肾、胰的关系,认为"消虽分三部,皆与脾关"。总之,"脾虚致消"为糖尿病之根,而"脾虚致瘀"为糖尿病下肢大血管病变之根。从脾论治糖尿病及下肢大血管病变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肾病瘀血理论及其关系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糖尿病肾病属中医“水肿”范畴,本病系在糖尿病气阴两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糖尿病病程日久,久病必虚,久病及肾,久病必瘀。脾肾两虚,水精输布失常,气化不利。发病之初,阴虚为本,涉及肝肾。病变后期,阴损及阳,伤及心脾。脾肾等脏腑虚损,痰瘀互结,出现一系列病理变化。故糖尿病肾病是一种本虚标实之证,脏腑虚损为本。痰瘀互结为标。本文从糖尿病肾病的病因病机探讨了血瘀的涵义。提出了治疗血瘀证的新看法。  相似文献   

12.
五液辨证     
一、何为五液五液是指汗、涕、泪、涎、唾五种体液分泌物。《素问·宣明五气篇》说:“五脏化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是谓五液。”张志聪《素问集注》注云:“五脏受水谷之津,淖注于外窍而化为五液。”五液来源于水谷,通过脾气的输布,分别归藏五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肾病从脾论治机制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发病率的逐年攀升,糖尿病肾病已成为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的重要原因。中医在防治糖尿病肾病方面优势突出。通过对脾胰关系的论证,从中医脏腑五行辨证的推论,糖尿病肾病的根本病机在于"脾虚",中医治疗该病应打破以往"从肾论治"的思维局限,提出"从脾论治"糖尿病肾病。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它是终末期肾衰的常见原因。其属于中医消渴病·肾病范畴,可见于消渴病的后期。消渴病的发生责之于肺、脾、肾功能失常,其又分属于三焦,自古以来就有"肾与三焦相通"的理论基础,肾脏病变的发生离不开三焦的病变,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亦是如此,现试从"肾与三焦相通"来探讨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等。  相似文献   

15.
"肾在液为唾"是中医肾藏象理论的重要内容。通过对近年来肾与唾相关的文献分析总结,发现人们虽然从文献、实验、临床等多方面、多角度阐述了肾与唾的相关性,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唾液与肾的相关性研究尚欠深入,缺乏动态观察,而唾液代谢组学、蛋白质组学等的广泛应用将为肾与唾的相关性研究带来契机,从而全面阐释中医"肾在液为唾"理论的科学内涵,为肾藏象相关疾病的临床无创伤诊断和微观辨证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肾病的主要表现为蛋白尿、高血压、水肿、肾功能不全等。中医学把本病归属于消渴而继发的"肾劳""水肿""关格""尿浊"等范畴,病变虽位于脾、肺、肾三脏,但脾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病关系尤为密切。脾失健运为其关键病机,脾虚乃本病之根本并贯穿疾病始末,病理基础由脾及肾。对于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不可拘泥于单纯地从肾论治,而应辨证辨病论治,并注重病变早期,重用健脾之药,确保气血生化有源,补其后天之本以助先天,惟有脾气健运方能滋生万物,固下脱之阴精,化涸竭之津液,以逆转和延缓病程发展。  相似文献   

17.
姬孝斌  艾雪梅 《陕西中医》1991,12(11):481-482
张侃如老师年逾七旬有七,有六十多年的临床经验,辨证论治风格独特,治疗疑难病证颇具特色,善于化裁经方,屡起沉疴。我们拾其疑难经验点滴,或能挂一,以供同道。1.化唾涎善用建中涎之与唾,理论上虽有质地稀稠之分,数量多少之别,脏之在脾在肾之异,而临床上实际很难做到泾渭分明,故其治疗有健脾者,有补肾者,有脾肾同治者。  相似文献   

18.
1“脾在液为涎”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素问·宣明五气》曰:“五液化液……脾为涎”,经后世医家对其要旨的不断阐发,“脾在液为涎”已成为中医藏象理论的经典学说之一。涎为五液之一,出于口,脾开窍于口,其脉“连舌本,散舌下”(《灵枢·经脉》),故“脾主涎”。《大素·脏腑气液》曰:“脾足太阴脉,通于五谷之液,上出廉泉,故名曰涎”,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肾病作为糖尿病并发症之一,现已逐渐发展成为慢性肾病和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早期糖尿病肾病病位主在脾肾,以气阴两虚兼有瘀血痰湿为主要病机,是一种衰老导致的病理状态,从脾肾功能与衰老的关系出发,以“补二天,抗衰老”为原则,在益气养阴,活血化湿治法基础上,补益脾肾,固摄涩精,以期防止早期糖尿病肾病病程发展,延长早期糖尿病患者的寿命,提高早期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 ,笔者以调补脾肾为主 ,结合辨病治疗 2型糖尿病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病因病机糖尿病属中医消渴病的范畴 ,主要病理为气阴两虚 ,脏腑功能失调。脏腑功能衰退是发病的重要因素。经云 :“五脏皆柔弱者 ,善病消瘅。”病变的脏腑主要累及肺脾肾 ,而以脾肾为主。糖尿病患者多有神疲气短、虚胖乏力、腰膝酸软、日渐消瘦等症 ,多由脾失健运 ,精气不升 ,生化无源之故。脾为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 ,主运化水谷精微。脾气虚弱 ,运化失职 ,津液不能上输于肺而滋养五脏则肺燥阴虚 ,胃失濡润 ,肾失滋源而见口渴多饮之证。正如李东垣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