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总结分析经皮内镜下胃造口(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PEG)/空肠造口(percutaneous endoscopic jejunostomy,PEJ)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回顾分析80例患者行PEG/PEJ术并发症.结果 80例患者均无操作相关死亡,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患者发生轻微并发症7例(8.7%):分别为造瘘口渗血1例,造瘘口周围感染1例,在实施肠道营养过程中PEJ管堵塞2例,造瘘口周围肉芽增生1例,PEJ管尖端移位1例,PEG管断裂1例.均通过非手术治疗后治愈.结论 合理选择患者、术前必要的检查、术中仔细操作、术后良好护理、重视和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通过护理干预,对7例吞咽障碍及2例食管癌晚期不能进食而胃肠道功能正常的患者实施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结果:9例患者均顺利实施了胃造瘘术,无气腹、胃肠道出血、感染及造瘘管滑脱等并发症。结论:PEG术是肠内营养的非手术途径,具有操作简便、并发症少、风险低、创伤小等优点,而及时充分的护理干预是PEG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在吞咽障碍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以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收治的18例吞咽障碍患者,对其实施PEG,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成功实施PEG18例,平均耗时15 min.经造瘘管饲后,患者的营养状态明显改善.2例患者造瘘管局部出现红肿和脓性分泌物,l例患者造瘘管周围肉芽组织过度生长.此外未出现造瘘管脱出、坏死性筋膜炎、腹膜炎、胃肠穿孔及吸入性肺炎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PEG对于吞咽困难的患者来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肠内营养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细胃镜行经皮胃造瘘术(PEG)的护理配合。方法对12例应用超细胃镜行胃造瘘术患者的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操作成功,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严格的护理是胃造瘘手术成功及减少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皮胃镜下胃造瘘术(PEG)与经鼻胃管(NGT)肠内喂养在颅脑损伤伴吞咽困难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PEG组和NGT组,每组各25例,分析比较治疗前、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体重指数(BMI)、血清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血红蛋白(Hb)水平、非瘫痪侧肱三头肌皮褶厚度(SFT)和吞咽功能康复训练(洼田评分)的改善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反流性食管炎、更换营养管、自行拔除胃管、消化道出血、腹膜炎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NGT组比,治疗4周后PEG组患者的营养状况(BMI、ALB、Hb、SFT)和吞咽功能(洼田评分)改善更加明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部感染、反流性食管炎、更换营养管、自行拔除胃管发生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消化道出血、腹膜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G肠内喂养能更好地改善颅脑损伤伴吞咽困难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肺部感染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王赛博 《医学综述》2014,20(21):3896-3898
在治疗一些严重疾病困扰的患者时,常常需要用到肠内营养支持进行辅助,胃造瘘术是目前肠内营养主要的手段之一。目前常见的介入下胃造瘘术有经皮内镜胃造瘘术(PEG)和经皮影像下胃造瘘。PEG法又衍生出三种:Pull法、Push法和Introducer法。这些介入下胃造瘘术的新方法 ,由于具有微创、操作简单、患者耐受、少严重并发症等特点,大大优于外科手术途径,已经逐渐成为肠内营养支持的趋势,值得在国内临床应用上普及和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经皮内镜下胃造瘘(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PEG)行肠内营养的效果.方法 68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根据肠内营养的方式不同分为PEG组(34例)和鼻胃管(nasogastric tube,NGT)组(34例).比较两种肠内营养途径的相关并发症及营养改善效果.结果 PEG组与NGT组比较,PEG组胃潴留(14.7% vs.32.4%),反流性食管炎(11.8% vs.23.5%),吸入性肺炎(17.6% vs.38.2%)均较NGT组显著降低(P<0.05);PEG组营养治疗3个月的BMI [(20.56±1.32) kg/m2 vs.(19.97±1.35) kg/m2],ALB [(40.45±2.12)g/L vs.(38.27±2.25) g/L],前白蛋白(PA)均高于NGT组[(302.12±30.28) mg/L vs.(280.27±28.17) 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PEG行肠内营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方法,促进疾病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危重病人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探讨并发症防治的相关临床护理要点。方法对本院30例危重患者,行PEG术PEG肠内营养,采用规范、有预见性的包括从术前心理护理、术中准确配合、术后严格做好PEG导管的护理及喂饲护理的综合整体护理方式。结果 30例患者PEG均一次置管成功,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有2例术后出现造瘘口周围皮肤感染,经换药及整体护理后恢复正常,1例出现PEG管堵塞,经疏通恢复正常输注,所有患者营养状况均得到有效的改善。结论正确、规范、有预见性地进行综合整体的护理能有效降低PEG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田君湘 《当代医学》2014,(15):61-62
目的:观察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r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tomy,PEG)治疗脑梗死合并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1月湘潭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23例脑梗死合并吞咽障碍患者,对其实施PEG,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成功实施PEG 23例,平均耗时(15.3±2.6)min。经造瘘管饲后,患者的营养状态明显改善。3例患者造瘘管局部出现红肿和脓性分泌物,1例患者造瘘管周围肉芽组织过度生长。除此之外未出现造瘘管脱出、坏死性筋膜炎、腹膜炎、胃肠穿孔及吸入性肺炎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对脑梗死合并吞咽障碍患者来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肠内营养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鼻胃管(NGT)与经皮内镜下胃造瘘肠内营养在鼻咽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研究2010年5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鼻咽癌患者50例,分为NGT组25例经鼻胃管肠内营养,PEG组25例经皮内镜下胃造瘘肠内营养,比较分析治疗前后2周、治疗后4周及治疗后6周两组患者的体重指数(BMI)、血红蛋白(HGB)、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营养指标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肺部感染、反流性食管炎、消化道出血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PEG组患者营养指标高于NGT组(P<0.01),不同时间点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6周后PEG组患者肺部感染、反流性食管炎、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低于NGT组(P<0.01).结论 PEG的肠内营养可改善鼻咽癌患者的营养不良,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经空肠造瘘实施早期肠内营养在全胃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30例行全胃切除术的胃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观察组患者在胃癌根治术后接受空肠造瘘术。比较两组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营养支持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检测术前及术后第14天所有患者的体重指数、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和淋巴细胞计数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营养支持费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 d,观察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和淋巴细胞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全胃切除术中经空肠造瘘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有利于改善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促进患者尽快恢复,空肠造瘘术是一种安全可靠、具有实用性高的术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内镜下经皮胃造瘘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 PEG)对进食受限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0例行PEG术的进食受限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PEG治疗前后其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40例患者成功实施PEG术,术后体质量指数、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等均较术前提高(P<0.05),吸入性肺炎等发生率较术前减少,住院时间缩短,且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P<0.05)。结论:PEG术能有效改善进食受限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对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后患者进行相关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62例经皮内镜(胃镜)下胃造瘘术(PEG)术后及并发症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与日常的相关护理密切相关,正确、规范、评估有预见性的护理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严重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结论 PEG是一种操作简便、安全、快捷、恢复肠内营养快、置管时间长的临床营养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行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的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2月重症医学科收治的需行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资料,并对护理方法进行总结。结果本组30例均造瘘成功。有2例造瘘口周围皮肤红肿经消毒换药处理后恢复正常。无堵管,均顺利实施肠内营养,营养状态较前明显好转。结论 PEG是一项微创技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前充分的准备及术后精心护理是PEG成功的条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内镜下经皮胃造瘘(PEG)在气管切开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8例行PEG术的气管切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PEG前后自身对照的方法比较其营养水平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 其中17例患者成功实施PEG术,术后体重、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平均指数均较术前提高,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较术前减少,时间缩短,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的术后护理要点,逐步形成护理常规。方法:对32例PEG患者进行观察与护理,总结对PEG术后患者的护理方法与技巧。结果:PEG患者通过护士精心护理后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提高护士对PEG术后并发症的认识,并通过预防性措施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杨琴  王莉 《当代医学》2010,16(15):102-102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rcutaneous Endoscoplc Gastrostomy,PEG)的护理方法,减少患者痛苦及费用,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通过对2007年12月~2009年5月4例患者进行PEG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总结要点并逐步完善。结果均获得满意疗效,未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 PEG避免了外科手术的操作,并发症少,管饲安全简便,辅以高质量的护理能给予良好的营养支持,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内镜下经皮胃造瘘术(percutaneons endoscopic gastrostomy,PEG)应用于临床30多年,其优点是操作简单、创伤少、安全性好、患者耐受性好;该项技术已替代外科胃造瘘,目前PEG已经成为需要长期肠内营养支持患者首选方法,本文介绍了PEG操作新技术、适应证、禁忌证、并发症以及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9.
贺婷 《吉林医学》2014,(26):5957-5957
目的:探讨对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患者进行术后相关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患者的护理疗效。结果:经过相关护理,发生切口感染1例,PEG管断裂脱落、堵塞4例,经过处理后均痊愈,未出现其他并发症。结论:正确、规范、评估有预见性的护理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陕西医学杂志》2018,(1):90-92
目的:探讨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Miles术)患者会阴切口发生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接受直肠癌Miles术的患者210例,根据患者术后会阴切口是否发生并发症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87例,对照组123例。比较两组患者一期愈合率、术后造瘘口排气排便时间、术后进流质饮食时间;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术前基础疾病(糖尿病、高血压、肝转移)、术前低蛋白血症、术前局部放疗、盆腔腹膜修复、腹壁切口直径、腹壁外段造口肠管长度、造口开放方式、术后尿管保留时间、切口拆线时间等指标;对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进行Logistics多因素回归分析,研究会阴切口并发症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一期愈合41例(47.13%),术后造瘘口排气排便时间(4.58±1.12)d,术后进流质食物时间(5.77±1.30)d,对照组一期愈合98例(79.67%),术后造瘘口排气排便时间(3.02±1.10)d,术后进流质食物时间(3.20±1.24)d,观察组手术恢复效果较对照组处于较低水平,两组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单因素比较发现糖尿病、肝转移、术前低蛋白血症、术前局部放疗、盆腔腹膜修复、腹壁切口直径、腹壁外段造口肠管长度、造口开放方式、术后尿管保留时间、切口拆线时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直肠癌Miles术后会阴切口并发症受多重因素影响,其中单因素比较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均是直肠癌Miles术后会阴切口并发症的相关因素。结论:直肠癌Miles术后会阴切口并发症受多重因素影响,临床针对可能引发并发症的因素需格外重视,以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