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经》壮火食气理论在临床上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 :“壮火之气衰 ,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 ,气食少火 ;壮火散气 ,少火生气。”这一理论精辟地阐述了气火之间 ,在正常时相互转化 ,在异常时相因为病。运用好壮火食气这一理论 ,辨治错综复杂的疑难病症 ,每能执简驭繁 ,顿起沉疴。1 病理机制气与火在不停地动态变化。在生理情况下 ,火不停地温化产生正气 ,即 :少火之气壮 ,气食少火 ,少火生气。在病理情况下 ,过亢的火能蚀耗元气 ,令气虚 ,即 :壮火之气衰 ,壮火散气 ,壮火食气。气火在生理转化时 ,需要精血津液的资助 ,病理机转时 ,又累及精血津液。2 临床表现壮火食…  相似文献   

2.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 :“壮火之气衰 ,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 ,气食少火 ;壮火散气 ,少火生气。”这一理论精辟地阐述了气火之间相互转化 ,在异常时相因为病。笔者运用“壮火食气”理论 ,辨治错综复杂的疑难病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1 病机历代医家对“壮火食气”理论有不同  相似文献   

3.
<正> 《素可·阴阳应象大论》云“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笔者学习本段文字后,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发现“壮火食气,少火生气”对临床有很强的指导作用,现浅述如下。 1 “壮火,少火”的含义 壮火散气,食气,马莳云:“壮火能食人之气……食则必散,散则必衰”,故曰:壮火之气衰,壮火食气,壮火散气。少火气壮,生气,马莳亦云:“吾人之气能食少火之气,此少火所以能生吾人之气也,食则必生,生则必壮”,故曰:少火之气壮,气食少火,少火生气。张景岳把“少火,壮火”阐释得更为明确,认为少火为人体生理之火,壮火为人体病理之火。由此可见,饮食气味与人之得当。则对人体有益,反之则有害,此常理也。药物气味常据病情辨证选配则对人体有益,反之则有害,此医理也。总有言之,凡对人体有益之火谓之少火,反之则为壮火。  相似文献   

4.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这里的火与气,是中医理论中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少火生气”主要是讲二者在生理上的关系。“少火”指正常且具有生气之火,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阳气。阳气过亢便是邪火,即“壮  相似文献   

5.
陈永堂 《浙江中医杂志》2007,42(12):689-691
"壮火、少火"首见于《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云:"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文中明确指出了火与气的关系,但对火和气的具体概念、内容未加阐述。后世医家对"壮火、少火"有不同的理  相似文献   

6.
<正> 1.少火生气,壮火食气语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原文在论述“少火”、“壮火”之前,提出“水为阴,火为阳。阳为气,阴为味”,在此前提之下,又对药食的气味作丁进一步阴阳属性的划分,然后说:“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味厚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壮火之气袁,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只要统观本段原文,就不难看出,所谓“壮火”,是指气味纯厚的药物,而气味温和  相似文献   

7.
《内经·阴阳应象大论》云:“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历代医家对此各有不同的见解。笔者今就代表性的几家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8.
内经阴阳应象篇里有这样一节经文:“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这节经文学习了以后,我们感觉有不少心得,它给我们指出了人体功能正常与否及壮火、少火对人体的利害关系;我们在结合临床去探讨时更进一步证实了这节经文的正确性。今天把它写出来以便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正>"少火生气"语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原文旨在阐述气味的厚薄阴阳对人体的影响,即气味纯阳而厚者为壮火,气味温和而薄者为少火;壮火使元气衰弱,少火使元气盛壮;壮火销蚀元气,少火滋养元气;壮火耗散元气,少火滋生元气。  相似文献   

10.
<正> 气火属阳,与属阴之血水,既对立而又统一地构成两对互根为用,平衡阴阳,协调脏腑的重要物质。然气火之间,也有着互相为用,互为消长的内在联系。若气火失去内在之相互协调,出现偏盛偏衰时,同样会产生病理,导致疾病。气火相因之说,前人虽无专题立论,但在古代医籍中曾有论及,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曾反复阐述了两者之间的关系,曰“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充分揭示了气火之间在生理病理等方面有着密切联系的客观规律。后世医家结合这一理论,并对其机理又有进一步的充实与发挥,将气火相因之说灵活地运用于临床,并获得一定疗效。如金元时代之李杲在《脾胃论》中曰:“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视耗伤  相似文献   

11.
张羹梅主任医师年届耄耋,悬壶近六十年,临证经验丰富,尤工脾胃学术,兹举例两则。一、“阴火”与脾胃之阴“阴火”主责脾胃内伤,其病机乃气与火关系失调。“火之与气,势不两立,故内曰: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中医界普遍把“少火”、“壮火”解释为:“少火”、即生理之火,“壮火”即病理之火。许多教材和各类考试答案也是这种观点。其实,这是不符合《内经》原意的。笔者认为有必要搞清“少火”、“壮火”的确切含义。“少火”、“壮火”之说,见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中云:“阳为气,阴为味。  相似文献   

13.
<正>"少火生气,壮火食气"出自《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少火"即正常人体内的阳气,也指药食气味温和者;"壮火"指病理性亢盛的火热之邪,也指药食气味温燥者。回溯少火壮火观之源流,剖析其内涵,对于启发后学、提升运用具有积极意义,笔者就少火壮火观相关内容进行梳理,并结合自身临床诊治消化性溃疡的实践谈谈理解与体会。1"少火生气,壮火食气"内涵辨析"少火生气,壮火食气"出自《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的"壮  相似文献   

14.
<内经·阴阳应象大论>有"少火""壮火"之分,少火能生气,壮火能散气,气由少火而生,气又伤于壮火,这说明了火与气之间存在着生化、贼伤的关系.因此,探讨一下火之益于人,火之害于人,以及气之所以生、气之所以伤等问题,可能对火与气的理解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论火与气     
《內經·阴阳应象大論》有“少火”“壮火”之分,少火能生气,壮火能散气,气由少火而生,气又伤于壮火,这說明了火与气存在着生化、賊伤关系。因此探討一下火之益于人、火之害于人、以及气之所以生、气之所以伤等問題,可能对火与气的理解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朱进忠 《山西中医》1993,9(6):13-14
予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一节,阅张景岳《类经》注:“火,天地之阳气也。天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有生。故万物之生,皆由阳气。但阳和之火则生物,亢烈之火反害物,故火太过气反衰,火和平则气乃壮。”马莳《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注:“气味太厚者,火之壮也。用壮火之品,则吾人之气不能当之而反衰矣,如乌、附之类,而吾人之气不能胜之,故发热。气味之温者,火之少也。用少火之品,则吾人之气渐尔生旺,血亦壮矣,如参、归之类,而气血渐旺者是也。”所论之火时,颇感费解。其所谓壮火、少火者何?是天地之火?  相似文献   

17.
“少火生气”“壮火食气”出自《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后世医家对此各有见解,综合而言,“少火”既是指药食气味辛甘温和者,又是平和的、具有生机的、正常的“火”或“气”,是小儿生长发育之本和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基础;“壮火”不仅指药食气味辛热纯阳者,还是亢烈的、影响人体健康的、非正常的“火”或“气”,其在人体中会产生一系列的病理变化。小儿遗尿是儿科常见病症之一,基于“少火生气、壮火食气”理论分析小儿遗尿病因病机可知,该病责之于少火不足、壮火过旺,导致气机紊乱、气化失司、膀胱不约,应以培少火、清壮火之法平调五脏之气,约束膀胱,临床获效良好。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8.
《内经》"壮火、少火"理论主要论述了"水、火、气、味"的属性和相互转化关系、运动规律以及对人体的影响。在生理状态时"气"与"火"可以相互转化,在病理状态时"气"与"火"相因为病。本文从"壮火食气"是成人斯蒂尔病病机转化的关键,治疗宜清热泻壮火与补气益少火并举,"壮火食气"是激素产生毒副作用以及对其依赖的主要原因和验案举例等几方面论述了《内经》"壮火、少火"理论在成人斯蒂尔病诊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少火之气壮,壮火之气衰。”少火壮火的区分不是绝对的,壮火少火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临床用药后的治疗效果。介绍了历代有代表性的医家对少火壮火理论的观点,以临床用药中真武汤的药量加减、白虎汤的药味加减为线索,结合医案,对《黄帝内经》少火壮火理论做出了阐述。旨在启示后人用药应当明确药物性味,合理用药,同时也要掌握用量,否则将适得其反。这恰恰也体现了中医学辨证论治的思想,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正是中医精髓之所在。  相似文献   

20.
“少火”理论出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少火即平和的阳气,是与壮火相对而言的。“少火”理论认为,元气需要少火的温煦,而壮火则能耗伤元气,即亢烈的阳气能够耗伤人体的元气,所谓“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这一理论对于临床治疗疾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笔者就这一理论在心脏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略作论述,并举病案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