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清初著名医学家张璐(石顽),自明崇祯末年至清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44~1693年),历时五十寒暑,“颖秃半床,稿凡十易,”完成了他的巨著《张氏医通》。不久,《医通》被辑入《四库全书》,嗣后对有清一代的医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最近,上海科技出版社重印此书,喜得  相似文献   

2.
《张氏医通》为清初医学三大家之一张璐所著,具有较高的文献学价值。在目录学方面:书前列有引用书目,便于考察古医籍流传;正文目次排列形式别具一格,便于理解查阅。在编篡学方面:博采众说,分门别类,具有类书性质;宗于古训,参以己见,师古不泥;选方严谨,排列有序。在校勘学方面:引用古籍原文,为后人校勘提供:乏献资料;对原文中错讹之字进行校勘,以小字形式夹于正文之间。在注释学方面,则分为以下几种情况:概括大意;解释经文;注方名出处、方剂不同用法主治、方药化裁、方药别名及字音。其体例虽以王肯堂《证治准绳》为蓝本,但在深度上则较王著有过之而无不及,故受到后世医家的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3.
张璐辨治血证以脏腑为本,用药顾及其间的生克顺逆,提出"证有虚中挟实,治有补中寓泻,从少从多之治法,贵于临病处裁",治以标本兼治,首重其本,如治疗吐血,提出宜补肝,不宜伐肝,以平肝气而令血有所归,伐肝则肝虚不能藏血,血愈不止矣。同时以各脏腑功能的不同,所发生血证的特点也不尽相同,来辨证施治。治疗时,张氏尤重胃气,因血证伤及人身正气,虚劳百伤,不管见何样血证,治先量胃气虚实用药。如对吐血血暴涌如潮者,若脉见虚大,此火势未敛,不可便与汤药,急以热童便,或藕汁灌之滋阴降火,俟半日许,脉势稍缓,方可进调养之剂。而对见吐血一吐则倾盆盈碗,或鲜血中兼紫黑大块,吐后不即凝结的,盖吐血出于胃,胃为水谷之海,多气多血,所以吐多而不即凝,以中杂水谷之气也,皆劳力内伤中气而得(亦有醉饱伤内而致者),治不可骤止,止则使败血留积,为瘀血之根,不时举发,为害非轻,亦不宜峻攻,复伤其血,只宜调治胃气以安其血。  相似文献   

4.
杨玲  宋益东 《中医研究》2012,25(7):71-72
<张氏医通>是一部论述内、外、妇、儿、五官诸科杂病证治的丛书.其从研究经典入手,溯本寻源,融贯古今,取长补短,不盲目苟同,有自己的真知灼见.作者精于脉诊,详析病机,在成方的运用上,灵活化裁,以理贯之,以法约之,极尽变化之妙.<医通>中颇多要言不烦之笔,虽廖廖数语,着墨不多,但都是金针度人之处.  相似文献   

5.
中医体质学研究的逻辑思想浅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京宏  龚海洋 《中医药学刊》2005,23(2):316-316,335
体质现象是人类生命活动的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它与疾病和健康密切相关,体质分类是体质医学中的重要理论内容。历代医家对体质从现象分类到本质分类,逐步对中医体质学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通过分析体质分类方法,对中医体质理论中的逻辑思想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6.
体质人类学以人种体质特征的研究为主,对人外显的体征形态进行活体观察、测量、统计、分析以及研究一门学科。《黄帝内经》从体质人类学出发,融合整体观理论,以阴阳五行学说等为理论基础,将体质人类学诸要素有机地联系起来,并从年龄、体型、地域、寿夭、勇怯、疾病倾向性、疾病治疗、疾病发展变化预后等不同的视角对体质进行了分型研究,成功实现了从体质人类学到中医体质学的跨越,从而最早奠定了中医体质理论的基础,成为中医体质理论形成的源头。  相似文献   

7.
体质现象是人类生命活动的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它与疾病和健康密切相关,体质分类是体质医学中的重要理论内容.历代医家对体质从现象分类到本质分类,逐步对中医体质学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通过分析体质分类方法,对中医体质理论中的逻辑思想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8.
9.
中医体质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医体质学以生命个体的人为研究出发点,旨在研究不同体质构成特点、演变规律、影响因素、分类标准,从而应用于指导疾病的预防、诊治、康复与养生。本文简要概述了近年来中医体质学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中医体质学以生命个体的人为研究出发点,旨在研究不同体质构成特点、演变规律、影响因素、分类标准,从而应用于指导疾病的预防、诊治、康复与养生。本文简要概述了近年来中医体质学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12.
匡调元教授是现代中医病理学的奠基者和中医体质学说的创造人.30年来,不断站在当今科技前沿的平台,系统总结历代典藉医著中有关中医病理理论,加以深入探索,纵横剖析,溯本穷源,对传统思维进行指示思考,使之如网在纲,有许多精辟的论述.  相似文献   

13.
朝医体质学与中医体质学,在诊断、治疗以及预防养生保健等各方面,都十分重视体质因素。朝医、中医早就认识到体质因素在诊疗过程中的重要性,尤其是朝医体质学理论形成中受到不少中医体质学影响的,也可以说中医体质学对朝医体质学理论形成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所以探讨朝医体质学与中医体质学理论的相关性是进一步完善朝医、中医体质学理论体系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4.
综述近年来中医体质学的现代研究进展。主要包括中医体质学在临床、实验及生物学等方面的相关性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中医体质学研究的方法学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强 《环球中医药》2010,3(4):295-297
近日读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先生《解密中国人的九种体质》一书(王琦、田原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年5月第一版),笔者认为“中医体质学”与“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自测表”有许多不明确及值得商榷之处,在此与中医学界专家探讨剖析之。  相似文献   

16.
中医体质学学科发展述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医体质学是研究人的体质和健康关系的学问,也是世界医学界共同关注的问题。文章回顾了中医体质学近年来的发展概况,总结了近三十年来,特别是2005-2006年中医体质学发展研究取得的新成果并进行了分析,阐述中医体质学在中医药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中医体质学发展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中医体质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医学研究从以"病"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的方向发展,体质研究得到普遍重视。对中医体质学相关研究文献从6个方面进行综述:体质的概念、古代文献、现代分型、体质与证候、体质与组学、体质与疾病的相关性,最后提出中医体质学应与临床紧密结合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目前中医体质学的理论研究进行了总结,从八个方面进行了简要的阐述:体质的概念、基本原理、结构、分型、体质与证、体质与发病、体质与治则以及体质与性别差异。最后指出一些研究不足和中医体质学发展的焦点。  相似文献   

19.
中医体质学相关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症,至今原因不明,是临床上较为棘首的难治性疾病之一,本文对该病的非特异性反复发作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运用体质学理论,依据个体体质现象,按时相展开,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预后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分属,从整体到局部、从宏观到微观、从饮食起居、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心理活动、精神状态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内在信息组合,依据个体的差异性,研究个体的差异规律,从而指导临床的有效治疗,降底复发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20.
陈志农 《江西中医药》2006,37(12):10-11
1 体质研究的意义 体质学就是体质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学。体质就是人体的基本质量,如抗寒、抗缺氧、抗疲劳、抗强力劳动、抗高温等。一般而言体质学研究应该在自然健康人群中进行。因为不同地域和相同地域的自然健康人体质因遗传、饮食习惯、生活史等多种因素,身体内有某些微分子结构确实存在差异。体质学研究首先应该明确自己的研究方向。再确立有效的方法。方可得到新的比较令人满意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