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目的:探讨射频热凝靶点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经皮射频热凝靶点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术后1个月疗效较平稳,疼痛及麻木症状明显改善。VAS评分显示:术前(6.45±0.41)分,术后即刻(2.22±0.65)分,术后14d(2.49±0.81)分,术后2月(2.33±0.70)分,术后半年(2.42±0.67)分。术后半年和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主观满意度优良率94.9%。术前R值(0.256±0.002),术后14d(0.252±0.002),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射频热凝靶点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对组织损伤小、毁损的程度可控、无手术切口、术后疼痛轻微甚至无疼痛感觉,术后卧床休息时间短等优点,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臭氧联合射频靶点热凝术与经皮腰椎间盘切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差异,为患者提供最佳治疗方法作参考。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2年1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行经皮腰椎间盘切吸术治疗,观察组行臭氧联合射频靶点热凝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优良率比较χ^2=0.0000(P=1.0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7 d、3个月、6个月观察组VAS评分比较分别为t=9.7544(P=0.0000)、t=11.6537(P=0.0000)、t=12.1268(P=0.0000),术后3、6个月观察组ODI评分比较分别为t=7.7634(P=0.0000)、t=15.5503(P=0.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臭氧联合射频靶点热凝术与经皮椎间盘切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优良率无明显的差异,但臭氧联合射频靶点热凝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更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疼痛感,改善椎间盘的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CT引导下行射频热凝毁损术联合臭氧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和护理.方法:对10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射频热凝毁损术联合臭氧消融术治疗,加强基础护理、心理护理、术后指导及康复训练.结果:101例中,治愈96例;显效5例,无1例出现并发症.结论:经过2年多的临床病人应用及观察研究,射频热凝毁损术联合臭氧消融术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高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射频热凝靶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 方法根据临床表现及磁共振片(MRI)确定射频热凝的靶点,设计穿刺途径,计算出靶点在X线正、侧位片的位置,在C型臂引导下穿刺到靶点,通过椎间盘造影确定电极已进入靶点,再行阻抗测试、电生理测试及温度测试后,给予86℃~94℃温度,对靶点进行热凝消融.选定温度治疗4个周期,每个周期100 s.随诊1月观察疗效及并发症. 结果本组205例患者,经过该技术治疗后,其中127例治疗效果达优级,44例治疗效果良好,29例效果较差,5例无效,优良率83.4%.无特殊并发症发生. 结论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是目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最新的、且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7.
8.
目的:探讨分析射频靶点热凝术联合臭氧消融术微创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272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结果: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应用Macnabg功能评分对患者进行评分,术后3个月272例患者优192例,良68例,尚可12例,差0例,优良率为95.6%。结论:射频靶点热凝术联合臭氧消融术做创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较显著,其对患者产生的创伤较小,对脊柱的稳定性不会产生破坏,患者术后恢复较快,较为安全有效,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单纯椎板开窗术以及经皮椎间孔镜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1年4月本院收治的7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取单纯椎板开窗术,观察组采取经皮椎间孔镜.结果:两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优良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躯体角色、躯体功能、肢体疼痛、活力、总...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对微创小切口椎间盘髓核摘除疗法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效果进行分析评价。方法:4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疗程结束后所有对象均进行调查研究,并对2组患者治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后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微创小切口椎间盘髓核摘除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式有明显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臭氧消融治疗椎间盘突出的临床应用价值、臭氧与疗效的关系。方法134例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并在病变椎间盘内注射浓度为40μg/mL的医用臭氧,通过随访评定其疗效。结果穿刺成功率100%,治疗后3~12个月随访,患者显效38例(28.4%),有效80例(59.7%),无效16例(11.9%),总有效率88.1%。患者未出现任何并发症。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臭氧消融术是一种新兴的介入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具有安全性高、方法简便、疗效明显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针灸联合推拿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疼痛度及JOA评分观察。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随机数表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予以推拿疗法治疗,研究组40例针灸联合推拿疗法,对两组临床疗效、治疗时间及疼痛度、JOA评分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P <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时间为(41.09±3.17)d,明显比对照组短(P <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JOA(19.69±3.34)分与VAS(1.99±0.60)分明显比对照组优(P <0.05)。结论针灸联合推拿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缩短患者治疗时间,提高JOA评分及降低VAS评分,还能有效提升其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小针刀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应用效果和可行性。方法在2018年2月—2019年2月间,选择本院收治的腰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从中抽选出8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小针刀治疗。对比两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JOA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JOA评分对比,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均下降,观察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观察组患者JOA评分治疗后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较为明显,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并且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5.
16.
过家益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4):58-59
目的:提高CT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水平,为临床合理选择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对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并经手术探查的150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CT诊断符合率为94.6%。结论:CT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临床合理选择治疗方法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宗新顺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0,(7):48-50
目的:分析CT检测联合核磁共振成像在腰椎间盘突出治疗效果评价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19年9月本院接收的29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开展研究,首先对患者进行CT检查,如果检查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症状不符合,则对不符合患者继续采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进行检查,基于检查结果制定相应的手术治疗方案。观察患者的检测病变情况、手术治疗前后患者的椎间隙高度、硬膜外压痕矢径、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分以及视觉模拟评分。结果:椎间盘膨出患者和椎间盘突出患者分别为11例和18例。治疗后患者的椎间隙高度、硬膜外压痕矢径、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均优于治疗前,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在治疗中应用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进行诊断,可作为手术治疗效果评价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骨科2012年4月-2013年6月收治的7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5例患者采用传统的药物、物理治疗,并联合中医推拿、针灸辅助治疗,研究组35例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他指标。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3%和82.9%,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VAS和ODI评分分别为(3.53±0.38)分和(10.65±2.28)分,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研究组在住院时间、治疗满意度和随访期内的症状体征积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仅在椎间隙高度R值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患者恢复快、创伤小、操作简便安全、耗时短、脊柱稳定性高等特点,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运用临床护理路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6月—2009年12月行传统经后路腰椎间盘摘除术患者186例,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96例,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90例,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健康教育。出院时,经统一培训的调查员负责对两组患者发放健康教育效果调查问卷,收集相关信息。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在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及相关技能的实施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较对照组患者的术后不良反应中尿潴留、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试验组较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短、平均住院费用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有利于树立正确的认知理念和健康行为,能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还能有效降低尿潴留、胃肠道反应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