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军民融合海上应急医学救援模式。方法利用地方海难资源和海上救援直升机与救护艇(船)救护平台,军队医院主动加入,形成军地海上联合医学救援的格局,实行联合救援行动。根据事发性质、程度和距离,以救护艇(船)或救援直升机单独驰援施救,或两者联合驰救,军队医院医疗队员多随救护艇(船)参加海上救援的捞、救、送等过程,再进行医院后续医疗救治。结果 26起海难或突发事件39例各类伤病员的救治均获成功,且后送时间明显缩短,救援的针对性、时效性明显增强。通过联合救援,初步形成了三位一体的军民融合式海空一体化海上应急医学救援模式,救治效能明显提高,同时,增强了军队医务人员海上适应性,体能素质和专业技能得到锤练,成为海上应急卫勤保障"实战"练兵平台。结论该模式能较好地适应海难或海上突发事件的应急医学救援。还可通过完善机制、加强基础与装备建设,使救援效能提高,为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海上卫勤保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海上救护艇医疗队的医疗设备管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上救护艇医疗设备是医疗队实现救治工作的重要保障,做好医疗设备管理工作对提高医疗队的反应能力和救治水平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救护艇医疗设备的日常管理和使用、预防性维护等内容,并对救护艇医疗设备的改进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最近几年,根据上级指示,我院组建了2支海上救护艇医疗小分队,主要担负着海上军事演习、战时保障救护任务,突发事件时能够快速到达现场救治伤员,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海上救护艇医疗小分队从严、从实战出发,不仅加大了训练的难度,而且担负的责任也越来越重大。同时,救护艇小分队配备了许多先进的医疗卫生装备,以加强分队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国际应急医疗队(上海)是一支经世界卫生组织认证的,由专业医疗人员和后勤工作人员组成的国际应急医疗队,2016年5月通过世界卫生组织专家组认证评估,正式成为全球第一支首批通过世界卫生组织认证的国际应急医疗队之一。海上医疗救护是中国国际应急医疗队(上海)重要组成单元,是海难事件发生时重要救援力量。本文在回顾国际海难事件的严重损失的基础上,总结近年来我国海上紧急医学救援工作开展的现状,为实现海难批量伤员的科学救治、提高海难医学紧急救援水平提供参考。中国国际应急医疗队(上海)只有充分认清海上救援任务的艰巨,了解海上灾难可能的突发事件,做好相应的预案,才能提高海上紧急医学救援能力。  相似文献   

5.
中国国际应急医疗队(上海)是一支经世界卫生组织认证的,由专业医疗人员和后勤工作人员组成的国际应急医疗队,2016年5月通过世界卫生组织专家组认证评估,正式成为全球第一支首批通过世界卫生组织认证的国际应急医疗队之一。海上医疗救护是中国国际应急医疗队(上海)重要组成单元,是海难事件发生时重要救援力量。本文在回顾国际海难事件的严重损失的基础上,总结近年来我国海上紧急医学救援工作开展的现状,为实现海难批量伤员的科学救治、提高海难医学紧急救援水平提供参考。中国国际应急医疗队(上海)只有充分认清海上救援任务的艰巨,了解海上灾难可能的突发事件,做好相应的预案,才能提高海上紧急医学救援能力。  相似文献   

6.
海上自然灾害、重大事故等突发事件的频发对海上应急医学救援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本文通过分析海上医学救援现状和特点,依据我国海上医学救援新发展趋势,重点关注现场救治环节中医学救援能力存在的不足,为进一步提升其医疗救治水平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7.
目的:实现救护艇医疗信息共享,提高伤病员救治效率.方法:构建医疗系统局域网络,运用射频识别、条形码、数据库和综合试验技术,研发应用救护艇医疗信息应用软件系统.结果:该系统可实现伤病员救治、药材保障和组织指挥等信息共享管理与综合集成.结论:使用救护艇医疗信息系统可充分利用海上的卫生资源配置,提高伤病员医疗后送综合效能.  相似文献   

8.
远程医学在灾难现场的应用,可以大大提升灾难应急救治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挽救生命、最大限度降低伤残率。灾难应急救治远程医学平台的构建是远程医学应用于灾难应急救援的核心技术力量,为伤病员与医院临床救治专家建立起信息共享和沟通交流通道,提供实时远程救治服务指导。该平台的构建,对推动远程医疗救治,尤其是灾难现场救护任务的信息化,提高救护水平和效率,提升国家医疗技术水平等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医疗救护艇及其卫生装备进行局部优化改进,以提高海上医疗救护保障效能。方法:分析现有医疗救护艇及其卫生装备存在的不足,对药库所处机舱位置、箱体结构及艇体局部进行了优化设计及改进。结果:模拟结果显示,对救护艇局部和药箱结构的优化改进可有效提高海上医疗卫生装备的输送效率。结论:对现役救护艇局部及某型药箱结构的优化改进,可有效提高军队海上医疗救护效能,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以军事斗争卫勤准备为牵引努力提高海上医疗救护能力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作者总结了医院开展海上卫勤战备训练的做法,在针对海上医疗救护的使命任务不断增强做好卫勤准备的责任感,紧扣海上医疗救护平台的特殊要求努力提高医院船医疗队救治能力,突破海上医疗救护技术的瓶颈制约积极开展海战伤救治技术及应用研究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探讨核应急现场医学救治行动中重症伤员的辐射防护方法。方法 按照核事故医学救援行动要求和相关技术规范,制定医学救援行动中危重伤员的辐射防护方法和技术流程,并通过训练、演习行动加以检验和优化。结果 制定了伤员救治及后送过程中的防护以及相关组室、作业人员、装备器材的污染扩散防护方法。结论 相关防护技术能够提高救援作业人员的防护意识,并最大程度上减少伤员的放射性损伤和污染的扩散,提升医学救援行动的安全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2.
加强急诊"三环理论"的实践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急诊"三环理论"在急危重症的抢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优势.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急诊科自2005以来的院前急救、急诊抢救、急诊ICU等环节的临床资料及急诊医生培养情况.结果 急诊科布局合理,急诊绿色通道通畅快捷.120出诊平均在接诊后5~10分钟内到达现场,抢救成功率87.34%,抢救后的危重患者在转运途中无死亡;院内急诊抢救成功率95.25%,急诊ICU救治成功率95.69%,无手术死亡.结论 按照急诊三环理论建设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可以实现院前急救体系、院内急诊体系和重症监护治疗体系无缝衔接,有利于提高危重病抢救成功率和处置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有利于培养急诊医学队伍.有针对性的人员排班和与其他科室的良好协调能进一步保障危重病患者的抢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研究主要就院前急救护理中潜在的安全隐患以及应对措施展开分析讨论。方法选择该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所接到的急救电话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急救护理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1年,该院护士在综合水平的提升方面明显优于2010年,患者的满意度有了明显的提升,救护车的出车时间也明显缩短,它们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为了提高院前急救护理的质量,医院就必提高120的接听应急能力,须强化人员配备、加强急救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在急救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这样不仅可以缩短救护车的出车时间,而且还可以提高院前抢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非现役文职人员参加野外驻训对其军事素质养成的意义。方法经过科学抽组,选出工作四年以上、年度综合素质考评优秀的非现役文职人员整编到现役队伍中。通过在院内进行为期一月的野战救护综合素质训练,再整体开往野外作训场地,进行为期一月的野战模拟救护培训。结果通过严格组训,科学施训,强化了非现役文职人员的业务素质、军事素质和实战救治能力。结论非现役文职人员参加野外驻训,对其军事素质的养成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是医院在现役军人比例下降的趋势下,保证部队医院为兵服务属性不变,提高医院卫勤保障水平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陆路的一种全程救治链模式,在整合各个救援“孤岛”形成全程救治链的基础上,构建大型移动医学救援装备体系。方法:依照全程救治链的要求,建设由现场轻型方舱、公路运输手术救护车、批量转运卫生列车重症监护车和双向交互的指挥决策平台所组成的救治链装备体系,最优化地衔接全程救治链中的各医疗单元。结果:通过装备研审1和指挥调控.可最大程度地满足全程救治链中各环节对伤员的紧急救治的时效性,医学救援效果明显。结论:该装备体系有效解决了现有医学救援过程中暴露出的各医疗单元救援的“孤岛”问题.加强了应急医学救援支持,增强了应急医学救援的综合能力.提升了大型移动医学救援装备的研发和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改善意外化学物质损伤救护训练方法,提高意外化学物质损伤救护的能力。方法将化学损伤救护技术与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结合起来,开发出支持化学物质损伤事故救护的化学损伤救护模拟训练系统。结果化学损伤救护模拟系统可提供交互式训练,改进传统训练方法,提高医护人员业务能力,提升保障机构和人员在紧急化学物质损伤时应急响应能力。结论模拟训练是一项简捷、高效的训练方法,对提高卫勤教学质量及部队卫勤保障能力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提升信息化条件下卫勤训练的信息化水平。  相似文献   

17.
大城市急救医疗网络的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城市急救医疗体系建设,尤其是网络建设,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保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者提出要在以下6个方面加强城市急救医疗网络建设,籍以提高急救反应速度,提高抢救水平和抢救效果.①加强网络建设,缩短抢救半径;②严格科学管理,提高反应速度;③普及急救知识,延伸医疗保障;④创新急救模式,前置救护车辆;⑤组建特勤队伍,应对突发事件;⑥设置专用车道,确保通行无阻.  相似文献   

18.
通过电子化学习技术(E-learning),将现有的网络资源和应急救援数字化教学培训相结合,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全新沟通机制与丰富资源,为应急救援培训提供一个受众面更为广阔的平台,进一步为培训基地开展应急救援培训提供科学的、互动的、个性化的和不受时空约束的教学管理平台.该平台有利于各级人员根据自我需求制定各自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