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远梅 《吉林医学》2012,33(9):1815
目的:探讨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检测对高血压伴高脂血症患者意义。方法:对204例高血压伴高脂血症患者进行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和CD62p的检测,与单纯高血压组及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高血压伴高脂血症组的PAgT明显高于对照组,但单纯高血压组的PAg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伴高脂血症组及单纯高血压组患者的CD62p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对高血压伴高脂血症患者进行血小板聚集功能及CD62p检测,可以减少患者血栓性疾病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聚集功能的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聚集功能。方法 用凝固法和血液凝集仪分别测定3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和30例健康老年人的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和血小板聚集功能(PAG)。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浆FIB较高,PAG较强,且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浆FIB水平和PAG均高于正常人,具有血液高凝状态,易患血栓性疾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小板聚集试验(PAgT)在血栓性疾病中的变化及其作用,并观察其在心脑血管疾病中初发期与急性期的变化价值。方法:在富含血小板的血浆(PRP)中加入聚集剂,连续搅拌诱发血小板相互作用聚集成团,测定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对心肌梗死40例、脑梗死40例、高脂血症40例、健康对照组40例进行血小板聚集试验,对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心肌梗死组和脑梗死组MAR明显增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高脂血症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AgT预测血栓早(前)期起重要作用,对心肌梗死的发病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栓前状态相关指标,探讨血栓前状态(prothrombotic state,PTS)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定量检测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纤维蛋白原( fibrinogen,FIB).结果:①高血压1和2级组FIB、血黏度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高血压1和2级组血小板聚集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高血压3级组FIB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高血压3级组血黏度、血小板聚集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高血压1和2级组与高血压3级组FIB、血黏度、血小板聚集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血浆黏度与FIB呈正相关(r =0.297,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血栓前状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血小板聚集试验在血栓前状态疾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血栓状态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100名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于两组空腹或餐后>2 h抽取外周血(3.8%枸橼酸钠抗凝),并进行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检测.比较两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结果 观察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糖尿病、高血压、急性心肌梗死、脑梗死、妊高症患者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小板聚集试验在血栓前状态疾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能预测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并作出早期预防.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7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心输出量(CO)、心脏每搏量(SV)]水平、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血小板聚集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高于对照组的7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F、CO、SV水平均高于对照组,LVEDD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T、APTT、TT、FI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小板聚集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指标和凝血功能指标水平,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其效果优于单纯阿司匹林治疗。  相似文献   

7.
韩燕 《中国乡村医生》2023,(34):118-120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创伤性脾破裂脾切除术后血小板增多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2月南通市通州区平潮中心卫生院收治的创伤性脾破裂脾切除术后血小板增多症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比较两组血小板计数、临床指标、血栓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 d,两组血小板计数均高于术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血小板计数均达峰值,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0 d,两组血小板计数低于术后7 d,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血小板计数低于术后20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01)。观察组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综合护理在创伤性脾破裂脾切除术后血小板增多...  相似文献   

8.
王虹 《吉林医学》2010,31(7):928-929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住院分娩的GDM患者120例患者血小板参数,并选取同期正常妊娠妇女12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GDM组的血小板计数(PLT)和血小板容积(PCT)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DM组的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和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GDM患者存在血小板活化、聚集、消耗性减少及血栓倾向。从血小板参数变化入手为GDM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替格瑞洛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凝血功能、血小板聚集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行PCI术的104例冠心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采用替格瑞洛治疗,比较两组凝血功能、血小板聚集率、心血管不良事件、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FIB、PT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血小板聚集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FIB、PT水平高于对照组,血小板聚集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77%(3/5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23%(10/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凝血功能障碍发生率0.00%(0/5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54%(6/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62%(5/52),与对照组的7.69%(4/5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格瑞洛治疗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疗效优于氯吡格雷治疗,可改善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血小板聚集率及凝血功能,预防心血管不良事件及凝血功能障碍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血小板相关参数与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发生的相关性,进而明确其作为预测RVO发生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三峡大学附属仁和医院收治的82例RVO患者作为RVO组,同期选取8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试者的基础疾病情况、视力、眼压、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ell,RBC)、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外周血血小板计数(platelet,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以及血小板压积(plateletcrit,PCT)等实验室检查指标。结果 RVO组高血压及高脂血症的患病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视力优于RVO组(P<0.01);RVO组患者RBC及HGB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RVO组血小板相关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病血瘀症和非血瘀症血小板活化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血瘀症和非血瘀症血小板活化的变化。方法对86例高血压血瘀症和56例高血压非血瘀症患者进行血小板活化率、血小板黏附率、P-选择素和甲襞微循环白色微血栓检测的对比观察。结果高血压血瘀症和非血瘀症的血小板活化率、血小板黏附率、P-选择素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均有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血瘀症组高于高血压非血瘀症组(P<0.01)。白色微血栓在血瘀症组多见,占全部病例的80%,非血瘀症组少见,健康对照组未见。结论血小板活化参与了高血压病发病机制和血栓形成,高血压血瘀症组表现更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创伤性下肢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5年1月-2018年1月期间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296例创伤性下肢骨折患者分为2组,给予对照组148例患者常规护理干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148例患者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2组术后凝血功能[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 PTT)、纤维蛋白原( Fbg)、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生活质量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a PTT、Fbg水平高于对照组,P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健康状况、生理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对照组与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分别为20. 27% 、4. 7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下肢疼痛、 术后感染、便秘、压疮等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创伤性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凝血功能,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利于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李莉 《当代医学》2021,27(3):152-154
目的观察静脉溶栓在急性脑梗死伴少量脑微小出血治疗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62例急性脑梗死伴少量脑微小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n=31,抗血小板聚集治疗)与实验组(n=31,抗血小板+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治疗24 h后,实验组患者甘油三酯、胆固醇脂、高密度脂蛋白等血脂观察指标以及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等凝血因子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实验组患者疾病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伴少量脑微小出血患者在抗血小板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抗血小板聚集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伴高血黏度患者并发血栓疾病的影响。方法选取入医院治疗的老年高血压伴高血黏度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护理干预,观察护理前后两组凝血指标及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了解两组服药依从性及血栓性疾病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后依从率为97.67%较对照组对照组83.72%高,血栓性疾病发生率为2.33%较对照组13.95%低,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护理后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护理后Fbg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提高老年高血压伴高黏度血液患者的服用依从性,改善血液流变学异常,降低血栓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王丽丽 《四川医学》2012,(11):2043-2044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入选2009年12月~2011年9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老年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76例作为观察组,同时入选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查体人群77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查两组人群颈动脉斑块情况,并测量颈动脉内膜厚度,比较两组差异。结果观察组斑块检出率为75.0%显著高于对照组人群2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人群软斑块、混合斑块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人群颈动脉内膜厚度大于对照组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发生存在密切关系,是脑梗死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高压氧治疗脑血栓康复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37例脑血栓康复期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9例采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高压氧治疗,对照组68例采用常规服用抗血小板聚集或抗凝药物及中医理疗。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7.1%高于对照组73.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肌张力恢复、头晕耳鸣改善、失语改善、肢体瘫痪改善、梗塞病灶吸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及高压氧均有降低血液黏稠度,抑制血小板聚集及改善微循环的作用,两者联合应用可以明显增强治疗效果,共同促进血栓的吸收。  相似文献   

17.
雷挺  张蕾  陈丽  蔡艳荣 《西部医学》2015,(3):380-382
目的观察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心理干预对高血压伴更年期综合征(Climacteric syndrome,CS)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7月接受治疗的高血压伴CS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应用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同时进行心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化、疗效及心理情绪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24hSBP、24hDBP、dSBP及nSB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组dDBP与nDBP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00%(57/60例),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3%(50/6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HAMA与SAS评分均有下降,但观察组的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高血压伴CS患者联合使用左旋氨氯地平与心理干预,具有更好的疗效,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低分子肝素联合弹力袜防治围生期血栓性疾病及其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7年4月来本院产科备产的足月产妇1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围生期治疗与弹力袜防治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小剂量低分子肝素抗凝防治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各项凝血功能指标、围生期血栓性疾病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产妇干预前后PLT、TT、PT以及APTT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围生期血栓性疾病发生率为14.29%(10/70)明显高于观察组的1.43%(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期间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弹力袜可有效防治围生期血栓性疾病,对产妇凝血功能影响较少,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小板聚集试验在尿毒症透析患者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以APACT2型血小板聚集仪用ADP为诱聚剂,检测60例正常人(对照组)及60例尿毒症患者(观察组)透析前、透析后血小板聚集率。结果观察组血液透析前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为(32.4±8.2)%,透析后为(36.2±9.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2.7±16.1)%(P<0.01);而透析前、后血小板聚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聚集试验简便、实用,可作为评价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初筛试验。血液透析不能改善尿毒症患者血小板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股骨颈骨折的老年患者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采用穴位贴敷疗法联合磺达肝癸钠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4月至2021年5月在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接受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40例,根据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方法的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术后采用低分子肝素联合穴位贴敷安慰剂方式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20例为对照组,术后采用磺达肝癸钠联合穴位贴敷活血通络膏方式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20例为治疗组。比较两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手术操作时间、术后疼痛消失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髋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时间、骨折手术治疗效果、凝血功能、D-二聚体水平、血液流变学、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计数、心理状态、睡眠质量、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操作时间、术后疼痛消失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髋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手术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集率、生活质量、心理状态、睡眠质量评分的改善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颈骨折的老年患者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采用穴位贴敷疗法联合磺达肝癸钠进行治疗,可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缩短手术操作时间、术后疼痛消失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髋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帮助改善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集率、生活质量、睡眠质量,使患者保持良好心态,提高疾病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