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燃煤型砷中毒人体肝损伤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目的燃煤型砷中毒是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地方病之一,肝硬变为其主要死亡原因.目前对该病的研究尚以流行病学调查为多.我们对在诊断和分度标准上按新疆天然高砷水所致慢性砷中毒标准已确诊的轻、中、重度患者184例进行了临床调研,旨在寻找早期防治的有效措施.方法通过病史询问、常规体检、腹部B超、相关实验室生化检查.并对23例自愿者,在排除了长期酗酒、血吸虫病和甲、乙、丙型肝炎等疾病后,进行了常规肝穿刺活体组织病理普通光镜和电镜的对比观察.结果常规体检及肝肿大者分别为轻度4例(4/45,8.89%),中度10例(10/54,18.52%),重度34例(34/85,40.48%).B超示肝大,肝回声增强者分别为轻度9例(9/45,20%),中度11例(11/54,20.37%),重度37例(37/85,43.53%).临床消化系症状以乏力(144/184,78.26%),纳差(127/184,69.02%),恶心(109/184,59.24%),腹痛(98/184,53.26%),腹胀(88/184,47.83%)等为主.肝脏病理早期表现以肝细胞及细胞器的肿胀、变性为著,中、晚期则以坏死及纤维增生为主.SBA对检查燃煤型砷中毒肝损伤有较高的敏感性,GPT对燃煤型砷中毒所致肝损伤的诊断没有实际意义.而血清r-GT,ET为显示燃煤型砷中毒所致肝损伤的较晚期指标.结论燃煤型砷中毒对肝脏的损害,其临床表现以乏力、纳差、恶心、腹痛、腹胀、肝肿大等为主.病理早期表现以肝细胞及细胞器的肿胀、变性为主,中、晚期则以坏死及纤维增生为著.随着病情的发展,燃煤型砷中毒患者肝脏表现为慢性纤维化硬变过程.SBA对检查燃煤型砷中毒肝损伤有较高的敏感性,但对鉴别诊断没有特殊意义,故在确诊肝病类型时,尚需结合其他指标综合评价.GPT对燃煤型砷中毒所致肝损伤的诊断没有实际意义.而血清r-GT,ET为显示燃煤型砷中毒所致肝损伤的较晚期指标.SBA,r-GT,ET三指标联合应用在筛检及动态观察其病情进展中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结肠癌患者肿瘤组织的人源DNA错配修复基因(h MLH)1和微卫星不稳定性型情况。方法通过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老年结肠癌样本中基因h MLH1启动子甲基化修饰的异常;研究结肠癌样本中微卫星标志物杂合型丢失频率;确定结肠癌患者中的变异与结肠癌的相关性。结果 18.0%的老年结肠癌样本中出现h MLH1启动子高甲基化;51.2%出现微卫星标记D22S280或D22S929的杂合型缺失,25.6%出现D22S280和D22S929的杂合型缺失,并且杂合型缺失与基因h MLH1启动子高甲基化状态相互独立。基因h MLH1启动子甲基化可作为独立的变量预测肿瘤的预后。结论根据h MLH1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对高甲基化状态结肠癌进行分类,基因h MLH1可作为微卫星不稳定型老年结肠癌潜在预后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利用微卫星多态性分析探寻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后肺内复发转移与第二原发肿瘤(Second primary tumor,SPT)的分子遗传学差异以助鉴别诊断。方法 1994年1月至2002年8月接受手术治疗的21例Ⅰ-ⅢA期NSCLC患者,术后2—7年(中位2.8年)发现病理类型与原发NSCLC相同的肺内孤立肿瘤(腺癌7例,鳞癌14例),将之与相应的原发NSCLC石蜡包埋组织配对,以非恶性肺组织为对照,在显微组织切割基础上分离其DNA,应用PCR为基础的微卫星分析方法检测8个定位于染色体3p、9p及17p区域的高密度微卫星位点,确定每一位点在相应配对肿瘤组织中杂合性丢失的异同,并结合临床特点分析肺内孤立肿瘤是复发转移还是SPT。结果 根据临床及影像学特点,9例患者肺内孤立肿瘤转移的可能性较大,其中7例配对肿瘤组织在3p、9p及17p8个微卫星标志上等位基因杂合性丢失的位点相同,提示肺内孤立肿瘤与原发NSCLC具有共同的克隆起源,支持肺内转移癌的诊断。4例肺内孤立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特点倾向SPT,其配对肿瘤3p、9p及17p上8个微卫星位点等位基因杂合性丢失条带不一致,表明肺内孤立肿瘤克隆起源相异于原发NSCLC,支持临床SPT的诊断。另8例肺内孤立肿瘤患者术前不能判定系SPT还是肺内转移,其中6例配对组织3p或3p与17P微卫星位点杂合性丢失模式一致,但9p或17p杂合性丢失不一致,临床随访发现该6例肺内孤立肿瘤术后6—13个月内可见肺内或远处转移,支持肺内孤立肿瘤为转移癌的诊断;2例配对肿瘤虽有一致的9p或17p微卫星位点杂合性丢失,但3p的杂合性丢失模式不一致,临床倾向SPT。结论 对NSCLC术后肺内孤立病灶,3p、9p、17p微卫星多态性分析其等位基因杂合性丢失有助于鉴别系肺内转移还是SPT,其中3p的杂合性丢失可能是鉴别诊断的重要生物学标志,需扩大样本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D2S388、D2S2232微卫星多态性在新疆维吾尔族正常人群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分布并探讨D2S388、D2S2232微卫星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COPD易感性关系。方法提取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呼吸科、新疆阿克苏农一师医院呼吸科及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2009年3月至2010年9月住院的维吾尔族吸烟COPD患者118例和吸烟健康体检者110名(对照组)外周血基因组DNA。采用荧光标记的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短串联重复序列(STR-PCR)结合毛细管电泳检测方法检测D2S388、D2S2232多态性。结果 D2S388位点共检测到9种等位基因和26种基因型,D2S2232位点共检测到9种等位基因和24种基因型。2个位点对照组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D2S388位点254 bp等位基因频率在COPD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D2S2232位点204 bp等位基因频率在COPD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D2S388和D2S2232微卫星多态性可能与新疆维吾尔族吸烟者COPD易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5.
宋舸  陈丹  王玉彬 《山东医药》2004,44(6):44-45
LevineRA等对骨肉瘤的杂合性丢失(LOH)检测结果提示,在10q23可能存在与骨肉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抑癌基因。而pten基因位于此区域,在许多恶性肿瘤中都发现该基因异常,但其与骨肉瘤发生相关的报道甚少。为了寻找骨肉瘤抑癌基因在此染色体区段的范围,探讨pten基因在骨肉瘤发展中的作用,我们选取pten基因附近的7个微卫星多态标记,对43例骨肉瘤组织进行了杂合性丢失和微卫星序列不稳定性(MI)的检测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老年人食管鳞状上皮和化生-不典型增生-腺癌的微卫星变化。方法应用稀释性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存档手术切除的食管癌标本中的D2S123、D3S1616、D3S1300、BATRII、D5S346、D17S787和D18S61位点微卫星的变化。结果在非稀释DNA中,17例食管鳞状细胞癌和12例腺癌微卫星不稳定性(MSI)的频率分别是52.9%(9例)和41.7%(5例),杂合性丢失(LOH)的频率分别是23.5%(4例)和16.7%(2例),两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8例食管鳞状上皮和化生-不典型增生-腺癌组织稀释DNA中,MSI和LOH频繁出现,与其非稀释DNA的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I和LOH在上述组织中普遍存在,它们可能是食管腺癌发生、发展的早期事件。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金属硫蛋白-1(MT-1)、p53基因、雌激素受体(ERa)基因和甲胎蛋白(AFP)基因在燃煤型砷中毒患者口腔黏膜脱落细胞中的表达。方法收集贵州省兴仁县燃煤型砷中毒患者及非病区正常人口腔黏膜脱落细胞,提取mRNA,以荧光实时定量PCR(RT-PCR)方法检测与肝硬化及皮肤癌相关的MT-1及p53基因等表达。结果燃煤型砷中毒患者口腔黏膜脱落细胞MT-1基因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0.83±0.15、3.86±0.37),抑癌基因p53明显增加(4.35±2.79、0.90±0.58),ERa基因和AFP基因无变化。结论砷中毒患者口腔黏膜MT-1基因表达减少,抑癌基因p53表达增加,可作为燃煤型砷中毒患者皮肤及肝脏病变监测的敏感指标之一,RT-PCR技术可广泛用于砷中毒的防治、监测和科研。  相似文献   

8.
MMP-3和TIMP-3在燃煤型砷中毒患者血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比较燃煤型砷中毒患者与正常人血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3(TIMP-3)mRNA表达,分析MMP-3、TIMP-3基因在燃煤型砷中毒患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阐明燃煤型砷中毒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的分子机制。方法分别采集燃煤型砷中毒患者与正常人外周血标本各50例,采用TRIzol-酚-氯仿一步法提取总RNA。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RNA,波长(nm)260/280(A)鉴定RNA纯度。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技术测定燃煤型砷中毒MMP-3、TIMP-3基因mRNA的表达,以β-肌动蛋白(β-actin)基因作为质控。结果燃煤型砷中毒患者血细胞中MMP-3mRNA表达降低,为对照组的60%;TIMP-3mRNA表达升高,为对照组的140%,二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39,P<0.01;t=2.46,P<0.05)。结论MMP-3、TIMP-3基因在燃煤型砷中毒代谢中发挥了重要的调控作用。MMP-3mRNA表达降低和TIMP-3mRNA表达升高,可能是燃煤型砷中毒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微卫星DNA序列不稳定性(MSI)和杂合性缺失(LOH)与人食管癌发生、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30例人食管癌中MSI及LOH阳性情况进行研究,术后随访5年,了解预后。结果D3S1067位点MSI发生检出频率较高,为26.7%;D18S58位点MSI阳性率为20%。MSI的发生在食管小细胞癌中较食管鳞癌为高(P〉0.05);MSI、LOH与肿瘤的病理分级、PTNM分期、有无区域淋巴结转移和浸润深度无关(P〉0.05)。结论食管癌在3p和18q染色体位点均存在微卫星不稳定现象;D3S1067和D18S58二个位点上MSI与食管癌的临床病理类型均相关;研究未发现这两个位点MSI、LOH与食管癌的临床分期、细胞分化程度、癌组织浸润深度和有无区域淋巴结转移等参数相关;3p位点基因的改变在食管鳞癌发生过程中具有较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肺癌组织中微卫星DNA的改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微卫星DNA在肺癌组织中的改变以及其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银染法,对50例原发性肺癌及自身正常肺组织3P1326上的5个微卫星位点进行检测。结果50例肺癌中,微卫星不稳定发生率为52%(26/50),杂合性丢失38%(19/50);低分化肺癌微卫星不稳定发生率(77%)明显高于高、中分化(36%);微卫星不稳定联合杂合性丢失对肺癌的诊断阳性率达72%。结论微卫星不稳定和杂合性丢失在肺癌发生、发展中可能起一定作用。在肺癌诊断上可能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外阴鳞癌( VSCC)组织中HPV感染情况及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基因的杂合性缺失(LOH)、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选取VSCC组织24例、外阴尖锐湿疣(VCA)42例、正常外阴组织20例,用PCR法检测上述组织中的HPV6、11、16、18、31、33亚型,用PCR-单链构像多态性分析(PCR-SSCP)法检测FHIT基因D3S1300位点的LOH和MSI.结果 在正常外阴、VCA、VSCC组织中低危型HPV( HPV6/11)阳性分别为2、38、21例,高危型HPV(HPV16/18/31/33)阳性分别为0、13、10例;VCA、VSCC组织与正常外阴组织比较,P均<0.05.在正常外阴、VCA、VSCC组织中,FHIT基因D3S1300位点上LOH、MSI阳性分别为0、9、13例,VSCC与VCA、正常外阴组织比较,P均<0.05.VSCC组织中HR-HPV感染与FHIT基因D3 S1300位点LOH/MSI相关(r =0.438,P<0.05).结论 VSCC组织中存在较高的低危型、高危型HPV复合感染及FHIT基因LOH和(或)MSI;二者在VSCC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微卫星变异的特点及其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简单重复序列多态性方法,对56例患者HCC中4号染色体上10个微卫星的杂合性缺失(LOH)、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和等位基因失衡(AI)3种变异特征进行检测。结果 56例HCC中,LOH的频率为71.4%(40/56),D4S426的LOH率最高为61.0%,其次为D4S1534(53.7%)。D4S406基因座,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患者的LOH频率高于阴性者[76.9%(20/26)与12.5%(2/16),x~2=13.999,P<0.01];在D4S426、D4S1615和D4S1652基因座,EdmondsonⅢ、Ⅳ级的LOH明显高于Edmondson Ⅰ、Ⅱ级[76.7%(23/30)与18.2%(2/11),x~2=9.242、P<0.01;53.8%(14/26)与16.7%(2/12),P<0.05;60.7%(17/28)与18.2%(2/11),P<0.051;D4S2921基因座,肝内转移者的LOH显著高于无肝内转移者[63.6%(21/33)与18.2%(2/11),x~2=5.132,P<0.05]。MSI的频率为8.9%(5/56);AI的频率为26.8%(15/56)。结论 HCC 4号染色体微卫星变异形式以LOH为主,提示LOH路径在HCC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主要作用,MSI路径的作用次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燃煤型砷中毒所致神经肌肉损害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4例中、重度燃煤型砷中毒患者的腓肠神经与腓肠肌进行活检,光镜与电镜观察周围神经与肌肉的病理变化。结果光镜下见神经纤维变性萎缩,部分区域呈现脱髓鞘改变,间质中未见炎症细胞浸润;骨骼肌呈现节段性凝固性坏死(蜡样坏死),肌肉中未见炎症细胞浸润。电镜下见有髓神经纤维,部分有髓鞘分层、溶解塌陷,髓鞘下可见大空泡,轴浆内结构基本正常,部分血旺氏细胞轻度肿胀;肌丝灶性溶解,肌膜呈城垛样改变,T小管增多,肌细胞部分发生萎缩,间质增多。结论燃煤型砷中毒可致周围神经、肌肉病理改变,从而导致一系列临床症状,并引起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国人甲状腺癌特定位点微卫星DNA序列基因遗传不稳定性(MSI)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D2S123、D18S58、BAT-26三个位点,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30例人甲状腺癌中MSI表达情况进行研究。结果D2S123、D18S58、BAT-26位点MSI检出率分别为36.7%。甲状腺滤泡癌中D2S123位点MSI检出率为100%,没有检测到BAT-26位点MSI。D18S58位点MSI的阳性率与高龄患者、晚期肿瘤密切相关。术后随访5a,MSI阳性的甲状腺癌较阴性者生存期更长(P〈0.05)。结论甲状腺癌中存在D2S123、D18S58、BAT-26位点的MSI,但检出率各不相同。上述位点MSI在甲状腺肿瘤发生过程中发挥作用,且对患者预后影响。  相似文献   

15.
MMP-9基因多态性与IgA肾病病理改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 C-1562T基因多态性与IgA肾病病理改变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检测88例IgA肾病患者的MMP-9 C-1562T多态性,进一步研究其与IgA肾病病理分级间的相关关系.结果 IgA肾病患者MMP-9 C-1562T基因型分布频率为:CC基因型65例(73.9%),CT基因型23例(26.1%),TT基因型缺如.其基因型与IgA肾病病理分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MMP-9 C-1562T基因多态性可能不影响IgA肾病的病理改变和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散发性大肠癌(SCRC)癌组织18号染色体长臂(18q)微卫星改变(MA)的发生情况及其在大肠癌发生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色方法,对34例SCRC患者的癌组织、癌旁组织及相应正常组织中MA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34例SCRC患者中有12例(12/34)癌组织18q上发生了至少一个位点的MA,发生率为35.29%,其中D18S34、D18S473、D18S487、D18S8位点的MA发生率分别为20.59%(7/34)、17.64%(6/34)、11.76%(4/34)、17.64%(6/34)。仅1例患者的癌旁组织在一个位点检测到MA。结论 SCRC癌组织18q上有较高频率的MA,可能存在与大肠癌发生密切相关的基因;18q上MA的检测可以作为大肠癌的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急性白血病(AL)患者p16基因连锁的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和杂和性缺失(LOH),了解p16基因改变与AL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重PCR方法检测53例AL患者骨髓及口腔黏膜细胞标本的p16基因连锁的3个微卫星位点(D9S162、D9S1748、D9S171),观察其MSI及LOH情况。结果53例AL患者中,MSI检出率为43.4%(23/53);位于9p21的p16基因连锁的微卫星D9S162、D9S1748、D9S171的LOH发生率分别为0(0/53)、5.7%(3/53)和9.4%(5/53),MSI发生率分别为13.2%(7/53)、7.6%(4/53)和7.6%(4/53)。结论AL患者p16基因连锁微卫星均可检测到高频率的MSI和LOH,说明p16基因突变与AL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肺癌癌组织标本中微卫星DNA改变及其对肺癌的诊断价值,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银染法,对43例原发性肺癌(观察组)及10例良性肺疾病患者(对照组)纤支镜活检标本的3个微卫星位点进行了检测。结果观察组微卫星不稳定(MSI)发生率47%,杂合性丢失阳性率(LOH)30%,MSI加LOH阳性率为63%;对照组未发现微卫星DNA改变。提示肺癌组织微卫星DNA检测诊断肺癌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3p、9p微卫星DNA异常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用PCR—银染法从外周血检测原发性肺癌病人、肺部良性病人及正常人3p14、3p21、9p21上的三个微卫星位点(D3S1228、D3S1029、D9S171)的异常表现。结果肺癌病人血清中DNA含量多于良性病人及正常人。肺癌组各微卫星位点的MSI或LOH异常的阳性率在43。50%之间(n=105).以D3S1029最高。达到49.6%。三个位点中至少一个位点出现微卫星异常为76.2%,其中有45.7%呈多位点的改变。与肺良性病变组(n=97)及健康对照组(n=7)均有显著差异(P〈0.05)。在肺癌组中,各个微卫星位点的异常表现与肺癌临床分期和临床病理类型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3p、9p微卫星DNA异常和肺癌分期无关,可以作为一项肺癌早期基因检测的新途径。不同微卫星位点出现异常表现的具体形式有所不同。多位点联合检测可以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特定位点微卫星DNA序列不稳定性(MSI)及杂合性缺失(LOH)与人甲状腺癌发生、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THRA1、D2S123、D11S912、BAT-26四个位点,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60例人甲状腺癌患者的MSI及LOH表达情况进行研究.结果 THRA1位点MSI检出频率为43.3%,D2S123为36.7%;甲状腺滤泡癌中D2S123检出率为100%,未检测到BAT-26;D18S58的检出率为26.7%;BAT-26在甲状腺癌中检出率为6.7%;LOH 的检出率分别为33.3%、26.7%、23.3%和16.7%.术后随访5年,MSI/LOH阳性的甲状腺癌较阴性者生存期更长(P<0.05). 结论 在2号和18号染色体中检测到微卫星阳性率较高;D2S123位点MSI与滤泡型甲状腺癌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D18S58位点MSI的阳性率与高龄患者、晚期肿瘤密切相关;BAT-26在甲状腺癌中检出率最低.MSI/LOH导致基因组不稳定,在甲状腺肿瘤发生过程中发挥作用.MSI/LOH阳性的甲状腺癌患者较阴性者生存期更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