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和分析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 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表达与乳腺癌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4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82例乳腺癌和42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检测两组患者组织u PA和PAI-1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乳腺癌的相关性。82例乳腺癌按照治疗后复发27例、无复发55例及转移24例、未转移58例进一步分析不同组患者治疗后组织u PA、PAI-1阳性表达率与预后结局的相关性。结果乳腺癌组组织u PA和PAI-1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乳腺良性肿瘤组(P0.05),乳腺癌复发组和转移组组织u PA和PAI-1阳性表达率亦均明显高于未复发组和未转移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乳腺癌及其复发组与转移组组织u PA和PAI-1的OR值均0。结论 u PA、PAI-1表达与乳腺癌及预后均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84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进行手术前均采用新辅助化疗治疗,观察分析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远期康复效果。结果新辅助化疗的有效率为80%;ER(-)、PR(-)、Her2(+)患者接受新辅助化疗后的手术效果较好,明显优于其他免疫分类患者,P〈0.05;与进行传统手术的患者比较,保乳手术百分比明显提高,平均手术时间及术后复发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在手术前进行新辅助化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提高保乳手术机会,降低肿瘤复发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乳腺癌组织中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GLUT3)的表达与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乳腺癌行新辅助化疗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核增殖抗原(Ki-67)的表达情况.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乳腺癌穿刺活检组织的GLUT1和GLUT3表达水平.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将新辅助化疗效果分为部分缓解(PR)、疾病稳定(SD)和疾病进展(PD)三组,分析三组病人在GLUT1和GLUT3表达水平上的差异. 结果:GLUT1在化疗SD组和PD组表达显著高于PR组;GLUT3在PD组的表达显著高于PR组和SD组.结论:新辅助化疗疗效差的病人,GLUT1和GLUT3表达有升高的趋势.GLUT1和GLUT3可作为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董津生 《职业与健康》2004,20(12):164-165
目的探讨术前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的疗效及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的作用.方法采用CMF和CAF两种化疗方案对50例Ⅲ期乳腺癌术前患者(A组)进行化疗,评价其疗效;与术后化疗(B组)进行总疗效对照比较.结果术前新辅助化疗组经化疗肿瘤全消和部分消退合计总有效率为58.0%;术后随访5 a生存率、无瘤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B组,两组无瘤存活率比较χ2=9.07,P<0.01.结论术前全身治疗(化疗)作为乳腺癌第一步治疗可能是首先使已存在的临床小转移灶得以控制,进而获得更多治疗成功的机会.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在局部晚期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进行新辅助化疗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患者中30例经辅助化疗后病情缓解,可以手术.结论大多数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可以在2~3个疗程的新辅助化疗后病情缓解便于手术治疗,从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炎性乳腺癌(IBC)的分子生物学特点与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关系及影响化疗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03例术前化疗的IBC患者临床资料,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乳腺癌组织的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及E钙黏蛋白(E—cadherin)的表达,评价IBC新辅助化疗的疗效。结果103例IBC患者ER阴性48例,PR阴性51例,HER.2阳性45例,E.cadherin阳性66例。总体化疗有效率为72.8%(75/103),联合紫杉类为主化疗方案的患者(紫杉组,62例)化疗有效率显著高于蒽环类为主化疗方案的患者(蒽环组,41例)[80.6%(50/62)比61.0%(25/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阴性、PR阴性、E—cadherin阴性的患者化疗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其对应的ER阳性、PR阳性、E—cadherin阳性的患者[83.3%(40/48)比63.6%(35/55)、82.4%(42/51)比63.5%(33/52)、83.8%(31/37)比66.7%(44/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紫杉组E—cadherin阳性表达的患者化疗有效率显著高于蒽环组[77.5%(31/40)比50.0%(13/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R-2的表达与炎性乳腺癌患者的化疗疗效无相关性(P〉0.05)。结论ER、PR及E—cadherin阴性的患者对IBC患者化疗敏感,E.cadherin的阳性表达可能是影响IBC患者化疗耐药的重要因素,选择含紫杉类药物联合化疗方案有助于提高E.cadherin阳性IBC患者的化疗疗效。  相似文献   

7.
元国荣 《现代保健》2014,(29):115-117
目的:探讨分析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4年1月来本院就诊的123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ER、PR、C-erbB2等免疫指标的检测和影像学分析,所有的患者均给予DTC化疗方案治疗3~4个疗程,观察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123例乳腺癌患者经过规律的化学治疗后,其中完全缓解53例(43.09%)、部分缓解49例(39.84%)、疾病稳定18例(14.63%),疾病进展3例(2.44%),治疗有效率为97.56%;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反应、粒细胞减少、转氨酶升高等,经过对症治疗后症状好转。结论: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术后疗效,增加保乳手术的机会,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郑永忠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4):6397-6398,6401
目的 观察分析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临床效果及其与TopoⅡ变化的关系.方法 选取80例乳腺癌患者,40例患者已发生肿瘤转移(转移组),40例未发生肿瘤转移(未转移组),均采用TEC方案进行新辅助化疗,并在化疗前后进行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检测,观察两组患者TopoⅡ表达阳性情况,治疗效果,化疗后TopoⅡ表达率降低情况及治疗有效组与治疗无效组化疗后TopoⅡ表达率降低情况.结果 40例转移组患者TopoⅡ阳性表达率为95.00%,未转移组表达阳性率为87.5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转移组治疗总有效率为40.00%,化疗后TopoⅡ表达率降低为10.53%,对照组分别为67.50%,31.43%,转移组显著低于未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0例患者中,43例治疗有效,37例治疗无效,有效组13例(32.50%) TopoⅡ表达率降低,无效组2例(6.06%)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乳腺癌患者采用新辅助化疗可使肿瘤面积缩小,为患者手术切除创造条件,乳腺癌患者TopoⅡ均呈现高表达,化疗后TopoⅡ表达率降低不显著,但TopoⅡ表达率降低与患者乳腺癌是否发生转移及化疗效果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miRNA-27a的表达与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7年6月~2019年1月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乳腺外科治疗的100例拟行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为试验组,40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为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的手术病灶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不同病灶组织中miRN...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中miR-34a表达与新辅助化疗疗效、肿瘤病理特征、细胞增殖基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7年2月在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接受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乳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测定miR-34a及细胞增殖基因的表达水平,判断化疗的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结果乳腺癌组织中miR-34a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癌旁组织,Ki-67、PCNA、Cyclin D1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 05)。TNMⅢ期乳腺癌组织中miR-34a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TNMⅠ~Ⅱ期乳腺癌组织(P0. 05),淋巴结浸润乳腺癌组织中miR-34a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无淋巴结浸润的乳腺癌组织(P0. 05)。乳腺癌组织中miR-34a高表达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疾病控制率明显高于miR-34a低表达患者,无进展生存情况优于miR-34a低表达患者(P0. 05)。miR-34a高表达的乳腺癌组织中Ki-67、PCNA、Cyclin D1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miR-34a低表达的乳腺癌组织(P0. 05)。结论乳腺癌组织中miR-34a高表达患者的新辅助化疗效果更为理想,细胞增殖基因的表达更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乳腺癌诊断及新辅助化疗(NAC)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1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56例,分别于NAC前后给予普通乳腺超声与超声造影检査,观察两种检査方式对乳腺癌病灶的检出率、NAC前后病灶大小变化及ROI参数变化水平。结果超声造影对乳腺癌病灶阳性检出率高于普通乳腺超声(P0.05)。NAC前两种检查方式测量病灶横径、上下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AC后测量病灶最大横径、上下径均小于化疗前(P0.05)。NAC前后超声造影检查曲线上升斜率、始增时间、峰值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化疗后峰值强度、曲线下面积低于NAC前(P0.05)。结论超声造影检查乳腺癌病灶灵敏度高,可对乳腺癌患者NAC后的疗效进行评估,指导临床制定合理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外周血免疫功能检测在评价新辅助化疗疗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13例乳腺癌患者在新辅助化疗前后的静脉血免疫功能水平变化情况,评价新辅助化疗疗效,以病理学评价为金标准,与临床触诊、乳腺超声和乳腺钼靶评价标准进行比较。结果免疫功能法评价新辅助化疗疗效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84%、60%和79%)均高于临床触诊及乳腺钼靶评价方式,与乳腺超声评价方式相似。结论检测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免疫功能水平可作为评价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不同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不同的治疗方案对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患者的疗效。方法72例接受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ⅢA期)患者随机分为3组:即TA组(n=24)(紫杉醇联合吡柔比星):TXL 135 mg/m2静滴,d1,THP 40 mg/m2静推,d2。CAF组(n=24)(吡柔比星联合环磷酰胺,5-氟尿嘧啶):THP 40 mg/m2静推,d1,CTX 600 mg/m2,静推,d1.8,5-FU 12 mg/kg,d1-5,静滴。CMF组(n=24)(环磷酰胺联合5-氟尿嘧啶,氨甲喋呤):CTX 600 mg/m2静推d1.8,5-FU 12 mg/kg,静滴,d1-5,MTX 0.4 mg/kg,d1,静推。21 d为一个周期,2个周期后对乳腺癌原发病灶及腋窝淋巴结状态进行观察及分析。结果TA组总有效率为83%,CAF组总有效率为63%,CMF组总有效率25%。TA组与CMF组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CAF组与CMF组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TA组与CAF组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t=0.022,P>0.05)。结论TA组和CAF组在局部晚期的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过程中疗效满意,毒副反应可以耐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纤溶酶原抑制因子(PAI-1)在矽肺纤维化发病中的作用机制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Wistar大鼠60只,分为染尘模型组(简称模型组)与对照组,分别30只。矽尘混悬液缓慢注入气管造模,对照组注入生理盐水。分别在5个时间点处死大鼠,取肺组织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肺组织中uPA、PAI-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酶抑制剂-2(TIMP-2)蛋白的表达。免疫结果半定量判断参照免疫组化显色标准。结果 uPA、PAI-1在模型组均有较强阳性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MP-9阳性表达强度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强,至第7天时达高峰,此后呈减弱趋势,TIMP-2染色明显增强并保持到第4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PA、PAI-1、MMP-9、TIMP-2显色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PA、PAI-1、MMP-9、TIMP-2四者表达均呈正相关,在矽肺纤维化中MMPs的升高可能与PAI-1的降低有关,矽肺的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uPA诱导的纤溶系统的活化与MMPs介导通路的交互作用网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抑制物-1(PAI-1)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子宫内膜癌标本61例,同时取患者相应的癌旁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作为对照。应用组织芯片法与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每例子宫内膜癌标本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uPA及其抑制物PAI-1的表达情况。结果:PAI-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37.7%(23/61),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率为60.7%(37/6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28,P<0.05);PAI-1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组织类型、肿瘤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无关(均P>0.05),但与临床病理分期有关(P<0.05)。uPA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2.6%(26/61),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1.3%(13/6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69,P<0.05);uPA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组织类型、肿瘤组织学分级无关(均P>0.05),但与肿瘤临床病理分期和肿瘤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此外,uPA和PAI-1在子宫内膜癌中阳性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PA和PAI-1的异常表达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中有重要作用,PAI-1的低表达和uPA的高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在局部晚期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进行新辅 助化疗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患者中30例经辅助化疗后病情缓解,可以手术。结论:大多数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可以在2~3个 疗程的新辅助化疗后病情缓解便于手术治疗,从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5-3)与D-二聚体联合检测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判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集75例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血浆,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D-二聚体含量;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中CEA、CA15-3含量。结果新辅助化疗后各临床疗效组D-二聚体、CEA、CA15-3含量变化并不与临床效果完全一致。结论联合检测D-二聚体与肿瘤标志物能更好地提高乳腺癌术前化疗监测效果、并对判断预后及术后化疗药物的选择提供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紫杉醇加阿霉素的新辅助化疗在局部晚期乳腺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28例局部晚期患者进行辅助化疗,化疗方案为TAX135 mg/m2d1+ADM45 mg/m2d1,每3周为1个疗程,术前用药2~3疗程,评估新辅助化疗后肿瘤的缓解情况和随访生存率。结果:总体化疗有效率为78.6%,肿瘤原发灶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20例,无变化(SD)6例。术后中位随访期32个月,术后死亡3例,复发7例,健在18例。结论:紫杉醇加阿霉素的联合术前化疗能使局部晚期乳腺癌原发灶缩小,降低肿瘤分期,减少肿瘤复发和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炎性乳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血浆中D-二聚体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18例炎性乳腺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含量。结果炎性乳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血浆中D-二聚体比正常对照组高(P<0.01),化疗后D-二聚体含量显著低于化疗前(P<0.01)。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高低可作为炎性乳癌疗效观察、判断预后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