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药复方实验研究量效关系的进展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近年中药复方实验研究总剂量与疗效的关系,复方剂量比变化与疗效的关系,复方时间量变化与疗效的关系,拆方合方与疗效的关系四个方面对中药复方实验研究的量效关系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针对目前研究现状提出剂量阈、治疗窗阈的概念,建议中药复方实验从研究载体,剂量标准,量比,参照指标,时间量效方面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2.
中药复方量效关系剂量阈研究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复方量效关系研究起步较晚,其理论、方法尚未建立。当病、证、方、药确定后,其方药的"量"是决定"效"的关键因素,并有其最佳的剂量范围。作用复杂的中药复方的量效关系参数可以用剂量阈表述,包括半饱和剂量,或中位剂量([D]0.5),最佳剂量阈范围([D]0.8~[D]0.2),剂量阈([D]0.2)。当病、证、方、药确定后,中药复方药的效仍然是个复杂性问题。中药复方效应有整体效、器官效、分子效等,并有其相应的剂量阈。  相似文献   

3.
肥胖是由于摄入能量大于消耗能量导致脂肪异常堆积的一种代谢性疾病,与遗传、免疫、情绪、环境、内分泌等多种因素有关。肥胖增加了心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骨关节炎和慢性肾病的风险,已经成为中等收入国家公共卫生面临的主要挑战。目前市场上的减肥药有两大类,胰脂肪酶抑制剂和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食欲抑制剂,治疗措施虽有效,但是存在许多不良反应,不能确定其安全性。中药及中药复方治疗肥胖的疗效在临床研究及动物实验中得到广泛验证,以中药及中药复方治疗肥胖为线索,阐述中药及中药复方治疗肥胖的理论基础,从脂肪组织形成和代谢的关键因子角度,总结中药及中药复方治疗肥胖的作用靶点,提出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瘦素(Leptin)、解偶联蛋白1(UCP1)为其共性作用靶点,旨在为今后中药及中药复方治疗肥胖的实验设计和新药研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中药复方是中医治病的主要临床应用形式,是中医辨证论治理论的具体体现,按照“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选择适宜的药味及剂量配伍而成。因此中药复方发挥疗效的不是单个或几个有效成分,而是多种成分,这些成分可能属于不同的化学类型,也可以是不同的作用机制的物质,它们通过不同途径实现协同作用,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1]。有效成分是以西药药理模型筛选出来的、对疾病有治疗作用的单一成分,这些成分具有该中药复方的药理作用,能为该中药复方治疗目的疾病起到主要治疗作用。无庸置疑,复方中的有效成分是中药发挥药效作用的物质基础,因此进行复方…  相似文献   

5.
历代医家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中药复方根据君臣佐使的重要制剂组方原则,对适宜的剂量与药味相配伍的传统中药复方制剂进行选择。在临床应用中,重要复方制剂的有效性已经得以证实,人们也逐渐开始接受中药复方制剂,因此,对中药复方制剂治疗标准进行完善与提高已成为医学发展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6.
中药现代化是为了延长全人类的平均寿命.现代化中药的质量标准是中药现代化的关键之一,提取中药与饮片中药性味归经相同,才能进入传统复方的团队.医生可通过坐标切换而计算出提取中药的用药剂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均匀设计和综合评分法,对治疗失眠中药小复方进行剂量配比优化研究,借以筛选出安全有效的中药小复方,为后续中药新药研制提供候选药物。方法:1采用U7(76)均匀设计进行分组;2对延长戊巴比妥钠催眠小鼠睡眠时间的实验;3对小鼠戊巴比妥钠阈下催眠剂量的影响实验;4小鼠急性毒性实验(LD50的测试);5综合评分法评价干预效应,确定最佳剂量配比。结果:苦参和五味子作为筛选后确定的最佳药物组合;两药的最佳剂量配比关系为1:3。结论:采用均匀设计对治疗失眠的中药小复方进行3因素6水平的实验设计,综合评分法评价各剂量配比组的综合效应,确认兼顾收益与风险的苦参与五味子为最佳组合,两药最佳剂量配比为1:3,可将此方作为候选药物用于后续研发。  相似文献   

8.
黄连相关中药复方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对黄连相关中药复方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研究进行文献整理。查阅CNKI数据库相关文献43篇。对含黄连的复方治疗糖尿病,如黄连解毒汤、复方黄连降糖片、降糖胰生胶束、黄连消渴颗粒复方及对含黄连相关复方治疗糖尿病并发症如对肾的影响、对胃肠及血管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总结。认为黄连相关复方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疗效显著,而且在使用剂量范围内其安全性有保障的。  相似文献   

9.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老年人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西医临床尚无特效治疗药物。中医药在AD治疗方面优势突出,近年来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有关单味中药及中药复方治疗AD的专项研究日益增多。本文将整理分析近年来的国内外文献,对单味中药及中药复方治疗AD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以期对AD的临床治疗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中药复方有效成分组学研究   总被引:46,自引:4,他引:46  
杜冠华 《中成药》2002,24(11):878-880
本文根据中药复方研究的现状和应用高通量药物筛选方法研究中药复方的体会,论述了中药复方有效成分组学概念,研究内容及意义,简要介绍了中药复方有效成分组学研究的方法;笔者认为,中药复方有效成分组是中药复方发挥临床治疗作用的物质基础,是保证中药复方制剂临床疗效的基本条件,也是中药复方制剂(中成药)质量控制的基本对象,有效成分组不同于有效部位,有效组分或有效成分。也不同于中药复方中的生物活性成分,而是指中药复方中发挥治疗作用的全部有效物质。研究中药复方有效成分组学有利于中药理论的研究和中药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医治疗从单味中药的探索阶段,到应用中药复方配伍的精确阶段,提高了治疗的效果。但是对于中药复方的科学内涵方面仍然没有充分的了解,本文在分析相关研究资料的基础上,结合中药复方临床与理论规律,提出了复方研究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2.
用中医理论指导中药及复方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阶  荆鲁 《中国中药杂志》2003,28(9):795-798
医药结合 ,强化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中药研究与应用 ,加快创新体系建设 ,成为新时期中医药研究中的关键问题。本文认为 ,在复方研究中 ,应依据中医临床要求 ,结合现代实验方法建立动物模型。复方研究需从药效学观察及临床疗效分析中找到突破口。复方药动学研究应注重方法学研究和有效物质的确定。由于复方的疗效在不同的证状态下作用不同甚或相反 ,重视中药复方行为有效性的主体———中医证候同样重要。多元化的中药研究思路从不同角度对中医药学术的发展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中药研发及方证对应理论体系构建的目的在于建立治疗临床疾病的新型高效中药的组方优化理论和设计方法学及方证对应的规范标准及用药监测 ,从而在中药及复方临床实验中建立新型中药临床使用标准 ,以利于不断提高医疗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中药在疾病预防和治疗的过程中发挥重大作用,但部分中药在临床的长期应用过程中,给人体带来的不良反应也逐渐显现出来,肝损伤属于其中之一。肝损伤也是中药新药研发过程中作为临床安全用药的重要检查项目,已成为众多上市药物退出市场的重要原因。随着对中药临床用药安全性的关注增加,关于中药肝损伤研究日益增多,大多数研究集中于中药或者中药成分的肝脏损伤研究。为了提高中药的安全性,该文总结了部分致肝损伤中药的物质基础和机制及降低中药肝损伤的措施,包括减少给药剂量和疗程,改变给药途径,改变药物剂型,药物配伍和炮制等方法;此外该文还总结了防治各种诱导物诱发肝损伤的单体中药、中药复方和中药成分及防治肝损伤的生物效应和作用机制。结合现代致肝损伤中药的减毒研究,提出明确致肝损伤中药的安全剂量和“毒-效”界限,明确减毒措施的减毒机制及确定致肝损伤中药的毒性物质基础,为致肝损伤中药的临床应用提供安全性保障;结合中药防治肝损伤的研究,提出加强中药防治肝损伤的临床研究的同时,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从局部到整体”来阐释中药复方防治肝损伤的科学内涵,进而为临床防治肝损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中药复方配伍规律是中医复方的关键,多数中药复方配伍都是关于配伍、化学成分变化、药效三者之间的关系展开。中医药理论对配伍规律具有指导作用,其中理论研究占据绝大部分,而关于复方配伍的研究,在药理学、药物效应学、药代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也有增长,正交设计、均匀设计、关联分析、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技术的文献报道开始增多。现今,实验大部分是对药物配伍、以及不同剂量配伍的研究,查找药效增强或减弱,以确定最适宜的药物配伍和剂量配伍关系。在一定范围内,药味剂量的变化可能不会导致药效的改变;但在更多的情况下,不同的剂量配伍将会导致其理化性质的改变,从而导致复方功效强弱、性质方面发生变化,甚至产生新的化学成分。研究者从中医药理论、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化学成分与药代动力学和中药有效组分配伍等不同角度阐述了对中药组方配伍的认识与思考,其中有效组分配伍研究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特点,并论述了从拆方方法、指纹图谱法和现代仪器运用等多种途径揭示中药组方配伍研究中的配伍原则、配伍规律和相关进展。2000年后,实验研究分别在饮片和有效成分,以及体内体外不同方面,多角度、多学科融合进行了研究,随现代科学发展,中药复方配伍研究也开始了新的探索和实践,为中医药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中药复方是几味中药按照君臣佐使的原则配伍组成,复方中的化学成分是中药发挥药效作用的物质基础。中药复方药效是各味药各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要用整体的观点研究中药复方,阐明中医理论,揭示中药配伍规律和作用机制,制定质量标准,优化制剂工艺。研究中药复方的化学成分以及配伍规律,才能更科学的阐明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本文总结了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研究方法及中药复方化学成分配伍规律,为中药复方走向国际市场垫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复方中药治疗脑出血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期脑出血患者分成中药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以西医常规治疗,中药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助中药复方治疗,采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积分,血肿吸收率作为评价指标,与对照组作比较。结果:治疗组30例患者经中药复方辅助治疗后血肿吸收率、神经功能缺损积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中药复方在治疗急性期脑出血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正>中药复方治疗疾病是中药复方系统与机体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1]。中药复方强调"君、臣、佐、使",是特定的几味药组合在一起,才能显示出该方剂的疗效[2]。中药复方若很好地符合疾病复杂多变的特点,就能最大限度的提高药物疗效和降低毒、副作用[3]。近年来,我国运用中药复方制剂治疗艾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一组复方中药对强直性脊柱炎鼠模的治疗效果.方法 46只基因缺陷鼠分成5组.中药组用3个不同浓度剂量灌胃治疗.对照组用生理盐水和磷酸柠檬酸盐(PC)治疗.用临床检查,体重测定,X线摄影,组织病理学来评价疗效. 结果各组动物的体重无明显差异.低剂量中药组HA-Ⅰ,HA-Ⅱ对动物的四肢小关节和脊柱强直无明显治疗作用,而中药高剂量组HA-Ⅲ和PC对控制脊柱和骶髂关节的骨化有明显疗效,在X-线片和组织病理学中得到证实.但PC的疗效优于中药. 结论本实验中采用的高剂量中药煎剂对进展性强直性脊柱炎动物的脊柱和骶髂关节骨化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何泽民 《新中医》2007,39(1):6-8
多年来,笔者在防治乙肝实践中,比较乙肝病毒携带者(ASC)的临床特点和中医干预ASC的多样性,认识到中药复方序贯干预治疗ASC具有一定优势,提出了中药复方序贯干预治疗ASC的疗法及目的、原则、适用范围等,以探讨中药复方序贯干预治疗ASC。  相似文献   

20.
中药复方是通过大量临床实践产生的具有显著疗效的治疗方法,它强调整体观及辨证论治。将系统生物学宏微并举的成果渗透到中药复方的研究中,形成中药复方研究的系统生物学思路,从药材和制剂的获得、药理和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到中药复方二次开发研究,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揭示中药复方治疗疾病的实质,并进行新药创制,对中医药传承、发扬和光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