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吸入性损伤患者吸入性损伤的合理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989年1月-2000年12月共174例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接受气管切开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74例吸入性损伤管切开的患者,轻度和重度组气管切开时机分别为伤后27.6h,18.6h和12.7h;拔管时间分别为术后13.8d,14.7d和18.7d,病死率为3.3%、5.8%和40%。结论:对密闭环境下头面部深度烧伤合并中,重度吸入性损伤者可适当放宽气管切开术的指征,伤后24h内行气管切开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后的临床应用,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58例中、重度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后的临床护理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58例气管切开患者56例救治成功,2例死亡。结论应用舒适护理理论,为患者提供人性化护理,是降低患者不适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对 1 994 -1 0~ 1 999-1 0收治的 93例吸入性损伤病人的治疗进行了回顾分析 ,经及时建立人工气道 ,维持呼吸道通畅 ,在水肿高峰前即给予气管切开 ,结合气道湿化、雾化、灌洗 ,配合氧疗、抗氧化剂治疗及有效的液体复苏 ,治愈 78例。吸入性损伤所致的呼吸道梗阻具有渐进性、迟发性、突出性、复杂性等特点 ,建立人工气道以气管切开为主 ,并应放宽气管切开指征 ,并对吸入性损伤的气道管理、气管切开术中、术后的并发症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吸入性损伤的早期急救、确诊方法和综合治疗措施,以进一步提高其救治水平。方法 8例吸入性损伤患者,6例行紧急气管切开术。采用以下措施进行救治:应用气管镜诊断吸入性损伤程度,清理气道和气管、支气管灌洗;人工鼻湿化气道和防治感染;使用化痰药,并定时翻身叩背、振动排痰。结果气管镜检查见8例患者吸入性损伤程度分别为中度2例,重度5例,特重度1例。6例气管切开患者,1例于伤后1周内拔管,1例于伤后第3周拔管,4例于伤后1个月后拔管。痰培养6例发现细菌。治疗过程中用气管镜清理痰痂、气管脱落黏膜2例次,灌洗13例次。所有患者均救治成功。结论吸入性损伤尽早行支气管镜检查,有助于准确诊断损伤程度,清理气道,防止气道阻塞,灌洗液培养便于选择抗菌药物防治感染;中度以上吸入性损伤尽早行气管切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早期综合救治对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率的影响。方法:吸入性损伤患者共35例,入院后分成两组:治疗组25例,入院后用生理盐水4ml+氨溴15mg+异丙托溴氨500u行超声雾化,特别对于面颈肿胀明显的深度烧伤患者早期应用甘露醇125ml+地塞米松10mg静滴,3~4d后停用;对照组10例,行常规超声雾化及甘露醇125ml静滴。对12例中度或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均行气管切开,预防性气管切开组10例;紧急气管切开组3例,预防性气管切开组实施手术时间为伤后(4.51±3.02)h,紧急气管切开组为伤后(36.37±3.89)h。结果:治疗组25例,治愈24例,死亡1例,治愈率96%;对照组10例,治愈8例,死亡2例,治愈率80%。治疗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疑有中度以上吸入性损伤患者应及早行预防性气管切开,尽量避免紧急气管切开。  相似文献   

6.
吸入性损伤是目前烧伤死亡的重要原因[1]。抢救和治疗吸入性损伤病人重要手段是早期行气管切开。以往的方法是气管切开后使用金属套管。临床工  相似文献   

7.
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的呼吸道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娟  堵亚茹 《河北医药》2004,26(12):997
重度吸入性损伤是由于热力或化学性烟雾导致下呼吸道和肺实质的严重损害 ,出现进行性低氧血症、肺水肿、支气管肺炎并发呼吸功能衰竭。治疗需行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 ,并采用呼吸机机械通气。修复期坏死黏膜反复脱落 ,病程漫长 ,针对吸入性损伤的病变特点 ,采取良好的护理措施 ,对减少并发症 ,减轻感染 ,降低病死亡率起着关键作用。我科自 2 0 0 2年 2月至 2 0 0 3年 2月共收治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 10例 ,现将护理措施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0例 ,均经电子支气管镜确诊 (损伤程度均达气管隆突以下 ) ,治疗 :气管切开 10例 ,经呼吸机辅助…  相似文献   

8.
吸入性损伤为常见的特殊部位烧伤,治疗较困难。以往的治疗方法较单一,疗效不甚确切。我院应用高压氧配合综合治疗,治疗吸入性损伤,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资料为我院近年收治的损伤性患者共55例。以是否应用高压氧治疗分组。高压氧治疗组32例,男24例,女8例,年龄17~81岁,平均37.6岁。烧伤面积9%~85%。吸入性损伤,轻度12例,中度17例,重度3例。气管切开6例。对照组23例,男18例,女5例,年龄23~48岁,平均34.2岁。烧伤面积7%~73%,吸入性损伤轻度7例,中度16例,重度1例。气管切开2例,所有病例均在烧伤后24h内…  相似文献   

9.
刘金凤 《淮海医药》2001,19(3):191-192
目的 通过对中、重度吸入性损伤的治疗分析,总结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方法 选择1993年1月-1999年6月收治的吸入性损伤患75例,对其治疗方法和效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75例中治愈51例,死亡14例。结论 应重视治疗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特别是注意早期气管切开,保持气道湿润通畅,预防和控制肺部感染,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唐宗联  陈从云 《云南医药》1996,17(5):355-356
呼吸道烧伤气管切开的应用唐宗联,陈从云,黄斌,曾明近年来随着烧伤防治技术的改进,烧伤病死率有所下降,而吸入性烧伤则成为当前烧伤病人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气管切开是抢救吸入性损伤病人的一项重要的治疗手段,我科自1988年至1995年因治疗吸入性烧伤病人行...  相似文献   

11.
李英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7):408-409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儿童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54例,对照组44例,在两组均采用常规针对气道阻塞、低氧血症和恢复肺功能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单纯采用沙丁胺醇雾化吸入,观察组使用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实验中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总的有效率分别为65.91%、92.39%,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其中对于中度和重度的哮喘急性发作儿童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吸入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纯使用沙丁胺醇吸入(P<0.05);而对于轻度和危重的哮喘急性发作的儿童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吸入的效果与单纯使用沙丁胺醇吸入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小儿轻度、中度和重度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有显著疗效,可及时缓解小儿的哮喘症状,恢复呼吸功能,并有预防哮喘发作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特布他林、沐舒坦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AECOPD诊断标准的10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52例,两组均采用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布地奈德、特布他林、沐舒坦联合雾化吸入,对照组加用布地奈德单一雾化吸入,治疗后对两组的症状、体征改善时间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在喘憋缓解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及咳嗽缓解时间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布地奈德、特布他林、沭舒坦联合雾化吸入治疗AECOPD疗效显著,且方便、简单、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频雾化吸入3%高渗盐水联合氨溴索治疗中、重度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为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提供参考。方法:采取随机对照方法,将85例中、重度毛细支气管炎住院患儿分成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在常规抗感染、止咳、化痰、雾化吸入激素、沙丁胺醇平喘治疗下,治疗组给予3%高渗盐水1.5 mL+盐酸氨溴索注射液15 mg高频雾化吸入,2次/d;对照组予生理盐水1.5 mL+盐酸氨溴索注射液15 mg高频雾化吸入,2次/d。两组疗程均为7~10 d。比较两组咳嗽、喘息、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及住院费用。结果:两组患儿均痊愈出院,但治疗组在其咳嗽、喘息、肺部干湿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方面均优与对照组(P<0.05)。结论:3%高渗盐水联合氨溴索高频雾化吸入是治疗中、重度毛细支气管炎的一种有效方法,并能减少住院时间,降低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噻托溴铵粉吸入剂对稳定期中重度COPD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90例稳定期中重度COPD患者9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噻托溴铵粉吸入剂。记录两组患者吸人药物前、吸入药物6周和12周的肺功能指标,包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深吸气量(IC),并记录两组患者的6分钟步行距离(6MWD)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6周和12周,实验组FEV1、FVC、IC、6MWD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实验组为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噻托溴铵粉吸入剂对稳定期中莺度COPD患者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系统评价布地奈德不同给药方式联用肺表面活性剂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syndrome,NRD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维普期刊中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EMBase、the CochranceLibrary数据库,收集从建库至2021年2月发表的布地奈德持续吸入、单剂吸入和气管滴入分别联用肺表面活性剂治疗NRDS的临床对照研究。提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并进行质量评价,运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0篇文献,1 049例患者,持续吸入组400例,单剂吸入组265例,气管滴入组38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布地奈德持续吸入组治疗后氧合指数增加值大于气管滴入组和单剂吸入组,中重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率、辅助通气时间、有创机械通气率和肺表面活性剂反复使用率小于气管滴入组和单剂吸入组;气管滴入组治疗后增加值大于单剂吸入组,中重度BPD发生率、辅助通气时间、有创机械通气率和肺表面活性剂反复使用率小于单剂吸入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地奈德不同用药方式联用肺表面活性剂治疗NRDS的临床疗效存在一定差异,持续雾化吸入给药是最优用药方案,其次为气管滴入给药,再次为单剂雾化吸入。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糖皮质激素局部雾化吸入、全身使用及两者序贯应用在治疗老年哮喘患者中的疗效。方法老年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63例随机均分为3组,A组给予全程全身糖皮质激素治疗;B组全程局部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C组先全身应用再局部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疗程结束后,评估患者临床疗效,测定患者诱导痰EOS、ECP值及肺功能。结果 C组临床疗效高于其他治疗组(P〈0.05),肺功能的改善程度高于其他组(P〈0.05),诱导痰EOS、ECP水平降低,与其它治疗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治疗老年人哮喘序贯性使用糖皮质激素较单一局部雾化吸入或全身应用疗法临床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比较氧驱动雾化吸入与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婴幼儿哮喘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我科102例中重度哮喘急性发作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予布地奈德1 ml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2~3 ml,氧驱动雾化吸入10 min,每日2次;对照组静脉滴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每次1 mg/kg,同时配合吸氧,每日2次. 结果 治疗后1 h两组症状和体征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呼吸困难、咳嗽、喘息、痰鸣音及哮鸣音消失时间比较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氧驱动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婴幼儿哮喘急性发作起效快、用药少、方法简单、效果肯定,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在中重度哮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20例本院2011年12月~2012年2月收治的哮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观察组采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人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肺功能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观察组的肺部体征、咳嗽、呼吸困难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出现。结论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中重度哮喘疗效较好,能迅速缓解患者症状,且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Inhalation toxicology》2013,25(1):123-137
Abstract

Rat lungs were studied by light and electron microscopy to morphologically characterize the development of lung injury associated with the inhalation of two organo-fluorine compounds, perfluoroisobutylene (PFIB) and bis(trifluoromethyl) disulfide (TFD). Rats were exposed to test compounds in an inhalation chamber and euthanatized at 5 min, 30 min, 90 min, 4 h, 12 h, 24 h, and 72 h postexposure. Inhalation of the compounds resulted in a progressive pulmonary pathology dominated by pulmonary edema and fibrin deposition, which peaked at 12 to 24 h but which resolved to a large extent by 72 h postexposure. The edema was microscopically evident as early as 5–30 min after exposure. Endothelial change was the earliest recognized lesion by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was produced by both compounds. This was characterized by increased pinocytotic-vesicular activity and increased electron density of endothelial cells. Injury to type I and II pneumocytes was also evident, but appeared more severe in the lungs of TFD-exposed rats. The morphologic pathogenesis of the edema appears related to the primary endothelial changes and Concomitant pneumocyte damage.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吸入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缓解治疗(SMART)儿童中重度哮喘的疗效、依从性和安全性。方法:31例中重度哮喘儿童给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SMART治疗3个月的哮喘控制情况,观察治疗后1周、1、3个月肺功能变化、症状改善及不良反应。结果:31例患儿治疗后肺功能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症状平均缓解时间为3~4d;治疗后1周90.3%患儿症状得到完全控制,治疗1、3个月时完全控制率为100%;3个月内无一例患儿需急诊就医或吸入短效激动剂β2缓解症状;不良反应为声嘶、咽部不适。结论: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SMART治疗儿童中重度哮喘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