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儿急性病毒性脑炎脑脊液细胞学分析(附55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进一步了解小儿病毒性脑炎及脑膜炎急性期或亚急性期脑脊液细胞学(CSFC)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取患儿脑脊液(CSF)应用微型脑脊液细胞玻片离心法收集细胞,MGG染色,光间检查。结果:60%(33/55)CSF常规白细胞计数有增高,而CSFC异常为78.2%(43/55),其中以淋巴细胞为主的混合性细胞反应占51.2%(22/43),以淋巴细胞为主的免疫活性细胞反应占39.5%(17/43),以嗜中性粒细胞为主的混合性细胞反应占7.0%(3/43)。结论:CSFC检查阳性率高,且便捷,对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魏麦军 《医药论坛杂志》2007,28(22):100-101
病毒性脑炎为儿科较为常见的疾病,是颅内感染性疾病之一.起病急,进展快,致残率较高,易引起后遗症状.  相似文献   

3.
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治疗急性病毒性脑炎2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病毒性脑炎系指不经节肢动物传播的一些病毒所致的原发性脑炎,主要病理改变为脑膜及脑组织充血、水肿,显微镜检查可见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胶质细胞增生和局部出血性软化坏死灶。 1999年4月下旬至 7月底,我市局部地区突发流行性病毒性脑炎,累及11月~14岁小儿,临床表现主要为不同程度的发热、头痛、呕吐、腹痛及精神改变,病程7~14天,经治疗大部分患儿预后良好,极个别出现脑疝及肢体瘫痪,无一例死亡,经脑脊液病毒分离证实为肠道病毒感染所致,主要经接触传播。在对症支持治疗的同时,采用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常规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在病毒性脑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3年8月间收治的符合病毒性脑炎诊断标准的130例患者作为调查研究对象,使用粟氏FMU-5微型细胞薄片离心沉淀仪提取患者的脑脊液细胞,并在显微镜下观察,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常规脑脊液细胞学检查资料。结果本组130例病毒性脑炎患者常规脑脊液细胞学检查阳性例数为119例,阳性率为91.5%,细胞学检查异常者92例,占70.8%,脑脊液白细胞计数≤10×106/L 58例,10×106/L~50×106/L 41例,50×106/L~200×106/L 16例,>200×106/L 4例。结论脑脊液细胞学检查时诊断中枢神经感染性疾病的一项重要指标,操作简便易行,能够提高病毒性脑炎诊断的阳性率,且通过动态监测其变化水平能够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估,故可作为病毒性脑炎诊断的首选辅助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在病毒性脑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7例病毒性脑炎患者进行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并与同期33例化脓性脑膜炎患者和29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结果作对照。结果 27例病毒性脑炎患者在发病1周内有5例(18.5%)白细胞计数轻度升高,范围为(62~482)×10~6/L,分类以淋巴细胞为主。33例化脓性脑膜炎患者在发病1周内有19例(57.6%)白细胞计数升高,范围为(328~3127)×10~6/L,中、重度升高13例(68.4%),中性粒细胞> 80%者占11例(57.9%)。29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在发病1周内有15例(51.7%)白细胞计数升高,范围为(78~1420)×10~6/L,中、重度升高8例(53.3%)。病毒性脑炎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升高程度明显低于化脓性脑膜炎患者和结核性脑膜炎患者(P <0.05)。结论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对鉴别诊断病毒性脑炎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小儿病毒性脑炎的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病毒性脑炎根据感染的病毒种类不同,临床表现不一。对其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大多数预后良好。少数患儿起病急骤,进展迅速,如果未能及时治疗,可导致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如瘫痪、智力低下,甚至短期内死亡。因此,对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降低后遗症、大大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病毒性脑炎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在1999年~2002年2月联合应用纳洛酮 ,穿琥宁及胞磷胆碱钠注射液治疗32例急性病毒脑炎 ,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 1一般资料 :64例急性病毒脑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32例。两组患者均依靠病史、临床症状 ,实验室检查 ,脑电图和CT扫描确诊 ,入选病例必须具有意识障碍。治疗组32例 ,男17例 ,女15例 ,年龄16~63岁 ,平均32.64岁 ,有精神症状者19例 ,癫痫样发作的12例 ,脑膜刺激症22例。脑脊液细胞数升高23例 ,以淋巴细胞为主 ,蛋白质升高21例 ,氯化物轻度降低2例 ,糖正常 ,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诊断及临床治疗。方法对我院于近年内收治的144例病毒性脑炎患儿病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入院0~24 h内接受脑脊液检查组患儿的阳性率为95.28%,入院24 h以上组患儿的阳性率为97.37%,比较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巴韦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8.81%,阿昔洛韦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8.33%,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尽早进行脑脊液检查可提前早期诊断的时间,抗病毒治疗宜首选利巴韦林。  相似文献   

9.
10.
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治疗急性病毒性脑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建敏 《海峡药学》2003,15(1):49-50
目的  观察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用于治疗急性病毒性脑炎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 12 5例患者采用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 ,每次 10~ 15 mg· kg- 1 ,静脉滴注每日 1次 ,7~ 10 d为 1个疗程 ,与对照组 65例患者采用病毒唑 ,每一次 10~ 15 mg· kg- 1 ,每日 1次 ,7~ 10 d为 1个疗程 ,并判断疗效。结果  治疗组 12 5例有 12 1例 ,退热 ,无头痛呕吐 ,总有效率 (96.80 % ) ,无效 4例 (3 .2 0 % )。结论  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治疗急性病毒性脑炎 ,有较好的疗效 ,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病毒性脑炎是由多种病毒如肠道病毒、虫媒病毒、腺病毒、单纯疱疹病毒、腮腺炎病毒等引起,如不及时诊治,将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目前治疗尚无统一标准,现将我科2002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80例小儿急性病毒性脑炎诊治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80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小儿急性细菌性脑炎与病毒性脑炎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降钙素原(PCT)免疫荧光法,测定54例急性细菌性脑炎患儿及48例病毒性脑炎患儿的PCT。结果在54例急性细菌性脑炎患儿,血清PCT质量浓度显著升高(P<0.01)。PCT>0.5ng/mL作为细菌感染的诊断依据,其敏感度为100%。结论 PCT是一个较好的早期鉴别诊断小儿急性细菌性脑炎与病毒性脑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对炎琥宁用于小儿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并加以总结。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56例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前者给予炎琥宁治疗,参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要远远高出参照组,且未发生不良反应,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给予炎琥宁治疗,有利于其症状及体征的改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小儿病毒性脑炎病原学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小儿病毒性脑炎的病原学与临床关系。方法:对60例患儿留取急性期脑脊液作病毒检测及细菌培养,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病毒。结果:检测肠道病毒38例,其中柯萨奇病毒30例,埃可病毒8例,细胞培养均阴性。脑脊液分离的病毒多为肠道病毒,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显示,厌食、腹痛、皮疹、惊厥、肢体瘫痪、意识障碍等,与其他22例的脑炎患儿比较有显性差异(P<0.05),结论:肠道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脑炎临床上有一定特异性。柯萨奇病毒引起的脑炎以中型为主,其他则轻型较多,且有显性差异(P<0.05)。营养状况对于脑脊液检出肠道病毒的脑炎患儿与其他脑炎患儿对照发病率无显差异性(P>0.05)。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与分析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2年6月本院收治的病毒性脑炎患儿共88例,回顾性分析其护理方法与护理效果。结果通过对88例患儿进行有效的护理后,患儿的康复率达到96.6%。结论有效的科学的护理方法对于提高小儿病毒性脑炎的康复率有重要的意义,在临床上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脑电图在小儿病毒性脑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来某院就诊的小儿病毒性脑炎患者95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对象的脑电图结果同CT及脑脊液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脑电图阳性率为89.47%,CT结果阳性率为22.10%,而脑脊液结果阳性率为57.89%,经统计学分析,脑电图阳性率均明显高于CT结果阳性率及脑脊液结果阳性率(P0.05),病情严重的患者脑电图呈中重度异常,而病情轻的患者脑电图呈轻中度异常。结论:对于小儿病毒性脑炎患者,脑电图具有一定的诊断和预后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儿科2011年5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35例病毒性脑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他们进行全面的治疗和综合的护理。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全面治疗和综合护理后,35例患者中有26例患者治愈,3例患者被放弃,1例患者死亡,好转5例。结论在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治疗和护理中,应该对患者进行积极的治疗、全面合理的临床护理措施,这样才能够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分析颅脑MRI不同序列在小儿病毒性脑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43例小儿病毒性脑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颅脑MRI TSE T_1WI、T_2WI、液体衰减翻转恢复序列(FLAIR)序列及DWI四种不同序列扫描,结合患儿临床症状与体征对颅脑MRI影像资料进行探讨分析。结果常规MRI表现:颅内异常病灶患儿32例,11例未见明显异常信号,检测阳性率为74.41%,阳性患儿中病灶一般表现为单发或多发,单发病灶10例(31.25%),多发病灶22例(68.75%),影像显示主要病灶位于皮质、皮质下及基底节-丘脑区,部分累及侧脑室周围白质,呈大片或斑片状稍长T1、长T2信号,信号较均匀。43例患儿37例进行增强扫描,其中9例见轻度斑片状强化,其余未见强化灶。FLAIR序列表现:43例患儿在FLAIR序列中全部表现为高或略高信号,阳性率为100%,单发病灶17例(39.53%),多发病灶26例(60.47%),其病灶及数目、分布、累及范围清晰可见。DWI表现及表面弥散系数(ADC)值:DWI序列中呈等或稍高信号患儿15例,均匀高信号6例,不均匀高信号22例。病毒性脑炎的ADC值[(0.82±0.18)×10~(-3)mm~2/s]较对侧正常脑白质[(0.71±0.21)×10~(-3)mm~2/s]升高,二者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颅脑MRI在小儿病毒性脑炎临床诊断中,常规TSE T_1WI敏感度较低,早期T_2WI呈稍高信号,FLAIR序列与DWI敏感度较高,具有较高的诊断意义,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